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33
农村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农村公路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全面评估农村公路工程的可行性和效益,本报告将对该工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可行性分析2.1 当前农村公路状况描述农村公路目前的情况,包括基础设施的现状、道路状况和交通运输问题。
2.2 需求调查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民和经济的需求,包括运输需求、农产品销售需求等。
2.3 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分析当前政策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对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进行探讨。
2.4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综合考虑农村公路建设所带来的交通便利化、农产品流通改善、农村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影响,对其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3. 技术可行性研究3.1 工程方案设计根据农村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工程方案,包括道路线路规划、路面材料选择等。
3.2 工程可行性评估评估所提出的工程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包括施工难度、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3.3 工程造价估算根据工程方案的设计和规模,进行工程造价的估算和预算编制,评估项目投资回报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4. 环境影响评价4.1 环境影响识别识别农村公路工程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
4.2 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包括环境影响程度、可能带来的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4.3 环境保护措施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修复措施,减轻可能的负面影响,并确保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5. 经济可行性研究5.1 投资回报率评估通过对农村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投入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评估工程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可行性。
5.2 社会效益评估分析农村公路工程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包括交通便利度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
5.3 风险评估对农村公路工程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寻找有效的风险规避和管理策略。
农村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城乡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我们对_____农村公路工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二、项目背景(一)农村发展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现有的农村公路存在着道路狭窄、路况差、通行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_____农村公路工程(二)项目地点_____(三)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拟新建或改建一条全长_____公里的农村公路,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等。
(四)项目建设期限预计项目建设期限为_____个月。
四、交通量预测(一)现状交通量调查通过对项目沿线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了解现有交通状况和交通组成。
(二)交通量预测方法采用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交通发展趋势,对未来交通量进行预测。
(三)预测结果预计项目建成后,交通量将逐年增长,在_____年内达到饱和。
五、技术标准(一)公路等级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项目所在地的地形条件,确定公路等级为_____级。
(二)设计速度设计速度为_____公里/小时。
(三)路基宽度路基宽度为_____米。
(四)路面类型采用_____路面。
六、工程方案(一)路线方案经过多方案比选,确定最优路线方案,尽量减少拆迁和占用耕地,同时考虑与周边道路的衔接。
(二)路基工程根据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确定路基填筑材料和压实标准。
(三)路面工程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类型和材料,确保路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四)桥梁工程对沿线桥梁进行新建或改建,确定桥梁的跨径、结构形式和荷载标准。
村道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08-28 浏览:【引言】农村道路一般应当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建设,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
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利用土地,结合村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
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
各地应根据各地区公路网的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路采用的技术等级。
一般采用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三个技术等级,即县通乡公路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乡级公路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乡通行政公路采用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
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足交通要求的情况下,可选用中、低值。
农村公路应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满足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对农村公里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将对公路沿线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目录】第一部分村道路建设工程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村道路建设工程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承办单位(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版》;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2年8.企业投资决议;9.……;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六)项目建设地点二、村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村通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在农村地区,村通公路的建设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交通状况、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连接村庄和外界交通网络,村通公路可以使农产品运输更加便捷,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
