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搭建Linux交叉编译开发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33
Linux下libcurl的编译和交叉编译⼀、下载curl源码⼆、创建⽬标输出⽬录 我创建了两个,⼀个放版本、⼀个放arm版本。
# mkdir build_linux build_arm三. 解压⽂件 # tar -xvf curl-7.63.0.tar.xz四. 配置并编译Linux版本: (--prefix指定编译输出安装路径 --enable-static 指定编译静态库)# ./configure --prefix=/home/gec/csdn/curl/build_linux --enable-static# make# make installARM版本:(--prefix指定编译输出安装路径 --enable-static 指定编译静态库 CC指定交叉编译⼯具链)# ./configure --host=arm-linux CC=arm-linux-gcc --prefix=/home/gec/csdn/curl/build_arm --enable-static# make# make install1.此处的 --enable-static 加上没效果,最后还是动态链接。
⾄少这个版本是这样的2.--prefix后⾯⼀定要是绝对路径,不能是相对路径五.移植到arm平台上,因为上⾯的 --enable-static 选项没起作⽤,需要将⽤到的库复制到对应路径,这⾥变态的不是从默认的/lib⽬录下读取库⽂件1.先到libcurl/bin下 readelf -d curl 查看curl的所需的库⽂件及库⽬录我这⾥显⽰库的路径是:“Library rpath: [/home/arm/share/4.开源库/curl-7.63.0/xxx/lib]”2. 在开发板上要创建同样的路径名字,并将库⽂件全部复制 mkdir /home/arm/share/4.开源库/curl-7.63.0/xxx/lib -p cp /nfs/4.开源库/curl-7.63.0/xxx/lib/ /home/arm/share/4.开源库/curl-7.63.0/xxx/lib/ 如果不做上述操作,执⾏curl命令时,不管后⾯是什么,⼀律返回:curl: (48) Error,也不提⽰是不是缺少库所造成的! 六. 复制bin下⾯的curl到开发板上,路径随意参考 不需要openssl需要openssl。
Linux下的软件开发和编译环境配置在Linux操作系统中,配置适合软件开发和编译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地设置开发环境,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同时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Linux下配置软件开发和编译环境,以帮助开发人员顺利进行开发工作。
一、安装必要的开发工具在开始配置软件开发环境之前,您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开发工具。
在Linux中,常用的开发工具包括GCC编译器、Make工具、调试器(如GDB)、版本控制工具(如Git)等。
您可以通过包管理器(如APT、YUM等)来安装这些工具。
以下是安装这些工具的示例命令(以基于Debian的系统为例):```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sudo apt-get install gdbsudo apt-get install git```通过执行这些命令,您可以安装所需的开发工具,以便后续的配置步骤。
二、配置开发环境要配置软件开发环境,您需要设置一些环境变量和配置文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置步骤:1. 配置PATH环境变量在Linux中,PATH环境变量用于指定可执行程序的搜索路径。
为了方便地访问开发工具和编译器,您应该将它们所在的目录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
您可以通过编辑`.bashrc`文件来实现这一点。
打开终端,输入以下命令编辑文件:```vi ~/.bashrc```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行(假设开发工具的路径为`/usr/local/bin`):```export PATH=$PATH:/usr/local/bin```保存并退出文件。
然后,使用以下命令使更改生效:```source ~/.bashrc```现在,您可以在任何目录下直接运行开发工具和编译器。
2. 配置编辑器选择一个适合您的编辑器来编写代码是很重要的。
在Linux中有多种编辑器可供选择,如Vim、Emacs、Sublime Text等。
玩转BeagleBoard xM——建立虚拟机开发环境和嵌入式Linux系统分类:beagleboard xM linux kernel rootfs 2012-07-28 10:36 343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在Beagleboard xM(简称bb)上建立能运行Linux系统,包括了创建启动用的TF卡,编译生成bootloader(MLO和u-boot.bin),编译生成内核镜像文件(uImage或zImage 文件),创建rootfs(Linux根文件系统)等工作。
这些工作需要在一台配置ARM交叉编译环境的Linux系统上完成。
下面分步完成整个系统的建立过程,直至Linux系统在bb上boot起来,进入shell命令行。
STEP 1:建立ARM嵌入式开发环境利用ARM交叉编译环境,可以x86系统上,编译ARM处理器上可执行的目标代码。
主要用于编译bb上的bootloader、内核镜像,以及其它ARM可执行程序。
