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用例图

数据库用例图

数据库用例图

软件测试测试用例实例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资料

测试用例实例 (含: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 目录 一、功能测试用例................................................................................. - 2 - 二、性能测试....................................................................................... - 11 - 2.1预期性能测试用例.................................................................. - 11 - 2.2 用户并发测试用例................................................................. - 12 - 2.3 大数据量测试用例................................................................. - 12 - 2.4 疲劳强度测试用例................................................................. - 13 - 2.5 负载测试测试用例................................................................. - 13 - 三、兼容性测试................................................................................... - 14 - 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用例编号LinkWorks项目名称WorkEvaluate模块名称模块 研发中心项目承担部门-质量管理部 用例作者2005-5-27 完成日期质量管理部本文档使用部门 评审负责人 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 历史版本:参与者作者备注状态/版本起止日期V1.1 - 1 - 一、功能测试用例

WEB性能测试用例

性能测试用例主要分为预期目标用户测试,用户并发测试,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测试,网络性能测试,服务器性能测试五大部分,具体编写测试用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减,在项目应用中遵守低成本,策略为中心,裁减,完善模型,具体化等原则;一、WEB 全面性能测试模型 Web 性能测试模型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转化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这些类型的性能测试的实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1.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 系统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完成这些指标的相关的测试是性能测试的首要工作之一,这些指标主要诸于“系统可以支持并发用户200个;”系统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0秒等,对这种预先承诺的性能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测试验证; 2. 独立业务性能测试 独立业务实际是指一些核心业务模块对应的业务,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功能比较复杂,使用比较频繁,属于核心业务等特点。 用户并发测试是核心业务模块的重点测试内容,并发的主要内容是指模拟一定数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某一核心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对相同的功能进行并发测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另外一类是在同一时刻使用完全一样的功能。 3. 组合业务性能测试 通常不会所有的用户只使用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业务模块,一个应用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可能被使用到;所以WEB性能测试既要模拟多用户的相同操作,又要模拟多用户的不同操作;组合业务性能测试是最接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测试,也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通常按照用户的实际使用人数比例来模拟各个模版的组合并发情况;组合性能测试是最能反映用户使用情况的测试往往和服务器性能测试结合起来,在通过工具模拟用户操作的同时,还通过测试工具的监控功能采集服务器的计数器信息进而全面分析系统瓶颈。 用户并发测试是组合业务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用户组进行并发,每组的用户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匹配; 4. 疲劳强度性能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是指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以一定的负载压力来长时间运行系统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长时间处理较大业务量时的性能,通过疲劳强度测试基本可以判定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是否稳定; 5. 大数据量性能测试 一种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时的性能测试,主要针对某些特殊的核心业务或者日常比较常用的组合业务的测试; 第二种是极限状态下的数据测试,主要是指系统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系统的响应情况,测试的对象也是某些核心业务或者常用的组合业务。 第三种大数据量测试结合了前面两种的测试,两种测试同时运行产生较大数据量的系统性能测试;大数据量测试通常在投产环境下进行,并独立出来和疲劳强度测试放在一起,在整个性能测试的后期进行;大数据量的测试可以理解为特定条件下的核心业务或者组合业务测试; 6. 网络性能测试 主要是为了准确展示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在实际的软件项目中 主要是测试应用系统的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网络测试的任务通常由系统集成人员完成; 7. 服务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测试 初级服务器性能测试主要是指在业务系统工作或者进行前面其他种类性能测试的时候,监控服务器的一些计数器信息,通过这些计数器对服务器进行综合性能分析,为调优或提高系

性能测试用例模版

测试用例模板 测试用例(Test case) 用例名称 用例编号 重要程度 用例设计人 代码负责人 测试人 测试时间 English version Title Case ID Level Designer Developer Tester Time 测试场景描述(Case scenario) 场景描述 子场景(可选) 子场景1 例如,返回10条记录 子场景2 例如,返回100条记录 测试流程(Testing process) 描述被测试应用场景的商业流程,流程必须在实际测试中发挥良好的导航作用,使不熟悉该系统的使用者能够对商业流程有清晰的了解。 (被测的商业流程应该事先通过检测,以确保功能的顺利运行。应用程序代码在测试阶段应该被冻结) 1. 2. 3. 测试条件和要求(Requirements) 环境要求 硬件要求: WEB服务器- 配置1.2 (详细配置信息见测试计划文档,或附录) 软件要求: 补丁要求: 网络要求:

