2021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
- 格式:docx
- 大小:13.23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1、空气的组成一般说来是比较固定的。
按体积计算,空气里约含氮气百分之(79),氧气占百分之(21)。
2、人体共有(神经)、(循环)、(运动)、(泌尿)、呼吸、消化、内分泌、生殖等八大系统。
3、脑由(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组成。
其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的运动。
4、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常见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5、按顺序写出农历上半年的12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6、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内到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约等于365日(6)时9分10秒。
8、地球是倾斜的,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23°26′)。
9、池塘中的植物中,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的植物称为(挺水型水生)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的植物称为(浮叶型水生)植物,整个植株完全沉在水中的植物称为(沉水型水生)植物。
10、人的一生分为胚胎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几个阶段,人类快速生长的阶段有两个,分别是(幼儿期)和(青春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有些植物的地上茎,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茎叫变态茎。
如黄瓜上的(②),山楂上的(③),仙人掌上的(①)。
①肉质茎②茎卷须③枝刺2、玉米的花属(②),桃花属(①),桑树的花属(②)。
①两性花②单性花3、给下面动物分类:①乌贼②蝗虫③蜗牛④蝼蛄⑤蚰蜒⑥蛞蝓⑦蚯蚓⑧虾⑨蜘蛛⑩蚂蝗属昆虫的有(②④)属环节动物的有(⑦⑩)属软体动物的有(①③⑥)属节肢动物的有(②④⑤⑧⑨)4、下列各种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有(②④),是混和物的有(①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一)一、填空(每空1分)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测试题(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9分)1. 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_____,此时水需要_____热量。
2. 给水加热时,水蒸发得更_____;持续加热到100℃时,水会_____。
3. 要想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需要用_____来测量,计量温度的单位通常用_____。
4.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_____℃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_____状态。
5. 把少量食盐和红糖放在水中,过一段时间后,食盐和红糖会消失,这个过程叫_____。
6. 可以用_____、_____、切碎等方法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7. 烧水时的“白汽”是水受热产生的_____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
8. _____和_____三种状态存在,这三种_____。
9. 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应该采用_____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应该采用_____的方法。
10. 酒精灯的_____温度最高,内焰其次,_____温度最低。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 液态的水在加热时能变成气态的水。
()2. 只有温度才能影响水蒸发的快慢。
()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4. 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会上升。
()5. 实验时,为了节约时间,可以把一大包盐倒在杯里,看看能不能都溶解。
()6. 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砂糖。
()7. 冰必须在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8. 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9. 把盐水放在太阳下晒,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0. 水蒸发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8分)1. 下面糖块溶解的速度最快的是()。
A.不断搅拌糖块B.把糖块切碎C.2. )。
3. 我们观察到( ),说明沙子在水中没有溶解。
A.沙子看不见了B.在滤纸上没有留下沙子C.沙子沉在水底4. 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 )能让底部的盐完全溶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课练(2021新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1.为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物体的图像,小科可以选择()的放大镜。
A.凸度大B.材料好C.直径大D.透明度好2.我们在海洋馆里,看到圆柱形鱼缸里的鱼()。
A.比实际大B.比实际小C.不一定D.和实际一样大3.清晨,小科发现透过叶片上有露珠的地方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叶脉结构,这是因为露珠类似于放大镜,具有的结构。
2.怎样放得更大1.组成简易显微镜的两个镜片分别是()。
A.都是凸面镜B.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C.都是凸透镜D.一个凸面镜,一个平面镜2.简易显微镜中,两个镜片的组合方式是()。
A.上下平行B.垂直组合C.左右平行D.随意组合3.下列微小物体不能通过简易显微镜看到的是()。
A.糖的晶体形状B.洋葱细胞C.帆布纤维D.蝴蝶的触角4.下列关于简易显微镜中上下两个镜片的功能与光学显微镜中的相应结构功能对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上镜片和物镜的功能相对应B.上镜片和目镜的功能相对应C.下镜片和反光镜的功能相对应D.下镜片和目镜的功能相对应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关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①调焦②观察③对光④安放⑤上片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①②C.②④③⑤①D.④③⑤①②2.我们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某一部分,发现()。
A.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小,视野越大B.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大C.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D.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小,图像越大,视野越小3.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A.用右眼看目镜,左眼同时睁开,一边观察一边记录B.调焦时,眼睛先看着目镜,转动调节旋钮,直到出现清晰的图像C.安放显微镜时,只需用右手握住镜臂,然后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D.上片时,载玻片需要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在通光孔中央4.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的物体如下图所示,若想让物体到视野的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2021年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四年级下册)一、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分目标:(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威宁县2021年小学毕业生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科学答案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的课程。
3.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注重()与()的结合、()与()的结合、()与()的结合、()与()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的能力.4.小学科学应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的意识和()。
5.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四个领域。
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
