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寄生虫学试验(一)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5
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寄生虫学实验九线虫【目的】①掌握蛔虫卵、蛲虫卵、钩虫卵、鞭虫卵的形态特征。
②熟悉蛔虫、蛲虫、钩虫、鞭虫、丝虫成虫的外形特征和雌雄区别。
③掌握微丝蚴的形态特征,并能鉴别两种微丝蚴。
④了解旋毛虫囊包的形态特征。
【标本】投影标本、玻片标本和液浸标本等。
【注意事项】先用低倍镜(注意光线不要太强)在标本中寻找虫卵,找到后换高倍镜仔细观察其形状、大小、颜色、卵壳厚薄、内含物及其它特征。
【实验内容】一、似蚓蛔线虫及蠕形住肠线虫1、蛔虫卵玻片标本①受精蛔虫卵:虫卵椭圆形,平均大小为65X45 口m,卵壳厚而透明,壳外附一层凹凸不平的被胆汁染成棕黄色的蛋白质膜。
卵内含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在卵的两端卵细胞与卵壳间有一新月形空隙。
②未受精蛔虫卵:虫卵长椭圆形,平均大小为90X 40 口m ,棕黄色,蛋白质膜和卵壳均较受精卵薄。
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无空隙。
2、示教标本①蛔虫雌、雄成虫大体标本:肉眼观察虫体的外形、大小、颜色。
蛔虫成虫为圆柱状,两端稍细,体表光滑,似蚯蚓,活时为淡红色,死后固定液中保存的标本呈乳白色。
雌虫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交合刺。
②蛔虫头端唇瓣玻片标本。
低倍镜观察唇瓣呈“品”字排列,三片唇的中央为口腔。
③蛔虫性肠梗阻病理标本。
肉眼观察肠道由于蛔虫寄生所引起的并发症。
3、蛲虫卵玻片标本蛲虫卵较透明,大小约55〜25um,形似柿核,即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稍凸,内含一条卷折的幼虫。
4、蛲虫成虫大体标本肉眼观察,注意其颜色、大小、自然体态。
成虫呈乳白色,个体很小如白线头,俗称小白线虫。
雌雄虫大小差别大,雌虫长约10m m,尾端尖直如针状。
雄虫极细小,仅为雌虫长度的1/ 3 ,尾端向腹面弯曲。
5、蛲虫成虫染色玻片标本及液浸标本低倍镜下观察染色标本,体前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
咽管末端膨大呈球状,称咽管球。
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及毛首鞭形线虫1、钩虫卵玻片标本低倍镜下,钩虫卵约60X 40 口m,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极薄如同细线。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联。
2. 了解常用的寄生虫检查方法,包括厚薄血膜的制作、染色及显微镜观察。
3. 熟悉常见人体寄生虫的鉴别要点。
二、实验材料1. 人体寄生虫样本: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针筒、剪刀、酒精灯、染色液等。
3. 实验试剂:姬姆萨染色液、生理盐水、盐酸酒精等。
三、实验方法1. 厚薄血膜制作:- 使用针筒抽取适量血液,滴于载玻片上。
- 用另一载玻片边缘将血液均匀涂开,制成厚血膜。
- 将载玻片翻转,用盖玻片覆盖在厚血膜上,轻压使红细胞破裂,制成薄血膜。
- 将厚薄血膜分别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未破红细胞,便于观察。
2. 姬姆萨染色:- 将制成的厚薄血膜分别放入染色缸中。
- 加入适量姬姆萨染色液,浸泡30分钟。
- 用水冲洗,去除多余染色液。
3. 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厚薄血膜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 识别并记录不同种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如疟原虫的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等;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包囊等。
四、实验结果1. 厚薄血膜观察:- 在厚血膜中观察到大量红细胞,部分红细胞内存在疟原虫滋养体。
- 在薄血膜中观察到疟原虫形态更加完整,易于识别和鉴别虫种。
2. 姬姆萨染色结果:- 疟原虫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等均呈紫红色。
-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呈紫红色,包囊呈淡紫色。
3. 寄生虫种类鉴别:- 根据疟原虫的形态特征,初步判断为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或三日疟原虫。
- 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特征,判断为溶组织内阿米巴。
五、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人体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及其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理解。
2. 掌握了厚薄血膜的制作、染色及显微镜观察方法,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3. 熟悉了常见人体寄生虫的鉴别要点,提高了对寄生虫病的诊断能力。
六、实验总结本次人体寄生虫学实验,通过观察和鉴别寄生虫,使我对人体寄生虫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寄生虫实验报告前言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宿主体内的生物体,它们依靠宿主体提供的养分和生存条件进行生活,同时也会给宿主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本次实验将探究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以及寄生虫的繁殖与传播方式,希望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寄生虫这一生物种类。
实验过程实验一:观察寄生虫繁殖在实验之前,我们将培养出了一批寄生虫,并放置在宿主体内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寄生虫群体并非在全体规模下不断增长,而是只有少部分个体在不断繁殖,而其他个体则在数量上有所减少。
据此推测,寄生虫并非像其他生物一样在不断繁殖,而是受限于宿主体内的生存环境和营养供给才会进行繁殖。
