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5.40 KB
- 文档页数:2
勤王清君侧的故事(三篇)第一篇西汉七国之乱:清君侧与中央集权的较量西汉景帝时期,国家初定,但诸侯王势力庞大,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
御史大夫晁错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危机,他上书景帝,建议采取削藩政策,以削弱诸侯王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然而,这一政策却触动了各诸侯王的敏感神经,尤其是实力最为强大的吴王刘濞。
刘濞,作为刘邦的侄子,自封吴王,坐拥江东富庶之地,早已有了割据一方的野心。
晁错的削藩政策无疑是对他权力的直接挑战。
于是,刘濞决定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口号,联合其他六个诸侯国,共同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爆发后,西汉朝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景帝为了平息叛乱,一度听取了部分朝臣的建议,杀了晁错,企图以此换取七国的退兵。
然而,这一举动并未如愿,七国反而更加嚣张,继续进攻朝廷军队。
面对如此困境,景帝不得不重新振作,他任命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周亚夫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运用智谋和勇气,成功地将七国联军围困在梁国境内,最终一举将其歼灭。
七国之乱历时三个月,终于被平息。
然而,七国之乱的影响却远未结束。
它暴露了西汉中央集权的脆弱性,也促使朝廷开始反思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诸侯王。
此后,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刺史制度、推行推恩令等,以加强对诸侯王的监督和限制。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西汉后期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国之乱的故事,不仅是一次权力斗争的缩影,更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之间较量的一次重要事件。
它告诉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智慧和勇气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
第二篇唐朝安史之乱:清君侧背后的政治博弈唐朝天宝年间,国家繁荣昌盛,但宫廷内部却暗流涌动。
唐玄宗宠信奸臣杨国忠,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此时,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位节度使趁机崛起,他们手握重兵,对朝廷的腐败和混乱感到不满。
安禄山和史思明以“诛杨国忠,清君侧”为口号,发动了著名的“安史之乱”。
虽然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争夺政权,但这一口号却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批评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同时又同情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可分为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杨贵妃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共四十六句为第三段,写唐玄宗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找杨贵妃和杨贵妃在蓬莱宫会见唐玄宗使者的情形。
一、作品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安史之乱的影响是什么安史之乱是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安史之乱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安史之乱的影响介绍安史之乱是在唐朝玄宗年间所爆发的一场统治权争夺战。
史学家们都认为,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通过了解安史之乱的爆发背景和经过,便可了解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影响有很多点,首先安史之乱引发了社会混乱。
安史之乱之前,唐朝一直以和平繁盛的面貌示人,安史之乱爆发后,整个社会如同遭遇了一场浩劫。
《旧唐书》中有提及,整个黄河中下游,几乎没有人烟。
战乱后的百姓流离失所,很多民众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
人们的生产生活一被打乱,那么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
唐朝诗人杜甫有诗云:“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从这首诗歌作品中,便可看出安史之乱的影响。
其次,边疆不稳定也是安史之乱的影响。
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后,根本无暇顾及边疆事务。
唐玄宗为了镇压安禄山叛乱,召回了镇守在边疆的士兵。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边防空虚的状态。
西边吐蕃人见唐朝正在内乱,根本无无暇顾及边疆事务,于是他们和安禄山乱兵一起,夺去了河西走廊、陇右。
