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理学教学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7
麻醉药一、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局部麻醉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二)能力目标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注重学生心理素质、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二、内容【导入案例】患者,男性,25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7小时入院,经体检及辅助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治疗。
局麻药选用2%利多卡因+1: 20万肾上腺素溶液。
(提问)为何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讲授新课】第一节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地产生和传导,在机体意识清醒地状态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地药物。
一、局麻药的作用及给药方法(一)药理作用1、局麻作用局麻药在低浓度时能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及传导,较高浓度时对周围神经、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和运动神经都有阻断作用。
一般细的无髓鞘神经纤维比粗的纤维对局麻药的作用更敏感。
在局麻药的作用下,痛觉先消失,其次是冷觉,温觉,触觉和压觉。
神经冲动传导的恢复则按相反的顺序进行。
局麻药的作用与阻滞细胞膜钠离子通道有关。
局麻药穿透神经细胞膜,至膜内侧与钠通道闸门边磷脂分子的磷酸基相连,阻滞钠通道,减少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膜不能除极化,从而阻滞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呈现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局麻药用量过大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或意外注入血管内引起的全身作用,这实际上是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其程度与血中药物浓度密切相关。
(1)中枢神经系统: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
局麻药被吸收后,先抑制中枢抑制性神经元而使中枢兴奋,表现为不安,肌肉震颤、神智错乱,甚至惊厥。
随后再抑制中枢兴奋性神经元,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普遍抑制,导致昏迷,呼吸衰竭。
(2)心血管系统:局麻药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可降低心肌兴奋性,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血管扩张,甚至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脏搏动停止。
《药理学》典型教学案例——局麻药【案例背景】1.药理学课程是临床课程的桥梁学科。
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依据,在临床上药师是各种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用药前是合理用药的监督者,也是用药过程中、用药后是药物疗效的监测者,也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者。
药理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在药学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的疗效,监护不良反应并能采取初步的应急措施,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学习能力、科学能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2.本课题讲解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学生在临床实践及今工作在门诊手术室或住院部手术室都要使用,因此结合典型病例,实施局部麻醉药案例教学,可以改变原有的局部麻醉药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觉去思考局部麻醉药各种问题的处理原则及方法,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直面教学实践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
3.局部麻醉药在医学疼痛和重症监护等治疗正迅速发展。
临床上局部麻醉药如何才能正确选择药物?如何才能合理用药?只有知道了解和熟悉局部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只有知道了解和熟悉麻醉药物相互作用及个体差异,甚至懂得药物经济学和药物的性价比,这样才能做到正确和合理使用局部麻醉药。
在临床麻醉科和ICU重症监护室局部麻醉药使用,多数通过静脉途径,也有经椎管内用药,万一失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同学必须掌握局部麻醉药正确的用药方法与途径也至关重要。
我们希望同学在临床上能正确地、合理地使用局部麻醉药,发挥局部麻醉药重要作用。
【案例实录】前言:本章节局部麻醉药是药学用药最常见的用药之一,主要让学生知道局麻麻醉药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的毒性、过敏反应;让学生学会局部麻醉药的毒性比较;让学生学会列表比较常用局麻药,能准确判断局麻药过敏反应、毒性症状先兆,能准确判断局麻药处方合理性,并能正确执行局部麻醉药处方和局部麻醉药用药后药学,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第十一章全身性麻醉药全身麻醉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药物,呈现意识、感觉与反射消失,骨骼肌放松等表现——外科手术前麻醉。
第一节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而产生麻醉者,称为吸入麻醉。
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是挥发性液体或气体,有乙醚、氟烷、恩氟烷、氧化亚氮。
一、作用机制:吸入——经肺泡动脉入血——脑组织——溶入细胞膜的脂质层——脂质分子排列紊乱——膜蛋白质及钠、钾通道发生构象变化——神经细胞除极抑制——神经冲动传导抑制——全身麻醉。
二、麻醉分期:乙醚麻醉分期最明显,临床常以它为基础临床上常依据呼吸、眼部、循环变化与肌肉松弛程度等体征来辨认麻醉的深度:第I期:镇痛期——从开始麻醉到病人神志消失。
大脑皮层开始抑制,痛觉逐渐减退、呼吸与脉搏稍增快,其他反射依然存在,一般不于此期施行手术。
第II期:兴奋期:从病人神志消失,经过一兴奋过程,直至兴奋现象缓解,并出理深而有节律的呼吸为止。
其间万以呼吸的紊乱与血压、脉率的显著波动为其特征,此期,大脑皮层逐渐被抑制下位中枢呈兴奋状态,忌行任何手术。
第III期:手术麻醉期,可由浅入深分为四级第一级:呼吸收紊乱变为规则,频率略快,潮气量增,眼睑反射消失,眼球活动减少,大脑皮层完全抑制,间脑受抑制肌肉不松,可施行一般手术;第二级:眼球从转动娈为中央固定,瞳孔不大,呼吸频率较第一级为慢,胸、腹式呼吸均存在,潮气量无明显改变,接近麻醉前水平,呼吸道分泌物显著减少,大脑皮层、间脑、滑车、动眼神经完全抑制,肌肉松弛,可以进行腹部手术;第三级:除以上抑制更深外,脊髓由下至上受到抑制,桥脑开始抑制,外展神经与三叉神经受到抑制,肋间肌呈渐进性麻痹,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加强,吸气明显短于呼气,瞳孔开始散大,血压可能下降,肌肉极度松弛,仅在手术必要时短时间使用;第四级:脊髓、桥脑与延髓受互抑制,呼吸逐渐不能代偿而麻痹,出现抽泣式呼吸,血压下降——减浅麻醉+人工呼吸。