实验二:观察寄生虫传播方式为了了解寄生虫的传播方式,我们将选取多个寄生虫个体进行分析。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寄生虫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其中包括:1. 直接接触:寄生虫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宿主体进行传播,例如在食物链中的传播方式;2. 空气传播:一些寄生虫通过空气传播进行繁殖和传播,例如各种虫卵和虫菌;3. 水传播:水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传播方式,很多寄生虫如包虫、阔棘花虫等都可通过水传播;4. 虫媒传播:如跳蚤等媒介昆虫可以传播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疾病,例如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综上所述,寄生虫的传播方式较多且多种方式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寄生虫接触的风险较大,需加强防控。
实验三:研究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为了了解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我们将选取不同宿主进行研究,包括小白鼠、兔子等动物。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宿主的体质和免疫状态对寄生虫的影响比较大。
在体内免疫力较差的宿主中,寄生虫的数量和繁殖速度会明显提升,且宿主体内的组织结构也会受到较大的损害。
结论通过本次寄生虫实验,我们对寄生虫的繁殖与传播方式、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防控寄生虫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需要加强寄生虫研究,进一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实验一蠕虫学粪便检查法(一)一、内容1.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漂浮法;3.沉淀法;4.绵纶筛兜集卵法;5.各种蠕虫卵的特征。
二、参考资料蠕虫学粪便检查是蠕虫病生前诊断的重要方法。
因为大多数的寄生性蠕虫是寄生在家畜、家禽的消化道及其相连的器官(如肝脏、胰脏),有的寄生在呼吸器官和生殖器官(家禽),如后圆线虫、前殖吸虫。
寄生在这些部位的寄生虫,它们的虫卵、幼虫或节片都随着宿主的粪便排除体外,因此,通过粪便检查可以获得生前诊断。
除蠕虫以外,还有一些原生动物的寄生虫,如结肠小袋纤毛虫及球虫,它们的包囊或卵囊亦随着宿主的粪便排除体外,依靠粪便检查也可以建立生前诊断。
根据蠕虫学粪便检查的目的可分为:蠕虫虫体检查法:是从粪便中检查虫体或节片,如莫尼茨绦虫,一般以肉眼直接检查;蠕虫虫卵检查法:是从粪便中检查虫卵,如大多数的吸虫、绦虫和线虫;蠕虫幼虫检查法:是从粪便中检查幼虫,如牛、羊的网尾线虫等,随粪便排出的不是虫卵而是幼虫。
下面主要分述虫卵检查法。
1.蠕虫虫卵检查法(之一):(1)直接涂片法:取一片洁净的载玻片,在玻片中央滴加1-2滴50%甘油生理盐水,然后用镊子或牙签挑取少量粪便,与甘油生理盐水混匀,并将粗粪渣推向一边,涂布均匀,作成涂片,涂片的厚薄以放到书上隐约可见下面的字迹为宜,加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先在低倍镜下顺序查找,如发现虫卵,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
如无甘油生理盐水时可以用常水代替,加甘油可使标本清晰,易于观察,并可防止涂膜很快变干燥。
但是检查原虫的滋养体,必须以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不应加甘油,否则会影响其运动而妨碍观察。
本法操作简单,能检查各种蠕虫卵,但检出率不高,特别是轻度感染时,往往得不到可靠结果,因此,本法只能为辅助的诊断方法,并且每次检查要重复观察8-10片,才能收到确实的效果。
(2)饱和盐水漂浮法:本法基本原理是采用比重比虫卵大的溶液,使虫卵浮集于液体的表面,形成一层虫卵液膜,然后蘸取此液膜,进行镜检。
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实验指导(2012级临床、影像、法医、麻醉专业本科生使用)贾雪梅、申丽洁编写二0一四年一月序言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它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紧密联系,属形态学范畴,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课程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并严格按照教学进度表进行。
实验课是我们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就是通过实物标本的观察、实验技术操作的训练,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为此请自觉做到以下几点:一.实验操作前必须明确实验指导中的内容和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指导的顺序进行实验。
二.上实验课时务必带上实验指导、教科书、图谱、绘图工具和实验报告等,并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
三.爱护显微镜、实验标本及各种器材,不慎发生损坏时,应立即报告带教老师并按规定赔偿。
四.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自行完成实验设计。
五.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课堂安静、爱护卫生、轮流作好值日,离开实验室前必须关好门窗、水电。
本科寄生虫学教学进度表实验一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滋养体(trophozoite)和包囊(cyst)的形态。
2.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的生活史(life cycle)。
3.掌握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滋养体(trophozoite)的形态及诊断方法。
4.了解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的生活史(life cycle)及其感染方式。
二、实验内容㈠示教标本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染色标本:在高倍镜下观察,体积较大,外质(ectoplasm)明显,内质(endoplasm)中常含吞噬的红细胞。
人体寄生虫实验1吸虫1.华支睾吸虫(肝吸虫)虫卵形似芝麻淡黄褐色,一段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
卵内含一毛蚴.最小蠕虫卵。
2.布氏姜片吸虫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壳薄而均匀,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小盖。