性能基线和衡量指标(Testing baseline & metrics) 前提(测试结果有效的先决条件) 1. 例如:无内存泄漏;HTTP错误个数为0 2. 数据库数据要求 例如:流水表已有20万条记录 3. 并发连接数要求 4. 测试周期或测试次数 性能基线 1. 例如:每秒钟完成XXX笔交易 2. 3. 监视参数(详情见附录) 1. 例如:Performance Monitor: Private Byte 2. 3. 性能计算方式 1. 例如:数据库交易表增加纪录数/ 总时间(秒) 2. 3. 测试数据和脚本(Testing data, Scripts) 测试数据准备 包括登陆账号组,输入数据;可以事先保存在某个文本文件中 测试数据库 数据库、表、存储过程、视图、用户帐号、相关数据 测试脚本 根据测试工具编写相应脚本或编写手工测试脚本 for Example 1LBrowser 1. Navigate to the home page of the Online Shopping site. 2. Click “Help.” 3. Click “FAQ.” 4. Click “Shopping” on FAQ. 5. Click “Shopping/Our Products” on the main menu. 6. Click “Product Search.”

数据库实例

1 创建学生表stu 属性说明类型长度约束Sno学号字符串6主键Sname姓年字符串8非空Age年龄整型 sex性别字符串2 bplace籍贯字符串20 属性说明类型长度约束cno课程号字符串6主键cname课程名称字符串8非空credit学分整型 属性说明类型长度约束tno教师号字符串6主键tname教师名字符串8非空Age年龄整型 ps职称字符串2

7、找出3 个学分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8、查询年龄大于22 岁的学生情况。 9、找出籍贯为河北的男生的姓名和年龄。 10、找出年龄在20 ~23 岁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年龄,并按年龄升序排序 11、找出年龄小于23 岁、籍贯是湖南或湖北的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12、找出学生表中籍贯是空值的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13、找出成绩为95 分的学生的姓名。 14、找出成绩在90 分以上的学生的姓名。 15、查询全部学生的学生名和所学课程号及成绩。 16、找出籍贯为山西或河北,成绩为90 分以上的学生的姓名、籍贯和成绩。 17、查出课程成绩在80 分以上的女学生的姓名、课程名和成绩。 18、查询各课程的学时数。 19、找出教师的最小年龄。 20、统计年龄小于等于22 岁的学生人数。 21、找出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所学课程门数。 22、找出年龄超过平均年龄的学生姓名。 23、找出各课程的平均成绩,按课程号分组,且只选择学生超过3 人的课程的成绩。 24、查询没有选任何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25、查询哪些课程只有男生选读。 26、要求给出一张学生、籍贯列表,该表中的学生的籍贯省份,也是其他一些学生的籍贯省份。 27、找出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姓名。 28、列出全部教师的姓名及其任课的课程号、班级。

sql数据库示例-适合初学者说课讲解

一、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DataBase,DB):指长期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可以被各种用户或应用共享的数据集合。(文件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指一种操作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数据库软件应该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和操作的。 数据库:存储、维护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二、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 * 安装 * 参照图解 * 一路下一步 * 配置 * 参照图解 * 到选择字符集时停 登录Mysql: mysql -u root -p abc * 卸载 1.停止mysql服务net stop mysql 启动mysql服务net start mysql 2.卸载mysql 3.找到mysql 安装目录下的my.ini datadir="C:/ProgramData/MySQL/MySQL Server 5.5/Data/" * 修改密码 运行cmd * 安装成功了打开cmd --> mysql -uroot -p你的密码 * 修改mysql root用户密码 1) 停止mysql服务运行输入services.msc 停止mysql服务 或者cmd --> net stop mysql 2) 在cmd下输入mysqld--skip-grant-tables 启动服务器光标不动(不要关闭该窗口) 3) 新打开cmd 输入mysql -u root -p 不需要密码