具体步骤:(1)在VMware上创建一个虚拟机,安装发行版的ubuntu系统,用于建立ARM嵌入式开发环境。
(2)安装arm-linux-gcc,建立ARM交叉编译环境(需要root权限)1、下载arm-linux-gcc-4.3.2.tgz压缩包2、tar -xzvf arm-linux-gcc-4.3.2.tgz,自动解压至/user/local/arm/目录下。
ARM交叉编译器的所有可执行程序在/usr/local/arm/4.3.2/bin/目录下。
3、配置root用户环境变量,修改/etc/bash.bashrc文件#vi /etc/bash.bashrc在最后加上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4.3.2/bin4、测试arm-linux-gcc -v,会执行编译器,正常显示版本信息表示已安装配置成功STEP 2:创建bootloader和boot.scrTI OMAP系列处理器上的bootloader专指x-loader(MLO)和u-boot(u-boot.bin),两者用于完成Linux内核启动前的配置部分硬件系统配置,解压加载内核Image文件并引导内核启动。
建立交叉编译步骤周立功smart2200**建立交叉开发环境**由于目标板平台处理器是ARM,因而需要安装GCC针对ARM的编译器。
适用于μCLinux的编译器为arm-elf-gcc。
安装arm-elf-gcc步骤:(1)将光盘附带的文件arm-elf-tools-20040427.sh拷贝到目录如/usr/src 下,为arm-elf-tools-20040427.sh增加可执行权限(如果已经具有可执行权限,这步可省略)。
注意:增加权限必须具有root权限,若没有root权限,请先为用户增加root权限(命令su)。
#chmod 755 arm-elf-20040427.sh(2)安装arm-elf-gcc。
执行arm-elf-tools-20040427.sh。
./arm-elf-tools-20040427.sh安装完毕后,查看/usr/local/bin目录下是否存在arm-elf-gcc等文件,如果存在,基本可以确定交叉编译器安装成功。
(3)添加交叉编译器的路径。
一般情况下安装过程会自动执行,并在下次启动还有效。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elf/bin**安装μCLinux**1:将光盘附带的μCLinux源码包uClinux-dist-20040408.tar.gz拷贝到目录如/usr/src下,并解压。
tar xzvf uClinux-dist-20040408.tar.gz解压后,在当前目录下会多出文件夹uClinux-dist,即μCLinux源代码目录。
2:为SmartARM2200开发板和LPC2200芯片打补丁。
将光盘附带的补丁文件uClinux-dist-20040408-lpc-chy-cmj.patch拷贝到当前目录下,并执行:cat uClinux-dist-20040408-lpc-chy-cmj.patch|patch– p1–duClinux-dist为LPC2200打补丁后,在μCLinux平台内核配置的时候将会有LPC2200的选项。
linux交叉编译环境搭建步骤在Linux系统下搭建交叉编译环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2. 配置环境变量:将交叉编译工具链的路径添加到系统的环境变量中以便于使用。
可以在用户的`.bashrc`或`.bash_profile`文件中添加如下行:```bashexport PATH=<path_to_toolchain>/bin:$PATH```其中`<path_to_toolchain>`是指交叉编译工具链所在的路径。
3.设置目标平台的系统根目录:交叉编译时需要使用目标平台的系统库和头文件,因此需要设置目标平台的系统根目录。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设置:```bashexport SYSROOT=<path_to_sysroot>```其中`<path_to_sysroot>`是指目标平台的系统根目录。
4.编写一个简单的交叉编译项目:为了验证交叉编译环境是否搭建成功,可以编写一个简单的交叉编译项目进行测试。
例如,编写一个简单的C程序,将其交叉编译为ARM平台下的可执行文件。
```c#include <stdio.h>int maiprintf("Hello, world!\n");return 0;```将上述代码保存为`hello.c`文件。
然后,使用以下命令进行交叉编译:```basharm-linux-gnueabi-gcc -o hello hello.c```编译完成后,会生成一个名为`hello`的可执行文件。
在ARM平台上执行该可执行文件,将输出`Hello, world!`。
以上就是在Linux系统下搭建交叉编译环境的基本步骤。
根据具体的需求,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的配置和设置。
linux安装配置交叉编译器arm-linux-gnueabi-gcc要使我们在x86架构下运⾏的程序迁移⾄ARM架构的开发板中运⾏时,需要通过交叉编译器将x86下编写的程序进⾏编译后,开发版才能运⾏。
在安装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
⼀、下载交叉编译器1.新版本的下载⼊⼝如下图所⽰:下载流程如下所⽰:“GNU Toolchain Integration Builds → 11.0-2021.03-1 → arm-linux-gnueabihf → gcc-linaro-11.0.1-2021.03-x86_64_arm-linux-gnueabihf.tar.xz。
”注意:随着时间的不同可能版本号有所变化,不过下载流程应给是⼀样的,除⾮⽹站的变化很⼤。
