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习复习专题四:天气与气候
- 格式:docx
- 大小:224.70 KB
- 文档页数:7
中考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天气与气候是中考地理科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对于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考天气与气候知识点的归纳:天气与气候的定义- 天气:指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等。
- 气候:指某个地方长时间内大气状况的平均或统计特征。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时间尺度:天气是短期的,而气候是长期的。
- 变化性:天气变化快,气候则相对稳定。
- 描述方式:天气用即时数据描述,气候用平均数据描述。
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低纬度地区气候较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冷。
- 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内陆地区气候极端。
- 地形:山脉可以阻挡气流,形成雨影区,影响降水分布。
- 洋流:暖流带来温暖湿润的气候,寒流带来寒冷干燥的气候。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 沙漠气候:全年干燥,降水稀少。
-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暖湿润。
- 极地气候:全年寒冷,降水以雪为主。
中国的气候特点-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到北依次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
- 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影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不同气候类型适宜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 建筑:建筑设计需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如防雨、防寒等。
- 健康:气候变化可能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如热浪、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
气候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以减缓全球变暖。
-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碳汇能力。
- 适应气候变化,如改进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建筑的气候适应性。
结束语: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世界,还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同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整理天气与气候知识整理一、概述天气与气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天气是短期内大气状态的表现,如一天或几天的气候变化,而气候则是长期的、统计的天气状况的总和。
二、天气要素天气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天气要素:1. 温度:指空气或物体的热度。
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2. 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RH)表示。
3. 降水:指大气中的水分以液体或固体形式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有雨、雪、雨夹雪等。
4. 风速和风向:风速指空气运动的速度,风向指风的来向。
5. 气压:指大气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
通常用千帕(kPa)或毫巴(hPa)表示。
三、天气系统1. 高压系统:指大气压力较高的区域。
常常伴随着晴朗、干燥的天气。
2. 低压系统:指大气压力较低的区域。
常常伴随着云雨、湿润的天气。
3. 冷锋和暖锋:冷锋是冷空气和暖空气交界处,通常伴随着降水和气温下降;暖锋是暖空气和冷空气交界处,通常伴随着连续的降水和气温上升。
四、气候类型1. 热带雨林气候:在赤道地区,全年温暖潮湿,降水充沛,植被繁茂。
2. 热带草原气候:在赤道附近,温暖干燥,降水量较少,植被以草原为主。
3. 沙漠气候:通常位于两个大陆之间,降水稀少,气温昼夜温差大。
4.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夏季湿润,冬季干燥,适宜农业生产。
5. 温带海洋气候:四季温和,降水较多,常有海雾。
6. 大陆性气候:季节变化显著,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降水较少。
五、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产生天气和气候的主要能源来源。
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会影响到受到太阳辐射的程度和方向,从而影响天气和气候。
3. 大气环流系统: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等,它们会导致气候带的形成。
4. 地形地貌:山脉、河流、海洋等地貌特征对风向、降水分布等都会有影响。
5. 海洋影响:海洋对降水、温度和气候的调节和影响非常重要。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和气候是经常被提及的话题。
无论是出门前查看天气预报,还是规划一次长途旅行,了解天气与气候的知识都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天气与气候究竟包含哪些重要的内容呢?首先,我们来聊聊天气。
天气指的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比如阴晴、风雨、冷热等。
它就像是一个善变的孩子,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可能早上还是阳光明媚,下午就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
天气的变化主要受到气团、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因素的影响。
气团是一大团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空气。
当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就会形成锋面。
冷锋过境时,常常会带来大风、降温、降雨等天气;暖锋过境则多是连续性的降水,气温升高。
而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涡旋,常常会带来阴雨天气;反气旋则相反,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天气通常较为晴朗。
再来说说气候。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它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大气的长期平均状态,包括气温、降水、光照、风等要素的综合表现。
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
热带气候终年高温,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而热带沙漠气候则是终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气候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气候里,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寒带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高山高原气候则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特点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等。
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农民伯伯需要根据天气和气候来安排农事活动。
如果能提前知道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他们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播种、施肥、收割,以保证农作物的丰收。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房屋时,也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在炎热潮湿的地区,房屋要注重通风散热;在寒冷的地区,房屋则要加强保暖措施。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知识,对于我们认识地球,预测天气变化,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初中地理中关于天气与气候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指短期内(一天或数天)某一时刻地球大气层的气候状态。
天气的变化快,随时变化,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气候:指长期内某一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