软件性能测试过程详解与案例剖析

软件性能测试过程详解与案例剖析 第1章性能测试基本概念 1.1软件性能 从用户的角度,软件性能就是软件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 从管理员的角度,软件性能首先表现在响应时间上。还包括资源利用率、可扩展性、系统容量(并发等)和系统稳定性等。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良好性能。对于开发人员而言,最想知道“如何通过调整设计和代码实现,或是如何通过调整系统设置等方法提高软件的性能表现”和“如何发现并解决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由于过多用户访问引起的缺陷”,也就是性能瓶颈和大量用户访问时的缺陷。关注的是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代码和设计。 所以在性能测试时,既要关注响应时间,还要关注软件可扩展性、并发能力等指标,还要为性能问题定位。 1.2术语 1、响应时间 系统响应时间为应用系统从发出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响应所消耗的时间。合理的响应时间取决于实际用户的需求。 2、并发用户数 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同一时间段访问系统的用户数量,一种是服务器所能承受的压力(同时发出请求的客户)。在性能测试中我们更关注前者,业务并发用户数。 公式c=nL/T,计算平均并发用户数,还可用c=n/10还做简单的估计。n为每天访问系统的用户数。 还可以通过分析服务器的日志来了解用户的使用状态。 3、吞吐量 单位时间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的数量,请求数/秒,页面数/秒,访问数/天,业务数/小时,字节数/天。可用于衡量是否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协助分析性能瓶颈。 4、性能计数器 描述服务器或操作系统性能的一些数据指标。例如,存数、进程时间。用于监控和分析。常与资源利用率进行横向对比,例如cpu占用率68%。 5、思考时间(休眠时间) 用户在进行操作时,每个请求之间的间隔时间。 1.3方法 1、SEI负载测试计划过程 关注于负载测试计划的方法,目标是产生清晰、易理解、可验证的负载测试计划。关注目标、用户、用例、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和测试场景。 2、RBI方法 rapid bootleneck identify,用于快速识别系统性能瓶颈的方法。 3、性能下降曲线分析法 描述性能随用户数量增长而出现下降趋势的曲线。 4、LoadRunner的性能测试过程 包括计划测试、测试设计、创建VU(virtual user)脚本、创建测试场景、运行测

测试方案模板

测试方案模板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本测试方案的目的是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提供关于**系统整体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指导。] 1.2 读者对象 [本测试方案可能的合法读者对象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测试组、系统维护工程师] 1.3 项目背景 [可以如下那样简单说明,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方案编写者也可以进行详细说明 项目名称:*** 简称:*** 项目代号:*** 委托单位:*** 开发单位:*** 主管部分:***] 1.4 测试目标 [说明进行项目测试的目标或所要达到的目的] 1.5 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测试方案时参考的资料和文献] 2 测试配置要求

2.1 网络环境 [在此说明应用系统的网络环境,如果应用系统是网络版的,必须具有本节内容。] 2.1.1 网络硬件 [此处给出网络硬件的拓扑图、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1.2 网络软件 [此处给出网络软件的名称、协议、通讯和连接方式等信息。] 2.2 服务器环境 2.2.1 服务器硬件 [此处给出服务器硬件的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2.2 服务器软件 [此处给出服务器软件名称、协议和版本等信息。] 2.3 工作站环境 2.3.1 工作站硬件 [此处给出工作站硬件的拓扑图、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3.2 工作站软件 [此处给出工作站软件的名称、协议和版本等信息。] 2.4 测试手段 [在此参照《测试计划》说明测试方法和工具,注明执行测试时,必须同时填写《测试记录表》]

2.5 测试数据 [在此简要说明测试数据的形成,如以客户单位具体的业务规则和《***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参考《***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数据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运行限制,设计测试用例,作为整个**系统的测试数据。] 2.6 测试策略 [在此说明测试策略,可以如下这样说明: 测试过程按三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组装、系统测试,根据不同阶段测试的侧重点不同,分别介绍测试策略: A)单元测试 首先按照系统、子系统和模块进行划分,但最终的单元必须是功能模块,或面向对象过程中的若干个类。单元测试是对功能模块进行正确检验的测试工作,也是后续测试的基础。目的是在于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因此需要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着重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1)模块接口:对所测模块的数据流进行测试。 2)局部数据结构:检查不正确或不一致的数据类型说明、使用尚未附值或尚未初始化的变量、错误的初始值或缺省值。 3)路径:虽然不可能做到穷举测试,但要设计测试用例查找由于不正确的计算(包括算法错、表达式符号表示不正确、运算精度不够等)、不正确的比较或不正常的控制流(包括不同数据类型量的相互比较、不适当地修改了循环变量、错误的或不可能的循环终止条件等)而导致的错误。 4)错误处理:检查模块有没有对预见错误的条件设计比较完善的错误处理功能,保证其逻辑上的正确性。 5)边界:注意设计数据流、控制流中刚好等于、大于或小于确定的比较值的用例。 B)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通常,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需要将所有的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系统,这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1)在把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的时候,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会丢失。 2)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性能测试用例

