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案例分析:北京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
- 格式:pdf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9
水立方景观设计理念分析
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场馆,其设计理念主要
分为三个方面:奥运理念、环保理念和当代设计理念。
首先,水立方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奥运理念。
作为奥运会的场馆,水立方的设计理念将奥运的核心价值观如团结、友谊、公平、竞争等融入到设计中。
通过建筑的形象、体量和造型,表达出奥运会的精神和氛围。
建筑外观采用了类似水泡的结构,寓意着水的流动和变化,象征着运动员在水中奋力拼搏的场景,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和创造力。
其次,水立方的设计理念还注重环保。
在设计中,建筑师采用了多个环保技术和材料。
例如,建筑外围的膜材料采用了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具有防水、防尘、防火等特点,同时
还能让充足的自然光线透过,减少了对室内照明的需求,节约能源。
此外,设计还融入了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景观植物和供厕所使用,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
这些环保设计和措施使得水立方成为了一个节约能源、环保可持续的建筑。
最后,水立方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当代设计理念。
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都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
建筑外观的泡泡状结构、曲线和色彩的运用都创新而富有节奏感,使建筑立即成为了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
而室内空间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观众和运动员的需求,提供了舒适而现代的观赛和训练环境。
总的来说,水立方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奥运、环保和当代设计的核心价值观。
它不仅是一座功能强大的游泳场馆,同时也是一
座象征着中国奥运精神和环保意识的建筑。
通过其独特的外观和先进的环保设计,水立方在设计界和国际社会都获得了高度的认可和赞誉。
摘要:国家游泳中心,简称“水立方”,是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也是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
该项目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球工程项目管理的经典案例。
一、项目背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作为奥运会的主游泳馆,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该项目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包,设计单位为中建设计联合体。
二、项目管理策略1. 高效的团队协作:项目团队由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工程师、施工人员等组成,通过高效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2. 先进的设计理念:水立方采用“水的立方”([H2O]3)设计方案,将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融为一体,呈现出独特的外观和功能。
3. 绿色环保:水立方首次采用ETFE膜材料,实现了场馆的绿色环保。
ETFE膜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抗紫外线等特点,为场馆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
4. 高标准的质量控制: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引入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确保场馆的安全性能。
5. 精细化管理: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体系,从材料采购、施工进度、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三、项目成果1. 建设周期:水立方于2003年年底开工,2007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
2. 获奖情况:水立方在国内外多次获得奖项,包括国际建筑大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等。
3. 社会效益:水立方成为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四、项目管理启示1. 团队协作:高效的项目团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分工和沟通,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 设计创新:结合实际需求,勇于创新,打造具有独特性的建筑作品。
3. 绿色环保:关注环保,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精细化管理: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提高项目效益。
总之,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工程项目管理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益借鉴。
水立方工程施工建设水立方,又称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占地面积62828平方米,赛时建筑面积79532平方米,室内装饰面积43800平方米。
赛后二期工程完成了由奥运工程转型为功能性用房的施工,内部拥有1个标准竞赛池、1个标准热身池和1个标准跳水池及近5000平方米的嬉水乐园。
水立方的结构体系是泡沫理论在建筑工程上的首次尝试,造型新奇、如梦幻般的水立方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世界级难题:设计的主体由两万多根组装位置都不同的钢杆骨架搭建,外层用ETFE膜(四氟乙烯)全封闭。
针对本工程,中建一局装饰公司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及新技术工艺,同时结合工程的特点难点,在新技术的应用中突破创新,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
水立方的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由于水立方的独特设计,施工人员需要精确地安装两万多根钢杆,每根钢杆的位置和角度都有严格的要求,这需要极高的精度和细致的施工。
其次,外层采用的ETFE膜施工技术也是一项世界级的难题。
