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计算设置选项详解
- 格式:pdf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71
——柱/墙柱的计算设置介绍柱/墙柱是指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剪力墙结构中的暗柱、端柱。
一、算量基本方法:柱/墙柱钢筋的计算主要是纵筋和箍筋的计算,并因所处楼层的不一样,计算也略有不一样;一、基础层:(一)柱/墙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插筋弯折GGJ2009中,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可通过调整第18项来设置,插筋弯折长度可通过第16项设置;(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
二、中间层:(一)柱纵筋:中间层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中间层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顶层框柱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且不同位置的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见03G101-1第37、38页)(一)边角柱:边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角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节点顶层边角柱内侧钢筋节点(二)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二、软件计算设置:一、公共设置项:2.柱/墙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来源:04G101-3第45页;说明: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两肢箍,通常按2根进行计算;影响范围:基础内箍筋的数量;3.梁(板)上柱/墙柱在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来源:03G101-1第39页;说明:简单说就是从梁上起的柱。
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中常用计算设置
1.材料设置:
在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中,用户可以设置钢筋的材料参数,如钢筋的
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密度等。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设置,
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单位设置:
3.地震参数设置:
在进行结构抗震计算时,需要对地震参数进行设置,包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烈度等。
用户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情况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4.设计规范设置:
5.计算参数设置:
在进行钢筋计算时,用户可以设置一些计算参数,例如截面类别、构
件类型、受力组合等。
这些参数的设置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计算需求。
6.开孔处理设置:
在计算中,有时会遇到构件存在开洞的情况,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提
供了相应的开孔处理设置,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开孔形态和处理方式,以
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7.自定义构件库:
除了上述常用的计算设置外,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功能和设置,例如钢筋标注、工程图纸管理等。
这些功能和设置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钢筋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结起来,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中的常用计算设置包括材料设置、单位设置、地震参数设置、设计规范设置、计算参数设置、开孔处理设置和自定义构件库等。
这些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符合设计规范。
广联达算量2025 常用设置修改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广联达算量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施工等领域的软件,而对于许多工程师来说,了解如何进行常用设置的修改是十分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广联达算量2025版本的常用设置修改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这一强大的工具。
一、界面设置1. 菜单栏设置:在广联达算量2025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菜单栏进行设置,包括添加、删除和调整菜单项目的位置等。
通过“菜单栏设置”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将常用的功能菜单放置在更容易操作的位置。
2. 工具栏设置:用户可以通过工具栏设置功能对工具栏进行个性化定制,选择需要显示的工具按钮,以及调整按钮的位置和大小等。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操作流程。
3. 界面风格设置:广联达算量2025提供了多种界面风格选择,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包括经典、简约、现代等不同风格,使界面更加美观和易于操作。
二、单位设置1. 默认单位设置:在广联达算量2025中,默认单位设置对工程设计和计算非常重要,用户可以在“单位设置”中对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各种单位进行个性化设置,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2. 单位转换:广联达算量2025提供了便捷的单位转换功能,用户可以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快速转换,方便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和计算中的单位转换操作。
三、计算设置2. 计算公式设置:广联达算量2025提供了丰富的计算公式库,用户可以对计算公式进行个性化设置,包括添加新的计算公式、浏览和编辑已有的计算公式等,方便进行各种工程设计和计算操作。
四、快捷键设置1. 功能键设置:广联达算量2025支持用户对快捷键进行个性化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设置键盘快捷键,方便快速调用常用功能,提高操作效率。
了解并熟练使用广联达算量2025的常用设置修改内容对于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对界面设置、单位设置、计算设置和快捷键设置等内容的了解和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广联达算量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程设计和计算的精确无误。
广联达土建算量计算设置详解广联达土建算量计算是一种专业的土木工程量计算软件,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
它能够自动化地完成工程量的计算、清单的编制和报价的生成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工程量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下面将对广联达土建算量计算的设置进行详解。
首先,广联达土建算量计算的设置包括基本设置、单位设置、参数设置和规则设置等几个方面。
1.基本设置:在基本设置中,可以进行工程信息、界面设置、单位设置、数据库设置等方面的配置。
例如,可以设置工程的名称、编号、计量单位等基本信息,以便在进行计算时能够准确地标识和记录项目的相关信息。
2.单位设置:单位设置是广联达土建算量计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计量单位,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
另外,还可以设置各种材料和构件的单位,如水泥、钢筋、砂、石等。
通过单位设置,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单位转换,在进行计算时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参数设置:参数设置是广联达土建算量计算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种参数,如工程量计算方法、工料比、单价系数等。
其中,工程量计算方法包括按照实测法、定额法、筒仓法等不同的计算方式。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设置。
4.规则设置:规则设置是广联达土建算量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则的设置和调整,以满足项目的需求。
例如,可以设置材料规格、构件尺寸、施工工艺、质量要求等,以便在计算过程中能够根据相应的规则进行计算。
总之,广联达土建算量计算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土木工程量计算软件。
通过合理的设置,可以实现工程量的自动化计算、清单的自动生成和报价的快速生成,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使用广联达土建算量计算,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是现代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工具。
广联达最容易疏忽的计算设置
用广联达软件计算钢筋,你不可能躲过计算设置,一个计算设置可能让你多算几十吨钢材,也可能让你少算几十吨钢材,所以计算设置在广联达软件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这样说,不会计算设置就等于你不会用广联达软件。
快算公司根据自己做工程的经验,总结出关于计算设置的系列文章,希望能帮助到正在做工程而不知道计算设置的朋友。
今天我们先讲第一种情况:
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基础内箍筋加密,11G101的图集是怎样说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是否加密与外侧保护层有关系,那什么是外墙保护层呢?