文档标识:zzuli_zyh_id 软件测试说明 项目名称:花园网上购物系统 项目标识: ZYH_01 测试级别:性能测试 密级:无

文档信息修订历史记录 文档审核与批准

目录 文档信息 (2) 1 范围 (4) 1.1 标识 (4) 1.2 系统概述 (4) 1.3 文档概述 (4) 1.4 参考文档 (4) 2 术语和缩略语 (5) 3 测试准备 (5) 3.1硬件准备 (5) 3.2软件准备 (5) 3.3测试工具准备 (6) 4 测试用例 (6)

1.范围 1.1 标识 a.文档标识号:NO.2 b. 标题:花园网站购物系统(Plants by WebSphere ) c.委托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测试09级测试项目小组ZYH d.被测软件研制单位:IBM 1.2 系统概述 1. 产品应用领域:网上购物 2. 产品特点及其主要功能模块: 花园网站购物系统是企业产品与客户服务之间建立更加直接沟通及交流的平台,将产品展示给客户,让客户通过网站便能够自由选购,是产品预定系统的主要目的。本系统只在满足电子商务时代人们对于网上购买和销售的需求,所以首先必须满足不同人群对购物系统操作和功能的需求;其次在于必须切实的把销售和购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网上购买和支付。主要功能模块: 1.注册与登录; 2.商品展示; 3.添加产品进入购物车并产生相应购物清单,在清单中可以删除商品; 4.在购物车中,可以向购物车继续添加商品,选择购买的数量并对价格进行逻辑运算, 或者直接进行支付; 5.对订单地址和购物信息进行修改更新; 6.可以对支付方式和邮寄方式进行选择; 7.提交订单支付; 8.退出系统。 1.3 文档概述 本文档是由测试组根据评测需求基线,编制的文档。评测需求基线由用户需求及相关文档组成。 本文档的作用是对本项目的软件评测工作做细致的功能用例安排,本文档包括测试功能范围、功能测试内容、测试工作中要采用的测试方法和工具等内容。

性能测试用例

奋斗网上购物商城 性能测试用例 ——

二○一一年五月 文件修改版本控制 更新状态: 用字母表示。 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第1部分概述 1.1 编写目的 本方案描述了性能测试的测试环境、相关术语解释、测试用例的编码规则和性能测试用例等内容,本方案将用于指导软件测试人员进行性能测试。 1.2 读者对象 本方案的主要读者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客户代表。 1.3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奋斗网上购物商城系统 项目简称:shopping系统 委托单位:济南奋斗公司 开发单位:北京奋斗公司 1.4 测试目标 通过性能测试,更早、更快地将软件系统中所存在的性能瓶颈找出来,并促进开发人员尽快地解决问题,最终向客户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第2部分 测试配置要求 2.1 网络环境 2.1.1 网络硬件 数据库服务器 性能测试机 2.1.2 网络软件 2.2 服务器环境 2.2.1 服务器硬件 2.2.1.1 应用服务器硬件 1、服务器数量:1台 2、服务器硬件配置:品牌:联想 内存: Xeon E5405 硬盘:160G

2.2.1.2数据库服务器硬件 1、服务器数量:1台 2、服务器硬件配置:品牌:联想 内存: Xeon E5405 硬盘:160G 2.2.2服务器软件 2.2.2.1 应用服务器硬软件 windowsXPSP2服务器版 2.2.2.2 数据库服务器硬软件 1、windowsXPSP2服务器版 2、数据库:oracle11g 2.3 测试机环境 2.3.1测试机硬件 2.3.2测试机软件 Windows XP SP2系统,火狐3.5.3浏览器。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示例--说明

一、表的结构及完整性约束 新建一个数据库jxsk,包括S、C、SC、T、TC五个表,结构如下:C表: S表: SC表: T表:

TC表: 二、安全性控制及视图机制 1、三类角色:depart、teacher、student depart的权限: teacher的权限:

student的权限: 2、有2个院系用户:d_jsj,d_xx,同属于depart角色。

有1个教师用户:t ,属于teacher 角色。

有一个学生用户:s,属于student角色。 3、创建计算机系教师视图t_view_jsj、计算机系学生视图s_view_jsj,并授予d_jsj 用户在这两个视图上的select、delete、update、insert权限。 计算机系教师视图t_view_jsj: create view t_view_jsj as select tno,tn,sex,age,prof,sal,comm,dept from t where dept='计算机' with check option