第IV期:延髓麻醉期:呼吸停止,血压不能测到,瞳孔极度散大,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心跳停止。
麻醉学教学大纲一、麻醉学简介麻醉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麻醉药物、麻醉方法、麻醉监测等内容。
通过对患者进行麻醉,可以达到止痛、无感知、无意识和无运动反应的目的,保障手术安全和患者的舒适感。
二、麻醉学的基本原理1. 麻醉药物的分类:麻醉药物包括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和全麻辅助药等。
2. 麻醉的作用机制:麻醉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抑制神经冲动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三、麻醉学的教学内容1. 麻醉学基础知识:包括麻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理学知识等。
2. 麻醉技术培训:学习麻醉方法、麻醉监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
3. 麻醉并发症处理:掌握各类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提高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
四、麻醉学的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传授麻醉学基础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需实地参与手术患者的麻醉过程,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 病例讨论:通过病例讨论,学习麻醉方案设计和并发症处理。
五、麻醉学的评估标准1. 知识水平:学生需要掌握麻醉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 技能水平: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类麻醉设备的使用和麻醉操作技术。
3. 效果评价:学生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达到熟练和有效的麻醉效果。
六、麻醉学教学大纲的更新与完善麻醉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教学大纲需要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需求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七、总结麻醉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对于提高手术安全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谨规范的教学大纲,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麻醉学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高水平的专业麻醉医师。
希望未来的麻醉学教学可以更加科学、有效,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麻醉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张骏艳审核人:陈志武教学院长:陈志武)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麻醉药理学((Anesthetic phamacology)(三)修读对象麻醉学专业(四)总学时与学分36学时。
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16学时。
2学分。
(五)考核方式卷面考试占80%、课堂讨论等平时占20%。
(六)相关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学、人体生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麻醉学、内科学、外科学等。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麻醉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阐明麻醉医学实践过程中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麻醉医学中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骨骼肌松弛药、镇痛药及相关药物等。
本课程主要介绍这些常用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其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论述麻醉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各论则具体介绍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各类药物。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麻醉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重要的进展的讲授及基本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获得有关常用的麻醉用药作用规律及特点的知识,为临床实践中合理地应用麻醉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综合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主学习、集体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增加启发式教学,以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一)选用教材戴体俊主编,《药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编,《麻醉药理学实验指导》,自编讲义,2008年10月(二)主要教学参考书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杨世杰主编,《药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0月陈志武主编,《药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陈志武主编,《药理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5月周宏灏主编,《Pharmacolog y》,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Laurence L. Brunton, Bruce A. Chabner, Björn C. Knollmann,Goodman & Gr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ntics (12ed), New York:McGraw-Hill, 2012年8月陈志武主编,《药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五、理论教学内容第1章总论目的: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量效关系、麻醉药物体内过程及不良反应;熟悉药物作用的时量关系、房室模型及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等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静脉推注和静脉输药注代动力学分析;了解麻醉药物的计算机辅助输注。
《麻醉药理学》教学大纲Ⅰ前言麻醉药理学是麻醉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
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反映近年来国内外麻醉药理学的新进展,麻醉药理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容增补、充实和更新。