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约20~40个卵黄细胞。
人体最大的蠕虫卵。
3。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虫卵金黄色,椭圆形,左右多不对称,前端较宽,有扁平卵盖,后端较窄.卵壳厚薄不匀,后端往往增厚,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10多个卵黄细胞.4.血吸虫虫卵淡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薄均匀,无小盖,卵壳一侧有一逗点状小棘,表面常附有许多宿主组织残留物,卵壳内侧有一薄层的胚膜,内含一成熟的毛蚴,毛蚴和卵壳间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油滴状毛蚴分泌物。
2绦虫1.曼氏迭宫绦虫虫卵呈椭圆形,两端稍尖,呈浅灰褐色,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有一个卵细胞和若干卵黄细胞。
2.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绦虫卵:卵壳薄而脆弱,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外面是较厚的胚膜,呈棕黄色,具有放射状的条纹,胚膜内是球形的六钩蚴,有3对小钩.猪带绦虫孕节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约7~13支猪带绦虫头节有4个吸盘,顶端有能伸缩的顶突,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排列成内外两圈.成节:卵巢分3叶,即左右两叶和中央小叶囊尾蚴:头节具有顶突和小钩,可寄生人体致囊尾蚴病。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虫卵形态与猪带绦虫相似,光镜下难以区别头节略呈方形,无顶突及小钩牛带绦虫成节:卵巢只分2叶,子宫前端常可见短小的分支孕节: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15~30支,支端多有分叉囊尾蚴:头节无顶突及小钩,不寄生人体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对比:3。
微小膜壳绦虫虫卵:圆形或近圆球形,无色透明。
卵壳很薄,其内有透明胚膜,胚膜两端略突起并发出丝状物,弯曲地延伸在卵壳和胚膜之间,胚膜内含有一个六钩蚴。
4.细粒棘球蚴绦虫虫卵光镜下与猪、牛带绦虫相似棘球蚴(即幼虫)圆形囊状体,为单房性囊,由囊壁和囊内含物组成,有的还有子囊和孙囊。
寄生虫学的实验室技术与研究方法寄生虫学是一个专注于研究寄生虫及其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为了深入探索寄生虫的生活特性、疾病传播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科学家们必须运用各种实验室技术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寄生虫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室技术和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应用。
一、寄生虫的培养与鉴定技术1. 寄生虫培养技术寄生虫的培养对于研究其生命周期、生长发育和寄生行为至关重要。
培养寄生虫需要选择适宜的培养液、培养条件和宿主细胞,并严格控制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
培养过程中还需要监测寄生虫的生长状态、寄生虫数量和宿主细胞的健康程度,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2. 寄生虫鉴定技术寄生虫鉴定是识别和分类寄生虫种类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鉴定技术包括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物学鉴定。
形态学鉴定主要通过观察寄生虫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结构等特征来确定其种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DNA分析技术,通过比对寄生虫的遗传信息与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确认其种属和亲缘关系。
生物学鉴定则是通过对寄生虫进行实验室感染宿主动物,并观察其生命周期和表型特征,来鉴定其分类学位置。
二、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1.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研究了解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对于研究其传播途径和寄生机制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寄生虫在不同寄主间的转化和发育过程,可以揭示寄生虫的感染途径、疾病传播途径以及生活史等重要信息。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观察、实验感染和分子标记等。
2. 寄生虫遗传与基因表达研究了解寄生虫的遗传背景和基因表达对于揭示其致病机制和潜在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寄生虫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信息,可以鉴定潜在的致病基因和调控网络,并为开发新的药物和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基因工程技术、转录组测序和蛋白质组学等。
三、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方法1. 宿主免疫应答研究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复杂的免疫机制。
了解宿主的免疫应答对于研究寄生虫的免疫逃逸机制和宿主的疾病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虫学实验报告(专科)姓名:学号:班级: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与寄生虫教研室编写第一次实验显微镜使用蛔虫【实验内容】实验一显微镜使用1、光学显微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2、光线调节的方法实验二蛔虫1、蛔虫成虫的形态观察(肉眼观察)2、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的形态鉴别(低倍镜观察)3、熟悉蛔虫卵的检查法--粪便直接涂片法【作业】1、绘图区别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注明结构。