授予d_jsj用户在计算机系教师视图t_view_jsj 上的select、delete、update、insert 权限: grant select,update,delete,insert on t_view_jsj to d_jsj 计算机系学生视图t_view_jsj: create view s_view_jsj as select sno,sn,sex,age,dept,resume,native from s where dept='计算机' with check option 授予d_jsj用户在计算机系学生视图s_view_jsj 上的select、delete、update、insert 权限: grant select,update,delete,insert on s_view_jsj to d_jsj …… 4、创建一个视图,显示学号,姓名,院系,课程名,成绩。 create view score_view(学号,姓名,院系,课程名,成绩) as select s.sno,sn,dept,cn,score from s,sc,c where s.sno=sc.sno and https://www.doczj.com/doc/0119380489.html,o=https://www.doczj.com/doc/0119380489.html,o 三、完整性控制--触发器、规则 1、要求当删除C表中某课程信息时,同时删除SC和TC中与此课程相关的记录。create trigger c_delete_trigger on c after delete as delete from sc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deleted) delete from tc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deleted) go

性能测试之测试用例(方案篇)

性能测试之测试用例(方案篇) 性能测试在软件测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性能测试又关联很多内容。例如压力和强度测试就与性能测试密切相关:针对一个网站进行测试,模拟10到50个用户就是在进行常规性能测试,用户增加到1000乃至上万就变成了压力/负载测试,如果同时对系统进行大量的数据查询操作,就包含了强度测试。 为了便于性能测试工作的实施,这里的性能测试综合了性能、强度、压力、负载等多方面的测试内容,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预期性能指标测试、用户并发性能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大数据量测试和速度测试、网络、服务器等方面的内容。 性能测试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要求,编写方法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编写,本文提出一个常见的参考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其它例如内存泄露等和性能相关的测试用例。 下面介绍各个部分性能测试用例包含的内容: 1.1预期性能指标测试用例 通常系统在设计前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是性能测试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之一。针对每个指标都要编写多个测试用例来验证是否达到要求,并根据测试结果来改进系统的性能。 这类通常以单用户为主,如果遇到并发用户的情况,可以归到并发用户测试

用例中。这类用例通常都是可以通过手工来执行的用例,例如示例中的上传一份文件,期望的性能为2M/S,完全可以手动上传文件,同时用秒表计时。这些内容通常在需求说明书中可以显而易见的查到。不过当看到如支持并发用户300人,就应该放到后面进行。测试结果也是直接记录是否达到要求,如果系统没有达到要求则进行改善。 1.2用户并发性能测试用例 用户并发测试是性能测试的最主要部分,包含了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主要是逐渐增加用户数量来加重系统负担,直到出现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或者瓶颈。一般要测试正常数量的用户并发和极限数量下用户并发的情况。 并发用户测试主要是对系统的核心功能和重要业务进行测试,要以真实的业务数据作为输入,选择有代表性和关键的业务操作来设计测试用例。主要编写以下两个方面的用例: 核心模块的测试(可以理解为“单元性能测试”):对核心功能模块进行并发用户测试,测试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例如对于互联网的公用邮件系统,每天早上9点左右可能是收发邮件的高峰,这时候上千的用户都要在上班后进入邮件系统,系统这个时候需要接收和发送大量的邮件。所以邮件系统这一功能模块要进行并发测试。通过测试可以知道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等是否能够承受住考验,同时可以对瓶颈进行分析。 表2列出来一些常见的参数(表格中的数据为示例的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和删除,其中磁盘I/O、数据库相关测试参数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因此没有列出。

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题目:实验七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 班级:D计算机081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开发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连接、数据操程作序编写,熟练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平台。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后台为SQL server2000, 2.前台为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可选择) 3.完成数据库连接 4.完成对前面实验所建立的studb109学籍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界面进行更新和查询等操作。 三、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1.连接SQL Server的数据库访问编程实例。编写一个应用程序来连接数据库名为studb109的SQL Sever数据库,并根据连接结果输出一些信息。 (1).运行Microsoft V isual Studio 2005 (2).新建网站

(3).设计网站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using System.Configuration;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Web; using System.Web.Security; using System.Web.UI; using System.Web.UI.HtmlControls; using System.Web.UI.WebControls; using System.Web.UI.WebControls.WebParts; using System.Xml.Linq;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namespace web { public partial class_Default : System.Web.UI.Page {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protected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try {SqlConnection coon = new SqlConnection(); coon .ConnectionString =" Server =localhost; uid = sa;pwd=; database=studb109"; coon .Open (); Label1 .Text ="连接成功"; } catch { Label1 .Text ="连接失败"; }}}}

