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语文试题精选:文言文阅读(1992年)
- 格式:pdf
- 大小:20.13 KB
- 文档页数:3
历届高考文言文汇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高考考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通过对历届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汇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言文的考查方向和难点,有利于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历届高考文言文试题吧。
一、明清时期文言文1. 1999年高考“夫妇”的“妇即爪由夫涂之食之偏也”为以下哪个句式A.定语从句B.主谓宾三部曲C.动宾补D.主谓宾四部曲2. 2002年高考南怀仁《训学斋心余》中“素志而胁其生,浮舟而蹈其质”一语正是对潘国老的何种议论?A.完美化人B.个人主义C.刚柔驯耦D.松生月折《明史》记载:“开宝一绝,杨亿粗遇其三,将杖之。
”这里的“开宝一绝”指的是谁?A.王维B.李白C.杨亿D.薛涧《资治通鉴》:“唯元祐年间改学田。
毁禄山寺楼;坏府库,建场列侧,四月,蠲半赋。
”这里的“蠲”指的是什么?A.赊税B.减免C.纳税D.追求二、近现代文言文有学者认为梁启超在《学生与青年》中“吸各国之阅读,惑授华夏之道”通过运用比方手法,揭示了悬档之教育理论与青年教育之何联系。
这里的“比方手法”主要起到什么作用?A.烘托气氛B.举一反三C.彰显主题D.明晰教育观点鲁迅在《我看余秋雨》中说:“至于余先生离京之后,不复能踊跃领衔而上,青年之学问鉴于昔时,固自缺之。
”其中的“踊跃领衔而上”是指余秋雨的什么行为?A.勇敢向前B.积极进取C.争先恐后D.敢于前行《红楼梦》中有云:“易牙挖耳,仲尼涕泣,老聃息生,太白掉头,梵净从行。
”请分析这句话的意境所在。
A.宠辱不惊B.乐极生悲C.磨苦以镂心D.人生如戏通过对这些文言文试题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主要从古代文言文和现代文言文两个方面展开,试题形式多样且题材广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同时也要注重对文言文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
1992-2001年全国高考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题(附答案)一、1992年全国高考7、8、10题阅读下面句子,完成7-8题。
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子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7、以上名句全出自唐代人作品的一组是A、①②③⑤B、①②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⑥8、对以上名句的原作进行分类,正确的一组是10、“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A、贾谊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二、1994年全国高考第10题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神曲》-但丁-德国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唐璜》-拜伦-英国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红与黑》-莫泊桑-法国三、1995年全国高考8、9题8、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漂流记》。
D、《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9、“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四、1996年全国高考第9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C、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
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广西历年高考语文题目广西历年高考语文题目作为中国高考的重要一部分,语文是各省市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
广西高考语文题目从1992年开始,自此,数十年间的高考题库早已丰富多彩,这也是广西高考生备战高考时的重要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1992年高考语文单项选择题(1)“秦淮八艳”的佳丽们出自()A、《红楼梦》B、《前资五代史》C、《会聚因缘集》D、《出师表》(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自古谁无死”这一句中的“死”字与“留”字平仄是()A、仄仄B、平平C、仄平D、平仄平2、2019年高考语文单项选择题(1)“石村”的老乡常常自豪地说:‘我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一旦坐在山坡上,就有了蕴藏于内心的宁静、沉稳,仿佛人生自有一种超脱’。
这句话主要描写了()A、鸟语花香的自然风景B、仿若天外仙境的居住环境C、自然风物与人相得益彰D、次隅山民独特的生活方式(2)下列各组词语中,能表达作者立意的是()A、兴高采烈、愁眉苦脸B、长恶不悛、前赴后继C、仗义执言、耿直坦率D、无适之乡、跨越时空二、阅读理解1、2007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白象的功能和地位,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动物,还与历史、文化与信仰密切相联。
汉代崇尚“神兽”,对象多是奇异瑰丽的动物。
当时白象只生活于印度、泰国等地,中国视其为珍奇、神秘的动物,尤为重视,皇室常以白象为贵客、交好之物。
白象一向被视为吉祥物,象牙、象鼻、象皮等也有它的用途。
根据以上资料,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依据:(1)白象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原因?(2)白象被看作吉祥物具体有哪些表现?2、2014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如下是北大方正高科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对于理想和志向的阐述:“我觉得,人生的过程就是你一直追求完美的过程。
很多人说,人生是有终点的,追求完美是没有终点的,但是刚才我讲的,追求完美的过程,就是你挑战自己极限去实现自己毕生追求的那个目标和梦想。
这个和成功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因为我们在追求过程中,就已经获得了成就和满足感。
一、历届语文高考试卷真题1.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部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梦见自己在飞,飞得那么高,那么快,一直飞出这昏黄的天地,飞出这无尽的苦海。
”②这是鲁迅在《呐喊》自序里写的一段话。
一个满怀着对现实失望、对理想憧憬的青年,如何将这失望与憧憬交织成诗?如何用诗的语言表达出这种独特的情感?今天,让我们走进《呐喊》的世界,感受这位文学巨匠独特的情感世界。
③《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14篇小说。
这些小说大多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深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批判。
④《狂人日记》是《呐喊》的第一篇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小说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具有强烈的批判意义。
小说以“狂人”的内心独白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对狂人心理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⑤《孔乙己》以一个酒店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小说通过孔乙己的遭遇,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小说以“我”的视角,将孔乙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⑥《药》以1910年革命党人秋瑾被杀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华老栓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用革命党人的鲜血作为药引的故事。
小说通过对华老栓一家人的刻画,展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揭示了革命与民众之间的矛盾。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齐人有善采者,十人得五,百人得二十,千人得百,万人得千,终身共得万。
有得之者,家富而身荣;不得者,家贫而身辱。
其得者,曰:“吾善采也。
”不得者,曰:“吾不善采也。
”夫善采者,不独采也,又善为道也。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采者,不独采也,又善为道也”一句中,“善”字重复使用,强化了“善采者”采得更多的意境。