本文旨在对村通公路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村通公路建设项目2. 项目地点:某省某县农村地区3. 项目规模:连接多个村庄,总长度约30公里4. 项目内容:修建沥青路面公路,配套路灯、护栏等设施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 经济效益分析(1)促进农产品流通村通公路的建设可以使农产品运输更加便捷,减少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竞争力,促进农产品销售。
同时,也可以吸引外来商家前来采购,促进村庄多元经济发展。
(2)拉动农村消费村通公路的建设会带动周边村庄居民前往购物消费、参观旅游等,增加农村收入,促进农村市场活跃度。
(3)提高土地价值有了便捷的交通工具,村庄周边土地的价值也会提升,土地流转率将增加,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社会效益分析(1)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村通公路的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出行便利性,促进农村居民融入城市社会,改善生活质量。
(2)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有了便捷的公路,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学校等对农村的覆盖率将得到提高,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3)减少交通事故有了更加平整、宽阔的村通公路,可以减少农村地区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交通安全性。
四、项目风险分析1. 资金风险:由于村通公路建设涉及地形复杂、土地流转等问题,施工成本可能增加,资金不足将成为项目风险之一。
2. 政策风险: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可能对项目实施造成影响,需及时调整方案以应对政策变化。
3. 自然风险: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水害等可能影响公路的建设和使用,需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五、项目建议1. 加强项目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公路线路,选取适宜的施工方式,减少风险。
农村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农村公路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村公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确保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项目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农民对于出行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由于农村公路交通条件较差,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不便,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建设农村公路成为了当前的紧迫任务。
三、目标与任务1. 目标: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民的出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任务:a) 详细研究农村公路工程的可行性,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行性评估。
b) 制定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方案,包括建设路线、标准等内容。
c) 评估工程建设对于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潜在影响。
d) 提出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的投资方案和融资途径。
四、可行性评估1. 经济可行性评估:通过对项目建设投资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考虑投资回报期、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等指标,确定项目的经济效益。
2. 社会可行性评估:考虑项目对于农民生活条件的影响,评估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包括改善乡村交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3. 环境可行性评估:考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估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的环境效益。
五、建设方案1. 路线选择:综合考虑耕地保护、地形地貌、交通流量等因素,选择最优的农村公路建设路线。
2. 工程标准:根据农村公路的使用需求和交通条件,制定相应的工程标准,确保农村公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 工程进度:制定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保证工程按时完成,尽早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交通条件。
六、影响评估1. 对农民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农民对于农村公路工程的期望和需求,评估工程建设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2.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考虑农村公路工程对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工程建设对农村经济的贡献。
乡村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乡村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篇一:棣棠乡农村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棣棠乡四坪村田湾公路、四坪村3组公路、牌楼村里头河公路、牌楼村元田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总论(一)项目名称:棣棠乡四坪村田湾公路、四坪村3组公路、牌楼村里头河公路、牌楼村元田公路建设(二)项目主办单位:棣棠乡人民政府(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棣棠乡人民政府(四)项目建设主要规模及内容四坪村田湾公路、四坪村3组公路、牌楼村里头河公路、牌楼村元田公路共4条28.6公里。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一)当地农民积极性高涨。
由于道路不通,严重阻碍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脱贫,必须先修路,因此,当地村民建设公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愿意出资、出物、出力,决心很大,可为公路建设排除诸多干扰。
(二)劳动力资源充足。
项目区所实施涉及的人口共有2398人,其中劳动力资源数为1760余人,且这些劳力易组织发动。
三、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的依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重庆市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彭水府办发〔20XX〕114号)。
(二)投资概算新建乡村等外级公路28.6公里,按每公里4.5万元计算,预计投资128.7万元;(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28.7万元。
均为村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
四、效益分析(一)社会及环境效益分析通过四坪村田湾公路、四坪3组公路、牌楼村里头河公路、牌楼村元田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为增加农村经济收入起到了重要保证。
是一项帮助解决项目区农民交通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工程,受益农户可深情地感激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提高认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深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经济效益分析1、项目成本费用棣棠乡四坪村田湾公路、四坪村3组公路、牌楼村里头河公路、牌楼村元田公路建设项目共计投资128.7万元。