公元790左右,唐朝陆续失去安西北庭,这让岌岌可危的唐朝政权逐渐危在旦夕。
除此之外,唐末藩镇割据额局面,也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
以及经济中心南移,百姓赋税加重都是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
安史之乱的发生的时间是在唐朝的中期。
要说具体的时间的话,安史之乱是从公元后755年的12月16日这一天开始的。
结束时间是在公元后的763年的2月17日。
这是一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一次叛乱。
关于安史之乱的时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的,一般都是认为是在755年这一年发生的,这一年还是被称之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安史之乱”中的五个辽宁朝阳人安史之乱,是改变大唐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起爆点与终结地均在辽宁朝阳。
在这场为时八年的大动乱中,既有叛乱的安禄山、史思明,又有护主的高力士,平叛的李光弼、侯希逸,正角、反角皆为朝阳人,历史竟是如此的奇妙!安禄山、史思明乃“柳城杂胡”据《旧唐书》记载,大唐叛将安禄山、史思明为“营州柳城(今朝阳)杂种胡人也”,安禄山的出生地大体在今朝阳胜利乡窝拉圈村一带。
而大唐平叛名将侯希逸、李光弼也是营州柳城人,居然是安禄山、史思明的老乡,据朝阳专家考证,李光弼的出生地今朝阳县大平房镇黄花滩村。
朝阳县博物馆副馆长张振军说,朝阳地区出产一种梨,名叫“安梨”,也叫酸梨或酸梨锅子。
这种梨据说是当年安禄山作为贡品进献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
“据说当年杨贵妃吃这种梨,甜中带酸,口感极好,问安禄山这梨叫什么名字?安禄山反应极快,谎称这梨代表自己的一片忠心,称‘安梨’!”张振军说,这就是“安梨”之谓的起源。
而今说到安史之乱,多指责杨贵妃媚君误国,殊不知,杨贵妃是安禄山的干娘,安禄山是杨贵妃的死党,真正逼反安禄山、点燃“安史之乱”导火索的不是杨贵妃,而是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杨玉瑶。
当时,虢国夫人与自己的姘夫、宰相杨国忠结成“政治联盟”,极力排挤安禄山,本来唐玄宗有意提拔安禄山入朝为相,却被杨国忠搅黄,打击安禄山,就是针对杨贵妃。
杨贵妃私下将消息传出,密告手握边廷重兵的安禄山,安禄山本与杨国忠势同水火,闻此密信无异火上浇油,遂以“清君侧”为由,引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的“安史之乱”!在虢国夫人与杨贵妃的掰腕较力中,“小邑犹藏万家室”的盛唐风光自此戛然而止,凄凉谢幕。
大唐高力士原是朝阳人唐玄宗时期大名鼎鼎的高力士,认祖归宗竟是“朝阳人”!高力士原名冯元一,其先祖是定都龙城(今朝阳市)的北燕天王冯弘,在唐代潘炎奉撰,张少悌书的《高力士墓志铭》中就有“冯之先北燕人也”的明确注释。
朝阳学者周亚利指出,国祚仅29年的北燕国地狭民寡,在公元436年被强大的北魏所灭,但冯氏故事却未因国破家亡而止,反而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史篇。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出处】
《三字经》
【解释】
唐朝共传了20位皇帝,历时近300年。
安史之乱后,又发生了藩镇割据,成为国内的大患。
黄巢之乱后,朱全忠立哀帝,后夺王位自立,唐朝灭亡。
朱全忠即位后,改国号为梁。
历史上称为后梁。
【故事延伸】
唐玄宗贪色误国
唐朝到了唐玄宗时,国势达到最高峰,因而有“开元盛世”的美誉。
玄宗固然是唐朝英明的皇帝。
但自从有了杨贵妃后,就渐渐疏远了国事,整天与杨贵妃在一起玩乐。
杨贵妃原名杨玉环,蒲州永乐人,即现在的山西永济人,27岁时被李隆基册为贵妃。
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自入宫以来,她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和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
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也依仗妹妹飞扬跋扈,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就在这时,安禄山、史思明又先后叛变,史称“安史之乱”。
至此以后,唐朝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李白忧国忧民的故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带着宗氏南下避乱,隐居到了庐山上。
这期间,李白的子女还在东鲁(山东),他曾派门客寻找,但是没有结果。
后来,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派他的使者韦子春来找李白请他下山。
李白也想通过参军的方式为平定安史之乱立点军功,以便将来博取更大的功名,于是他提剑入军营,那一年,他已经57岁。
李白万万没有想到李璘会起兵谋反,公元757年,李璘兵败后,李白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囚禁在浔阳(今九江)的大狱里。
他的妻子宗氏为救夫翻山越岭为他奔走,最终李白终于被好友营救,只落了个流放夜郎(今云贵川交界一带)的惩罚。
公元759年,唐肃宗大赦天下,李白也得到了赦免。
李白又把这次赦免看作一次重要的机会,此时的唐王朝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之中,李白认为,他还可以为国效力。
公元762年,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闻讯,不顾61岁的高龄,前往请缨杀敌。
他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却在途中就生了重病,无奈只有返回,最后投靠在他的族叔、唐代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在病榻上李白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请求他编成集子。