2.历史版本下载⼊⼝如下图所⽰:下载流程如下所⽰:“View Releases → components → toolchain → binaries → 6.2-2016.11 → arm-linux-gnueabihf → gcc-linaro-6.2.1-2016.1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tar.xz”⼆、安装交叉编译器进⼊linux系统,在/usr/local下创建arm⽂件,将下载的交叉编译⼯具链拷贝到linux系统的/usr/local/arm路径下,并进项解压,如下图所⽰:三、设置环境变量打开/etc/profile⽂件sudo vim /etc/profile在⽂件的最后⼀⾏添加交叉编译链的路径,完成后保存退出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gcc-linaro-6.2.1-2016.1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bin如下图所⽰:重新加载环境变量的配置⽂件source /etc/profile检验是否安装成功arm-linux-gnueabihf-gcc -v如果出现以下信息说明安装成功。
MYD-AM335X-J Linux 开发手册版本V1.12014/10/23版本记录目录第1章概述及软件资源介绍 (1)1.1 概述 (1)1.2 软件资源 (1)第2章Linux开发环境搭建 (3)2.1 建立工作目录 (3)2.2 设置交叉编译工具 (3)2.3 安装工具 (3)第3章Linux系统编译 (4)3.1 编译Bootloader (4)3.2 编译Linux内核 (5)3.3 制作文件系统 (5)第4章Linux 系统烧写 (6)4.1 TF卡系统映像更新 (6)4.2 NAND Flash更新/恢复 (7)第5章Linux应用程序 (10)5.1 GPIO (10)5.2 NET (10)5.3 RTC (11)5.4 LCD (11)5.5 Audio (12)5.6 I2C总线测试 (12)5.7 串口 (12)5.8 RS485 (12)5.9 CAN (13)5.10 引脚功能切换 (13)5.10.1 RS485_1跟UART5_RTSCTS 切换145.10.2 RS485_2和UART3切换及CAN1和UART4切换15第6章Qt开发 (17)6.1 使用光盘提供的Qt SDK (17)6.2 交叉编译Qt开发环境 (17)6.3 移植Qt到开发板 (18)6.4 交叉编译Qt应用程序 (19)第1章概述及软件资源介绍1.1 概述MYD-AM335X-J提供了丰富的系统资源和软件资源,本手册将从环境搭建开始,一步步介绍如何进行MYD-AM335X-J Linux开发。
本手册中开发主机上的命令以Ubuntu为例进行教授。
1.2 软件资源表1-1第2章Linux开发环境搭建2.1 建立工作目录拷贝MYD-AM335X-J光盘中的资料到主机中:$ mkdir -p <WORKDIR>$ cp -a <DVDROM>/05-Linux_Source/* <WORKDIR>2.2 设置交叉编译工具$ cd <WORKDIR>/Toolchain$ tar -xvjf \gcc-linaro-arm-linux-gnueabihf-4.7-2013.03-20130313_linux.tar.bz2$ export PATH=$PATH:<WORKDIR>/Toolchain/\gcc-linaro-arm-linux-gnueabihf-4.7-2013.03-20130313_linux/bin$ export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执行完“export”命令后输入arm按Tab键来检查是否设置成功,该设置只对当前终端有效,如需永久修改,请修改用户配置文件。
mingw gcc linux 交叉编译交叉编译是指在一个操作系统上编译另一个不同操作系统的可执行文件或库。
在Linux系统上使用MinGW的GCC进行交叉编译,可以编译出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的可执行文件或库。
下面将详细介绍交叉编译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MinGW的GCC工具链。
MinGW是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的缩写,是一套在Windows上开发和运行GNU软件的工具集。
GCC是GNU编译器集合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广泛使用的编译器,可以编译多种语言的程序。
安装MinGW的GCC可以通过包管理器或者从MinGW官网下载安装包进行安装。
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设置环境变量,将MinGW的bin目录添加到系统的PATH变量中,以便在命令行中可以直接使用GCC命令。
接下来,我们需要获取目标系统的交叉编译工具链。
交叉编译工具链是一套用于在Linux上编译Windows可执行文件或库的工具,其中包括Windows的头文件、库文件和链接器等。
可以从MinGW官网下载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压缩包,或者通过包管理器安装。
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将交叉编译工具链的bin目录添加到系统的PATH变量中,以便在命令行中可以直接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命令。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GCC进行交叉编译。
在命令行中,使用以下命令编译一个简单的C程序:$ i686-w64-mingw32-gcc hello.c -o hello.exe其中,i686-w64-mingw32-gcc是交叉编译工具链的GCC命令,hello.c 是源代码文件,-o hello.exe是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的输出路径。