要求麻醉学系的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将麻醉药理学的理论应用于临床,消除病人手术所致疼痛与不适,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和术后顺利恢复,为各种手术和疼痛诊治提供良好的条件,能正确实施心肺脑复苏与临床急救。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麻醉学专业使用。
现将使用教学大纲中的有关问题: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表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识)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二)了解:硫喷妥钠、羟丁酸钠的作用机理、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禁忌症;静脉全麻药的优缺点。
(三)了解:强心苷的作用机制及其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其它抗心力衰竭药的药理作用。
三教学内容(一)概述(二)强心苷类(三)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维司力农(四)其他类1 血浆容量扩充药的扩容机制2 理想血浆容量扩充药的要求3 血浆容量扩充药的不良反应(二)常用药物:1 羟乙基淀粉:来源、体内过程、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 明胶制剂: 来源、体内过程、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 右旋糖酐:来源、体内过程、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4 全氟碳化合物:来源、体内过程、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第十四章药物依赖性一教学目的学习围术期药物依赖的危害及防治原则。
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麻醉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在临床医疗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麻醉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麻醉技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麻醉药理学、麻醉机械与设备、麻醉诱导与维持、麻醉中的监测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2.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操作麻醉设备,并完成常见麻醉操作;3.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在多学科合作中能够有效配合其他医护人员,提供高水平的麻醉服务;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临床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三、教学内容1. 麻醉药物学:包括麻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麻醉药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2. 麻醉设备与技术:包括麻醉机械的种类与功能、麻醉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麻醉技术的原理与实施等内容;3. 麻醉诱导与维持:包括麻醉诱导的方法、药物选择与用量、麻醉维持时的监测与调整等方面的内容;4. 麻醉中的监测与管理:包括术前检查与评估、麻醉中的生命体征监测、麻醉深度监测以及常见的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知识;5. 麻醉情境模拟与实践操作: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情景与案例,培训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其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操作技术;6. 临床案例讨论与病例分析:通过讨论真实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并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麻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和模拟临床操作,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与分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4. 远程学习与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远程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表现等方面的评价;2.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麻醉学知识的掌握进行综合考核;3. 实际操作评估:通过模拟麻醉操作和临床实习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与麻醉学相关的论文,评价其写作和研究能力。
赣南医学院教案专业:麻醉学专业课程:麻醉药理学任课老师:教务处编制第三章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药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吗啡镇痛作用强,镇痛同时意识清楚,并可引起欣快症状2. 吗啡镇痛作用机制为与阿片受体作用后引起膜电位超极化,使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减少,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而起到镇痛作用(二)、熟悉:1.吗啡临床上用于多种疼痛,还应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止泻2. 吗啡中毒时出现针尖样瞳孔。
吗啡易成瘾,常用替代疗法(美沙酮)帮助患者脱瘾。
当其用量过大时会因呼吸抑制而死亡,可用纳洛酮解救3. 哌替啶(度冷丁)临床应用4. 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的临床应用(三)、了解:1.阿片受体激动药美沙酮、芬太尼2.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布托啡诺3. 其他镇痛药: 曲马朵、布桂嗪、罗通定二、重点与难点(一)重点:吗啡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耐受性和依赖性,禁忌症,药物的成瘾性和美沙酮脱毒治疗(二)难点;吗啡的镇痛作用机制三、教学方法设计:1.通过例举本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解除疼痛引发的事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知识讲解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构效关系,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3、注意突出重点,讲清难点,配以图表,图文并茂,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学生交流。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教鞭、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和板书五、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一、教学内容1.镇痛药的定义及意义。
(15分钟)2.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20分钟)3.吗啡:构效关系,体内过程。