ETFE膜是一种高性能的塑料薄膜,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密封性能,但施工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要求极高,任何一点小小的瑕疵都可能影响整体效果。
然而,通过建设者们的艰苦努力,这些难题都被一一克服。
他们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激光测距仪、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确保了钢杆的精准安装。
在ETFE膜的施工过程中,他们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了膜的质量和效果。
最终,水立方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施工质量,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水立方工程的顺利完工,不仅为我国奥运会场馆建设增添了辉煌的一笔,也为世界建筑工程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水立方,这座充满现代科技与创新精神的水上运动场馆,将永远铭记在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史册上。
工程地点:奥林匹克公园B区,奥林匹克中心区西南角承建单位: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国家游泳中心中建设计联合体监理单位:北京帕克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程造价:建筑面积:79532㎡建筑层数:建筑高度:31m幕墙类型:结构类型:钢混剪力墙+钢结构+膜结构开工日期:2003年12月24日竣工日期:2008年1月26日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奥林匹克中心区西南角,主体建筑紧邻城市中轴线,并与国家体育场相对于中轴线均衡布置。
东面为景观路,西侧为景观西路,南侧紧临北顶娘娘庙,北侧为成府路。
工程占地62828m2,赛时建筑面积79532 m2,标准坐席17000个,其中临时坐席约11000个(赛后将拆除),永久坐席约6000个。
整个结构外形为立方体,平面尺寸为176.538×176.538m,地上高度约31m。
内部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拥有1个标准竞赛池、1个标准热身池和1个标准跳水池及近5000 m2的嬉水乐园。
工程特点、难点1、重要的影响力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上最重要的综合性赛事,2008年的第29届奥运会是我国第一次承担有如此国际影响力的比赛,对体现我国特别是北京的综合实力是一项重大考验,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全国人民都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而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奥运会筹备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本场馆是本次新建场馆中唯一由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为主捐资兴建项目,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国家游泳中心作为本次奥林匹克中心区主要场馆之一,它的开工与建设吸引了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建设的最终质量必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2、体现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本工程混凝土部分的耐久性设计年限为100年,必须从原材料的选择、施工过程的控制等方面达到高性能混凝土所要求的耐久性长及工作性好的特点。
3、建造符合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准的游泳池:(1)高标准的质量要求:泳池、跳台对装修面完成后所达到的精度要求高于普通建筑,要比普通建筑的国家验收标准更加严格。
水立方工程施工特点国家游泳中心,别名水立方,是北京市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水立方的施工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新的设计理念水立方的设计方案是经过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
设计体现出创新的设计理念,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
二、独特的结构体系水立方的设计主体由两万多根组装位置都不同的钢杆骨架搭建,外层用ETFE膜(四氟乙烯)全封闭。
这种结构体系是泡沫理论在建筑工程上的首次尝试,造型新奇,如梦幻般的水立方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世界级难题。
三、新材料及新技术工艺的应用针对水立方工程的特点难点,中建一局装饰公司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及新技术工艺,同时结合工程的特点难点,在新技术的应用中突破创新,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
例如,首次采用的ETFE膜材料,可以最恰当地表现水立方。
四、严格的质量目标和管理由于水立方工程的重要性,中建一局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决定将此工程作为公司重点工程,并按照有关要求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五、优秀的工程奖项水立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荣获了多项优秀工程奖项,如“2008年北京市建筑装饰优质工程奖”、“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建筑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奖”、“北京市示范工程”等。
这些奖项的获得,充分证明了水立方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综上所述,水立方工程施工具有创新的设计理念、独特的结构体系、新材料及新技术工艺的应用、严格的质量目标和管理、优秀的工程奖项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水立方工程成为了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优秀工程,也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立方详细介绍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之一,其创意来自于肥皂泡的结构,因其外观酷似一个蓝色方盒子而被称为“水立方”。
与“鸟巢”一样,“水立方”独特的结构设计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试实现这一肥皂泡结构体系的建筑。
“水立方”的建筑外围护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
建设地点:奥林匹克公园建筑面积(M2):65000-80000。
座席数:永久座席为6000个,临时性座席11000个。
赛时功能: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
