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持续改进的策略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
分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发布时间:2021-05-06T15:38:41.120Z 来源:《建筑实践》2021第3期作者:沈聪聪[导读] 混凝土建设施工是我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点,其主要可以应用于各类土建施工当中,沈聪聪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内容摘要]混凝土建设施工是我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点,其主要可以应用于各类土建施工当中,产生相应的性能。
在很多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当中,都需要适当应用混凝土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功用,所以需要确保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保持良好的适应性。
就目前的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来说,很多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不强,难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影响及其中的适应性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致力于提升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在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城市的建设规模都不断增大,在实施土建施工时就需要满足较高的要求,以减少实际建设施工当中产生的问题。
就混凝土施工来说,利用外加剂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所以其在实际建设施工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但是还是有部分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不强,影响最终的施工效果。
基于此,要明确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予以改善,促使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保持良好的适应性。
一、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影响虽然很多混凝土自身的性能较强,在实际应用当中可以呈现强度较大的工程结构,但是还是无法达到每一项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
外加剂作为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的一种物质,可以起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作用,促使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定,从而给水泥产生较大的影响。
就目前的混凝土外加剂来说,常用的有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这些外加剂都会给水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减水剂属于表面活性剂,在混凝土建设施工当中加入减水剂会使其附着在水泥的表面,导致水泥的电学特性特生变化,影响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对策作者:李琴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第10期文/ 李琴甘肃省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天水 741020【摘要】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非常复杂且难以避免,其对工程施工质量以及使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主要从水泥与所用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质量要求逐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外加剂被应用于提升混凝土使用效能上,成为现代混凝土制备技术以及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适应性问题,对混凝土使用性能以及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所以,如何改善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成为当前相关单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水泥与所应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不适应性,主要是由于水分的减少或者增加而导致混凝土凝结速度出现过快或者过慢问题,有的还是明显降低水泥的强度;第二,受到外加剂品种及成分的制约,众所周知,外加剂均是由化学成分合成的,比如萘系高效减水剂的性能与磺化物质相结合,则能够对部分分子量的大小以及平衡离子等起到一定的缩合作用,增加了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不稳定性;第三,水泥中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也会给外加剂和水泥之间的适应性带来一定影响,水泥强度越高、颗粒就越细,应用实际面积也会相应增加,且所需的水量也会变大,这样一来外加剂的浓度就会明显降低,极易产生裂缝。
下表为三聚磷酸钠缓凝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时间:2、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2.1 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以及掺加工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混凝土外加剂都有一个最优掺量,掺量取值越精准,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就会越容易发挥。
而这个混凝土外加剂的最优掺量是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的。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发表时间:2020-07-01T11:14:38.36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6卷8期作者:孙荣[导读] 本文针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基础内容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加强适应性内容认知、外加剂的优化选择、水泥品质的调整、搅拌工艺的优选等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拌和质量,提升混凝土的应用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基础内容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加强适应性内容认知、外加剂的优化选择、水泥品质的调整、搅拌工艺的优选等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拌和质量,提升混凝土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材料;搅拌工艺;减水剂混凝土作为现阶段最常用施工材料,其工作性能和外加剂有直接关系,很多性能改善都是通过外加剂的添加实现的。