农村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一)项目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_____村地处_____地区,交通条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特提出本农村公路工程项目。
(二)项目名称_____农村公路工程项目(三)项目建设地点_____村(四)项目建设单位_____(五)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拟建设一条全长_____公里的农村公路,路基宽度_____米,路面宽度_____米。
公路沿线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防护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
(六)项目建设期限预计项目建设期限为_____个月,从_____年_____月至_____年_____月。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目前,_____村的现有道路狭窄、崎岖不平,通行能力差,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
建设新的农村公路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提高村民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良好的交通条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公路的建成将有助于加强_____村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项目,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三)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便捷的交通能够让农民更方便地获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丰富农民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公路的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之间的人员、物资和信息交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项目建设条件(一)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_____村地处_____地形区,地势_____,地形较为复杂。
2、气候条件该地区属于_____气候,年平均气温_____,年降水量_____,对公路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3、地质条件项目区域地质情况相对稳定,但部分路段可能存在_____等地质问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村村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交通不便利。
农村道路条件差、交通不畅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
因此,推行村村通项目,即实现农村道路全覆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村村通项目2. 项目内容:实现农村道路全覆盖,改善农村交通状况3. 项目目标:提高农民出行便利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 政策依据(1)国家政策: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交通建设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2)地方政策: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村村通项目的实施。
2. 市场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销售和运输需求不断增加,良好的交通条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因此,实施村村通项目符合市场需求。
3. 技术支持现代化的建设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村村通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质量。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项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 资金投入农村道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融资渠道相对宽松。
农村道路建设也被列入了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计划中,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5. 风险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降低了政策风险;市场需求和项目资金充裕使得市场风险可控;技术支持和专业团队的参与减少了技术风险。
因此,项目风险较小。
6. 经济效益村村通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也有利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项目推进方案1.明确各方责任:政府主导,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居民积极参与。
2.项目实施步骤:规划设计、前期准备、施工建设、验收交付。
可行性研究报告农村公路一、研究背景农村公路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农村地域广阔、资源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导致很多农村仍存在交通不便、交通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限制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善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公路建设和改善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1.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通过调研分析,了解目前农村公路的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包括道路情况、交通状况、交通安全等方面。
2.农村公路建设的需求和意义分析分析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探讨其存在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3.农村公路建设的可行性评价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分析其投资回报率、社会效益等方面。
4.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路径和措施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路径和相关措施建议,以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的良性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问题、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研究成果1.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分析通过调研数据和实地调查,详细描述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包括道路状况、交通流量、通行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2.农村公路建设的需求和意义分析分析了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其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3.农村公路建设的可行性评价通过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收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得出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可行性结论。
4.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路径和措施建议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实施路径和措施建议,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六、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需求潜力。