编译完成后,我们可以将生成的hello.exe文件拷贝到Windows系统中运行,即可验证交叉编译是否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交叉编译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Windows和Linux的文件路径格式不同,可能需要修改代码中的文件路径相关的部分。
实验四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的搭建一实验目的1.明白交叉编译环境的意义2.能够独立搭建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3.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使用二实验内容1.搭建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2.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使用三实验步骤1.主机交叉开发环境的配置A.配置控制台程序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超级终端(HyperTerminal)工具;Linux/Unix操作系统有minicom (使用“minicom”命令启动该软件)等工具B.配置TFTP服务tftp是一个传输文件的简单协议,它基于UDP协议而实现。
此协议设计的时候是进行小文件传输的。
Linux下TFTP服务配置:vim /etc/xinetd.d/tftpservice tftp{socket_type = dgramprotocol = udpwait = yesuser = rootserver = /usr/sbin/in.tftpdserver_args = -s /tftpbootdisable = noper_source = 11cps = 100 2flags = IPv4}启动TFTP服务$ /etc/init.d/xinetd start关闭TFTP服务$ /etc/init.d/xinetd stop重启TFTP服务$ /etc/init.d/xinetd restart查看TFTP状态$ netstat –au | grep tftp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udp 0 0 *:tftp *:*Windows下TFTP服务配置:在Windows下配置tftp服务需要安装使用tftp服务器软件,常见的可使用tftpd32,网上有很多下载该软件的地方,读者可以自行下载。
要注意的是,该软件是tftp的服务器端,而目标板上则是tftp的客户端C.NFS文件系统NFS为Network FileSystem的简称,最早是由Sun公司提出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就是让不同的机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可以彼此共享文件。
交叉编译环境的配置与使用交叉编译是指在一个不同的开发环境中编译程序,以在目标平台上运行。
目标平台可以是不同的硬件架构、操作系统或操作系统版本。
交叉编译可以有效地减少在目标平台上进行开发和测试的时间,尤其是在限制了资源的嵌入式系统中。
配置交叉编译环境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交叉编译工具链:交叉编译工具链是包含了交叉编译器、交叉链接器和相关工具的集合。
根据目标平台的特点,可以选择使用已有的工具链,或者自己构建定制的交叉编译工具链。
常见的交叉编译工具链有Cygwin、GCC等。
3.配置交叉编译环境:在配置交叉编译环境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目标平台和目标操作系统的相关信息,例如:处理器架构、操作系统版本、库文件位置等。
然后设置环境变量,包括设置交叉编译工具链的路径、目标平台和操作系统的相关信息。
4. 编写和编译代码:在配置好交叉编译环境后,可以使用常规的编程工具,如IDE或命令行工具,编写程序代码。
在编译时,需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中的编译器和相关工具来进行编译。
例如,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中的gcc来代替本机的gcc进行编译。
5.链接和生成目标文件:编译成功后,会生成目标文件,即在目标平台上可以运行的可执行文件或库文件。
在链接时,需要使用交叉链接器来链接目标文件和相关库文件。
6.在目标平台上运行:将生成的目标文件复制到目标平台上,并通过目标平台的方式运行。
例如,在嵌入式系统中,可以通过串口或其他方式加载程序并运行。
1.确定目标平台和操作系统的要求:在进行交叉编译之前,需要确保了解目标平台和操作系统的相关要求,例如处理器架构、操作系统版本、库文件位置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和配置交叉编译环境。
2.编写适用于目标平台的代码:在进行交叉编译时,需要注意编写适用于目标平台的代码。
例如,需要避免使用与目标平台不兼容的库函数和系统调用,以及考虑目标平台的资源限制等。
3.调试和测试:由于交叉编译环境和目标平台的不同,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编译错误、链接错误或运行错误等。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交叉编译,了解并掌握交叉编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对编译器配置和编译过程的掌握能力。