开工时间:2003.12.24。
工时间:2007年四季度。
“水立方”是世界上首个基于“气泡理论”建造的多面体钢架结构建筑。
独特的结构设计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康伟说,“水立方”的创意来自于肥皂泡的构造。
这种在自然界常见的形态从未在建筑结构中出现过。
“从截面上看,‘水立方’墙面和屋顶都分为内外3层,9803个球形节点、20870根钢质杆件中,没有一个零件在空间定位上是完全平行的,传统的二维图纸无法标出工件的坐标。
因此,定位难成为‘水立方’施工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康伟说。
在业主的委托下,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国内4家研究单位,仅用了半个多月便把“水立方”的所有工件在三维空间上一一标出了坐标。
30513个工件、91539个坐标值,堆成了两尺多高的施工图纸。
作为自主创新成果,《新型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设计理论》为“水立方”的钢结构搭建提供了技术标准。
随着奥运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新标准、新工艺不断涌现。
这些新标准、新工艺是奥运工程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今后将成为同类建筑的参照标准。
“水立方”膜结构的表面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
为确保正式安装的顺利进行,2006年春节前完成了实体墙面500平方米试安装。
此次正式施工前,“水立方”主体钢结构已完成了施工准备工作,具备了贴膜条件。
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中国近年来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几个我国运用BIM的经典案例。
1.鸟巢(北京国家体育场):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鸟巢是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在BIM应用方面的典范。
BIM技术被用来生成建筑的三维模型,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构建和管理该体育场。
通过BIM,设计师可以实时查看建筑物的状态,进行碰撞检测和修复,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广泛运用了BIM技术。
BIM在此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建筑结构分析、机电系统设计和施工协调等多个方面。
BIM模型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从而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3.成都天府新区: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发展示范区,成都天府新区为BIM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该区域的建筑项目中,BIM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施工过程管理和维护等方面。
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分析,BIM帮助设计师和施工方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4.唐山新区绿色示范城市:唐山新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新兴城市示范区,致力于创建绿色、智能的城市。
BIM技术在该区域的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BIM模型,设计师能够更好地进行规划和分析,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5.广州南沙天汇广场:广州南沙天汇广场是一座综合性的商业建筑群,运用了BIM技术进行设计和建造。
BIM模型在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建筑结构设计、与机电系统的协调以及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管理等方面。
BIM的应用帮助提高了项目的设计准确性和施工效率,并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中国在BIM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经典案例证明了BIM在建筑设计、施工与维护过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国将会有更多的经典案例涌现出来,推动建筑行业更加高效和持续发展。
bim技术应用经典案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的建筑信息管理技术,通过将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的数据整合到一个共享平台上,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和协同工作。
下面列举了十个BIM技术应用的经典案例。
1.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最大的BIM应用案例之一。
通过BIM技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机电工程师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协同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2.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该项目是中国第一座采用BIM技术设计、建造和运维的摩天大厦。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提前发现了潜在的设计问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延误。
3.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该项目是中国目前最大的BIM应用案例之一。
BIM技术被用于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4. 中国国家博物馆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BIM应用典范。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提高了设计效率和施工质量。
5. 纽约哈德逊码头项目:该项目是美国BIM应用的典范之一。
