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摘要: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强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且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造成全球核恐慌。
本文通过分析此次灾害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灾后旅游业恢复策略。
关键词: 日本;入境旅游业;地震海啸;核泄漏influences of 311 earthquake o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and countermeasure studyli zhitourism college of hainan universityyang gu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hainan universityabstract: an earthquake measuring 9.0 on the richter scale occurred on the east coast of japan on march 11, 2011. the triggered tsunami not only destroyed three japanese coast cities, making heavy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but also caused the nuclear leak in fukushima daiichi power plant, raising the global nuclear pan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this disaster o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ost-disaster recovery of japan’s inbound tourism.keywords: japan,inbound tourism, earthquake andtsunami,nuclear leak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海岸附近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了十米高的海啸,席卷了日本东北的岩手、宫城、福岛三个县。
浅析日本入境旅游市场“劫后”现状及其“还生”策略【摘要】在3·11特大地震海啸及其引发的核辐射等连锁危机,日本入境旅游市场备受重创,遭遇寒冬。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日本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并试图从中探索出几点危机应对策略。
【关键词】日本;入境旅游;地震与核辐射灾难;swot分析;应对策略2011年3月11日,破坏性地震和海啸灾难席卷日本,核泄漏事故随之接踵而至,并且长时间内不能遏制危机蔓延。
虽然日本政府积极作为,据相关报道称,该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基本已恢复到震前状态。
但是,日本入境旅游因而陷入衰退深渊确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日本政府便重点发展入境旅游事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更于2003年的国会施政演说中提出了“观光立国”的战略。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策动和引导下,日本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去年3月11日后,世界各地很多游人纷纷取消赴日行程。
一、日本入境旅游市场“劫后”现状swot分析1、优势二战后的经济腾飞,“亚洲四小龙”的名号使日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名声远扬。
即便经济不景气,政局动荡,地震,海啸,亦然无法掩盖日本旅游资源的光芒。
樱花时节,从四国九州绽放到北海道线,满树芳华,蔚为壮观;“圣岳”富士“万年雪”五合目;北海道、大涌谷、横滨、冲绳……旖旎风光不胜枚举。
近年,一部中国电影《非诚勿扰》热播,更是让不少中国游客对于北海道的向往。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除了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由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构成的日本传统文化同样相当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至今,日本入境旅游市场初具规模,旅游配套设施相对完善,旅游产品相对多元,服务质量相对较高,游客观光的舒适度、满意度反馈信息良好。
2、劣势众所周知,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提是世界和平稳定。
遭遇灾难事件,尤以疾病、自然灾害、经济危机之类危及社会稳定的因素为重点,通常都会对国际旅游产业造成很大冲击。
浅谈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思考一、论文报告标题1. 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 日本经济的沉浮与复苏3. 供应链与制造业对日本大地震的响应4. 日本地震对亚洲区域经济的影响5. 理解日本大地震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二、文章主体1. 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
这个灾难不仅对日本,而且对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因此,日本的经济动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日本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和电子制造业国家之一,供应链的紊乱影响了全球电子产品和汽车产业,尤其是汽车。
许多日本企业在此次地震中的工厂停工维修,汽车供应链中的关键零部件也因此耗尽,导致全球汽车生产受到影响。
第二,日元的升值使得日本出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
日元对美元走强,这使得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放缓,这导致很多日本企业受到了影响。
全球经济有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上涨,整个全球经济将会受到影响。
第三,这次地震还影响了日本旅游业,导致日本旅游业的收入锐减。
旅游业的影响会逐渐扩大,这将给国际贸易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最后,日本大地震的影响还会使一些国家的国内物价不断上涨,这也可能会导致全球通胀的情况。
2. 日本经济的沉浮与复苏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经济正在从地震和后来的海啸以及一系列相应事件中走出困境。