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依旧存在着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较低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混凝土材料的成型质量。
基于此类问题,分析影响适应性的具体原因,拟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不仅可以优化混凝土材料的基础性能,而且对于降低后期病害问题发生几率有着积极地作用。
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概述1.1基础内容外加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具有具有吸附分散、湿润润滑的作用。
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加入外加剂,能够明显减低混凝土的需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指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在外加剂和水泥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外加剂推荐用量进行混凝土制作,当混凝土能够达到目标效果时,外加剂和水泥就是适应的,反之就是不适应的。
目前外加剂的种类很多,其中减水剂与水泥的不适应性表现最为突出[1]。
1.2影响因素分析1.2.1外加剂种类不同类型外加剂对于水泥的适应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减水剂为例,现阶段在市场中流通的减水剂主要有聚羧酸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
前者在混凝土拌和中,其主要作用是对水泥颗粒进行吸附,产生相应的立体位阻效应,以提高水泥材料集散度。
分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发表时间:2018-03-10T13:41:31.4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作者:邓雪梅[导读] 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正在拌制的过程中,添加混凝土外加剂能够改善新拌和硬化的混凝土特性。
山东广信工程试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正在拌制的过程中,添加混凝土外加剂能够改善新拌和硬化的混凝土特性,因此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新型的建材产品。
新型混凝土的作用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加建筑物的使用期限,从而能够不浪费建筑资源。
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混凝土工程可以顺利的施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为我国的建筑工程提供了节能的技术。
本文对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如何改善混凝土外加剂同水泥的适应性能。
关键词:外加剂,混凝土,水泥,适应性引言:混凝土外加剂作为一种高效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从而达到增加建筑物质量的效果。
在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外加剂的种类以及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只有提高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才能节约资源,提高施工建筑的效率。
一、混凝土外加剂概述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它主要是用于混凝土硬度的改善,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可以节约水泥,并且对建筑物的稳固性等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在建筑过程中添加外加剂,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质量,对于施工工地来说,建筑施工的效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由于增加了混凝土的稳固性,外加剂对于节约建筑材料的促进作用也是很大的,它也是目前的新型产品,是建筑材料的第五大建筑材料。
由于混凝土外加剂本身具有改善混凝土质量、增加混凝土密度和含水量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节约用水,并且可以加快混凝土的凝结,防止建筑物坍塌。
虽然外加剂的好处是多样的,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添加的剂量。
混凝土的外加剂的种类也是多样的,目前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引气剂、保水剂、保塑剂和调凝剂五种。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良措施文章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简要讲解,然后对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根据建筑混凝土外在的添加剂以及水泥的一些特性提出如何改善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措施。
希望通过文章对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分析与探讨,可以为我国建筑施工单位提高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方法,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标签: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对建筑物质量要求的提高,可以应用各种各样的外在添加剂来提高在混凝土中使用的高效能,而且混凝土外加剂已经成为现代混凝土备制技术和施工技术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但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性能,而且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质量和安全的隐患。
目前虽然水泥的生产标准严格化、水泥生产工艺得到了极大提高和外加剂生产技术的突飞猛进,但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却日益突出。
因此对于如何改善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