多数情况下外侧保护层都远远大于5d,比如外伸筏板基础,独立基础等。
少数情况下外侧保护层会≤5d,比如筏板基础无外伸的情况。
⼴联达计算设置选项详解⼟⽅计算设置选项详解这⼀节我们以定额计算规则为例介绍⼟⽅计算设置选项:*注意:清单规则的⼟⽅计算设置默认是不计算⼯作⾯和放坡。
对于⼯作⾯的计算⽅法提供两个选项:0 不考虑⼯作⾯,1 加⼯作⾯。
对于放坡的计算⽅法提供两个选项:0 不考虑放坡,1 计算放坡系数。
这两种算法分别⽤在清单计算规则和定额计算规则中。
在清单计算规则中⼟⽅按设计图⽰尺⼨计算,不考虑⼯作⾯和放坡;⽽定额计算规则通常按实际挖⼟体积计算,所以需要考虑⼯作⾯和放坡。
(1)⼟⽅⼯作⾯计算⽅法(2)⼟⽅放坡计算⽅法⼟⽅灰⼟回填计算设置选项详解这⼀节我们以定额计算规则为例介绍⼟⽅灰⼟回填计算选项:*注意:清单规则的⼟⽅灰⼟回填计算设置默认是不计算⼯作⾯和放坡。
(1)灰⼟回填⼯作⾯计算⽅法(2)灰⼟回填放坡计算⽅法基础计算设置选项详解这⼀节我们主要介绍基础计算设置选项:(1)侧⾯⽀模条件:基础构件侧⾯⽀模条件,是指基础侧⾯如果为斜⾯时,与⽔平的夹⾓⼤于多少度时则需要计算模板⾯积;如果⼩于这个度数则不计算模板⾯积,软件是考虑了实际施⼯情况,默认为45°,可以根据实际⼯程情况调整。
(2)满堂脚⼿架计算⽅法:(3)脚⼿架计算条件筏板脚⼿架计算条件:基础满堂脚⼿架计算⽅法(基础底⾯外放宽度),是指筏板基础和独⽴基础在计算满堂脚⼿架⾯积时,按基础底⾯⾯积计算,需要外放的宽度。
默认值为当地计算规则的要求。
基础满堂脚⼿架计算条件,是指满⾜什么条件时才计算满堂脚⼿架;这⾥提供了两个选项(以筏板为例):0 有地下室时当⾸层楼地⾯到筏板垫层底标⾼>2⽶时计算,⽆地下室时当室外地坪到筏板垫层底标⾼>2⽶时计算;1 有地下室时当⾸层楼地⾯到筏板底标⾼>2⽶时计算,⽆地下室时当室外地坪到筏板底标⾼>2⽶时计算。
两个选项的区别是第⼀个是从基础垫层底开始计算,⽽第⼆个选项是从基础底开始计算;同时,两个选项均区分了有地下室和⽆地下室两种情况:有地下室时⾼度算⾄⾸层底⾯,⼤于2m时计算基础的满堂脚⼿架;⽆地下室时⾼度算⾄室外地坪,⼤于2m时计算基础的满堂脚⼿架。
——板的计算设置介绍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
平法中04G101-4对板的相关钢筋进行了平法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板钢筋的计算(图集规定)一、受力筋1.长度计算:图001图集04G101-4第25页对有梁楼面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0/2区域进行连接。
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002~004:图002 端部支座为梁图003端部支座为剪力墙图004 端部支座为圈梁和支座为砌体墙2.根数计算: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
二、负筋:1.长度计算:L=支座内长度+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
2.根数计算: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
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三、分布筋:1.长度计算: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四、马凳筋:一型:长度:L=L1+2*L2+2*L3根数: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直径+间距*间距时,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双向布置计算方法:N=ceil(板净面积/马凳筋面积)+1,马凳筋筋面积=S1*S2梅花布置计算方法:N=2*[ceil(板净面积/马凳筋面积)+1]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