乡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乡村公路工程是指在农村地区建设的一种交通工程,目的是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提高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报告旨在对乡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面临交通条件落后、农民出行困难等问题。
乡村公路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本项目旨在根据当地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建设一条连接各个农村的道路,改善农民的出行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项目概述(一)项目规模:估计总长度为XX公里,打通城乡交通壁垒,建设一条高质量的农村公路。
(二)建设内容:修建标准路面和路基,包括边坡保护、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
(四)建设周期:预计建设周期为X年。
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经济可行性分析:1.农村公路建设将提高农民的出行效率,降低交通成本,促进农村农产品、农副产品和农村旅游产品的流通,有利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公路建设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吸引城市人口回流农村,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二)社会可行性分析:1.项目建设将解决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的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促进农民和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
2.农村公路建设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促进农村稳定发展。
(三)环境可行性分析:1.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规划道路线路,充分考虑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降低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农村公路的建设将减少农村交通堵塞,减少车辆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四、项目风险及对策(二)技术风险: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需要克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施工技术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
村村通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省XX县XX乡XX村通村公路工程(2012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XX县以工代赈办公室编制时间:二〇一一年八月XX县XX乡XX村通村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括1.1.1项目名称:XX县XX乡XX村通村公路工程1.1.2项目总投资:300万元1.1.3路线长度:15公里1.1.4等级标准:四级公路,20厘米厚泥结碎石路面1.2 研究的依据1、国家关于乡村道路建设的有关精神2、国家关于以工代赈项目的建设政策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4、《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交公路发[1996]610号)5、《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方法》(交公路发[1996]611号)6、《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编制方法》(交公路发[1996]612号)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1.3研究范围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工作范围和规定,我们对该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对项目辐射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及交通量调查与预测、建设规模与主要技术指标、工程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与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项目招投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和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为项目建设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4研究的主要结论1.4.1建设必要性为落实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广大农村地区交通基础条件,实施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是公路交通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历史机遇,坚持“依靠政府、发挥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造价、确保质量;实事求是、加快发展”的建设原则,积极实施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提高路网基础水平,改善农村交通条件,适应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1.4.2建设规模XX村通村乡村道路计划建设总里程为15公里,建设地点在XX乡XX村, 项目设计为12厘米厚泥结碎石路面标准,该路主要为东西线型,东起省道S302线XX乡政府,西至XX村民委员会。
1.4.3工程技术方案该路为山岭重丘四级公路,路基宽4.5米,路面宽4.0米,砂砾垫层8公分,路面凝结碎石12公分,项目建设期为一年。
主要工程量:路基土石方85000立方,浆砌挡土墙3500立方,浆砌排水沟2647.52立方,碎石10000立方米。
1.4.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该以工代赈道路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270万元,地方配套30万元。
1.4.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一计算行车速度Km/h 15二 1 路基宽度m 4.52 路面宽度m 4.03 培土路肩宽度m 0.25三 1 最大纵坡% 132 最小坡长M 203 最大坡长M 30四路面基层类型天然砂砾层五路面面层类型泥结碎石路面六路面横坡% 0七设计车辆荷载公路—二级1.4.6结论与建议该项目建成后,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投资环境,加快城区商贸、促使农产品的外运,促进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将起到重要作用。
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应加快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早日开工,保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使项目尽早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各级政府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以工代赈是以救济为手段,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为内容,以缓解和最终消除贫困为目的,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刺激其自我发展。
进入新世纪,我国扶贫开发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对以工代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贫困地区输血,为贫困地区造血”是国家以工代赈项目的宗旨。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
目前,公路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因此,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将侧重扶持农村公路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铺平道路,创造条件。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乡XX村地处边远,沟深路窄。