6、物质科学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的观点,使学生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7科学教师应知道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的关系,正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8.教材包括、、和,它们是科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9.科学教师要地使用教材。
这是科学教师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师发挥的机会。
10.是教材的必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及学生探究活动的,它是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落实于课堂的基本保证。
11.学具包括观察和实验材料、制作材料及相应的。
学具的设计,应为学生提供手脑并用、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的材料,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载体。
12.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注意资源的、、和。
13.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设计(),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
14.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类比等,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15.小学科学强调()和(),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能力、()的能力、()的能力,以及()的能力等,发展学生的()、()和();重视科学与()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2021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附答案)一、填空。
(每空2分,共24分)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4.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垃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5.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二、判断。
(每题3分,共24分)(√) 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
(×) 3.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 4.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5.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6.课程标准是直接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 7.教学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
(×)8.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无需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选择。
(每题3分,共15分)1.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B)。
A.直接的B.指导性的C.限制较死D.控制严格2.“对待科学学习”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C)。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B.珍爱生命C.尊重证据D.选择探究的问题3.下列目标中属于科学探究目标的是(D).A.保持与发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B.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C.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
D.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究。
4.工程领域的核心是(C)。
A.发现B.发明C.建造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A.6B.18C.4四、简答题。
小学科学课标部分测试题(一)一、填空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在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4、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5、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6、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7、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8、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讲授训练)更有效。
9、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0、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11、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12、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202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一)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2021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21年秋季开始施行。
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21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21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首先,标准再次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标准指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构成具备不容替代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自学,培育观测、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回去认知身边的科学现象并化解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自学、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踢不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
将探究活动做为学生自学科学的关键方式,通过注重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各方面的自学能力,刻画学生较好的科学态度,就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
特别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科学知识之间的相互滤渣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智规律,并秉持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自学时间分割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既合乎教育者按阶段展开教育的理论,又秉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二者统一原则。
具体内容可以整体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形成了本课程的自学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自学内容原产在三个学段。
小学科学新课程原则知识测试题一、填空题。
(每题1分,共67分)1、科学课程三个分目的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2、课程原则把三个领域内容提成五个方面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
3、科学教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重要涉及(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对待自然)4、科学探究大体涉及(提出问题)、(猜想成果)、(制定筹划)、观测、实验、制作、(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对别人研究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一某些。
5、生命世界详细内容原则涉及(多样生物)(生命共同特性)(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6、物质世界详细内容原则涉及(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体现形式)7、地球与宇宙详细内容原则涉及(地球概貌与地球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变化)(天空中星体)8、科学探究活动普通应把握由(简朴)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渐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过程逐渐进行。