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2、粪便直接涂片法优点:缺点:注意事项: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鞭虫钩虫蛲虫【实验内容】实验一鞭虫鞭虫虫卵(低倍镜观察)、鞭虫成虫(肉眼观察)的形态观察实验二钩虫1、钩虫虫卵的形态观察(低倍镜观察)2、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的形态鉴别(肉眼观察)3、熟悉钩虫卵的检查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实验三蛲虫1、蛲虫虫卵(低倍镜观察)、成虫(肉眼观察)的形态观察2、熟悉蛲虫卵的检查法—肛周虫卵检查法(首选透明胶纸法)【作业】1、绘图:鞭虫虫卵和钩虫虫卵、蛲虫卵,注明结构。
鞭虫卵蛲虫卵钩虫卵2、粪便饱和盐水漂浮法(1)原理:(2)漂浮静置的时间: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姜片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实验内容】实验一姜片虫1、姜片虫虫卵(低倍镜观察)、成虫(肉眼观察)的形态观察2、姜片虫中间宿主扁卷螺和媒介植物茭白、荸荠的观察(肉眼观察)实验二绦虫1、带绦虫虫卵的形态观察(低倍镜观察)2、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头节(低倍镜观察)、孕节的形态鉴别(肉眼观察)3、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囊尾蚴寄生肌肉的病理标本观察(肉眼观察)【作业】1、绘图:姜片虫虫卵和带绦虫虫卵,注明结构。
姜片虫虫卵带绦虫卵2、绘图:猪肉绦虫或牛肉绦虫的一个孕节内子宫分支形态图猪肉绦虫孕节牛肉绦虫孕节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第四次实验肠道原虫包囊观察【实验内容】实验一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与结肠内阿米巴原虫两种包囊的形态观察(高倍镜观察)实验二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的形态观察(高倍镜观察)【作业】1、绘图: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与结肠内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形态。
实验名称:人体寄生虫观察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寄生虫的种类和基本形态结构。
2. 掌握寄生虫病的基本传播途径和危害。
3. 提高学生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实验材料:1. 实验显微镜2. 人体寄生虫样本(钩虫卵、蛔虫卵、血吸虫卵等)3. 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4. 镜镜油、擦镜纸5. 实验记录本实验原理:人体寄生虫是指寄生在人体内或体表的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各种寄生虫病。
通过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可以鉴定寄生虫的种类,了解其生活史和传播途径。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镜镜油等实验器材准备好,并确保显微镜清洁。
2. 观察钩虫卵:- 取一干净载玻片,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 用镊子取少量钩虫卵,置于生理盐水中。
- 轻轻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 在显微镜下观察钩虫卵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蛔虫卵:- 取一干净载玻片,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 用镊子取少量蛔虫卵,置于生理盐水中。
- 轻轻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 在显微镜下观察蛔虫卵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4. 观察血吸虫卵:- 取一干净载玻片,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 用镊子取少量血吸虫卵,置于生理盐水中。
- 轻轻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吸虫卵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5. 实验总结:整理实验记录,分析观察结果,总结实验心得。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钩虫卵:呈椭圆形,卵壳厚,内含两个卵黄球。
卵壳表面有辐射状的条纹,卵黄球大小不一。
2. 蛔虫卵:呈椭圆形,卵壳厚,内含一个卵黄球。
卵壳表面有凹槽,卵黄球较小。
3. 血吸虫卵:呈椭圆形,卵壳厚,内含一个毛蚴。
卵壳表面有卵盖,卵盖下有卵黄球。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判断出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寄生虫种类分别为钩虫、蛔虫和血吸虫。
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人体寄生虫的种类和基本形态结构。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常见医学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3. 了解寄生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意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医学寄生虫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显微镜及附件2. 各类寄生虫标本: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肝吸虫卵、肺吸虫卵、日本血吸虫卵、绦虫卵等3. 标本封片4. 实验指导书五、实验方法1. 观察各类寄生虫标本的形态结构,包括卵、幼虫、成虫等各个阶段。
2. 比较不同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如卵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标本,注意观察细节,如卵壳、卵内结构等。
六、实验结果1. 蛔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受精卵细胞。