(完整版)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用例.docx

测试(用例名称) 测试项编号 测试项描述 前置条件 用例序号输入 / 动作输出 / 响应能否正常运行 注: 1)测试项编号从JWXN-001 开始,以此类推; 2)测试项描述是指对性能的描述介绍; 4)前置条件是指测试该用例之前必须先要测试完成的用例。 测试(教务网站单页打开的时间) 测试项编号JWXN-001 测试项描述测试教务网的单页所要花费的时间 前置条件用户合法并存在,同时能够成功登陆教务网 用例序号输入 / 动作输出 / 响应能否正常运行001 1. 输入 <地点击通知以后页面成功打开,能正常运行 址 >,打开同时页面打开所要的时间小 教务网的于 1S 登陆首页 2.输入用户名 3.输入密码 4.点击登陆 5.点击首页中 的其中一条通 知 6.点击的同时 开始计时

测试(并发用户登录网站的时间) 测试项编号JWXN-002 测试项描述测试 25 个并发用户同时登陆网站的时间 前置条件测试客户端要有足够的资源 ,用户都合法并存在,同时能够成功登陆教务网 用例序号输入 / 动作输出 / 响应能否正常运行001采用100 个并发用户登录网站的时能正常运行 LOADRUNNER间 <60s 录制任务,然后 开始对系统加 压; 任务 1 持续时 间 5 分钟,用 户数量为 25 个 测试(并发用户登录网站的时间) 测试项编号JWXN-003 测试项描述测试 50 个并发用户同时登陆网站的时间 前置条件测试客户端要有足够的资源 ,用户都合法并存在,同时能够成功登陆教务网 用例序号输入 / 动作输出 / 响应能否正常运行001采用100 个并发用户登录网站的时能正常运行 LOADRUNNER间 <60s 录制任务,然后 开始对系统加 压; 任务 2,持续时 间 10 分钟,用 户数量为50 个

简单数据库设计实例

数据库设计实例 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核心是针对于特定的应用环境,设计合理的数据模型,创建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和处理数据,以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从实用角度出发,数据库设计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创建概念数据模型 确定实体和关系 确定属性 规范化数据 第二步:生成物理数据模型 第三步:验证设计 为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讲解和展示数据库设计的详细过程。假定我们要开发一个小型的ERP系统,以管理公司内部资源,其应用业务场景描述如下: v512工作室由IT业界专业人士组成,在提供高端IT培训业务的同时,还自主制作并免费发布大量公益性学习资源,工作室以公司形式运营,目前共拥有18名员工,这些员工分属于4个部门,且员工之间存在上下级管理关系。计划将来根据业务的发展设立更多的部门,聘用更多的员工。为保证质量,工作室对其成员的各项专业技能进行了级别评定。 8.5.1 确定实体和关系 1. 确定高级别的活动 要确定本ERP系统数据库设计中的实体和实体间关系,首先应明确要基于该数据库执行的高级别活动,这里所谓的高级别活动是指从用户的视角出发,确定本数据库设计中系统所涉及到的业务活动。比如,存储和维护员工的个人信息等。 在前述的应用业务场景中,v512工作室需要考虑的高级别活动包括: -聘用新员工 -解雇现有员工 -维护员工的个人信息

-增设新部门 -裁撤现有部门 -维护部门信息 -维护工作室业务相关的技能信息 -维护各员工的业务技能掌握情况 2. 确定实体 接下来要确定的是,针对上述的高级别活动需要记录和维护有关哪些事物的信息,这些事物将被转换为实体。其中,员工相关信息可抽象为“Employee”实体、部门相关信息可抽象为“Department”实体、技能相关信息抽象为“Skill”实体,为规范和方便起见,这些实体均采用英文命名,并尽量在名称中体现其含义。 3. 确定关系 进一步对上述高级活动进行分析,以确定实体间存在何种关系。具体包括: -Employee-Department实体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员工必须且只能隶属于某一个特定的部门,一个部门可以包含0~多名员工,此为一对多关系。 这种从两个方向上对同一个关系的细化描述被称为关系的角色,每个关系都对应两种角色。 -Employee-Department实体之间存在管理关系 每一名员工可以管理0~1各部门,每个部门必须由一名员工负责管理(其管理者不必须隶属于本部门),此为一对一关系。 -Employee-Skill实体之间存在掌握关系 每一名员工均应掌握1~多项业务技能,每项技能可能被0~多名员工掌握,此为多对多关系。 -Employee-Employee实体之间存在管理关系 每位员工由0~1位上级员工负责管理,有的员工可能没有上司(比如公司经理),但有的话只能有一位直接上级。上级员工可以管理0~多位为下级员工。 经分析而得的上述实体间关系如图8-14所示。