1 水泥与所应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中存在的问题一般的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因为涉及到了水泥中的化学、材料学、物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和掌握基础方面的知识,水泥是建筑混凝土中的最基本凝聚材料,我国对各大水泥厂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措施,提高水泥的质量,但是在和外加剂的适应性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外加剂和水泥的不适应性,主要是因为在减少水分或增加一些水分的流动,使其凝结太快或慢,甚至还会降低水泥的强度,主要是因为一些外加剂的品种、成分等造成的差异化。
其次,是外加剂的品种与成分中的某些性能的影响,外加剂都是由化学成分合成的,例如萘系高效的减水剂的性能与磺化产物,缩合了一些分子量大小、平衡离子等各种因素,都会造成水泥与外加剂的不稳定性。
最后,水泥中所含的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也会带来一些影响,为了提高水泥的强度要求,必须提高水泥的颗粒大小,但是由于水泥过细,就会增加实际面积的应用,而且所需的水量更大,大大降低了外加剂的浓度,并且增加了一定的粘稠度,使水泥的硬化变差,在建筑使用中容易产生裂缝。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发布时间:2021-09-30T06:15:39.69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5月15期作者:伦志其[导读]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及施工难度的增加,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外加剂、水泥作为混凝土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两者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决定着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伦志其东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广东东莞523809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及施工难度的增加,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外加剂、水泥作为混凝土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两者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决定着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因此提高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将结合二者性能对其适应性问题进行探索并寻找改善途径。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改善措施引言新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家提出个各种老城区改造、公共设施建设和地区重建安排等,对于混凝土的要求也更上一层楼。
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所谓的“豆腐渣工程”就是使用了劣质的混凝土产品,导致工程质量和稳固性降低的表现。
在现代混凝土制造工艺中,水泥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是一个重要的制造环节,混凝土外加剂使用的正确、合适,可以提高混凝土建筑设施的耐久性和强度,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的效果。
但目前使用混凝土外加剂面临的问题就是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可能会产生不适应,如果发生不适应的问题,那么不仅没有提升混凝土的质量,还会产生异常情况,降低工程施工的效果,有些甚至会产生反效果,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概述外加剂属于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吸附和分散作用,而且还有润滑作用。
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除了可以减少总需水量外,而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虽然混凝土生产中外加剂的选择范围很多,但在实践中外加剂的种类和数量必须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强度等级和性能来确定。
在制备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可以改变混凝土性能,以提高产品的适应性。
探究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如今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急剧提升, 极大的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
为了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现如今建筑业也正在使用大量的新技术, 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混凝土的使用, 而在其使用中, 需要外加剂来提升它的稳定性,但是因为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存在一些适应性的问题, 所以一直以来它都是施工时错综复杂且无可避免的难题。
双方适应性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建筑质量,更会给后期带来严重的隐患及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水泥的适应性问题进行相应的解释, 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与探究,并就此提出了改善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因素因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高性能的混凝土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实际应用工程当中, 对于混凝土的设计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除了要兼顾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可调性等一些其他的因素,还要注意施工性能。
而在改善施工性能这一方面, 外加剂就成了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可以有效地实现混凝土高性能化、绿色化。
但同时,这两者之间也一直存在着一个适应性的问题, 当两者不相适应时, 会造成混凝土凝结过快、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等情况, 而如何尽快解决两者的适应性问题,也是行业领域工作人员目前都在积极进行探索的。
一、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一水泥方面的因素在水泥中, 不同的成分会对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像是石膏形态、水泥矿物成分、混合材的掺量及品种、碱含量及掺量、颗粒大小、温度和新鲜度等等。