尽管灾难发生时间已经过去多年,但对日本的影响仍然存在。
许多日本企业在地震后受到巨大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正在逐渐复苏。
机遇已经来临,但这次机遇的形状和形态要求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
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日本必须推动经济多元化,并尝试通过贸易协定的新机会来扩大出口。
推动经济多元化通过推广日本文化促进本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发展创新产业和绿色能源产业,提高能源自给率,减轻对国外依赖。
促进对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和研究。
日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推动经济复苏、创新和扩大出口,以便更加强劲和永久稳定的经济增长。
海南大学学年论文题目:探讨地震对日本旅游业影响与对策学号:姓名:骆晓慧年级:2009级学院:外国语学院系别:日语系专业:日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李明玲论文成绩:探讨地震对日本旅游业影响与对策[摘要] 去年的日本“3?11大地震”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日本旅游市场陷入冰河期。
为重振旅游市场,日本各地一直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效果显着,中国游客人数已经恢复到地震前的水平。
[关键词] “观光立国”、“3?11大地震”、旅游复兴、五项措施一、“观光立国”曾是重要政策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9级大地震发生后,又接连发生海啸,核泄漏等灾难,造成了巨大损失,在世人关注震后灾情的同时,日本旅游业所受到影响也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旅游业对日本经济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据日本当局统计,2009年日本人国内旅游和外国游客在日本消费的经济效果,合计共约2700亿美元,而由此创造的就业机会多达406万人。
事实上,日本早在2003年就制定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而去年年中又公布的新经济“成长战略”中进一步表示将更关注成长中的亚洲市场,并集中火力发展环保、保健、观光等领域。
“观光立国”的政策被列入刺激地方经济的重要政策之一,目标是把目前每年1000万的海外游客人数增加到3000万。
就在今年3月8日,日本政府又公布了刺激旅游业发展的纲要,旨在加大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并计划2016年底将这一占比提升至3%,达到欧洲国家的水平。
据介绍,日本前三大客源地依次是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各地客源比例分别为28 .3%、16.4%和14.7%。
据业内人士统计,每年我国赴日旅游接近200万人,且赴日游客是出国游客中规模最大的,2010年全年赴日旅游在我国出境游中占比大概为10%左右,但3、4月份占比则高达40%。
二、“3?11大地震”对日本旅游业的影响1、地震对旅游业的影响的一般特征以史为鉴,通过分析日本阪神大地震、台湾9.21大地震和中国汶川地震,发现大地震对事发国旅游业的影响呈现以下特征:①长期来看,地震对旅游行业发展趋势无影响;②短期来看,地震对出入境游市场均有明显冲击;③中国汶川地震时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且危机对国内外旅游市场影响不一,除此特殊情况外,出境游市场恢复速度一般低于入境游市场,分别需要1年和4-5个月左右。
Japan's Post-earthquake Measures to Revitalize Tourism Industry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Crisis Management
作者: 钟晟[1];高唐璇[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文化软实力研究
页码: 89-10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日本;旅游业;危机管理;新冠肺炎疫情
摘要:旅游业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政策对灾后恢复至关重要。
2011年日
本“3·11”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事故给日本的国家形象和旅游业都造成了重大冲击。
日本震后采取了一系列振兴旅游业的政策举措,重塑国家和地区形象,促进入境旅游,鼓励国内旅游消费,旅游业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治理经验,加快建立健全我国旅游业的危机管理体系,提升旅游业的治理水平,有序推进疫后文旅消费和产品服务创新,重塑国家和重点疫区的旅游业形象,转危为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浅谈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经济影响熊昕若(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610101)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地震及次生灾害重创日本,而在经济方面余震也随之发生,本文将从日本受灾情况、对日本国内经济影响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浅谈日本大地震及其次生带来的经济影响。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受灾情况经济影响一、日本受灾情况当地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8.9级地震(后更改为9级地震),大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重创日本,严重破坏了日本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正常秩序。
强震、海啸、核泄漏、火灾、电力不足、工厂停产……一场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这个坚韧而脆弱的国家带入了超过其承受能力的伤痛。
日本大地震及其此生灾害产生的损失主要在于人员损失、核泄漏的影响和财产损失。
而财产损失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制造(钢铁、汽车等等)和芯片制造行业。
1、人员损失方面日本警察厅发布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3月21日18时,大地震及其此生灾害已确认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
在地震灾情严重的宫城县有8570人遇难,在岩手县有4078人遇难。
目前仍有约13.2万人在各避难所避难。
2、核泄漏的影响日本福岛核电站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均为沸水堆。
