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基础教学方案15
- 格式:doc
- 大小:66.01 KB
- 文档页数:10
电视导演基础教学方案
(第16周)
第十一章 拍摄中的导演工作
一、教学目的:
理论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导演基础理论的教学最终要用于创作实践。本章就是将导演理论指导创作实践的具体体现:导演如何在现场指导拍摄。
二、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电视剧和某些电视文艺有语言类表演的节目中导演如何进行现场指导工作。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不同形式的电视节目,导演在现场拍摄中,如何进行工作有一定的区别。下面,我们就几种最典型的导演现场拍摄方式介绍给大家。
第一节 电视剧的拍摄方式
一、单机方式(电影式拍摄方式)
单机拍摄方式又称ENG方式。ENG是英文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的缩写,意思是电子新闻采集。在70年代以前,全世界的电视新闻、纪录片和文艺类节目和电视剧(现场直播除外,因为直接将电视信号发射出去),为纪录拍摄素材,全部用16毫米摄影机进行摄制,制作周期长、工序多,那怕是一分钟的新闻片,在拍摄之后也要经过洗印,将负片冲洗后印成正片,还要用手工剪接,之后要配音和做整个编辑合成工作,一次性费用高。如果是拍彩色胶片,一般电视台没有冲洗设备,要拿到中央电视台或电影厂去。这种拍摄方式,完全和电影厂的制作方式相同。到70年代,发明了电子摄像机和录像机系统,设备投入虽然高,但每一次使用费用相对低廉,最主要的优点是时效快,拍摄后影像直接记录在录像带上,马上可以看到拍摄结果,经过简单的编辑制作就可以播出,时效快,特别适合新闻节目的拍摄,所以被称为电子新闻采集。由于摄像机录像机系统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在70年代后期已达到制作文艺节目和录制电视剧的技术要求,所以ENG方式也用来制作一些高档次的电视节目。由于单机拍摄,还是电影式拍摄方式。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在拍摄现场,导演是如何指挥单机进行工作的。
(略)
从上面一场假设戏中,我们可以发现单机拍摄的电视节目有这么一些特点,象我们前面谈到的单本电视剧的电影式的拍摄方法:
1.拍摄无先后顺序:在一部戏中,后面的场景的戏可能先拍;在一场戏中,后面的镜头也可能先拍。
上面的作法是使用专业演员的方法,也是一般影视剧的拍摄方式。个别情况下也有特殊的方式,张艺谋在纪实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中,由于全部动用非职业演员,特别是演员完全不知情节的下一步发展,因此采取完全按时间顺序拍。剧本中,魏敏芝见到孩子很陌生,她刚到剧组对眼前的孩子也很陌生,这种一开始的陌生状态不是演戏演出来的,不是装出来的,所以必须按这种时间顺序来。
2.同一个机位方向的戏,不换机位,集中在一起,一块拍完,然后再调换机位,将另一个机位同一方向的戏也一块拍完。这是最省时最快速的办法。日本导演山田洋次这样写道:“如果开拍前就确定了分镜头,把能在同一角度拍摄的一起拍摄好,然后再把能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全部拍摄下来,那么,这样的拍摄效率就相当高。渡边邦男导演之所以被誉为拍片最快的导演,就是因为他在这方面做得彻底。恐怕现在的电视剧都是这么拍的吧。”(《我是怎样拍电影的》,中国电影出版社,第95页)
同一机位和朝向的戏要一块拍完,快的原因主要是在布光上和调整机位上,每换一次机位,特别是内景戏,都要重新布置灯光,布光是最费时间的,如果布好一次光,把同一摄影方向的戏都拍完,这显然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几乎所有有经验的电视剧导演都会这么干。
3.总角度要先拍,不管是在这场戏中处于什么位置上,是开头、中间、还是结
尾。
4.在一部戏中,也无先后顺序之分,同一场景的戏,要集中在一块,一次拍完。
5.如果把上面的做法加以发挥的话,同一个地区的戏要集中有一起,一块拍完。
6.要有可灵活机动的拍摄日程,比如,原计划明天拍外景,但由于到时候阴天下雨,外景戏无法完成,就应随时改变拍摄方案,改拍内景戏。不然就会造成窝工现象,无形中增加拍摄成本。
7.人数较多的群众场面一定要争取当天完成,如果实在完不成,要争取把大场面全部拍完,局部场景总比大场面好办。