交叉编译是指在一个平台上编译生成可在另一个平台上运行的程序,这对于嵌入式系统开发尤为重要,因为嵌入式设备通常资源有限,而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可能不同。
二、实验环境1. 主机平台:Windows 102. 目标平台:Linux(假设为Raspberry Pi)3. 编译工具:GCC4. 软件包:交叉编译工具链(如交叉工具链crosstool-ng)三、实验步骤1.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1)在主机上安装crosstool-ng。
```bashsudo apt-get install crosstool-ng```(2)使用crosstool-ng生成交叉编译工具链。
```bashcrosstool-NG-1.22.0/src/crosstool-NG-1.22.0/configure --toolchain-build=x86_64-build --toolchain-target=arm-linux-gnueabihf --sysroot=/path/to/raspberry-pi/rootfsmake```(3)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bashsudo make install```2. 编写测试程序(1)创建一个简单的C程序,如`hello_world.c`。
```c#include <stdio.h>int main() {printf("Hello, World!\n");return 0;}```3. 交叉编译程序(1)使用交叉编译器编译程序。
```basharm-linux-gnueabihf-gcc hello_world.c -o hello_world ```(2)检查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
```bashls -l hello_world```4. 将可执行文件传输到目标平台(1)使用SSH将可执行文件传输到目标平台。
交叉编译linuxdeployqtlinuxdeployqt是一个用于在Linux平台上打包和部署Qt应用程序的实用工具,它可以帮助将Qt应用程序及其相关依赖项打包成一个单独的AppDir(应用目录),便于在不同的Linux发行版上进行分发和运行。
通常情况下,在Linux上交叉编译Qt应用程序意味着在一个系统上编译运行不同架构的二进制文件,比如在x86架构下编译运行ARM架构的应用程序。
以下是大致的交叉编译Qt应用程序并使用linuxdeployqt工具的步骤:步骤概述:1.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获取用于目标架构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并确保正确安装和配置。
2.准备Qt应用程序:将Qt应用程序源代码准备好,并根据交叉编译工具链的需求,配置CMake或QMake等构建工具的编译选项。
3.交叉编译Qt应用程序: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在开发机器上编译Qt应用程序。
这可能需要在编译过程中指定目标平台和架构信息。
4.使用linuxdeployqt打包应用程序:在交叉编译后,使用linuxdeployqt工具创建AppDir。
命令大致如下:linuxdeployqt<path-to-your-compiled-app>-appimage这会创建一个AppImage格式的可执行文件,其中包含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
<path-to-your-compiled-app>是编译后的应用程序路径。
5.测试和分发:测试AppImage文件以确保应用程序在不同的Linux发行版上运行良好。
将AppImage文件分发给用户。
注意事项:●交叉编译可能需要正确的编译工具链和设置。
对于Qt应用程序,需要确保正确的Qt版本和库已安装到交叉编译环境中。
●在使用linuxdeployqt时,确保已正确配置和安装该工具。
它需要能够找到Qt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来构建AppDir。
●进行交叉编译时,经常会出现与目标平台相关的问题。
vs与linux的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很久之前就想写⼀个linux服务器,但是对linux的vim编译⼯具⼜不是很熟,只能在win环境下写好代码拷贝到linux环境下编译运⾏,现在VS 出了⼀个插件可以对linux代码远程在linux环境下编译,运⾏和调试,下⾯来说⼀下环境搭建流程。
需要准备的⼯作:
1. 虚拟机,本⼈使⽤vbox
2. linux操作系统.debian
3. vs2015
4. VC_Linux,下载路径点击直接download即可
下载好软件只有,依次安装VS2015,VBOX,DEBIAN和vc_linux。
注意,在安装vc_linux是将vs2015的所有进程关闭。
安装好debian后配置⽹络连接⽅式
然后进⼊系统记住虚拟机的IP地址。
然后配置VS2015:打开VS,菜单栏点击⼯具->选项,在弹出对话框中左侧选择Cross Platform, 右侧点击Add,在弹出框中配置对应的信息。
剩下的就是创建⼀个项⽬了:
其实安装好软件,在建⽴项⽬的时候,vs会有⼀个引导过程,教你怎么创建⼀个win下的linux项⽬
后⾯会发现编译不了,提⽰没有g++。
这时候就要在linux中安装g++,mysql,boost等软件了,注意:如果安装不上,很⼤可能是因为⽆意间吧挂载的光盘断开了,此时直接连接即可将管盘中的所有软件安装到环境中。
操作:在虚拟机上右键--->选择可移动磁盘----->CD/DVD---->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