1、水泥的矿物组成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就是通过协调游离水、结合水和吸附水的综合比例, 使水泥凝聚体的分散度得到改善, 并提高游离水的比例含量, 最后可以充分的增加混凝土稳定性以及流动性。
通过降低水泥中 C 4AF 和 C 3A 两种矿物所占的比例, 可以得到更好的减水剂分散效果,因水泥中的超塑化剂的化学键活性表现的较弱,不易与铝酸盐产生作用,故硫酸根离子各 C 3A 的浓度平衡状况还是会影响减水剂的浓度。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摘要:文章首先深入剖析并对比了各种因素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对此有针对性地列举出一些可行的改善措施,诸如改变外加剂复合比例,改变外加剂的用量等可操作方案。
水泥的制作工序也有相当大的优化空间,本文就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分析,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外加剂;水泥;适应性;解决措施引言:当下市场出现了另一种疑惑,随着水泥的制备工艺更加精良,对品质的要求也更高,外加剂的水准也相应地达到了更高的层次,然而水泥与外加剂两者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却渐渐被提上日程,引起人们越来越高的关注度。
这篇文章主要总结前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通过实验得出的各种结论,提高外加剂与水泥及混凝土的使用效率。
一、概论混凝土外加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高速崛起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外加剂、水泥和混凝土一类的建材提供了快速成长的温床。
现代化工业中,混凝土外加剂是混凝土制作工艺和施工技术都不可缺少的关键成分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近年来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各种外加剂的使用在原本高性能的基础上,更加倡导绿色节能[1]。
但部分水泥和部分外加剂如砼等不适应,很多时候,施工单位、混凝土公司和外加剂供应商之间的冲突都是这一弊端挑起的,同时也对混凝土的特征性能和外加剂的使用效果起一定作用。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制作砂浆、净浆和混凝土时,为了使砂浆、净浆和混凝土性能得到提高而掺入其中的少量产品[2]。
具体诸如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能将被改变,如果外加剂适量且适当,那么混凝土的质量将会得到大幅提高,水泥的利用率提高以后,成本将大大降低,施工的效率也会显著增高。
时代的发展使得外加剂跻身施工工程中必备的五大材料。
进行了掺量比例和适应性试验的外加剂才可大量生产并投入使用,因为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外加剂的质量和掺量,这两者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还可能造成材料浪费。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十分关键。
若因外加剂与水泥不相适应,而导致混凝土过于快凝或者是坍落度损失过大等问题,总是会归咎于外加剂。
混凝土如果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将会导致严重的工程质量,甚至埋下安全隐患,仅归咎于外加剂是较为片面的。
从具体实践来看,通过分析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导致混凝土不达标的原因,可以看出原因是很多的,既有外加剂质量的影响,也有水泥化学成分的影响,因为水泥本身就是由各种矿物构成的,其所用的石膏种类、掺和物、所含碱量高低等,也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1水泥矿物构成对外加剂的影响分析从结构上来看,水泥矿物主要是由铝酸三钙(C3A)、硅酸二钙(C2S)、硅酸三钙(C3S)、铁铝酸四钙(C4AF)等构成,其中,C3A 的水化速度最快,其次是C3S,再次是C2S和C4AF。
以回转窑生产的水泥熟料为例,其矿物构成通常是C3S:45%~65%。
C4AF:10%~18%。
C2S:15%~32%。
C3A:4%~11%。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与外加剂匹配程度上,C3A水化最快,而且,其对外加剂的吸附也最快,其次是C3S。
可见,C3A和C3S对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产生主要影响。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只要C3A,C3S能达到如下两个条件,一般都能满足施工要求:C3A不大于8%或C3A+C3S不大于65%,即只要能确保C3A不大于8%,C3S在50%~55%范围内,同时,采用二水石膏进行配制,这样的水泥强度通常能有良好的外加剂适应性。
将其与萘系高效复合减水剂、一般木质素类减水剂、泵送剂等进行配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都是比较小的,能较好地满足施工标准要求。
但如果C3A大于8%或C3A+C3S大于65%,即会发生水泥与外加剂不适应的问题,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也会比较大。
在水泥各种矿物中,C3A是影响外加剂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提高水泥早期强度,水泥厂都会提高C3A含量,但也给外加剂应用带来很大难度。
分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摘要: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新型特种建材产品,其主要作用是节约水泥、水、矿产等资源,提高混凝土强度,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改善建筑施工环境质量,满足建筑物体抗震性等特殊要求,在保证混凝土工程顺利施工、控制质量方面功效巨大,是我国重大优质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节能环保型高新技术产品。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并且提出如何改善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Abstract: Concrete admixtures is a new special building material for improving the newly mixed and hardening the concrete performance, which is added before mixing the concrete or in the process. Its main roles are to save cement, water, minerals and to improve the concrete strength, to extend the building life,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o meet the buildings seismic resistance and other special requirements. Concrete admixtures is the essential high-tech product for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great