如何写性能测试用例

如何写性能测试用例 1. 如何写性能测试用例 由于性能测试与功能测试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讨论出的结果可能与预先的设想有一定的区别。 性能测试的目的: 为了验证系统是否达到用户提出的性能指标,同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瓶颈,起到优化系统的目的。 性能测试指标的来源: 用户对各项指标提出的明确需求;如果用户没有提出性能指标则根据用户需求、测试设计人员的经验来设计各项测试指标。(需求+经验) 主要的性能指标: 服务器的各项指标(CPU、内存占用率等)、后台数据库的各项指标、网络流量、响应时间。 BUG观点: 1、性能测试就象人在无风情况下跑步(正常情况下的性能指标); 2、压力测试就象人在微风中跑步(在正常的基础上加大多少百分比压力的性能指标); 3、负载测试就象人在强风中跑步(不断加压,直到系统崩溃)。 HTTP观点: 1、负载测试是正常情况下持续的加压; 2、压力测试是直接加压达到一个极限值。 大家统一的观点: 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密不可分,可统称为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要点: 1、性能测试是在功能测试完成之后进行。 2、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一般与测试用例统一在一个文档里。 3、测试环境应尽量与用户环境保持一致。 4、性能测试一般使用测试工具和测试人员编制测试脚本来完成,性能测试的环境应单独运行尽量避免与其他软件同时使用。 5、性能测试的重点在于前期数据的设计与后期数据的分析。 6、性能测试的用例主要涉及到整个系统架构的问题,所以测试用例一旦生成,改动一般不大,所以做性能测试的重复使用率一般比较高。(说明:当系统中出现的某个功能点需要修改,它一般只会影响到功能测试的设计用例,而对于性能测试,很少影响到性能测试的设计用例。但是如果某个功能有较大的修改,性能测试也应该进行重新测试。)

SQL-Server数据库设计的案例分析

数据库设计的案例分析 一、教学管理 1. 基本需求 某学校设计学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实体包括学号、姓名、性别、生日、民族、籍贯、简历、登记照,每名学生选择一个主修专业,专业包括专业编号和名称,一个专业属于一个学院,一个学院可以有若干个专业。学院信息要存储学院号、学院名、院长。教学管理还要管理课程表和学生成绩。课程表包括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每门课程由一个学院开设。学生选修的每门课程获得一个成绩。 设计该教学管理的ER模型,然后转化为关系模型。 若上面的管理系统还要管理教师教学安排,教师包括编号、姓名、年龄、职称,一个教师只能属于一个学院,一名教师可以上若干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有多名老师来上,每个教师所上的每门课都有一个课堂号和课时数。试修改上题的ER模型,将教师教学信息管理增加进去。

2. 参考设计: 图一教学管理ER图 由ER模型转换的关系模型是: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生日,民族,籍贯,专业号,简历,登记照)专业(专业号,专业,专业类别,学院号) 学院(学院号,学院,院长)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院号)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 (题目分析:本题中有学生、专业、学院、课程四个实体。一个学生只有一个主修专业,学生与专业有多对一的联系;一个专业只由一个学院开设,一门课程只由一个学院开设,学院与专业、学院与课程都是一对多的联系;学生与课程有多对多的联系。 在转换为关系模型时,一对多的联系都在相应的多方实体的关系中增加一个

外键。) 增加教师,ER图如下。 图二有教师实体的教学管理ER图 3. 物理设计 基于Access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如下。 指定数据库文件的名称,并为设计好的关系模型设计表结构。 数据库文件保存在“E:\教学管理\”文件夹中,数据库文件名:教学管理.MDB。 表包括:学院、专业、学生、课程、成绩单。对应表结构如表1-2至表1-6所示。 表1-1 学院 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主键/索引参照表约束Null值学院号文本型 2 ↑(主) 学院文本型16 院长文本型8 √ 表1-2 专业 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主键/索引参照表约束Null值