2. 钩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薄,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3. 鞭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4. 蛲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5. 肝吸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6. 肺吸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7. 日本血吸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8. 绦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七、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常见医学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为今后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病奠定了基础。
2.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寄生虫的卵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这有助于我们区分不同种类的寄生虫。
3. 针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我们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避免寄生虫的传播。
八、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使我们掌握了常见医学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为今后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病提供了依据。
2.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标本,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3. 我们认识到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了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意识。
九、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避免损坏仪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寄生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卵和虫体,识别常见寄生虫。
3. 掌握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三、实验地点寄生虫学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显微镜2. 载玻片3. 盖玻片4. 寄生虫卵和虫体标本5. 清洁瓶6. 酒精灯7. 烧杯8. 镜台9. 滴管10. 实验记录表五、实验内容1. 观察寄生虫卵(1)取一载玻片,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2)用滴管吸取少量寄生虫卵标本,滴于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
(4)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卵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5)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寄生虫虫体(1)取一载玻片,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2)用镊子夹取寄生虫虫体,放入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
(3)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
(4)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虫体的形态、大小、颜色、内部结构等特征。
(5)记录观察结果。
3. 比较不同寄生虫卵和虫体的特征(1)根据观察结果,比较不同寄生虫卵和虫体的形态、大小、颜色、内部结构等特征。
(2)分析不同寄生虫的生活史和致病特点。
六、实验结果1. 观察到的寄生虫卵- 蛔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内含受精卵。
- 钩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薄,内含未受精卵。
- 绦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内含虫卵。
2. 观察到的寄生虫虫体- 蛔虫:白色,细长,体表光滑,有口和肛门。
- 钩虫:棕色,细长,体表有钩,有口和肛门。
- 绦虫:白色,扁平,有节片,有口无肛门。
3. 不同寄生虫卵和虫体的比较- 蛔虫卵、钩虫卵和绦虫卵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有所不同。
- 蛔虫、钩虫和绦虫在形态、大小、颜色、内部结构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七、实验讨论1. 寄生虫学实验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寄生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 通过观察寄生虫卵和虫体,我们可以识别常见寄生虫,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 寄生虫学实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报告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报告(供本科用)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室海南医学寄生虫学教研室绘图作业要求一、绘制的作业图,必须是正确反映显微镜下所见实物标本的形态、结构。
二、所绘的作业图(除某些原虫外),必须以点、线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绘图完毕,必须以文字将各结构准确标注出来。