qualified engineering projects of China, which can ensure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engineering, plays grea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impacts the adaptability the concrete admixtures and cement, and suggests ways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Key words: concrete; admixture; cement; adaptability一、混凝土外加剂的概念以及类型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新型特种建材产品,其主要作用是节约水泥、水、矿产等资源,提高混凝土强度,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改善建筑施工环境质量,满足建筑物体抗震性等特殊要求,在保证混凝土工程顺利施工、控制质量方面功效巨大,是我国重大优质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节能环保型高新技术产品。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摘要:中国的混凝土应运越来越普遍,大量的建筑施工项目被启用,越来越多的项目在完成以后出现了混凝土结构实体的质量问题,与此同时,混凝土在建筑施工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混凝土在质量上出现偏差,则会进一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实体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进行改变,从而进一步确保混凝土结构实体的稳定性。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实体;外加剂;水泥适应性;改善措施一、在混凝土外加剂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在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的外加剂进行合适的设计,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的需要,提前设计好的混凝土外加剂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地理条件进行调试,在反复的调试过程中确定最合适的混凝土外加剂配合比。
其次,混凝土加入外加剂的时候,往往需要对配料进行适当的搅拌,但是在配料的搅拌过程中,有非常大的人为随意性,这就导致了搅拌后的混凝土无法满足结构实体的强度要求,进而导致了混凝土结构上的不稳定,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控制配料搅拌的时间以及配料搅拌的方式,对搅拌后的配料进行检测,知道满足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
与此同时,需要施工企业单位需要重视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尽可能的使外加剂更好的适应水泥本身的属性,规范施工单位中水泥外加剂的配合比。
这样一来,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结构实体的稳定性能,进而满足建筑的强度要求。
二、进一步改善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混凝土的原料成本虽然对于一个建筑企业相对重要,但是混凝土的配合原料的质量同等重要,只有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的质量,才能够更好的增加水泥的适应性,与此同时,混凝土对外加剂的实际需求一定要和水泥的适应性相对应,如果仅仅考虑了混凝土外加剂的量,没有考虑水泥的适应性,那么将会很大程度上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不稳定,除此之外,进一步检测混凝土中的外加剂的质量是否合格,与此同时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进一步检测,测试混凝土与水泥的适应性是否满足强度要求,还需要对配合好的混凝土中所有构建的强度进行检测,测量其是否符合强度标准,同时,还要在混凝土结构强度进行测量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准备性。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混凝土外加剂已成为现代混凝土制备技术和施工技术所离不开的一种重要组分,各种外加剂的应用更是使混凝土材料实现高性能化和绿色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有时存在不相适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加剂的应用效果以及混凝土的性能。
笔者曾经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进行了描述,认为: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入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中,用该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为了摸清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情况,寻求产生不相适应性现象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笔者就上述地区减水型外加剂(包括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普通泵送剂、高效泵送剂和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外加剂等)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影响外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很多。
这些因素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对外加剂的使用效果产生影响。
各种因素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分析。
2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为了改善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生产者、混凝土拌合物制备者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大力宣传。
只有全社会都承认水泥与外加剂之间存在是否适应这一问题,才能正确面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也才能促使人们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2)混凝土制备者应对每一批水泥、每一批外加剂进行质量检测和混凝土试配试验,寻求原材料的技术特性,尽量将相互适应性好的外加剂与水泥配合使用,以避免因将不相适应的水泥与外加剂共同使用而造成的质量事故、材料浪费或成本提高。
(3)混凝土的制备成本固然重要,但混凝土制备者不能只注重节省费用而无视某些水泥(如铝酸盐含量相对较高者)或掺加了某种掺合料后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对外加剂掺量的实际需求。