9、科学课程最基本特点是从小朋友身边(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知识)。
10、科学探究方面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11、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态度)。
12、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概念和技能理解过程和应用状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后记住了多少信息。
13、科学课教学在拟定教学目的中,涉及科学探究能力详细目的,其行为动词重要用(会)、(可以)。
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详细目的,其行为动词重要用(体验)、(意识)。
涉及知识详细目的,其行为动词重要用(懂得)、(、结识)、(理解)14、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仿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新课程大力倡导(探究性实验)。
小学科学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科学探究答案:D2.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
A. 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B.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C.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D.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答案:D3.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不包括()。
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制定计划D. 总结与评价答案:D4. 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 知识的掌握B. 技能的熟练C. 思维的创新D. 情感的培养答案:C5. 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包括()。
A. 好奇心和求知欲B. 实事求是的态度C. 合作与分享的精神D. 竞争与对抗的精神答案:D6. 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知识的教学应该()。
A.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B. 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C. 强调知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D. 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理论性答案:C7. 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
A. 以教师为中心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教材为中心D. 以实验为中心答案:B8. 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该()。
A. 只评价结果B. 只评价过程C. 既评价结果也评价过程D. 不需要评价答案:C9. 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应该()。
A. 通过说教实现B. 通过实践体验实现C. 通过考试检测D. 通过竞赛激发答案:B10. 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知识的教学应该()。
A. 以讲授为主B. 以讨论为主C. 以实验为主D. 以作业为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
A. 科学知识B. 科学探究C. 科学态度D. 科学价值观答案:BCD12. 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类型包括()。
2021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达标试卷及答案(教科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观察蚕宝宝的外形,发现()。
A.身体分为头、腹两部分,身体上没有环节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上有环节C.每个环节两侧都有小黑点2.蚕卵孵化的适宜温度是()。
A.10℃B.24~27℃C.38℃3.()不属于动物繁殖前的特殊行为。
A.筑巢B.求偶C.捕食4.观察蚕宝宝的头部,发现()。
A.头比较大B.有口器,像针一样,适于咀嚼桑叶C.有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5.如图所示,我们把蚕的这种形态叫做()。
A.蛹B.蛾C.茧6.青蛙孵化要经历的过程是()。
A.受精卵→蝌蚪→幼蛙→青蛙B.受精卵→幼蛙→蝌蚪→青蛙C.受精卵→蝌蚪→青蛙→幼蛙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1.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常见的胎生动物有:()、()和人等。
2.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和()的动物,属于鸟类。
3.当蚕长大到一定程度后,皮会限制它的身体(),此时需要蜕去旧皮,蚕才能继续生长。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蚕在蜕皮之前蚕宝宝会()(填“一直动”或“不动”)。
4.刚出壳的蚁蚕很弱小,不能()。
5.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和()。
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6.()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从冰箱里取出的桑叶不可以直接喂蚕宝宝。
()2.用放大镜看看蚕是怎么吃桑叶的。
()3.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都是相同的。
()4.鸡蛋上有许多小孔,它的作用是透气。
()5.我们可以用文字和画图等方法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6.为了保持桑叶干净卫生,可以先喷洒杀虫剂,再喂给小蚕。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1.连线题五.简答题(共2题,共11分)1.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卵没有卵壳吗?2.蚕卵在孵化的过程中,形态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文字描述出来。
2021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测试(附答案)
一、填空。
(每空2分,共24分)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4.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垃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5.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二、判断。
(每题3分,共24分)
(√) 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
(×) 3.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 4.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5.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6.课程标准是直接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 7.教学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
(×)8.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无需满足
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选择。
(每题3分,共15分)
1.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B)。
A.直接的
B.指导性的
C.限制较死
D.控制严格
2.“对待科学学习”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C)。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珍爱生命
C.尊重证据
D.选择探究的问题
3.下列目标中属于科学探究目标的是(D).
A.保持与发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B.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C.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
D.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究。
4.工程领域的核心是(C)。
A.发现
B.发明
C.建造
5.生命科学领域包含有(A)
A.6
B.18
C.4
四、简答题。
(每题8分,共24分)
1.“科学素养”指什么?请根据新课标加以阐述。
答: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