一、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1.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2)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的理解。
2. 古诗文默写(1)默写《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2)默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3. 现代文写作请以“岁月如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二、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1.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2)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生如梦,梦如人生”这句话的理解。
2. 古诗文默写(1)默写《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2)默写《红楼梦》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3. 现代文写作请以“时光荏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三、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1.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生如书,书如人生”这句话的理解。
2. 古诗文默写(1)默写《论语》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2)默写《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3. 现代文写作请以“青春无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四、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1.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生如歌,歌如人生”这句话的理解。
2. 古诗文默写(1)默写《红楼梦》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2)默写《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历年社科文高考试题参考答案(1992-2008)[1992全国]26.答案:E A D B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能力。
解此题,考生必须善于从给出的原文中找出作为例证的诗句的不同根据。
甲处选择作为例证的诗句的根据是《诗经》及"提到竹子"这两项。
而A~E句诗都提到了竹子,这是五项诗句的共性,无法作根据,于是只好从《诗经》这个根据上为甲选例证诗句了。
学生学习过《诗经二首》(《伐檀》《硕鼠》),应该知道《诗经》的语言"以四言为主";这样就可以为甲选E。
乙处选诗的根据是"夏日",那么从"荷风送香气"上,我们明显地看到了"夏日"特点。
因此当选A。
丙处是韩翃的诗《秋斋》,这样选诗句的根据当是"秋"和"斋",从五项诗句来看,D项的"霜风"表明了这是秋令,"窗前"点出了"斋"的特点,因此当选D。
丁处是邵二泉的诗,这首诗不是写竹,而是写王绂的竹画《墨竹》的。
在此诗中诗人吟咏王绂画竹技艺高超才是选句的根据。
所以只能选B了。
因为B诗中一句"到此方知画竹难",这岂非论画竹?"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这更是赞颂王绂画竹的高超技艺。
27.答案:BE 解析:此题是根据原意筛选信息一类的题。
我们看原文,徐渭画雪竹,评论者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本文作者评论徐渭"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这是说徐渭画竹的方法和他的作品,并非说他使用什么笔。
那么方法是"以淡墨水勾染而出",这与答案E意思相符。
而"所画极为精绝"是"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是说"枝干叶(竹之全体)若隐若现"了。
1992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D①一骑红尘妃子笑,谁人知是荔枝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沈沈楚天阔。
7.以上名句全出自唐代人作品的一组是(2分)A.①②③⑤B.①②⑥__C.①②④⑤D.③④⑥[____]8.对以上名句的原作进行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____]9.下列加红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沛公居山东时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都在太行山以东,所以称为“山东”。
B.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指长江以南地区。
从中原来看,该地区在长江之外,所以称为“江表”。
C.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指嘉峪关以西的地区。
D.南取百越之地,置以为桂林、象郡“百越”即“百粤”,秦时“百越”的地域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
[____]10.“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2分)A.贾谊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____]二(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8题。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
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
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
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
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
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
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
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
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
”其为时所重如此。
或云丁仪、丁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
”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
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
历届高考语文试题精选:文言文阅读(1995年)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
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
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
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
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
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
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
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
若堕业者,是为骄逸。
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D.岂汝身致之邪?致:导致。
答案:D。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
母何自勤如是邪?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不同B.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也相同C.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相同D.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也不同答案:B。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
奉洒扫:指从事家务。
B.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
先君:指已经去世的父亲。
C.汝自童子承袭茅土。
承袭茅土:指承袭公候的爵位。
D.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夜分:指夜尽时分。
答案:D。
一、基础知识(共15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yōu)见南山B. 稍纵即逝(chòng)C. 悠哉游哉(yáo)D. 独步天下(bù)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使学习成绩提高,我每天晚上都学到深夜。