镇痛作用特点及机制、不良反应、急性中毒表现、成瘾性、禁忌证。
(35分钟)4.可待因:作用特点及应用。
(15分钟)5.人工合成镇痛药(30分钟)6.总结(5分钟)六、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本章内容,例举事例,深入浅出,注意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热情,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等。
《麻醉药理学》教学大纲(供麻醉学专业用)总学时:36;26为理论课。
10为实验课先修课程要求:基础药理学。
课程性质麻醉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
目的要求麻醉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阐明麻醉实践过程中常用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麻醉药理学与临床麻醉实践关系密切,主要教学目的是为学习临床学科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指导合理用药,制定用药方案,为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奠定基础。
麻醉药理学教学必须严肃认真地根据客观科学事实和规律,阐明麻醉药理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重要的最新进展,使学生获得有关麻醉用药作用规律及作用特点的知识,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并培养学生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并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基本内容总论;镇静催眠药与安定药;阿片类镇痛药及拮抗药;吸入麻醉药;静脉全麻药;局部麻醉药;骨骼肌松弛药及拮抗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控制性降压药;血浆容量扩充药;药物依赖性。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
教学用书及参考书段世明主编,《麻醉药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陈伯銮主编,《临床麻醉药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杨保峰主编,《药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教学时数分配麻醉药理学教学时数分配第一章总论(5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麻醉药理学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地位。
、2.掌握麻醉常用药物(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的基本规律,为学习各论药物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静脉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效应动力学。
了解静脉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物跨膜运转与体内过程的关系。
房室模型、生物利用度、摄取率、清楚率、消除速率、表现分布容积和一级、零级动力学的概念,掌握半衰期的定义(血浆、消除、终末及输注即时半衰期)和意义。
了解二室模型药物静脉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函数方程。
计算机辅助输注的基本知识。
了解受体概念、受体类型及信息传递、亲和力、竞争性拮抗、非竞争性拮抗及其拮抗参数(Pa X、pD2,)的含义。
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鲁卡因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2、学习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和适应症;3、掌握普鲁卡因的应用方法、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实验原理普鲁卡因是一种羟基苯甲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具有传导麻醉作用。
它可以抑制神经电位的传导,降低神经元兴奋性,达到麻醉的效果。
普鲁卡因的适应症包括局部手术、麻醉和疼痛的治疗等。
但是,普鲁卡因的使用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心律失常等。
三、实验材料普鲁卡因安全试剂盒、SDS-PAGE凝胶板和电泳装置。
四、实验步骤2. 开启电泳装置,将普鲁卡因样品进行进行电泳分离。
3. 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将分离出来的普鲁卡因进行蛋白质迁移。
4. 使用荧光素辣根酸酯底物将普鲁卡因样品进行检测。
5. 分析检测结果,了解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和应用方法。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对于普鲁卡因的安全使用需要提前了解,阅读说明书并戴上手套等防护措施。
2. 电泳操作时电场强度不能过大,以避免样品异常迁移。
3. 荧光素辣根酸酯底物需避免光照,同时需要掌握时间和温度等细节。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荧光素辣根酸酯底物检测,得到普鲁卡因样品的荧光值,并据此了解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和应用方法。
五、实验思考1. 如何避免普鲁卡因的不良反应?答:普鲁卡因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正确使用、控制用药剂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措施来减少,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2. 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区别是什么?答: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都是局部麻醉药,但其分子结构和作用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普鲁卡因分子中含有羟基基团,是羟基苯甲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而利多卡因中含有甲基基团,是甲基苯胺类局部麻醉药。
同时,普鲁卡因适用于组织的透明液体内注射,而利多卡因适用于组织间隙注射。
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潘晓瑜,朱俊访,韩晋辉,罗燕娜(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2000)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1]。
信息化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教学方法及模式等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2]。
以下是药理学实验“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本次实验课共2个学时,上课使用的实验册是本院自编的《药理学实验指导》中的实验三《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
药理学理论知识是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丁丰主编的《实用药物学基础》第二十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中第六节的内容。
