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 格式:ppt
- 大小:7.12 MB
- 文档页数:76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第一节组织切开(一)皮肤切开的基本原则:充分显露,减少损伤,适宜切口,利于重建1、切口应选择在病变附近2、尽量与该部位血管和神经路径平行,组织损伤少3、愈合后不影响生理功能4、经过的组织层次尽量少,有利于缝合(二)皮肤切开的要求1、切口大小以方便手术为原则2、切开时要用力适当,方向要精确3、力求一次完成4、遵循解剖学层次第二节组织分离技术(一)锐性分离:用锐利的刀或剪在直视下作细致的切割与剪开。
常用于较致密的组织,如腱膜、鞘膜和瘢痕组织等的剥离。
对组织损伤较少,宜在直视下进行,动作应精细准确。
用刀分离法:刀刃宜锋利,刀刃应与所需切开的组织或组织间隙垂直,每次只切开一短距离。
有时在两层组织间进行平面的解剖,刀刃与组织平面成一钝角。
用剪分离法:将剪刀闭合伸入组织间隙,然后张开分离,仔细观察确无重要组织及血管后,再剪断。
最好不直接剪,而用推剪的方法,即将剪刀尖微张,轻轻向前推进。
操作要较细致、准确。
一般不致损伤重要组织,解剖也较迅速。
(二)钝性分离用血管钳、闭合的解剖剪、刀柄、剥离子、海绵钳夹纱布团、手指及各种特殊用途的剥离器如膜衣剥离器、脑膜剥离器等分离疏松组织的方法。
如分离正常解剖间隙、较疏松的粘连、良性肿瘤或囊肿包膜外间隙等。
(三)分离的注意事项1.必须清楚被分离器官或病灶的周围关系,在未辨清组织以前,不要轻易剪、割或钳夹,以免损伤重要组织或器官。
2.操作要轻柔细致准确,使某些疏松的粘连自然分离,显出解剖间隙。
对于因炎症等原因使正常解剖界限不清楚的病例,更要细心与耐心地轻柔细致准确地解剖分离。
3.分离技术是多种操作的结合,为了分离不同病灶及周围组织器官,必须多种技术结合使用。
第三节手术野的显露(一)选择合适的麻醉肌肉松弛,才能获得良好的显露,特别是深部手术,手术野狭窄,操作困难,手术很难顺利完成,造成不应发生的损伤。
(二)理想的切口选择1.距病灶要近;切口长短适中,既能保证术野的充分显露,又要避免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12项必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规范一、手术人员术前准备1.手臂消毒法⑴目的最大限度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虽不能完全消灭藏在皮肤深处的细菌,但配合消毒橡胶手套和无菌手术衣,可防止细菌移位到皮肤表面而污染手术切口。
⑵准备工作①进手术室前在更衣室换穿手术室准备的清洁鞋和衣裤;②上衣的袖口须卷至上臂上1/3处;③戴好口罩及帽子;口罩要盖住鼻孔,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④剪短指甲,并除去甲缘下积垢;⑤手臂皮肤破损有化脓感染时,不能参加手术。
⑶操作方法肥皂刷洗酒精浸泡法①用肥皂和清水将手和手臂冲洗一遍;②用灭菌过的毛刷、软皂液刷洗手,由指尖逐渐向手指、指间、手掌、手背、前臂的前、后、内、外侧、肘窝至上臂肘上10cm处顺序均匀地刷洗,刷洗动作应稍用力,两臂交替刷洗,如此刷洗三遍,共约10分钟;③用水冲洗,手指朝上,使水顺指尖向肘部流下,不可由肘部再流向手臂;④刷洗完毕后用无菌小毛巾自手指向上擦干手前臂和肘部,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手部;⑤将手和前臂浸泡在70%酒精内5分钟,浸泡范围到肘上6cm处,用桶内的小毛巾轻轻擦洗5分钟后取出,待其自干。
洗必泰制剂手臂消毒法①清水冲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后,用无菌刷蘸洗必泰3~5m1刷手到肘上10cm范围,约3分钟,只需刷1遍,流水冲净。
(刷法同肥皂刷洗法)②取无菌纱布(或小毛巾)擦干手及前臂,再取吸足洗必泰的纱布球涂擦手和前臂,待自然干燥即可形成灭菌屏障,然后穿手术衣、戴手套。
⑷注意事项;①应特别注意指尖、甲缘、指间和手掌等部的刷洗;②手臂上的肥皂必须冲净,因新洁尔灭是一种阳离子除污剂,肥皂是阴离子除污剂,带入肥皂将明显影响新洁尔灭的杀菌效力。
配制的1:1000新洁尔溶液一般在使用40次后,不再继续使用。
③洗手消毒完毕,保持拱手姿势,双手远离胸部30cm以外,向上不能高于肩部,向下不能低于剑突,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
否则,即应重新洗手。
2.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⑴目的隔绝手术室医护人员皮肤及衣物上的细菌,防止细菌移位到手术切口和皮肤引起污染。
外科常见基本操作方法有