00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七00——基础主梁的计算设置介绍00基础主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04G101-3;00一、算量基本方法:00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00(一)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00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上部非第一排纵筋不伸入外伸端,伸入支座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12*d;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29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主梁端部外伸构造”来设置。
00注意:基础梁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隔开,如:2B25/4B28;则表示底部最底排纵筋是4B28,底部第二排是2B25。
00(二)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00端部无外伸时,根据平法04G101-3第29页,要求基础梁底部和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底部和顶部多出的钢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软件采用传统算法,底部和顶部第一排纵筋伸至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h/2,其余钢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
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二项“基础主梁端部无外伸构造”来设置。
00(三)基础主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00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低跨上部纵筋伸入支座内,伸入长度为la;高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入低跨梁内,伸入长度为la;非第一排纵筋伸入支座内la。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0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三项“基础主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00(四)基础主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00上部纵筋贯穿支座;下部最底排纵筋伸入高跨梁内,伸入长度为la;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0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四项“基础主梁底有高差构造”来设置,在节点设置中输入放坡角度,底部钢筋计算时会按照角度计算斜长。
土方计算设置选项详解这一节我们以定额计算规则为例介绍土方计算设置选项:*注意:清单规则的土方计算设置默认是不计算工作面和放坡。
对于工作面的计算方法提供两个选项:0 不考虑工作面,1 加工作面。
对于放坡的计算方法提供两个选项:0 不考虑放坡,1 计算放坡系数。
这两种算法分别用在清单计算规则和定额计算规则中。
在清单计算规则中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计算,不考虑工作面和放坡;而定额计算规则通常按实际挖土体积计算,所以需要考虑工作面和放坡。
(1)土方工作面计算方法(2)土方放坡计算方法土方灰土回填计算设置选项详解这一节我们以定额计算规则为例介绍土方灰土回填计算选项:*注意:清单规则的土方灰土回填计算设置默认是不计算工作面和放坡。
(1)灰土回填工作面计算方法(2)灰土回填放坡计算方法基础计算设置选项详解这一节我们主要介绍基础计算设置选项:(1)侧面支模条件:基础构件侧面支模条件,是指基础侧面如果为斜面时,与水平的夹角大于多少度时则需要计算模板面积;如果小于这个度数则不计算模板面积,软件是考虑了实际施工情况,默认为45°,可以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调整。