实验一一、述以下标本的形态及结构:1号片:受精蛔虫卵1号片:未受精蛔虫卵2号片:鞭虫卵二、在高倍镜下绘出以下标本图,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1号片:受精蛔虫卵1号片:未受精蛔虫卵2号片:鞭虫卵评分教师签名日期实验二一、描述以下标本的形态及结构:3号片:钩虫卵4号片:蛲虫卵5号片:班氏微丝蚴6号片:马来微丝蚴简述微丝蚴检查方法:二、在高倍镜下绘出以下标本图,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3号片:钩虫卵4号片:蛲虫卵5号片:班氏微丝蚴6号片:马来微丝蚴评分教师签名日期实验三一、描述以下标本的形态及结构:7号片:肝吸虫卵8号片:姜片虫卵9号片:肺吸虫卵10号片:日本血吸虫卵二、在高倍镜下绘出以下标本图,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7号片:肝吸虫卵8号片:姜片虫卵9号片:肺吸虫卵10号片:日本血吸虫卵评分教师签名日期实验四一、描述带绦虫卵的形态及结构:11号片:带绦虫卵:简述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的优缺点:简述饱和盐水漂浮法的优缺点:二、在高倍镜下绘出带绦虫卵的形态、结构,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11号片:带绦虫卵:三、填报粪便检查结果:阳性“+”阴性“—”评分教师签名日期结果方法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其它虫卵生理盐水直接净化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实验五一、描述以下标本的形态及结构:13、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体13、结肠内阿米巴包囊体14、阴道毛滴虫15、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二、在高倍镜下绘出以下标本图,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13、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体13、结肠内阿米巴包囊体14、阴道毛滴虫15、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评分教师签名日期实验六一、疟原虫标本的形态及结构:间日疟原虫:17号:PV R18号:PV T18号:PV S18号:PV G恶性疟原虫:19号:PF R20号:PF G二、在油镜下绘出以下标本图,并标出标本虫期名称:间日疟原虫(T、S、G)18号:PV T18号:PV S18号:PV G19号:PF R20号:PF G 评分教师签名日期一、写出三属蚊成蚊的主要区别点:1、按蚊2、库蚊3、伊蚊二、详细观察自检蠕形螨片后填报结果(条数)方法结果毛囊蠕形螨皮脂蠕形螨透明胶带法评分教师签名日期请指出以下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寄生虫的诊断:一、涂片法:二、浮聚法:三、沉淀法;四、幼虫孵化法;五、肛门拭子法;六、血涂片染色法;七、免疫诊断;评分教师签名日期。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实验九寄生虫学试验(一)
教学目标:1. 初步识别并画出示教标本镜下形态。
(重点)
2. 能进行粪便直接涂片、饱和盐水漂浮法操作,并能初
步检出虫卵,作好记录(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医学蠕虫有哪些? 4
实验九寄生虫学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一)蠕虫成虫、虫卵形态 1. 认真巡视,解答疑难。
30
观察以及吸虫中间宿主、感染阶 2. 提示观察要点、学生边
段标本观察观察边画图。
(二)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 1. 教师示教,学生观察。
55 (三)粪便饱和盐水查虫卵 2.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
两种方法的鉴别。
3.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
脏的敬业精神。
小结: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9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书写实验报告。
预习:第十七章医学原虫
课后分析
实验九寄生虫学试验(一)
一、实验目的
1. 能识别医学蠕虫成虫、虫卵、感染阶段示教标本的形态,并比较各种成虫的形态特点。
2. 画出医学蠕虫各虫种的虫卵。
3. 能初步进行线虫纲粪便查虫卵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蠕虫成虫、虫卵形态观察以及吸虫中间宿主、感染阶段标本观察。
1. 蛔虫:蛔虫卵、成虫大体标本。
2. 鞭虫:鞭虫卵、成虫大体标本。
3. 钩虫:钩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两种钩虫头部和雄虫尾部染色玻片标本。
4. 蛲虫:蛲虫卵、成虫大体标本。
5. 丝虫:两种微丝蚴染色玻片标本。
6. 旋毛虫:旋毛虫幼虫囊包玻片标本、观察旋毛虫虫幼虫囊包寄生于组织的病理标本。
7. 肝吸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中间宿主。
8. 姜片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中间宿主、水生植物。
9. 肺吸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中间宿主。
10. 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和微蚴、成虫大体标本、中间宿主、受染动物的病理标本。
11. 猪带绦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头节染色玻片标本、孕节的染色玻片标本、猪囊尾蚴。
12. 牛带绦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头节染色玻片标本、孕节的染色玻片标本、牛囊尾蚴。
13. 包生绦虫:成虫大体标本、棘球蚴砂染色标本。
14 .短膜壳绦虫:虫卵、成虫大体标本
(二)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
1. 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滴加生理盐水一滴。
2. 用竹签挑取少许粪便与生理盐水混匀。
3. 涂片的厚度以透过涂片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
4. 低倍镜下检查,必要时可换高倍镜观察。
(三)粪便饱和盐水漂浮法查虫卵。
1. 用竹签挑取黄豆大小的粪便置于漂浮杯。
2. 先加少许饱和盐水搅和、拌匀。
3. 饱和盐水至瓶口。
4. 管加饱和盐水置液面略高于瓶杯,不溢出为止。
5. 口上轻轻覆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静置15分钟。
6. 玻片向上提取并迅速翻转,立即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