外科常见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
1. 手术准备:确定手术地点、术前麻醉、消毒清洁手术区域。
2. 切口:使用手术刀或电刀切开皮肤,进入手术部位。
切口的长度和类型根据手术需要而定,可以是横切口、纵切口或斜切口。
3. 分离组织:用手、手术钳或电凝刀等相关工具分离组织,以便获得良好的操作视野和适当的操作空间。
4. 切除组织:如手术切除肿瘤、囊肿或病变组织等。
这可能涉及使用手术刀、电凝刀、剪刀、手术钳等工具。
5. 针线缝合:手术结束后,将切口缝合起来,促进伤口的愈合。
通常使用缝线和针来进行手工缝合。
6. 止血:使用电凝刀、止血夹、填塞剂或缝线等方法来止血,以确保手术区域没有明显的出血。
7. 植入物的使用:在某些手术中,可能需要植入人工器械或材料,如骨钉、螺丝、人工关节等。
8. 引流:在一些手术中,可能需要提取或排除积液或分泌物,以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9. 手术清洁和包扎:手术结束后,需要进行手术区域的清洁和包扎,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外科常见的基本操作方法,但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可能因手术类型、器械和医生习惯而有所不同。
此外,外科手术的过程和操作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手术目的进行个性化调整。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是一种医学治疗方法,涉及对人体进行手术干预以治疗疾病、纠正畸形或改善功能。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手术计划:医生和手术团队确定手术的具体步骤、所需设备和人员。
2.麻醉: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根据手术性质和患者状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
3.手术入路:
•切口:开始手术的第一步是通过切口进入患者的体内。
切口的位置和大小根据手术类型而定。
4.操作器械使用:
•手术刀:用于切割组织。
•剪刀:用于切断血管、神经等。
•钳子:用于夹取、固定或移动组织。
•吸引器:用于吸除血液或其他体液。
5.病变处理:
•切除:移除异常组织、肿瘤或受损器官。
•修复:修复或重建组织、器官或血管。
6.止血:
•结扎:通过缝合或结扎血管以阻止出血。
•电凝:使用电能将血管封闭。
7.伤口关闭:
•缝合或用夹子固定:通过缝合伤口或使用夹子将组织重新连接。
8.术后处理:
•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恢复情况。
•镇痛:确保患者在术后感到舒适。
9.术后护理:
•康复计划:制定患者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
以上步骤是外科手术的一般流程,具体的操作会根据手术类型、病情和患者状况而有所不同。
外科手术需要由专业的外科医生和手术团队执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外科的基本操作外科的基本操作包括“切开”、“缝合”、“打结”和“止血”四项手术中常用的技术,是每一位一线医师必须具备的工作技能。
下面将为大家逐一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切开常考点包括手术刀的安装与拆卸、手术刀握持方法以及切开方法三个部分;1.刀片的安装与拆卸安装手术刀片:用止血钳(或持针器)夹取刀片的前端背侧,以刀片的缺口对准刀柄凹槽处,顺势向下使刀片的缺口插入刀柄凹槽中。
拆卸手术刀片:先用止血钳(或持针器)夹取刀片尾端背侧,轻轻向上抬起,使刀片与刀柄凹槽分离,然后再稍用力向前,将刀片推离刀柄即可。
2.手术刀握持方法手术刀的握持方法一共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持弓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持刀方式,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力涉及整个上肢,但主要集中在腕部,主要用于胸腹部较大的切口。
第二种是:执笔法这种握持法,用力轻柔,操作灵活准确,便于控制刀的活动度,其动作和力量主要在手指。
用于短小切口及精细手术,如解剖血管、神经及切开腹膜等。
第三种是:抓持法全手握持刀柄,拇指与示指紧捏刀柄刻痕处。
此法控刀比较稳定。
操作的主要动点在于肩关节。