(2)满堂脚手架计算方法:(3)脚手架计算条件筏板脚手架计算条件:基础满堂脚手架计算方法(基础底面外放宽度),是指筏板基础和独立基础在计算满堂脚手架面积时,按基础底面面积计算,需要外放的宽度。
默认值为当地计算规则的要求。
基础满堂脚手架计算条件,是指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计算满堂脚手架;这里提供了两个选项(以筏板为例):0 有地下室时当首层楼地面到筏板垫层底标高>2米时计算,无地下室时当室外地坪到筏板垫层底标高>2米时计算;1 有地下室时当首层楼地面到筏板底标高>2米时计算,无地下室时当室外地坪到筏板底标高>2米时计算。
两个选项的区别是第一个是从基础垫层底开始计算,而第二个选项是从基础底开始计算;同时,两个选项均区分了有地下室和无地下室两种情况:有地下室时高度算至首层底面,大于2m时计算基础的满堂脚手架;无地下室时高度算至室外地坪,大于2m时计算基础的满堂脚手架。
独立基础脚手架计算条件:后浇带自动延伸长度:后浇带与砼构件相交未贯穿整个砼构件时,该设置选项可以控制后浇带计算时是否延伸到砼构件边缘处。
后浇带在长度方向上至砼构件边缘长度小于等于设置的值则自动延伸,否则,按实际绘制长度计算。
案例1:如下图,筏板向轴线外偏移450mm,计算设置为图7分析:450mm<500mm,则软件计算后浇带时,则其计算长度延伸到筏板边线,即按照6.9m来计算。
案例2:如下图,筏板向轴线外偏移600mm,计算设置为图8分析:600mm 》500mm,则软件计算后浇带时,则其计算长度不延伸到筏板边线,即按照6m来计算。
柱计算设置选项详解这一节我们主要介绍柱构件计算设置选项:超高底面计算方法;超高底面取楼地面原则;超高顶面计算方法;超高起始判断高度;超高起始计算高度;超高分段计算方法;超高分段高度;超高数量取舍方法;柱脚手架面积计算条件;脚手架底面取楼地面原则;附墙柱归属设置;砼构件超高计算思路:判断是否超高--->计算超高的计算高度 ---> 根据超高计算方法出量。
下面我们以柱为例详细解释各个选项的含义。
一、判断超高,方法为:“超高顶面-超高底面”与“超高起始判断高度”进行比较,大于则计算超高,小于等于则不计算。
超高起始判断高度(m):砼构件支模底面至超高顶面的高度大于“超高起始判断高度”时,即计算超高。
超高顶面计算方法:顶面的计算方法,这里提供了三种方法:注意:柱顶是指柱图元属性值里的柱顶标高值。
选择柱顶标高扣梁或板时,只有梁、板与柱的顶标高相交时才会扣减。
超高底面计算方法:注意:图4、图5均不区分有无地下室;图6区分有无地下室;0 楼地面,如图4解释:按“超高底面取楼地面原则”所选计算。
1 室外地坪或楼地面,如图5解释:首层按室外地坪计算,其它层按“超高底面取楼地面原则”所选计算。
2 有地下室按楼地面,无地下室按室外地坪或楼地面,如图6解释:有地下室时,所有楼层均按“超高底面取楼地面原则”所选计算;无地下室时,首层按室外地坪计算,其它层按“超高底面取楼地面原则”所选计算。
*3 取楼地面或基础顶解释:超高计算时可以作为超高底面的构件有:现浇板、预制板、螺旋板、筏板,程序默认可以找斜筏板作为超高底面,如果希望超高底面可以找斜现浇板需要在计算设置“其他”里面相应位置设置。
一般情况下,砼构件的超高底面所取的楼地面即为层底标高(楼地面处常有现浇板),如果绘制的板低于或者高于层底标高时,这时候是需要通过“超高底面取楼地面原则”来确定。
特殊情况---底层没有板时,软件处理原则:(1)超高底面计算方法:选项0(楼地面)超高底面取楼地面原则:(非选项0,其他四项任意一个),即超高底面不是取当前层的层底标高注意:地上层(含首层),如果向下找不到板,则取首层底标高作为超高底面;地上层(含首层),如果向下找到的板在地下室层高范围内,则取用地下室这块板作为超高底面;地上层(含首层),如果向下找到的板或筏板在基础层,则取用基础层这块板或筏板作为超高底面;地下层(含基础层),如果向下能找到板或筏板,则取用这块板或筏板作为超高底面,如果向下找到的板或筏板在基础层,也可以取这块板或筏板作为超高底面;地下层(含基础层,)如果向下找不到板或筏板(找筏板的原则同楼层板),则取基础层的层底标高作为超高底面。
(2)超高底面计算方法:选项1(室外地坪或楼地面)超高底面取楼地面原则:(非选项0,其他四项任意一个),即超高底面不是取当前层的层底标高注意:地上层(含首层),如果向下找不到板,则取室外地坪作为超高底面;地上层(含首层),如果向下找到的板或筏板在地下层(含基础层),则取室外地坪作为超高底面;地下层(含基础层),如果向下找到的板或筏板在基础层,则取基础层的这边块板或筏板作为超高底面。
地下层(含基础层),如果向下找不到板或筏板,则取基础层层底标高作为超高底面。