受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损毁极为严重,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宣布第一核电站的1至6号机组将全部永久废弃。
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
受核泄漏影响,日本本土都处于核辐射影响范围内,福岛核电站方圆30公里内都基本成为无人区,大量土地会荒置,日本农业将受到严重的、持续的影响。
3、财产损失方面日本东北部地区集中了汽车、石化、相机、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工厂,该地区经济规模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左右。
“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摘要: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强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且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造成全球核恐慌。
本文通过分析此次灾害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灾后旅游业恢复策略。
关键词: 日本;入境旅游业;地震海啸;核泄漏Influences of 311 Earthquake o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and Countermeasure StudyAbstract: An earthquake measuring 9.0 on the Richter scale occurred on the east coast of Japan on March 11, 2011. The triggered tsunami not only destroyed three Japanese coast cities, making heavy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but also caused the nuclear leak in Fukushima Daiichi Power Plant, raising the global nuclear pan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this disaster o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ost-disaster recovery of Japan’s inbound tourism.Keywords: Japan,inbound tourism, earthquake and tsunami,nuclear leak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海岸附近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了十米高的海啸,席卷了日本东北的岩手、宫城、福岛三个县。
截至5月5日,日本“311”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14704人死亡,10969人失踪,13.9万人流离失所。
强震还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随着危害不断升级,日本政府在4月12日正式宣布将福岛核事故等级从最初的5级提到最高级别7级。
探究“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311”大地震前日本入境旅游业的状况日本一直被称为“出境游大国,入境游小国” [1]。
上世纪90 年代为了谋求经济的新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发展入境旅游业,希望通过振兴入境旅游,实现经济复苏。
日本政府在1992年-2006年之间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尤其是2003年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提出的“观光立国”战略,确立了入境旅游业的战略地位。
资料来源:国土交通省.観光白書.平成18年-22年版.1.1入境游客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2000年后日本入境旅游人数总体呈增长趋势。
尤其是2003年日本实施“观光立国”战略,并且在2002年和2005年分别举办了两次国际性盛会——世界杯和世博会,使得2003年至2007年的入境旅游人数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2.6%。
1.2 入境游客量较敏感,易波动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一年间,日本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趋势出现了三个停滞点和一个下降点。
三次停滞分别是由于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得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在全球爆发,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经济衰退。
而2009年的下降则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型流行性感冒(H5N1)的全球性爆发严重影响了日本入境旅游市场,使游客人数比前年下降了18.7%。
1.3 入境旅游目的地高度集中在东京都市圈根据日本交通公社(JTB)2001年调查显示,位于东京都市圈中心的日本首都东京是入境游客的首选目的地,到访率高达56.5%。
加上与东京同属东京都市圈的旅游胜地神奈川和千叶,吸引入境游客到访率高达83.3%[2]。
近几年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由于旅游业本身属于脆弱性产业,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日本入境旅游业体现出了较敏感、易波动和发展不均衡等特点,其危机抵抗力较差。
2. “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由于此次灾害爆发时间是在日本旅游业旺季——“樱花祭”前夕,爆发地点距离日本旅游业最发达的东京都市圈较近,所以对日本入境旅游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2.1 入境旅游人数锐减“311”大地震后日本余震不断,福岛核泄漏危害的不断升级对在日人员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各国政府在积极帮助本国公民尽快撤离日本的同时,发出赴日旅游警示要求本国公民尽量避免赴日旅游。
据来自成田和羽田两个国际机场的数据显示,日本入境旅游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锐减2/3,3月份的日均入境旅游人数从去年同期的15,500人降至5,000人[3]。
2.2 旅游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地震海啸造成日本北部震区多处高速公路地面开裂,东北和关东地区的新干线和城铁全线停运,多家机场也被关闭。