B.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 他在这次比赛中不仅跑得快,而且跳得高。
D. 他对这次考试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3.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B. 恍若隔世C. 欣喜若狂D. 沦为笑柄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她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那个山洞里,仿佛藏有无数的珍宝。
C. 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爱。
D. 这次旅行,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喜欢音乐吗?”他问我。
B. “你今天有什么打算?”我问道。
C. “你昨天去哪儿了?”他好奇地问。
D. “你的家乡在哪里?”他问。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心灵之约林清玄“我们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关系,就是心灵之约。
”心灵之约,是人与人之间最深的理解和最深的情感。
它不是物质交换,不是利益交换,不是权力交换,也不是感情交换,它只是一种精神的相许,一种灵魂的相依。
心灵之约,不是轻易可以达成的。
它需要彼此的信任,需要彼此的宽容,需要彼此的谅解,需要彼此的体贴。
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而是经过时间的磨砺,经过生活的考验,经过心灵的沟通,才能逐渐形成。
心灵之约,是一种深深的默契。
它不需要言语的表白,也不需要形式的表示,它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应,一种灵魂的共鸣。
它让彼此在心灵深处,感受到对方的温暖,感受到对方的关怀,感受到对方的理解。
心灵之约,是一种深深的责任。
它让彼此在人生的道路上,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互相支持。
它让彼此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不气馁,不放弃。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富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怒,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卷182)(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B.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C.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D.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漕运,古代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运输方式,以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历年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湮没/殷红果脯/相辅相成市侩习气/脍炙人口B.自皙/哂笑腼腆/忝列门墙死有余辜/呱呱而泣C.土坯/纰漏箴言/缄默无语矫枉过正/狡兔三窟D.剽悍/缥缈游弋/熠熠生辉毁家纾难/迂回曲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仲裁挤对阑尾炎死心塌地出奇致胜B.呕气犒劳枸杞子蛛丝马迹掎角之势C.恫吓瑕疵座右铭举一反三攻城略地D.疏朗爆料活性碳精雕细琢味同嚼蜡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心理专家告诉我们,遭受突然打击的人在一段时间内性情会变得异常,反复无常,刚刚还是喜笑颜开,一转眼就暴跳如雷,常常让人捉摸不透。
②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众多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日益出来,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敷衍逃避,必须认真解决。
③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可谓,都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乖张凸显平分秋色B.乖张突显各有千秋C.乖戾凸显各有千秋D.乖戾突显平分秋色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北京大学保安对的小伙子们受名校学习氛围的熏陶,在工作之余埋头苦学,一曝十寒,先后有300多人圆了大学梦,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
B.一些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评委水平委实有限,不能从专业角度点评选手的优缺点,话语虽多却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C.新赛季,巴西籍教练库卡的上任和外援阿洛伊西奥的加盟,对鲁能泰山队来说简直是为虎傅翼,让本来就志在夺冠的队员更加充满信心。
D.原告律师严正提出,被告人虽是首次犯罪,但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罪行擢发难数,理应重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表示,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各地工矿企业废渣的排放、转移、收集和集中处置行为,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生违法犯罪的道路。
历届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小荷才露尖尖角,那是比喻你高考。
莫愁清华不回眸,早有蜻蜓立上头。
祝你:金榜题名,笑口常开!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历届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内有一些批评家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标尺,以衡量当前中国产生的艺术现象,认为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无缘。
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要不要根据我们的认识赋予它某些新的内容?既然我们正在建设现代社会和走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就无法回避现代性的问题。
只是必须明确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现代性。
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现代性的标准,“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物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
对各民族来说,它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没有什么统一的国际标准。
我们在研究各国对社会和文化艺术“现代性”有关认识的同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阐发现代性的理论。
除了作为推动现代性产生的客观环境和给个人提供充足的自由创造精神外,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20世纪中国走过的道路,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一部20世纪的中国画史,基本上贯穿着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之间的争论,且两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坚持传统路线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和坚持以西润中路线的融合派大师徐悲鸿、蒋兆和等,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气派。
至于稍后出现的“前卫艺术”,在其开始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出自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样式的模仿,表面上看它很有“现代意识”,很有“现代性”,但是在精神气质上却距离中国现实很远。
这种“前卫艺术”只有扎根于中国土壤,反映中国当代人的感情,适当吸收本土营养,方能有真正的“现代性”。
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充分说明,艺术中的现代性并不等于只追求形式的变化,只追求表现语言的新,也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抛弃艺术中那些珍贵的恒定性因素——如属于内容范畴的人性、爱、和谐等,属于形式范畴的经过历史冶炼的表现语言。
199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前言: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间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特别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