气候的变化较慢,通常以几十年为单位来观察。
二、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1. 经度:地球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所以东西方向的温度差异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纬度:接收和辐射的太阳能量是决定地球温度的主要因素,赤道附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多,所以温暖。
3. 海陆分布:海洋比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多,释放能量慢,所以海洋的温度比陆地的温度变化小。
4. 海流和气流:海流和气流对气候有重要影响,它们会使一些地区涨温或降温,形成特定的气候类型。
5. 高度:高海拔地区由于低温和空气稀薄,温度偏低,降水量较大。
三、气候带地球的气候由赤道向两极分成五个气候带:热带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副寒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1. 热带气候带: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温度在20~30℃,降雨量大,常年高温多雨,植被丰富。
2. 副热带气候带:靠近热带和温带之间的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0~20℃,降水量相对较少,有明显的季风影响。
3. 温带气候带:咬合副热带和副寒带的地带,年平均温度在0~10℃,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降水相对较多。
4. 副寒带气候带:咬合温带和寒带的地带,年平均温度在-10~0℃,天气寒冷,降水不多。
5. 寒带气候带:靠近地球两极的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10℃,气温极低,降水量很少。
四、天气现象1. 阴天:天空被云层遮盖,阳光无法直射到地面上,温度偏低。
2. 晴天:天空无云,阳光直射到地面上,温度较高。
初中地理天气气候知识点汇总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我们了解地球和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至关重要。
天气和气候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
下面是初中地理中关于天气和气候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云量、风速和风向等现象。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积累下来的天气现象的统计数据。
2. 天气要素:天气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降水等。
这些要素直接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例如,温度的变化决定了冷暖季节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影响着地区的干湿季节的分布。
3. 气候带:地球上的气候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多个气候带。
主要的气候带包括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这些气候带的界限受到地形、大洋、海陆分布和海洋暖流的影响。
4. 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气候要素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度、纬度、海洋暖流、海拔高度、地形等。
例如,靠近大洋的地区通常拥有较为温暖的气候,而海拔越高的地区气候越冷。
5.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一种由季风带来的特殊气候类型。
季风带是一种季节性的风,夏季吹向陆地,带来降水,冬季吹向海洋,带走降水。
在季风气候区,一年中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冬季相对较干燥。
6.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活动导致了气候变化加剧的问题。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和人类社会都有巨大影响,例如海平面上升、干旱加剧和自然灾害频发等。
7. 气候图:气候图是用来表示不同地区气候分布的图表。
气候图通常通过颜色和图表来表示温度、降水量和季节变化等信息。
气候图有助于我们对不同气候区进行比较和研究。
8. 气候变暖和全球变暖:气候变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整体变暖的趋势。
全球变暖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现象。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9.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地球表面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初中地理的气候与天气知识点归纳气候与天气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它们对我们理解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初中地理中关于气候与天气的知识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气候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和长期的变化规律,例如一年或数十年的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
而天气是指某个时刻或某个短时间内某地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天气要素。
气候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纬度:随着纬度的增加,从赤道向极地方向,温度逐渐减低,气候类型也发生变化。
如赤道附近气候炎热多雨,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
2. 地形:地形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如山脉会影响空气流动,形成雨影区;海洋则会调节气候,使沿海地区气温变化较小。
3. 海洋影响:海洋储存和释放热量的能力使其能够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
洋流的影响可使某些地区温暖,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的温和气候。
4. 气候系统:包括经圈环流、地转风、季风等。
例如,经圈环流是地球大气纬度带内的空气环流系统,影响着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
其次,初中地理中涉及到的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温度高、雨量充沛,植被丰富。
2.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向两侧延伸的区域,温度高、降雨量较少,主要为草原植被。
3. 暖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东部等地,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呈现明显的季风特征。
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美洲南美大陆的部分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5.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北美中部等地,昼夜温差大,降水量较少。
6. 寒冷气候:分布在北极地区和高山地带,气温极低,植被稀疏。
最后,让我们了解一些关于天气的知识点:1. 气温: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能量,可用温度计测量。
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可以分为日较差和年较差。
2.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汽含量的表示,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A.从北向南递减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D.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2)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A.海洋高于陆地B.陆地高于海洋C.高原高于平原D.荒漠高于森林(3)图中等温线北半球比较弯曲,南半球比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分布B.纬度差异C.地形因素D.人为原因【答案】(1)D(2)A(3)A【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一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3)解析:南半球因为海洋面积较大,等温线较平直,而北半球则因为海陆相间分布,同季节海陆气温不一样,所以等温线较弯曲。
【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冬季,海洋气温要高于同纬度陆地气温,等温线在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