XX村通村乡村公路是通往县城的唯一交通运输道路,2008年修建时,因资金、地形、人力等所限,所修道路狭窄,轻型小货车勉强能通过。
每年雨水季节,遭受雨水冲刷,多处路基和边坡都被冲毁垮塌,来往人员须翻山越岭绕道而过。
冬季冰冻三尺,人畜难行,为了适应形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该村道承受能力和运输量相配套,保障和促进该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尽早脱贫,加强与地区内部的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XX乡政府、XX村两委曾多次组织修桥补路,但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的路段需岩石爆破,有的路段需砌筑挡土墙,而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无力解决所需资金,一年又一年的暴雨和自然因素袭击冲毁路段,使XX村唯一的交通命脉中断,给XX村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季节性出售各种蔬菜和各种药材库存腐朽,给XX村人民的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此,建设XX村道路条件已势在必行2.3项目建设的意义及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一届政府也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本届政府的重要使命。
以工代赈以救济为手段,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内容,以缓解和最终消除贫困为目的,通过实物投入方式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刺激其自我发展。
“为贫困地区输血,为贫困地区造血”是国家以工代赈项目的宗旨。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
目前,公路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因此,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侧重扶持农村公路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铺平道路,创造条件。
发展和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可以加强使沿线农民通过原材供应、劳动力投入等方式,获得直接收入;二是可以加强城乡沟通,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三是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增快了乡镇与农村之间的联系,吸收和消化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乡镇务工和居住,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四是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农村公路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为壮大县域经济作出了贡献。
五是为沿线各村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极大激发了各村群众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决心。
总之,“公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的建设给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大大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沿线群众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加工制造业等各种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了人们落后的观念,扩大了物品交流,沟通了信息渠道,活跃了农村经济,缩小了城乡差距,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章建设条件3.1建设条件XX县主要气候资料如下:①气温全年平均气温13.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38℃全年极端最低气温-15.7℃最低月平均气温13℃最冷月平均气温1-3℃低于零度寒冷期60天左右全年无霜期260-280天②湿度年平均绝对湿度13g/m2年平均相对湿度70%③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5MM年最大降水量45MM年最小降水量20MM小时最大降水量60MM24小时最大降水量35MM3.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由于XX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北端的岷江和邛崃山交汇地段,属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地带,因而境内山势盘错、群峰屹立,坡陡谷深、水流湍急。
全县平均海拔高度3544米,极高山占土地面积的37。
90%。
境内整个地势蜿蜒起伏的主体地貌,其西北部为高原地貌、占总面积的56%,东南部和中部为高原峡谷地貌,占总面积的34%,其余少数各地,海拔在2600米以下。
XX县地处僻壤,解放前无路运输,而公路运输是县内唯一的运输方式,到目前为此,只有两条公路与外界联系,故交通较闭塞,公路网密度低,技术等级差。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形成了独特的植被,境内有风景秀丽的卡龙风景名胜区,有伟岸拨的原始森林,有温泉,有远古时期遗存的冰川,有沉睡的矿藏和丰富的水力资源,有珍贵的各种中草约,总之,是一处有蕴待遇掘的资源地,等待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而开发利用。
3.3抗震烈度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Ⅱ—89)的划分,项目区地震烈度为8度,建筑物按8度设防,加速度为1.5g,项目抗震构造措施宜按8度设计。
根据公路建设要求,地震烈度为7度、8度、9度地区的公路工程,应进行抗震设计。
3.4 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该项目所处地区筑路原料来源广泛,同时具有良好的运输条件。
土方可从两侧边沟挖取,不足部分从别处调用;碎石、砂子等原料可从沿途河坝购取,原材料来源有保障。
沿线群众劳动积极性较高,劳力充足,热衷于公路建设事业。
本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有:粘土、碎石、石屑、水泥、中(粗)砂等,其主要材料通过汽运均可由周边地区购得。
第四章建设等级标准1道路等级的确定4.1.1服务水平分析与机动车道数确定服务水平是指交通流量中车辆运行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以及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的运行服务质量水平。
目前我国关于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没无统计一标准,各地区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因此本报告参考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广泛的《道路通行能力手册》进行分析评价。
道路服务水平分为A至F六级。
一般描述为:A级服务水平的交通状况为自由流;B级服务水平交通状态处于稳定流范围内较好的状态;C级服务水平交通状态处于稳定流范围内较中间的部分;D级服务水平交通状态处于稳定流内较差的部分;E级服务水平交通状态处于稳定流动状态;F级服务水平交通状态处于强制流状态。
根据本项目道路为农村村与村的边接路,根据道路分类和建设性质,道路的一般服务水平应为C级,最低水平为E 级,根据《道路设计规范》,一条道路的单向通行能力计划如下式:Nm=acaa∑KmNp式中:ac——道路分类系数;aa——交叉口折减系数∑Km——多车道折减系数;Np——理想单车道通行能力,农村道路650(pcu/h)根据上式,则对应向1、2、3车道的通行能力见下表:单向不同车道数的通行能力道路分类单向车道数ac aa∑Km单向通行能力(pcu/h)双向通行能力(pvu/h)主干道1 0.8 0.56 0.45 650 13002 0.8 0.56 0.45 1201 24023 0.8 0.56 0.45 1714 3428根据预测交通量,则各特征年对应单向1、2、3车道时的服务水平见下表:单向不同车道数的各特征年服务水平特征年2007 2010 2015 2020 单向1车道0.60 0.88 1.18 1.79 单向2车道0.32 0.48 0.64 0.97 单向3车道0.23 0.33 0.45 0.68 根据本项目道路的服务水平要求,根据计算每小时道路通车量为20辆,小于目前实际通车量,因此该路的机动车道数可以设计为单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