“骊山语罢清宵半”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的《长恨歌》中的一句,描绘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的爱情故事。
这句话中的“语罢”指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呢喃情话,“清宵半”则是指晚上半清醒半迷糊的状态。
这个典故的背景故事源于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一次政治危机,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位将领发动的叛乱(755~763)。
这场叛乱造成了唐朝的国力大衰,给民众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唐玄宗因为种种原因在叛乱爆发后逃往四川,留下太子李亨在长安平乱。
然而,李亨在平乱过程中却谋杀了安禄山和史思明,并即位称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玄宗无奈,只能接受现实,回到长安后被尊为太上皇,过起了清闲的生活。
然而,玄宗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权力和责任。
他暗中与杨贵妃联系,希望她能帮助自己重新夺回皇位。
杨贵妃为了爱情和国家的未来,决定协助玄宗复位。
她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向李亨的皇后示好,以换取李亨对玄宗的信任和支持。
最终,在杨贵妃的帮助下,玄宗成功地复位了。
然而,这段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收场。
杨贵妃因为协助玄宗复位而受到了李亨及其党羽的忌惮,最终被迫自尽。
这个典故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宫廷生活的复杂。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爱情也成为了人们追求权力和利益的一种手段。
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虽然以悲剧收场,但这个故事却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经典题材,影响深远。
除了在文学中的运用,这个典故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建筑领域,骊山的华清宫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成为了著名的景点,吸引着历代游客前来观赏。
在音乐领域,有《长恨歌》的曲目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骊山语罢清宵半”这句诗通过描绘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宫廷生活的复杂。
这个故事虽然以悲剧收场,但它在文学、建筑和音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经典题材。
简短中国历史故事大全5篇【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面是分享的简短中国历史故事大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简短中国历史故事公元前318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乘机攻打燕国,杀死了燕王哙。
不久,燕昭王即位。
为了收复失地,他亲自登门向燕国贤者郭槐请教,寻求贤能人才的计策。
郭槐说:成帝业的国君,把贤人作为老师看待;成王业的国君,把贤人作为朋友看待;成霸业的人,把贤人作为大臣看待;而国家也保不住的国君,则把贤人作为奴隶看待。
大王如果虚心听取贤人的教导,恭恭敬敬地拜他为师,那么,天下的贤人就会归附到燕国来。
燕昭王说:我倒真想向所有的贤人学习,只是不知道先去召见谁最合适?郭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想用千金去买一匹千里马,但三年过去了也没有买到。
有个大臣对国王说:让我来为大王效劳吧!过了三个月,那个大臣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已经死了,就花了五百两黄金,把马骨买了回来。
国王大怒道:谁让你用重金去买马骨的!大臣说:一匹千里马的骨头尚且花了五百黄金,更何况活的千里马呢?天下的人必然认为大王是诚心买千里马的人,肯定会把千里马送上门来的。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得到三匹千里马。
郭槐讲完故事,又说:现在大王如果真想寻求贤人做老师,那就请从我开始吧。
连我郭槐都能受到重用,何况比我更有能的人呢?他们一定会从千里之外赶来的。
燕昭王觉得很有道理,就为郭槐修建了宫室,并把他作为老师看待。
这件事传开以后,很多贤能的人从各国前来投奔从善如流的燕昭王。
燕国依靠了这些人才,最后终于打败了齐国。
【篇2】简短中国历史故事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号山谷。
他出自苏东坡门下,诗与东坡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为“苏黄”。
黄山谷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顺,也因为这个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进士后,二十六岁就被朝廷任命为芜湖地方知州。
有一天午睡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衙府,来到了一户人家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安史之乱张巡守睢阳时到底吃了多少人?导语:张巡首先要保障的,是他的士兵,而不是睢阳百姓。