(3)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2.漫画《地球出汗》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B. 局部不断发生战争C. 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D.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答案】 D【解析】【分析】漫画反应的现象,指全球的气侯变暖,又称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相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初中地理:气候与天气知识点整理气候与天气的概念- 气候指的是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要素。
- 天气指的是短期内的气候状况,通常以一天或几天为单位。
影响气候的因素1. 纬度:越靠近赤道的地方气候越热,越靠近极地的地方气候越寒冷。
2. 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靠近海洋的地方气候稳定,而靠近大陆的地方气候变化较大。
3. 海洋暖流与寒流:暖流能使附近地区气候变暖,寒流则使气候变冷。
4. 高度: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气候变冷。
5. 地形:山脉会阻挡风的流动,导致降水集中在山脉一侧。
大气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主要由氮气、氧气、水汽和其他气体组成。
2. 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大气能吸收太阳的热量,使地球保持温暖。
3. 气候带:地球上存在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主要气候带。
天气现象1. 风:空气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形成的运动。
2. 降水:指天空中的水蒸气变成雨、雪、雾、露等形式的过程。
3. 云:由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形成的悬浮物。
4. 暴风、雷雨和龙卷风:强烈的气象现象,往往伴有强风、降水和雷电发生。
中国的气候特点1. 北方:冷、干。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
2. 南方:温暖、湿润。
气温适中,降水充沛。
3. 西北地区:干旱、寒冷。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降水非常少。
4. 青藏高原:高原气候。
气温低,降水较少。
以上是关于初中地理中关于气候与天气的知识点整理。
详细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与教材标准解读》- 《初中地理知识点整理手册》。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左图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和右图某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A. 该国是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B. 首都堪培拉有“花园城市”称号C. 该国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D. 地形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2)右图气候资料反映了左图中()地的气候特征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1)D(2)A【解析】【分析】(1)澳大利亚是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首都是堪培拉,有“花园城市”称号;该国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澳大利亚地形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为山地,故D符合题意。
(2)右图气候资料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地中海气候,澳大利亚西南部是属于地中海气候,即左图中①地,故选A。
【点评】(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主要位于热带和南温带,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西部高原面积广大,东部是山脉,中部以平原为主。
澳大利亚是世界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
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2)澳大利亚气候呈现典型的“半环状”分布特征,最外环为小部分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第二环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内部为大面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非常干旱。
东南部和西南部有小部分地中海气候,此外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某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
下图示意该国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位于低纬度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③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④A 地降水比 B 地多⑤1月份气温最低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②③④D.③④⑤(2)下列最适宜该国发展的农业是()A. 畜牧业B. 橡胶种植C. 水稻种植D. 棉花种植【答案】(1)C(2)A【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该国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小,A 地处于迎风坡,降水比B地多,该国属于南半球,1月份时气温最高,故选C。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阿克苏地区,盛产冰糖心苹果。
读阿克苏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完成下列两题。
(1)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特别甜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处于低纬度,雨热条件优越B.海拔高,均在4000米以上C.海陆位置优越,临江近海D.夏季昼夜温差大(2)阿克苏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答案】(1)D(2)C【解析】【分析】(1)根据图文可知,阿克苏冰糖心苹果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该地区处于中纬度,降水稀少,故A错误;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海拔高约在1000-2000米之间,故B、C错误;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昼夜温差大,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阿克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答案为:C。
【点评】(1)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众多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2)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受海陆因素影响,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下图为沿南纬3°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两题。
(1)图中②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A.乞力马扎罗山B.刚果盆地C.撒哈拉沙漠D.东非高原(2)一位地理学家在③地区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湿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成群结队迁徙而来。
到了干季,满目枯黄,茫茫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下图中,符合他描述的气候类型是()【答案】(1)B(2)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根据南纬3°纬线经过的非洲地形区判断,③处为东非高原,东非高原的西部②为刚果盆地,东部④为乞力马扎罗山。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A. 风和日丽B. 四季如春C. 累风骤雨D. 阴转多云(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表述正确的是()A. 赤道地区降水少于极地地区B. 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少于内陆地区C.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D. 7月北半球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答案】(1)B(2)C【解析】【分析】(1)气候是大气的多年的平均状态,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风和日丽,累风骤雨,阴转多云,描述的是天气;B符合题意。