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
郑板桥更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
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26.(甲)(乙)(丙)(丁)四处,作为例证的诗句各是哪一项?(只填序号)(2分)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
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甲();乙();丙();丁()27.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有哪几项?(2分)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E.他先画枝节叶片,然后再用淡墨勾画渲染。
【】28.下面的词语分别能表现A萧悦、B苏轼、C倪云林、D金冬心中哪三位竹画家的艺术特色?(只填序号)(2分)①雄健、豪放[]②古拙、朴质[]③雅致、逼真[]29.简要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不超过26个字)(3分)30.我国竹画从整体上看(不是指某个画家)有哪些主要特点?根据这段文化简要答出三点,有的可从文中找出句子改写。
不超过60字。
-----199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本试卷一二两部分为选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出答案后,将代表该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一(25分)1.下列加红的字在该词语中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奢(shē奢侈)华恬(tián安静)静问难(nán诘责)B.城垣(yuán墙)艳(yàn羡慕)羡休憩(qì休息)C.癖(pǐ古怪)好繁翳(yì遮蔽)修葺(qì修理)D.晦(huì光线暗淡)涩拙(zhuō笨)劣撩(liáo引逗)拨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5.按顺序分别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正确词语是(2分)[ ]一个人(甲)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乙)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丙)他有善良的动机,(丁)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199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本试卷一二两部分为选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出答案后,将代表该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一(25分)1.下列加红的字在该词语中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奢(shē奢侈)华恬(tián安静)静问难(nán诘责)B.城垣(yuán墙)艳(yàn羡慕)羡休憩(qì休息)C.癖(pǐ古怪)好繁翳(yì遮蔽)修葺(qì修理)D.晦(huì光线暗淡)涩拙(zhuō笨)劣撩(liáo引逗)拨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5.按顺序分别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正确词语是(2分)[ ]一个人(甲)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乙)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丙)他有善良的动机,(丁)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历年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历年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何容何许人也老舍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
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
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
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
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
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
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
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
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
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
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
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
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
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
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
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
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
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
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
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2019年北京各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文言文类阅读及答案》汇集2019东城高三期末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3题。
(一)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
”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1】,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2】;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3】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4】;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取材于《礼记》)注释:【1】齐难(zhāi nǎn):庄重恭敬的意思。
【2】和:舒适。
【3】沮:恐吓。
【4】干橹:盾牌。
(二)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
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1】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
”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
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注释:【1】埃墨:灰尘、尘土。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爱其死以有待也爱:吝惜B.儒有委之以货财委:推托C.子贡以所赍货赍:携带D.穷改节乎节:操守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怀忠信以待举B. 其自立有如此者夫夷以近其孰能讥之乎C.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D. 吾之信回也向之所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夙夜强学以待问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B. 淹之以乐好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C. 告籴于野人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D. 岂或启佑我哉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11. 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3分)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12.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