浅析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摘要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问题长期存在于工程,并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讲述了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二大机理,外加剂对水泥的扩散作用和水泥对外加剂的吸附作用。
并对影响这二大机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分散;吸附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分析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差,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坍落度经时损失大;混凝土出现速凝、假凝或过度缓凝;所有这些现象均会对混凝土的质量及正常生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掺入外加剂后,外加剂与水泥的作用机理为:水泥粒子对外加剂的吸附以及外加剂对水泥的分散作用,水泥加水转变成水泥浆后形成一种絮凝状结构。
当外加剂分子被浆体中的水泥粒子吸附,即在其表面形成扩散双电层,成为一个个极性分子或分子团,憎水端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而亲水端朝向水溶液,形成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的吸附膜。
这就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释放出絮凝体中被包裹的水分子。
同时,出于表面活性剂的定向吸附,使水泥颗粒朝外一侧带有同种电荷,产生了相斥作用。
其结果使水泥浆体形成一种不很稳定的悬浮状态;水泥颗粒表面的润滑作用,外加剂的极性亲水端朝向水溶液,多以氢键形式与水分子缔合,再加上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缔合,构成了水泥微粒表面的一层水膜,阻止水泥颗粒间的直接接触,起到润滑作用。
因此分析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可以从“分散”和“吸附”考虑。
1.1外加剂自身特性对水泥塑化效果的影响(分散作用)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有木质素磺酸盐(简称木钙)、萘系、密胺和聚羧酸盐高效外加剂。
从外加剂的组成上分析,外加剂分子是由极性的亲水官能团(SO3H、COOH)和非极性的憎水基两部分组成。
含有SO3H官能团的外加剂具有显著的坍落度保持值、适宜的引气性和减水率;含COOH则具有缓凝保坍性能。
在所有的高性能外加剂中,不是含SO3H,就是含有COOH,或者同时有之。
SO3H、COOH 官能团主宰着外加剂的关键性能,并反映出该外加剂所起的主要作用。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发布时间:2021-09-23T06:30:17.87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4期作者:张三明[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各大企业都在快速进步,建筑行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张三明信阳市灵石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各大企业都在快速进步,建筑行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建筑行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国家对老城区改造、公共设施建设、城区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对于混凝土的要求也做了相应地调整。
制作混凝土最重要的环节是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
文章主要对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选择混凝土外加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改善措施引言外加剂在混凝土的使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掺量很小,产品的质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要特别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问题,避免产品质量的过差造成严重的施工事故。
严格按照标准配比方式来制作混凝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
在现代施工中水泥中加入的外加剂很少,但对水泥性能的提高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混凝土性能的提高和施工质量的提高。
因此,工程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特别注意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以提高施工质量。
1关于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的适应性的概念对于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是在进行混凝土制造时,混凝土外加剂按照标准的推荐量加入到水泥搅拌过程中,在制造出成品后,能够起到应该具有的效果质量,就是相适应的;相反的,如果制造出的成品不能够具有相应的效果,就是不适应的。
这里面所指的混凝土添加剂,指的是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的外加剂,如果使用的是其他的外加剂所产生的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的问题则不包括在其中。
2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影响2.1减水剂对水泥的影响减水剂会粘附在水泥表面,影响颗粒间的作用力,达到分散颗粒和塑化胶凝材料的目的。
·282· 2015年10月理论前沿工程技术
分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持续改进的策略解析
于占萍
新疆三一混凝土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增加对外加剂的应用,可以使混凝土朝着高性能、绿色方向发展。
但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外加剂和水泥经常会出现相互不适应的情况,这将会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可能导致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和施工单位两者间出现矛盾。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
中图分类号:TU52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86(2015)55-0282-01
自从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以来,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技术人员。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想使水泥外加剂的作用能够得到合理发挥,就必须要准确的掌握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确保混凝土的性能能够达到工程施工标准。