对士兵的热爱,让他献出了爱妾,但要说他带头吃掉了三万百姓,这殊不足信。
尹子奇率13万张巡首先要保障的,是他的士兵,而不是睢阳百姓。
对士兵的热爱,让他献出了爱妾,但要说他带头吃掉了三万百姓,这殊不足信。
尹子奇率13万叛军,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二十五日进攻睢阳。
张巡得睢阳太守许远告急,旋率将士3000余赶赴睢阳。
宁陵至睢阳很近,即使步兵,半日亦足以赶到了。
与许远合并一处后,将士共6800人。
即日与叛军接战,连续拼杀十六昼夜,俘获叛军将领60余人,杀死士卒2万余人,“获车马牛羊”。
尹子奇攻城不下,承夜退去。
其退兵时间,应在二月之中。
此次接战,张、许大获全胜,且收获车马牛羊。
虽未云具体数目,但除作战斩获之外,因叛军为连夜撤军,以其10余万众的规模,所遗亦应可观。
舍马可充战马外,牛羊则可充军粮。
而睢阳城内存粮本有六万斛之多,当时一斛约等于现在的60升,六万斛即合现在的360万升。
但虢王李巨坚持要将存粮的一半分给濮阳、济阴二郡,许远虽据理力争,卒无济于事,因此睢阳只剩下一半存粮,相当于现在的180万升。
《新唐书》谓“巡始守睢阳,众六万”,即是军民之总数为六万左右。
除去张巡带来的3000人,原来的5万余人可用存粮支持半年。
多了张巡的3000人后,即使支持不了半年,也应可支持五个月。
故粮尽之日,应在七八月之间。
闰八月南霁云对贺兰进明说睢阳“不粒食已弥月”,时间是差不多的。
存粮殆尽时,“士日赋米一勺,龁木皮、煮纸而食”,“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才千馀人,皆癯劣不能彀”。
按此处“千余人”,力不能拉弓,当指将士而言。
生活常识分享。
唐朝历史中的著名故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朝故事:
1.玄武门之变:唐朝初建时,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随后被唐高祖李渊立为太子。
最终,李世民继承皇位,成为唐太宗。
2.文成公主入藏:唐朝为了与吐蕃国建立友好关系,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后,积极推广佛教,对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3.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原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来在高宗病重期间掌握了权力。
最终,她废黜了李显,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
4.安史之乱:唐朝中期,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发动叛乱,企图夺取唐朝政权。
虽然叛乱最终被平定,但是对唐朝的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
5.唐末农民起义:唐朝末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了长安,但最终被唐朝军队镇压。
以上只是唐朝历史中的几个著名故事,这个朝代还有许多其他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值得探索。
唐朝时期的历史故事历史是故事的一部分,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历史故事运用到课堂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实用性。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唐朝时期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唐朝时期的历史故事篇一:唐朝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唐朝后期,国家重新陷入战火之中,原本盛极一时的大一统王朝,日薄西山,慢慢走向衰亡。
唐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一直走下坡路。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农民起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
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
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
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
公元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
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
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温入宫尽诛宦官。
天祐元年(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不久将唐昭宗杀害。
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
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
唐朝时期的历史故事篇二:丝绸之路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
随着唐政府对丝路的开发,尤其是隋唐大运河的投入航运,极大地加强了江南富庶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的通过大运河运送到洛阳、长安两京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方。