(2)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7月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点评】(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比如几分钟内或者几天内发生在大气中的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以及阴晴、冷暖等。
气候是指长时期内,比如几个月内或者数百年内温度、降水、风、日照等气象要素以及天气过程的统计状况。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a.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c.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2.从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工厂运送天然气到东亚各港口,有经大西洋的以往常规航线和经白令海峡的北冰洋航线(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以往常规航线相比,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
下列原因不可信的是()A. 航行更省时B. 航程更短C. 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D. 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2)有关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以铁路为主B. 地跨亚欧两洲,亚洲部分占国土面积的3/4C. 消费品制造业发达,重工业落后D. 太平洋沿岸的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一大城市【答案】(1)D(2)B【解析】【分析】(1)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主要原因有航行更省时,航程更短,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使航线更安全了;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是北冰洋航线的劣势;D符合题意。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全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类型是()A. 地中海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 B【解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是常考的重要考点,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牢记每一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地区分布及气候特征。
2.读各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2)对各地气候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 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 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 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D. 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答案】(1)A(2)D【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属地中海气候;乙地终年温和湿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属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全年高温多雨,属热带雨林气候。
故选A。
(2)甲是地中海气候,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丙是热带季风气候,丁是热带雨林气候,故选D。
【点评】(1)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3.兰州市规划生态绿地以南北两山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为主体,形成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据次完成下列小题。
(1)夏季人们喜欢去兰山公园休闲度假的原因之一是()A. 气温比市区低B. 物价比市区便宜C. 交通比市区方便D. 便于野炊(2)下列行为符合兰州市生态绿地规划的是()A. 在林区开垦耕地,种植粮食B. 在林区修建高档私家别墅C. 保护林区植被D. 在林区修建中央商务区【答案】(1)A(2)C【解析】【分析】(1)夏季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使得城市“高温化”。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共8篇)-初中会
考气候变化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初中会考气候变化
一、气候变化概述
- 气候变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 气候变化的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
二、气候变化的指标和预测
- 气温、降水等指标的测量和观测方法
- 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方法和工具
- 常见气候变化模式和周期
三、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 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作用
- 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和影响
- 自然因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等)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四、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和措施
- 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 国际间合作与气候变化议题
五、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工业、交通、农业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 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和行动
六、气候变化案例分析
- 全球气候变化的案例和研究
- 中国及其他地区的气候变化案例
- 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意义
七、气候变化的国内外相关政策
- 国际间合作和协议(如《巴黎协定》)
- 中国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
- 其他国家的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
八、气候变化的未来展望
- 气候变化的趋势与预测
- 社会、科技对气候变化应对的影响
- 个人对气候变化的思考和期望
这份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主要涵盖了气候变化的概念、指标预测、影响因素、应对措施、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案例分析、国内外政策以及未来展望等内容,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天气与气候】冬天已经到来,半年一度的期末考试也快来临,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天气和气候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和风力参考教材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 一天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的温度在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 据观测,海平面以上每100米,气温下降约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量及其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 从赤道到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 在温带地区,大陆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 世界的“雨极”——基拉彭齐;世界上的“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 有关世界气候图,请参阅教科书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 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期降水少,低温期降水多。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 地理地图集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