(3)超高底面计算方法:选项2(有地下室按楼地面,无地下室按室外地坪或楼地面)超高底面取楼地面原则:(非选项0,其他四项任意一个),即超高底面不是取当前层的层底标高注意:a、有地下室的情况,超高底面的取法同选项0“楼地面”b、无地下室的情况,超高底面的取法同选项1“室外地坪或楼地面”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楼地面就是取层底标高,但是对于有错层的情况,即通常会有相邻两块楼板出现不同的标高,这时,我们就要区分找楼地面的方法,对应软件中的即“超高底面取楼地面计算方法”超高底面取楼地面计算方法我们给出了四种方法:0 取当前楼层层底标高1 柱底标高与楼板相交或相切,取相交或相切楼板顶标高高的板;柱底标高没有与楼板相交或相切,则取离柱底标高远的楼板;(如图8)2 柱底标高与楼板相交或相切,取相交或相切楼板顶标高高的板;柱底标高没有与楼板相交或相切,则取离柱底标高近的楼板;(如图9)3 柱底标高与楼板相交或相切,取相交或相切楼板顶标高低的板;柱底标高没有与楼板相交或相切,则取离柱底标高远的楼板;(如图10)4 柱底标高与楼板相交或相切,取相交或相切楼板顶标高低的板;柱底标高没有与楼板相交或相切,则取离柱底标高近的楼板;(如图11)a、柱超高底面只找在柱底标高以下的板;b、当柱只与其中一块板相交或相切时,则取与柱相交或相切的板的顶标高.二、超高起始计算高度:是指柱从这个高度以上的部分计算超高。
可以输入具体的高度,或选择“从底开始全部计算超高”。
例如有些地区规则中规定柱高超过3.6m时计算超高,计算时需要按柱全高计算。
三、超高分段计算方法:提供了四种计算方式:0 不分段,计算总量1 不分段,计算总量×超高系数(超高顶面-超高起始高度)2 不分段,计算总量×超高数量3 分段,计算分段量×各段相应超高数量的总和选项含义:以下图计算柱超高模板面积为例,通过同一案下,分别选择不同的计算选项,其计算方法上及结果的不同。
(如图12 下)图例说明: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超出3.6m以上每增1m计算一个超高,不足1m按1m计算,计算柱的超高模板面积。
(1)选项0(不分段,计算总量):柱顶标高-柱底标高解释:按超过“超高计算高度”部分的工程量计算 柱超高模板面积=0.4*4*1.4=2.24m2(2)选项1(不分段,计算总量×超高系数(超高顶面-超高起始高度))解释:超高系数指"超高顶面-超高起始高度"后的数值,超高工程量为:计算总量×超高系数. 超高系数=超高顶面-超高起始高度=5-3.6=1.4m 柱超高模板面积=(0.4*4*1.4)*1.4=3.136m2 (3)选项2(不分段,计算总量×超高数量)解释:通过“超高分段高度”和“超高数量取舍方式”计算出超高数量,超高工程量为计算总量×超高数量。
超高分段高度:在计算规则中通常会有类似这样的规定:“超过3.6m 时,每超过1m (不足1m者按1m 计)”。
软件中的超高分段高度就是指的这个每超过多少米。
超高数量取舍方法:提供三种方式:不足分段高度 或舍去;或进一;或四舍五入。
超高数量=(超高顶面-超高起始高度)/超高分段高度,然后取整。
超高数量:5-3.6=1.4m ,不足1m 按照1m 计算,所以超高数量为2。
柱超高模板面积=(0.4*1.4*4)*2=4.48m2(4)选项3(分段,计算分段量×各段相应超高数量的总和)解释:这种算法最为复杂,是分段计算各段超高量,再乘以各段的超高数量,最后将各段计算结果相加,如图13所示。
图12 图13如图12如图13分析:按照规定,此柱应该分为2段计算,一段为1m,一段为0.4m,柱超高模板面积=((0.4*1)*4)*1 + ((0.4*0.4)*4)*2=2.88m2注意:超高算法按各地计算规则默认设置,但有些规则未明确注明,所以默认的“超高分段计算方法”可能与您的期望不符,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请按上述介绍的四种算法调整。
柱脚手架面积计算条件:提供五种计算方法:0 独立柱、非独立柱均不计算解释:柱均不计算脚手架面积1 独立柱计算解释:只有独立柱计算脚手架面积2 独立柱、非独立柱均计算解释:是柱子就会计算脚手架面积3 独立柱、非独立柱均计算,与外墙相交的框架柱不计算解释:只有与外墙相交的框架柱不计算,其他位置无论是独立柱还是非独立柱均计算脚手架面积4 当楼地面到柱顶高度超过1.2m时,独立柱、非独立柱均计算解释:只有柱高度(楼地面到柱顶)超过1.2m的柱子才会计算脚手架面积梁计算设置选项详解这一节我们主要介绍梁计算设置选项:注意:梁的超高计算,一般情况下先找墙,再找柱,最后找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