首都东京的地铁等公共交通瘫痪,全城道路堵塞严重,移动通信网络也全部中断。
同时大地震引起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危机,令该国的电力供应出现巨大缺口,且电力供应短缺的状况短时间内也不会缓解。
2.3 旅游企业损失惨重由于旅游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核泄漏危害日益加剧,导致入境游客人数锐减,使原准备迎接旅游旺季到来的日本旅游企业损失惨重。
东京哈多巴士公司原本最受青睐的外国旅游团的参加人数从震前的日均300人骤减至10人左右。
阪急交通社负责人称“截至4月底的外国旅游团有九成取消,大多数是那些对核电站问题极为敏感的欧洲游客”[4]。
希尔顿、喜达屋等国际酒店连锁集团称,东京酒店的入住率远远低于同期正常水平[3]。
受到游客人数大大减少的影响,日本航空公司及全日本航空运输公司不得不取消了部分航班。
2.4 旅游目的地形象遭到重创作为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旅游目的地,日本政府在处理此次事故时行动迟缓,救助不得力,尤其是对核事故的处理缺乏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东京电力公司在此次事故中暴露出来的擅自篡改数据、隐瞒事故、设备老化等问题,加速了这场灾难的不可控性,反映出东京电力公司、乃至日本政府在核安全方面的严重不足,大大降低了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的信任度,严重损害了日本作为旅游目的地国的健康形象。
3. 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危机应对策略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危机发生后恢复游客的信心是恢复入境旅游需求的关键,因此日本政府应主要针对恢复游客信心采取相应对策。
3.1 尽快消除安全隐患此次日本面临的危机非日本一国力量可以解决,尤其是福岛核泄漏事故,不仅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安全都造成了危害。
日本必须依托国际社会的帮助,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积极、坦诚地合作,尽快解决并彻底消除危机所带来的危害。
3.2 快速重建旅游基础设施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尽快制定灾后重建计划,对灾区采用分类规划、分步实施的重建方案。
首先,针对受地震海啸影响较轻的东京地区进行交通、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恢复性建设,提高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
同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福岛核泄漏危机,保证东京地区的基本电力供应,尽快恢复东京都市圈的旅游吸引力;其次,对地震海啸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特别是余震持续发生的地区,应先作概念性规划,待地质情况稳定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作详细规划;最后,灾区重建不能只是单纯的恢复原样,应着眼于日本入境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借助这次机会进行创造性重建,提高建设标准,增强对灾害的抵御能力。
3.3 促进旅游企业复苏日本旅游企业,尤其是东京都市圈的旅游企业,应针对国外重点客源市场,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改进营销技巧和策略。
比如,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开发新的细分市场,开发新的旅游路线,加强同公共及私营旅游部门的合作等。
尽快恢复入境旅游业,将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同时,日本政府应开展全球旅游危机公关并做好三个层次的协调工作来帮助日本旅游企业恢复信心。
一方面,日本政府要出面与重点客源国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世界性旅游专门组织进行联系,商讨合作事宜,为恢复日本入境旅游做好准备和宣传工作。
另一方面,政府要协调好三个层次的工作,即时段上的短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策略;市场上的近程、中程、远程市场和低端、中端、高端市场;参与主体上的政府、旅游企业、游客利益和角色关系的协调。
3.4 重塑旅游目的地健康形象游客信心是入境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基础,媒体的传播引导对恢复游客信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日本政府和企业要与媒体充分合作,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尽快消除此次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媒体宣传应以“安全”为核心导向,积极报道灾后重建工作的进展,重新树立游客信心。
同时,在宣传中注重日本政府和企业的正面报道,提升国际信任度,重塑旅游目的地健康形象。
3.5 推出创新型灾难主题旅游线路日本应改变旅游业被动恢复的传统思路,主动推出创新型灾难主题旅游线路。
例如,保留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震海啸遗址、树立地震海啸纪念碑,既可以成为灾区人民对全国和世界人民支援日本的感恩地和纪念地,也可以作为未来日本的特殊旅游景点。
日本还可利用此次核危机引发的人们对与核主题相关博物馆和工业的兴趣,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废弃的安全区域开发成“核旅游业”景点,公开此次抢修过程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普及核知识,降低人们的核恐慌。
4. 结语“311”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危机对入境游客造成的严重心理阴影会使入境游客失去旅游的后续动力从而放弃赴日旅游计划。
作为旅游目的地,日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游客的心理阴影,增强游客的旅游信心。
“311”大地震不仅对日本入境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同时对亚洲乃至全球旅游业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1] 薛琴.日本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D].苏州大学,2006(4):20.[2] 徐皎.日本国际旅游业的特点及新动向[J].世界地理研究,2006,15(1):94-98.[3] /2011-04/08/content_5311074.htm.[4] /travel/2011-04/07/content_22468478.htm.[5] 柴亚林,马歆星.近年来日本旅游产业政策与入境旅游市场分析[J].日本学刊.2007(4):73-83.[6] 国土交通省.観光白書.平成18年-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