BIM 技术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全面的协同设计和施工管理,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6. 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项目:该项目是欧洲BIM应用的典范之一。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和协同工作,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7.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项目:该项目是亚洲BIM应用的典范之一。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全面的协同设计和施工管理,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8. 日本东京奥运会场馆建设项目:该项目是BIM技术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全程的协同设计和施工管理,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9. 韩国仁川机场项目:该项目是BIM技术在机场建设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全面的协同设计和施工管理,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bim在水立方中的应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和管理技术,它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建筑项目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和模拟,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确的工具和方法。
水立方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也是BIM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案例。
本文将介绍BIM在水立方中的应用。
首先,BIM技术在水立方的设计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通过手绘或CAD软件绘制建筑图纸,然后再进行修改和调整。
而采用BIM技术,设计师可以通过三维建模软件直接创建建筑模型,并在模型中添加各种信息和属性。
这样一来,设计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并且可以实时修改和调整模型,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其次,BIM技术在水立方的施工阶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需要根据图纸进行施工,并且需要与设计师进行频繁的沟通和协调。
而采用BIM技术,施工方可以直接使用设计阶段创建的建筑模型,通过BIM软件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
施工方可以在模型中添加施工顺序、材料和设备等信息,从而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施工问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变更,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在水立方的运营和维护阶段发挥作用。
水立方作为一个大型体育场馆,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检修和维护。
传统的维护方式通常是根据设备使用寿命或者故障情况进行维护,这种方式存在着盲目性和低效性。
而采用BIM技术,运营方可以将设备信息和维护计划整合到建筑模型中,通过BIM软件进行模拟和分析。
运营方可以根据模拟结果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并且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状态,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风险,减少了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总之,BIM技术在水立方中的应用为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BIM技术,设计师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建筑设计,施工方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施工过程模拟,运营方可以更科学地进行设备维护。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国家游泳中心总建筑面积79532平方米,投资约为10.2亿。
业主单位: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中建设计联合体总包单位: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
该方案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设计体现出[H2O]3(“水立方”)的设计理念,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与国家体育场比较协调,功能上完全满足2008年奥运会赛事要求,而且易于赛后运营。
国家游泳中心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于2003年年底开工,2007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接受国际游泳联合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的检查和验收。
【绿色场馆】水立方首次采用的ETFE膜材料,可以最恰当地表现“水立方”,水立方”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个蓝色的水盒子,而墙面就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
这个泡泡所用的材料“ETF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聚氟乙烯"。
这种材料耐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力强。
国外的抗老化试验证明,它可以使用15至20年。
而这种材料也很结实,据称,人在上面跳跃也不会损伤它。
同时由于自身的绝水性,它可以利用自然雨水完成自身清洁,是一种新兴的环保材料.犹如一个个“水泡泡”的ETFE膜具有较好抗压性,厚度仅如同一张纸的ETFE膜构成的气枕,甚至可以承受一辆汽车的重量。
气枕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外层膜上分布着密度不均的镀点,这镀点将有效的屏蔽直射入馆内的日光,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ETFE膜材本身具有不侵水性,就是水从上面滑过却不留水痕,而气枕上面的杂物、尘埃、尘土等,则会通过雨水的自然降落而被清洗掉,大量的清洁用水也因此被节省下来.“水立方”不仅利用雨水自洁,还专门设计了雨水回收系统,一年回收的雨水量一万吨左右,大约相当于一百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
水立方造型设计分析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水立方的实用性:水立方作为奥运会的主游泳馆而出现,为奥运会的游泳项目的成功进行提供了基础的物质保障,它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与国家体育场比较协调,功能上完全满足2008年奥运会赛事要求,而且易于赛后运营。