该教材为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每章最后都有学习小结、学习方法体会、目标检测和实验,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与职业技能操作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大专2017级药学专业大二的学生。
知识储备和认知方面,在实验课前学习了有关普鲁卡因药理作用的理论知识,但仅仅只是局限于文字,理解得还不够深刻。
虽然已经学习了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基础科目,但掌握得不够扎实。
个性情感方面,该专业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不喜欢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但思维活跃、思想独立,能熟练运用网络和微信平台。
另外班级人数多,教师演示实验操作示范困难,实验细节与注意事项多,操作难以规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普鲁卡因的药理学作用;(2)掌握捉拿蟾蜍的正确方法;(3)掌握毁髓操作;(4)熟练掌握分离坐骨神经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5)观察正常反射活动观察和反射时的测定。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2)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科学求实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3)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临床用药不当将导致严重后果,增强临床安全用药的意识;(4)提高学生在药理学实验中的职业素养[3,4]。
(麻醉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张骏艳审核人:陈志武教学院长:陈志武〕【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麻醉药理学〔(Anestheticphamacology〕〔三〕修读对象麻醉学专业〔四〕总学时与学分36学时。
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16学时。
2学分。
〔五〕考核方式卷面考试占80%、课堂讨论等平时占20%。
〔六〕相关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学、人体生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麻醉学、内科学、外科学等。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麻醉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要紧阐明麻醉医学实践过程中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麻醉医学中常用的药物要紧包括局部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骨骼肌松弛药、镇痛药及相关药物等。
本课程要紧介绍这些常用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其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论述麻醉药理学的差不多理论和知识,各论那么具体介绍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各类药物。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麻醉药理学的差不多知识、基础理论和重要的进展的讲授及差不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获得有关常用的麻醉用药作用规律及特点的知识,为临床实践中合理地应用麻醉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综合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采纳现代多媒体手段,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主学习、集体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启发式教学,以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四】选用教材和要紧教学参考书(一)选用教材戴体俊主编,《药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编,《麻醉药理学实验指导》,自编讲义,2017年10月〔二〕要紧教学参考书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6月杨世杰主编,《药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10月陈志武主编,《药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陈志武主编,《药理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5月周宏灏主编,《Pharmacology》,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LaurenceL.Brunton,BruceA.Chabner,BjörnC.Knollmann,Goodman&Grilman'sThePharmacologicalBasisofTherapeuntics(12ed),NewYork:McGr aw-Hill,2018年8月陈志武主编,《药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五】理论教学内容第1章总论目的:掌握药物的差不多作用、量效关系、麻醉药物体内过程及不良反应;熟悉药物作用的时量关系、房室模型及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等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静脉推注和静脉输药注代动力学分析;了解麻醉药物的计算机辅助输注。
第一章总论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二章镇静催眠与安定药
2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三章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3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四章吸入麻醉药
4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五章静脉麻醉药
5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六章局部麻醉药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七章骨骼肌松弛药及其拮抗药
7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八章作用于胆碱受体的药物
8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九章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
9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章强心苷和抗心律失常药
10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一章控制性降压药
11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二章血容量扩充药
12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三章药物依赖性
13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四章围手术期的药物相互作用
14
注:题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