1 影响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1.1 外加剂因素
外加剂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分级机构、外加剂纯度、聚合度等。
水泥这一类的无机物中颗粒之间存在静电力、范德华力,以及不同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水泥颗粒发生聚集,形成一种结构,从而实现对水分子的束缚,因此在应用过程中,不能立即用于水化,也不能将其用于润滑水泥粒子。
如果在带有减水性的混凝土中加入萘系高效减水剂,因为使用的减水剂会导致水泥颗粒产生双电子层,静电斥力将会导致水泥颗粒粒子产生分散。
如果向混凝土中加入聚羧酸盐系的减水剂,因为减水剂会导致水泥粒子产生空间斥力和静电斥力,受两种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会导致颗粒粒子发生分散。
将常规减水剂加入到水泥混凝土中,会增大水泥浆体流动性,改善施工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得到的改善与外加剂的掺量和品种有着密切关系。
在向混凝土中加入萘系高效减水剂的磺化越完全,外加减水剂的品质也就越好,形成的静电斥力也就越大,对水泥中的颗粒粒子分散能力也就越强。
相关实验表明,萘系高效减水剂分子聚合度约为10时,其塑化效果最佳。
减水剂掺加时的状态也会对其塑化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例如,掺加液态减水剂将会比粉末状减水剂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粉末状减水剂的分子结构程缠绕形,在经过一天的溶解后,其会呈直锁形结构,因此吸附水泥颗粒分散效果更加明显。
1.2 水泥方面因素
水泥方面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有:水泥矿物组成成分、细度、掺合料种类等。
水泥熟料矿物组成通常为:15%-30%的C2S,45%~65%的C3S,4%-11%的C3A,10%~18%的C4AF。
减水剂在不同水泥孰料矿物中的组成成分也会有所不同,C2S、C3S、C3A、C4AF是水泥中的四大矿物成分,集中材料对水泥有着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减水剂的作用排列如下,C2S<C3S<C4AF<C3A,其吸附效果越强,分散效果也就越差。
相关实验表明,如果在水泥中C3A质量不大于8%, C3S的质量占质量的50%-55%,同时使用二水石膏配制的水泥同各种外加剂的适应效果都不错,能够达到施工标准。
但如果一旦C3A质量分数超过了8%,容易导致外加剂与水泥出现相互不适应的情况。
我国水泥厂分布范围广,数量多,水泥孰料矿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别,这也是我国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会出现不适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水泥中碱成分的含量主要有粘土和石灰等材料决定,依据对水泥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水泥中碱成分含量越低,其适应性也就越高,反之越差。
水泥中的碱含量偏高,会加快水泥早期的水化速率,导致需水量加快,塑性效果相应的也会变差。
2 改善适应性的合理措施
影响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因素的种类有很多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对改善外加剂与混凝土适应性的合理措施进行总结,有效的措施主要有:
(1)国家应当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对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问题的规定,同时需要增加其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宣传,使相关的工作人员意识到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重要性。
(2)控制外加剂掺量,对于外加剂的掺量的控制一定要合理,不同的外加剂的掺量要进行依据不同的掺量标准进行控制。
高效减水剂量偏小,将会使其失去高效效果,如果掺量过大,在经济上不合理,而且可能会导致质量事故发生,如果掺量超过了1.5%,就会导致泌水。
(3)应用适当的掺加方法,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添加减水剂的方法分为先掺法、同掺法、滞水法、后掺法。
不同的掺加方法产生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不同品种的减水剂,因为作用原理存在不同,因此选取的掺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萘系高效减水剂,在外加剂添加过程中,为了避开C4AF 和C3A,最好选用后掺法。
对减水剂掺加方法具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减水剂品种、水泥品种等,其影响效果都需要通过实际搅拌对其进行确定。
(4)注重施工特点,在搅拌过程中,需要对水和减水剂的用量进行严格控制,选择合理的搅拌时间和搅拌方法,从而确保在搅拌过程中,减水剂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掺加方法,注意的事项也各不相同。
例如,干掺时要确保减水剂细度达到要求,确保溶解的均匀性;在掺加上采取干掺或后掺方式,搅拌时间应当延长到60秒以上。
通常来说,在混凝土中掺减水剂,其坍落度损失相对来说会加快,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缩短停放和运输时间,通常应当在30分钟以内,如果在时间上无法控制,则应当通过后掺法进行。
运输过程中,应当尽量保持混凝土匀质性,避免材料出现分层,在掺加缓凝型减水剂时,要注意延缓初凝时间、坍落度损失过快等特点。
在混凝土的蒸养过程中,则需要注意外加剂的选择,对外加剂的掺量进行控制,同时要具有升温期和预养期。
3 结束语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离不开外加剂的添加,影响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的因素有很多,控制起来难度也较大,但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技术人员只要选择合格的材料、正确的外加剂和水泥,通过合理的设计,完成混凝土制配,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就能够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符志敏. 浅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J].
科技资讯,2011,09:122-123.
[2]黄永泉. 浅论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分析[J]. 科
技风,2011,19:171-172.
[3]张丽,武俊峰,卢海明. 谈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对混
凝土性能的影响[J]. 内蒙古水利,2013,01:137-138.
[4]高升辉.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对混凝土性能
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2,06: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