用于切割范围广、切口部位深、需用力较大的手术,如截肢、肌腱切开等。
第四种是:反挑法是执笔法的一种转换形式,刀刃向上用于挑开浅表皮肤,可以避免损伤深部组织。
操作时动点在于手指,常用于浅表脓肿切开。
3.操作演示——切开方法(以局部皮肤切开为例)切开前,右手持刀,左手固定切口皮肤;切开时要垂直进刀,水平走刀、垂直出刀。
要求:用力均匀,避免多次切割,以免造成切口不平整,不利于后期愈合。
第二部分——缝合与器械打结缝合方法种类较多,历年医师技能考试中均以单纯间断缝合法来作为考点,因此这里以单纯间断缝合为例向大家介绍缝合方法。
在缝合前,要注意:持针器夹取缝合针的部位是在中后1/3交界处;穿线的方法是由针的外侧向内侧穿入;上述准备工作在考试中容易被忽视,需要格外注意。
在缝合时,要求掌握:“垂直进针、弧形挽出”的原则;即:针头垂直进入一侧切口皮肤,然后沿针形的弧度挽出到对侧切口,最后使用器械打结法系紧缝线即可。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 七步洗手法,这是进行外科手术前的基本手部清洁步骤。
2. 戴帽子和口罩,这是为了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
3. 戴手套,这一步骤是为了进一步保护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环境。
4. 穿手术隔离衣,这是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服不会污染手术区域。
5.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这是为了消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预防术后感染。
6. 铺手术无菌巾,这是为了在手术过程中保护手术区域,防止外界的细菌和病毒进入。
7. 在手术部位做切口,这是手术的核心步骤,需要由专业医生按照手术需求进行。
8. 止血,这是手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需要医生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
9. 缝合,这是手术结束前的最后一步,通过缝合伤口,确保伤口能够顺利愈合。
请注意,这些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操作可能会因手术类型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外科基本操作规范
目标
本文档旨在规范外科的基本操作措施,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
一、术前准备
在进行外科手术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
- 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设备;
- 就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二、手术洗手
外科手术洗手是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步骤,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戴上手术服和手套;
2. 用洗手液充分清洗双手和前臂,注意彻底清洗指甲和指缝;
3. 使用手术刷充分搓洗双手和前臂,持续时间不少于3分钟;
4. 洗净手术刷,再次用肥皂清洗双手和前臂,彻底冲洗干净;
5. 用无菌毛巾擦干双手和前臂。
三、手术安全措施
在外科手术中,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1. 制定手术方案,明确手术步骤和操作流程;
2. 使用无菌器械和物品,确保手术部位的无菌环境;
3. 严格遵守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规范;
4. 定期核对手术物品和器械的数量和类型;
5. 准确记录手术过程和操作细节。
四、手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应进行以下处理工作:
1. 将手术废弃物和用过的器械进行安全处理;
2. 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
3. 核对手术记录,确保准确无误;
4. 给予患者相应的术后护理和指导。
以上为外科基本操作规范,希望能够帮助您在外科手术中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