8.在一个场景的戏拍完后,最好在现场把镜头都看一遍,有的导演每拍完一个镜头,尽管拍时他盯着监视器,可拍完时,还要看一遍刚拍好的素材,如果有问题就立即补拍,细心的导演总是不会出错的。如果真的离开外景地就不好补拍了。
二、多机拍摄
电视多机拍摄称为EFP方式,EFP是英文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的缩写,意为电子现场制作,也可以称电子外景制作。主要采用电视录像车和电视转播车到外景进行现场拍摄和制作,也可以进行实况直播。它主要用于文艺、体育和大型会议的专门或专题性报道。转播车系统要配备3--4台高档摄像机,并配备了导演特技台、调音台、字幕机等多种设备。转播车方式可以跟事件同步进行,同时录制,同时播出,被称为现场直播;有时一部分节目现场录制,而以后播出,称为现场录像,这种播出方式被称为录播。直播中导演和技术上的差错,会直接播出出去,现场录像则不同,对于不理想的地方可以进行必要的剪接和加工,对于文艺节目,如果条件允许,个别地方还可以补拍。
大型节目的多机拍摄,摄像机多达十几台甚至几十台,往往需要动用多个转播车,要有多个导演,进行两级切换,分区导演将画面切到总导演那里,再由总导演将各个分区导演切换来的镜头进行第二级切换。《飞跃黄河》动用了十二台摄像机,总导演董晓海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看过来十二台摄像机的信号,所以一般用两级切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东方霓裳——`97宁波国际时装节》的大型团体操的实况,由宁波电视台主办,浙江电视台派出文艺部主任周羽强和陈隐泰作为现场导播,共动用了18台摄像机,实行两级切换。陈隐泰在A车中担任一级切换,车上有6个讯道,周羽强在B车上,担任二级切换,有12个讯道。通过两级切换,A车的6台摄像机的信号经过一级导演选择好切给B车,B车的导演可以直接切出播出,同时也可以作为它的一个讯道,和B车上的其它讯道组合切出播出。通过两级导演,可以化解一个导演控制太多的讯道眼睛有时看不过来的问题,简化了导演的工作压力。
转播车的多机拍摄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导演通过切换台一次组合剪辑成功,音响、特技、字幕也都一次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ENG的电影制作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所以,与ENG方式的分镜头拍摄,然后回去进行后期制作相比,多机拍摄的EFP方式,显然有很多优势。但转播车或录像车方式也有个缺点,动用的人力物力较多,不适合场景变化太多的电视剧,而适合场景较少的室内剧的制作。
室内剧的制作特点:
多机拍摄的电视剧主要是室内剧,有人也称肥皂剧,在国外主要收看对象是家庭妇女,在洗衣服干家务时看的,这时电视广告主要做一些肥皂和洗衣粉之类家庭生活的商品广告,所以被称为肥皂剧。肥皂剧往往也以家庭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所以能吸引一些不上班的人。我国的室内剧从《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开始,最具室内剧特征的节目是《我爱我家》。一般室内剧都可以做到室内搭景,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现场切换,同步完成。
室内剧导演在拍摄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作法和技术要求:
1.在演播室内或较大的房间内搭设拍摄场景,这是一种重新从实景拍摄拉
回摄影棚的拍摄方式。它设置的场景环境同话剧和演播厅中拍摄小品的假定性环境空间是不同的,尽管所有道具是制作的,但必须做到以假乱真。也有的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用具。因此,室内剧的环境特征具有真实感,完全按生活中的景物设计,给人一种真实的生活空间的印象,而不是话剧式的象征性的假定空间。所以,它比演播厅上演的小品和话剧在环境上要真实。
2.在灯光处理上,按一般舞台灯光的要求,将演员表演区按全景方式照亮,因为照顾了整个表演区,便于连续拍摄,灯光造型上不如一般电视剧那么讲究每个镜头的环境气氛和人物造型要求。
3.在录音上,采用吊杆话筒,保证音响的质量,由于采用同期录音,演员