测试用例之性能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之性能测试用例 注:本文摘自作者正在编写的《Web性能测试实战》一书,曾经在程序员杂志2004年第10期上发表过。 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强度测试、稳定性测试、健壮性测试、功能测试、接口测试……,这么多眼花缭乱的测试类型名称,估计很少有人能准确的区分并说出定义来,至于对应的测试用例如何编写和执行,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问测试工程师测试用例如何编写,就象是问程序员如何编写代码得到的答案一样,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编写方法,但实用的测试用例却象优秀的程序一样难以编写。 目前国内,测试工程师却时常要面对“已经延期几倍计划时间的项目”,测试用例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完全可以把测试用例看成是测试工程师编写的程序:这个“程序”是为了辅助测试工作的进行而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问题,同时“顺便”证明软件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针对上面的问题,以设计性能测试用例为示范,讲解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划分测试种类和编写对应的测试用例,使测试工作更加合理、高效率的开展。 1测试种类和阶段 1.1 测试种类 对于测试种类的说法多种多样,最多的能达到30多种测试类型。而实际工作中很多测试是互相包含的。按照企业中实际工作需要,通常主要进行下面几种类型的测试:功能测试、健壮性测试、接口测试、强度测试、压力测试、性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可靠性测试、安装/反安装测试、文档测试。 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测试种类及其测试的内容: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主要针对产品需求说明书的测试,是验证功能是否否合需求,包括原定功能的检验、是否有冗余功能、遗漏功能。这类测试应由测试员做,这并不意味着程序员在发布前不必检查他们的代码能否工作,他们也需要进行基本功能的测试。 接口测试:程序员对各个模块进行系统联调的测试,包含程序内接口和程序外接口测试。这个测试,在单元测试阶段进行了一部分工作,而大部分都是在集成测试阶段完成的。由开发人员进行。 性能测试:在交替进行负荷和强迫测试时常用的术语。性能测试关注的是系统的整体。它和通常所说的强度、压力/负载测试测试有密切关系。所以压力和强度测试应该与性能测试一同进行。

完整的软件性能测试流程及案例

完整的软件性能测试流程及案例 我们在进行性能测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工具的辅助来帮我们完成一些工作,但loadrunner≠性能测试!或者说,性能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永远是一种辅助的工具,而不能认为会用工具就会性能测试了!下面,就说说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过程吧。。。PS:文末附上一张性能测试的思维导图 一、准备工作 1、系统基础功能验证 性能测试在什么阶段适合实施?切入点很重要!一般而言,只有在系统基础功能测试验证 完成、系统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性能测试,否则性能测试是无意义的。 2、测试团队组建 根据该项目的具体情况,组建一个几人的性能测试team,其中DBA是必不可少的,然后需要一至几名系统开发人员(对应前端、后台等),还有性能测试设计和分析人员、脚本 开发 和执行人员;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前,应该对脚本开发和执行人员进行一些培训,或者应该 由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担任。 3、工具的选择 综合系统设计、工具成本、测试团队的技能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最起码应该满 足一下几点: ①支持对web(这里以web系统为例)系统的性能测试,支持http和https协议; ②工具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 ③支持对webserver、前端、数据库的性能计数器进行监控; 4、预先的业务场景分析 为了对系统性能建立直观上的认识和分析,应对系统较重要和常用的业务场景模块进行分析,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以对接下来的测试计划设计进行准备。 二、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阶段最重要的是分析用户场景,确定系统性能目标。 1、性能测试领域分析 根据对项目背景,业务的了解,确定本次性能测试要解决的问题点;是测试系统能否满足 实际运行时的需要,还是目前的系统在哪些方面制约系统性能的表现,或者,哪些系统因 素导致 系统无法跟上业务发展?确定测试领域,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用户场景剖析和业务建模 根据对系统业务、用户活跃时间、访问频率、场景交互等各方面的分析,整理一个业务场 景表,当然其中最好对用户操作场景、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为测试脚本开发提供依据。3、确定性能目标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图),这个结构称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有时亦称为三级模式结构或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虽然现在DBMS的产品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工作,但大多数系统在总的体系结构上都具有三级结构的特征。 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数据特性,称为数据视图(Data View)。 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也就是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概念模式。内部级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物理数据存储的结构,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 图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要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这样就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 三级结构之间往往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三级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象(Mapping):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里的模式是概念模式的简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即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图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三级结构和两级映象 (1)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还包含记录间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概念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点,并使得两级中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概念模式必须不涉及到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只有这样,概念模式才能达到物理数据独立性。概念模式简称为模式。 (2)外模式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外模式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 用户使用数据操纵语言(DM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实际上是对外模式的外部记录进行操作。有了外模式后,程序员不必关心概念模式,只与外模式发生联系,按照外模式的结构存储和操纵数据。 (3)内模式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4)模式/内模式映象 模式/内模式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由于这两级的数据结构可能不一致,即记录类型、字段类型的命名和组成可能不—样,因此需要这个映象说明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之间的对应性。 模式/内模式映象一般是放在内模式中描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