唐与中亚诸国的联系不断增强,贞观十四年(640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人中国,大批犹太商人涌人中国,丝路上的通使及商业往来活跃起来。
唐朝十大奇案和故事
1.“安史之乱”:唐朝最大的政治危机之一,由宰相李德裕发现并平息。
2. “玄武门之变”:唐高宗在位时,他的妃子武则天与宰相们发动政变,最终武则天成为了唐朝的第一位女皇帝。
3. “李林甫案”:唐朝宰相李林甫因为贪污受到谴责,最终被处决。
4. “甄宝光案”:唐朝宰相甄宝光因为谋反被废黜、削职为民。
5. “元和大礼”: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举行了盛大的元和大礼,造成了国库的巨大浪费。
6. “韩愈事件”:唐朝文学家韩愈因为他的反对派别的文章而被贬谪。
7. “长恨歌”:唐朝女诗人王昌龄的《长恨歌》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被广泛传唱。
8. “白居易事件”: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因为他的文章被认为是有损于尊严的,而被贬谪到海南岛。
9. “四大才子”:唐朝时期,有四位文学家被称为“四大才子”,分别是王之涣、杜甫、李白和白居易。
10. “大明宫词”:唐朝诗人李白的《大明宫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1 -。
历史小故事1.楚王问鼎《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想称霸天下,取西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周天子的名义,派兵去往周朝国都进发,于是周王派出大臣安抚楚庄王,楚庄王问定国九鼎的大小轻重,大臣说:“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
”楚庄王无言以对,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称霸天下的行为叫做“问鼎”。
2.春秋战国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期间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国相互征战是常态。
仅《春秋》记载的战斗就有四百八十余次,没记载的应该更多。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
随着秦国的实力日渐强大,在220年,秦王嬴政一举灭六国,一统天下。
3.商鞅变法商鞅,原名公孙鞅,战国时期魏国人。
秦孝公招贤纳士,于是商鞅入秦,并向秦孝公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建立县制等一系列变法策略。
秦国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后来打败其余六国奠定了基础。
可惜,后来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将商鞅处死。
4.合纵连横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秦国日益扩张;连横就是秦和齐拉拢一些诸侯国,共同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主要人物:苏秦、张仪。
自秦孝公时期纵横家苏秦游说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成联盟,“合纵”抗秦,而秦相国张仪则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用“连横”瓦解联盟。
5.纸上谈兵战国后期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老将廉颇据守,秦过久攻不下,后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
赵王便任赵括统兵,但是赵括没有实战的能力,被秦将白起围困数月打败,断粮之后,强行突围,兵败身死。
40万赵兵,全部被坑杀于长平。
至此之后赵国在无力无秦国争锋。
6.鸿门宴秦朝灭亡后,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还包括张良、项伯、项庄等人。
项羽听从范增的建议欲在宴会上杀刘邦,但经过张良的设计后,刘邦成功逃脱。
杨贵妃与安史之乱的爱情野史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而杨贵妃和安史之乱则是这一时期最为动人和悲剧的爱情故事之一。
杨贵妃,作为唐玄宗的宠妃,是其爱情和权力的象征,而安史之乱则成为她爱情的消亡之所。
本文将带您探索杨贵妃与安史之乱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历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被这场乱局所改变。
第一部分:贵妃之美杨贵妃之美是盛世诗人们所歌颂的,她的容貌被誉为绝代佳人,使得唐玄宗对她倾心。
她娇媚的容颜、修长的身材和妖媚的魅力令众人为之倾倒,同时也引起了无数官员和士兵的嫉妒和怨恨。
尽管如此,唐玄宗仍然倾注所有的宠爱于她,毫不在乎外界的议论。
第二部分: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杨贵妃作为玄宗的宠妃,享受着无上的权利和富贵。
玄宗宠她如命,不仅赐予她封号,还在政务上倚重其意见。
杨贵妃也随之成为权力斗争的中心人物,她的亲属们也因此权势滔天。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独霸一方的权势和宠爱,杨贵妃和玄宗之间的爱情渐渐陷入困境。
第三部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严重的对内叛乱之一。
安禄山与史思明的联军掌握了朝廷权力,让唐朝政权岌岌可危。
玄宗陷入了危机之中,他不得不放弃对杨贵妃的宠爱,将她隔离在养心殿。
这一决定加剧了杨贵妃的孤独和无助,使得她对玄宗的爱渐渐变成了秘密和悲伤。
第四部分:爱情的囚徒困在养心殿的杨贵妃开始感到绝望和无奈,她被禁锢在宫中,远离玄宗的身边。