在期末考试中遇到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试题时,请大家灵活运用上面的知识要领解题。
初中地理会考习复习专题四:天气与气候
专题四、天气与气候的复习
【考什么】
考点要求 ☆1.天气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主要气候类型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知识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特点
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2.识别常见天气符号,看懂天气图
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雨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4.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5.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
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玮向高玮逐渐降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一般,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
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⑤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中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⑦温带海洋性气候
⑧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⑨温带大陆性气候
⑩寒带气候
⑪高原山地气候
下面看老师的视频讲解
【考考看】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 成都与拉萨纬度相当,但两个地方的气候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海陆因素
C. 纬度因素
D. 洋流因素
2. 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错误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地形因素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
C.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D.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因素
3. 雾霾的有害成分主要来自汽车、工厂、家庭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其危害非常大。
下列减少雾霾天气的措施合理的是①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④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的减排意识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据此回答4-5题.
下列诗句中,可以描述天气的是()
A.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C.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D. 五月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为未挂丝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使用“共享单车”“共享雨伞”成为居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据此完成下列题。
5. 推广共享单车,有利于
A.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 降低城市人口密度
D.加剧城市就业困难
6. 只考虑年降雨量多少的情况下,以下城市“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 北京
B. 兰州
C. 拉萨
D. 广州
7. 如图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组合合理的是()
9.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经常开展观察和记录地理事象的活动。
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观察的当地5日-8日的天气预报情况。
据此完成4~5题。
当地雷雨天气出现在()
A. 5日
B. 6日
C. 7日
D. 8日
10.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 同纬度地带,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C.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 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11.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
B.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C.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 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12.影响日本樱花开放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地形
C. 温度
D. 树种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由北京与张家界联合举办,读“世界滑雪场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题。
13.世界滑雪场集中分布在
A. 低纬度地区
B. 高纬度地区
C. 亚洲地区
D. 发达地区
14.从气候条件考虑,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比赛时间是
A. 1-2月
B. 5-6月
C. 8-9月
D. 10-11月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B处的传统聚落是()
A. 帐篷
B. 高脚屋
C. 窑洞
D. 冰屋
16.造成A、F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经度位置不同
B.纬度位置不同
C. 海陆位置不同
D.地形、地势不同
二、综合题(共52分)
17.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奥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
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2分,共28分)
(1)近三届冬奥会举办地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___半球,_______(温度带)。
(2)温哥华所在的大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运河。
(3)在图1中,与意大利气候特点相符的是____(填序号),属于_________(气候类型).意大利夏季____(会、不会)发生洪涝灾害,理由是___________。
(4)2022年冬奥会将于2月4日至2月20日在中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北京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与图1中____(填序号)相符,在冬奥会举办期间,北京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
(5)意大利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6年小明和家人去现场观看都灵冬奥会,比赛结束后去游览了阿尔卑斯山。
登顶后,小明计算出山顶和山脚的温差达到9℃,根据气温分布的规律,可知小明登高了______米;小明发现山地迎风坡植被明显比背风坡________(茂盛、稀疏),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18.读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各地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探究气候差异。
(每空2分,共24分)
(1)①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主要的植被景观______________。
⑤处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___________,②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2)下列民居主要分布③处的是________。
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3)造成②、④处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③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4)下图中A、B、C三处,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这说明影响气候的又一因素是_______。
扫描下面尝试一下吧!(答完提交后有解析有分数,挑战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