在现场表演时,需要现场绝对安静,避免不相关的音响进入声音源。如果中间需要特殊效果音响和音乐,也采取直接输入调音台的办法,音响不放入演播现场,避免造成声音的混响。演播厅方式由于演员离话筒较远,声音会产生空间感和回响,室内剧通过使用吊杆话筒和无线话筒,可以避免这种现象,所以一些室内剧的语言音响音乐等声音的处理象后期配音一样干净清晰,又可以避免后期配音口型老是对不上、对不准的毛病,显得声音非常真实。室内剧的各种声音通过录音师的调音台同录像同时记录并合成完毕,这是室内剧音响上的最大优势。
4.多机拍摄,现场切换。室内剧最大的优势是多机拍摄,导演通过切换台进行现场切换。电影拍摄过程中有些大场面也动用多台摄影机在不同机位、不同角度进行多机拍摄,但这种多机拍摄同室内剧的多机拍摄不同,电视导演通过导演切换台可以进行现场切换,录像机只记录切换的那个讯道的信号,别的机位尽管也在拍摄,由于导演没切入到合成信号中,因此录像机并未将其信号记录下来。电影多机拍摄,每一台摄影机都装上了胶片,所以可以记录多条信号,等于拍了同一场面不同角度的镜头,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可以从中选择最好的一条,也可以连续选择几条来使用。但电影多机拍摄只能节约大场面拍摄重复的次数,并不能缩短和取消后期制作。
5.各种特技制作在录像的同时同步完成。转播车系统一般配备数字特技台和字幕机,字幕合成和各种简单的后期制作,如叠、淡、划像等特技技巧都可以通过特技台在画面切换过程中同步完成。因此,EFP方式可以将整个后期制作在拍摄过程中同时完成,这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和优势。
在电视连续剧《京都纪事》的创作中,利用电视转播车完整的后期制作系统到现场录像,当一场戏拍摄完成,后期制作也同时完成了。所以这是最具电视特点的制作方式。甚至可以借鉴国外的开放式制作方法:边编剧、边拍摄、边播出,通过电视观众的信息反馈,在后面的续集中调整故事内容和导演、表演风格,适应观众的胃口。室内剧从本体上更像戏剧,但采用了电视的有景别变化、各个机位分镜头拍摄、导演切换的手法,在表演上要求真实自然,接近生活,同一般电视剧的表演要求基本差不多,但要求有连续性,像话剧和直播电视剧,一个段落一个段落甚至整场往下演。但也不必担心像话剧那样,演员一上台导演无法控制、中途不能停顿、一演到底的特征,导演可以在演员不符合自己的要求的地方随时叫停,也可以像单机拍摄那样,随时从某一个段落和镜头重新开始,既保证了拍摄速度,又可以兼顾艺术质量。
多机拍摄过程中,导演要事先分好镜头,要设计好总角度和分切角度的机位图,同时要注意在拍摄过程中机位的调度。应该指出,室内剧不同于过去那种直播电视剧和晚会中现场直播时的小品,摄像机只能在观众席这边的扇面上,不能贴近演员主体(近景、特写只能用长焦镜头),主要是避免摄像突然进入导演直播时的画面。室内剧则不受这个影响,既可以用改变光轴来改变焦距,变换景别,也可以在个别特别需要的镜头上将摄像机移近拍摄主体(当然这时就不能再马上切全景镜头了),在角度切换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三、电视直播方式
电视直播的方式被称为ESP方式。ESP是英文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的缩写,意为电视内景即演播厅及其配套高档电视设备的节目制作,它由演播厅、导播室和负责合成信号直接播出的总控室三个主要环节组成,导演不在演播厅现场,而是在导播室控制拍摄现场,将合成的电视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同步送到负责信号发射的总控室,总控室将信号直接发射。当然,这种方式也可以通过录像录制完成后再播出,即所谓录播。EFP的电视转播车方式也可以直接发射,但转播车上的摄像机由于车体空间大小的限制,一般只能安装3—4台ENG摄像机和体积较小的特技台等中档设备,而ESP方式由于场地设在电视台宽敞的演播厅内,可以安装4—5台或更多的大型的座式(或称固定式)摄像机,大型座机的云台可以自由地上下左右移动(当然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移动操作平稳,摄像机可以安装大画面的寻像器,便于摄像师观看和构图,调焦系统和变焦系统不在镜头上,而安装在把柄上,可以自如地变焦和调焦,摄像师可以舒适地长时间工作,而不像用ENG设备那样,眼睛必须紧帖着寻像器、弓着腰,容易疲劳。
演播厅除了有高质量的摄像机外,灯光系统全部由电脑控制,灯光不仅可以改变照度,还可以控制升降、控制灯光明暗和色彩变化的节奏,造成表演区不同的色彩、影调和光影节奏气氛。所以,一些大型晚会,如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