赛后,水立方作为一个大型的嬉水乐园呈现在人们面前。
水立方的工作性能优良,它的地面做了特殊处理,使人脚踩在上面不会感到冷。
其次它的四壁用铁网架焊接为一体,支撑着整个屋顶。
这些钢构件在阴雨天一方面可以起到避雷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天沟收集雨水等等。
水立方的经济性:水立方中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包括热泵的选用、太阳能的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先进的采暖空调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和其他节能环保技术,如采用内外墙保温,减少能量的损失;采用高效节能光源与照明控制技术等。
此外,泳池换水全程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提高净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净水药剂和电力的消耗,可以节约泳池补水量50%以上。
泳池和水上游乐池也都采用防渗混凝土以防渗漏.除了泳池用水,“水立方”的其他用水也十分节约。
洗浴等废水,经过生物接触氧化、过滤,再用活性炭吸附并消毒后,用于场馆内便器冲洗、车库地面的冲洗以及室外绿化灌溉。
为尽可能减少人们在使用时对水的浪费,“水立方"对便器、沐浴龙头、面盆等设备均采用感应式的冲洗阀,合理控制卫生洁具的出水量,并在各集中用水点设置水表,计量用水量。
水立方的美观性:最引人注意的外围形似水泡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是一种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
基于“泡沫”理论的设计灵感,他们为“方盒子”包裹上了一层建筑外皮,上面布满了酷似水分子结构的几何形状,表面覆盖的ETFE膜又赋予了建筑冰晶状的外貌,使其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感受,轮廓和外观变得柔和,水的神韵在建筑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建筑工程实例分析——水立方摘要:国家游泳中心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场馆,以其独特的建筑外形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水立方”采用新型多面体空间结构,并在单纯被切割的空间结构上加以优化,形成了特殊的空间结构。
建筑的外表面全部由ETFE充气膜覆盖,建筑充分利用ETFE充气膜的优势,细化膜结构的构造,形成完整、封闭,具有良好物理性质的使用空间。
本文从“水立方”这一建筑实例出发,着重分析建筑的多面体空间结构,和特殊的膜结构,以及在膜结构基础上进行的排水、保温、隔热、隔声构造处理。
关键词:水立方多面体空间结构 ETFE膜结构1 工程概况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奥林匹克大道的西侧,占地61295㎡,在国家主体育场以西约200m。
由中建总公司牵头、联合中建国际(深圳) 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澳大利亚PTW 建筑师事务所和悉尼ARUP 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组成的设计联合体提交的“水立方”方案在严格的国际竞赛中胜出成为国家游泳中心的实施方案。
“水立方”由中方建筑师提出的方型建筑造型体现了与国家体育场(“鸟巢”) 的和谐共生, 由ARUP 工程师创造的摹仿水泡组合形式的全新结构形式,具有高度重复性又呈现出一种随机无序的总体感觉,屋面和墙体内外统一采用ETFE 充气枕覆盖,整体建筑形态简洁纯朴而又富于变化。
“水立方”的平面尺寸为176.538m×176.538m,高度约31m,地下2层,地上主体单层、局部5层。
建筑外包钢结构屋盖和墙体采用新型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屋盖厚71211m,墙体厚31472m 和51876m。
墙体底部支承于11009m(外墙落地墙) 和61350m(内墙及门洞) 标高的钢板2混凝土组合梁平台上。
“水立方”的覆盖结构采用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充气枕结构,屋盖和墙体的内外表面均覆以ETFE 充气枕,最大的单个气枕面积约71㎡、跨度9m 左右,ETFE 膜材的用量约30 万平方米。
上:赛后座位工程区位下:赛时座位2 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的构造分析国家游泳中心工程地上钢结构墙体和屋盖为新型多面体的空间钢架结构体系,多面体的空间钢架结构几何构成的理论基础是“气泡理论”,即用两种不同的单元体,一种是14面体,另外一个为12面体,将三维空间细分为若干小部分,每个部分的体积相等但保证接触表面积均最小”这种多面体组合被称为wp多面体。
建筑工程实例分析——水立方摘要:国家游泳中心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场馆,以其独特的建筑外形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水立方”采用新型多面体空间结构,并在单纯被切割的空间结构上加以优化,形成了特殊的空间结构。
建筑的外表面全部由ETFE充气膜覆盖,建筑充分利用ETFE充气膜的优势,细化膜结构的构造,形成完整、封闭,具有良好物理性质的使用空间。
本文从“水立方”这一建筑实例出发,着重分析建筑的多面体空间结构,和特殊的膜结构,以及在膜结构基础上进行的排水、保温、隔热、隔声构造处理。
关键词:水立方多面体空间结构 ETFE膜结构1 工程概况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奥林匹克大道的西侧,占地61295㎡,在国家主体育场以西约200m。
由中建总公司牵头、联合中建国际(深圳) 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澳大利亚PTW 建筑师事务所和悉尼ARUP 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组成的设计联合体提交的“水立方”方案在严格的国际竞赛中胜出成为国家游泳中心的实施方案。
“水立方”由中方建筑师提出的方型建筑造型体现了与国家体育场(“鸟巢”) 的和谐共生, 由ARUP 工程师创造的摹仿水泡组合形式的全新结构形式,具有高度重复性又呈现出一种随机无序的总体感觉,屋面和墙体内外统一采用ETFE 充气枕覆盖,整体建筑形态简洁纯朴而又富于变化。
“水立方”的平面尺寸为176.538m×176.538m,高度约31m,地下2层,地上主体单层、局部5层。
建筑外包钢结构屋盖和墙体采用新型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屋盖厚71211m,墙体厚31472m 和51876m。
墙体底部支承于11009m(外墙落地墙) 和61350m(内墙及门洞) 标高的钢板2混凝土组合梁平台上。
“水立方”的覆盖结构采用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充气枕结构,屋盖和墙体的内外表面均覆以ETFE 充气枕,最大的单个气枕面积约71㎡、跨度9m 左右,ETFE 膜材的用量约30 万平方米。
上:赛后座位工程区位下:赛时座位2 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的构造分析国家游泳中心工程地上钢结构墙体和屋盖为新型多面体的空间钢架结构体系,多面体的空间钢架结构几何构成的理论基础是“气泡理论”,即用两种不同的单元体,一种是14面体,另外一个为12面体,将三维空间细分为若干小部分,每个部分的体积相等但保证接触表面积均最小”这种多面体组合被称为wp多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