她的生活变得空虚而孤独,她的美丽也逐渐被岁月所磨灭。
然而,她的爱情和对玄宗的思念依然炽烈燃烧,岁月和宫廷的压力无法扑灭对玄宗的眷恋。
第五部分:爱情的终结杨贵妃的孤独和无助使得她开始寻找新的安慰。
她与后来的皇帝共花了温暖的时光,试图挣脱苦闷的宫墙。
然而,这段禁忌的爱情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使她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
最终,安史之乱的动乱局势依旧无法挡住她对玄宗的思念,她选择了毒死自己,成为了爱情的牺牲品。
结论:杨贵妃与安史之乱爱情的消亡杨贵妃和安史之乱的爱情野史是唐代历史上一段炽烈且悲壮的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睢阳之战的故事睢阳之战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素有江淮屏障之称的战略要地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与太守许远,及城父县令姚阎合在一起。
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
杨朝宗幸免一死,连夜逃去。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睢阳之战的故事。
悲壮的睢阳之战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
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4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
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1000来人,先行占领雍丘。
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
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
第二天,叛军又围上来,在城周围架设了百余门大炮,架梯登城。
张巡命令士兵把野蒿浇上油,顺城墙往下投,又一次打退叛军。
张巡领兵或者趁叛军休息时出城猛冲,或者夜晚缒墙而下,偷袭敌营。
就这样,他率领雍丘将士坚守了60多天,戴甲而食。
裹伤复战。
打退叛军300多次进攻,杀伤叛军大半,使令狐潮不得不退兵。
过了两个月,令狐潮又领兵来攻雍丘。
此时长安已经失守,玄宗逃往四川,雍丘军心动摇。
城里6名很有声望的大将一起找张巡劝降,张巡佯作答应。
第二天,张巡召集大家开会,堂上设天子画像,引这6将干前,责以大义,当场斩首。
军心大振,誓言守城。
叛军不断攻城,日子一久,城里的箭用尽。
这天深夜,张巡命令士兵扎上千草人,裹以黑衣,用绳子从城头吊下。
叛军发现后,马上不断向草人射箭,直到天亮,才发现是些草人。
待守军拉回草人,净得几十万支箭。
第二天晚上,张巡选了500壮士,仍用绳子吊下城。
叛军以为又是草人骗箭,笑而不理。
于是这500人趁敌不备,直袭令狐潮大营,令狐潮来不及组织抵抗,几万叛军四下逃窜,一退十几里。
令狐潮恼羞成怒,继续增兵,围住雍丘。
安史之乱故事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
它发
生在唐朝时期,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叛乱引发。
安史之乱的起
因复杂,但主要原因是唐玄宗朝廷的腐败和内部矛盾,以及安禄山
和史思明的野心和谋划。
安史之乱的发生对唐朝政权造成了严重的
打击,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爆发源于安禄山和史思明对唐朝的不满和不满。
他
们通过挑拨离间、收买贿赂等手段,逐渐获得了一定的势力和支持。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并州(今山西大同)举兵叛乱,史思明也在
并州附近的幽州(今河北保定)起兵响应。
叛乱军迅速攻占了并州、洛阳等重要城市,唐玄宗朝廷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叛乱军攻陷了许多
重要的城市,如洛阳、长安等,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叛乱军在占领城市后,对当地百姓进行了残暴的屠杀和掠夺,使得社会秩序陷入混乱,人民生活备受摧残。
唐朝政府在安史之乱
爆发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叛乱,但由于朝廷内部的腐败
和分裂,导致了对叛乱的镇压难以有效进行。
安史之乱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军事层面,它还对中国社
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叛乱期间,大量的人口流离失所,农田荒芜,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严重衰退。
同时,安史之乱也加剧了唐朝的衰落,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进程。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集权逐渐削弱,
地方豪强势力不断壮大,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它对
唐朝政权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爆发源于唐朝
政府的腐败和内部矛盾,以及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野心和谋划。
叛乱
的爆发给唐朝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军事层面,它还对中国社会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安史之乱的故事,是
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