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10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锐不可当(dāng)地窖(jiào)两栖(xī)愧(kuì)怍(zuò)B.殷红(yān)珐(fà)琅差(chāi)使面颊(jiá)C.风雪载(zài)途贮藏(zhù)匀称(chèng)翩(piān)然D.追溯(shù)亵(xiè)玩悲怆(chàng)烧灼(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蜿蜒惋惜取缔再接再厉B.慰籍一片狼藉销魂消声匿迹C.勉励惊惶真谛张惶失措D.震悚衰草连天技俩眼花缭乱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A。
一年一度的杭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让“茶为国饮、茶为杭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提拔)B。
当我国体操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振聋发聩)C。
赵辛楣逼尖了喉咙,自信模仿得惟妙惟肖——“我才不上她当呢!只有你这傻瓜!”(栩栩如生)D。
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而盲目毁林圈地,结果事与愿违,不仅经济没有多大发展,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适得其反)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
③①②⑤④B。
③⑤①④②C。
②④③⑤①D。
③⑤①②④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近日,备受关注的“萧山十景”评选活动正式开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XXX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琐屑(xiè)栅栏(zhà)池沼(zhǎo)惟妙惟肖(xiāo)B.颓唐(tuí)。
妥帖(tiē)。
着眼(zháo)。
触目伤怀(chù)C.轩榭(xiè)。
气氛(fēn)。
纤细(xiān)。
迥然不同(jiǒng)D.河堤(tí)。
踌躇(chú)。
脂粉(zhǐ)。
情郁于中(yù)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臃肿玲珑侯车厅重峦叠嶂B.休憩年轮煞风景满院狼藉C.神密依傍密匝匝巧妙绝伦D.焦躁飓风蟹腿肉连棉不断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期拉开了序幕。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侦探小说中目炫狼籍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若何思考。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4.下列加点词词性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A)的、青布棉袍(B)黑布马褂(C)的背影........(D)。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XXX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壮乡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味道清香,口感绵软,是壮家人特有的民族传统手艺。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XXX.XXX,原名XXX,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答案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宝。
请将下面的格言抄写在方格内,要求正确、工整、整洁: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在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惟妙惟肖(xiào)绮丽(qǐ)憎恨(zēng)两栖(qī)。
请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①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gān gà(尴尬)的笑。
②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miù)的画面。
③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jìng)的法则。
④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拜舍(báshè)了二三十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仿照例句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你有权憧憬未来,但不应该忘记眼前的责任;你有权争取成功,但不应该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你有权享受自由,但不应该侵犯他人的权利。
默写:(1),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会当凌绝顶,(出自《望岳》)。
谁说人生没有再少的机会?门前的流水还能往西流!(出自《浣溪沙》)日暮乡关何处是?(出自《黄鹤楼》)出淤泥而不染”(出自XXX的《爱莲说》)何时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出自《记承天寺夜游》)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中,“气蒸XXX”这两句话,字句之间的力量十分强大,备受后人称赞。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铁马冰河入梦来”是爱国诗人XXX晚年时期的梦想,他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这让人感到无比激动。
在《陋室铭》中,与“时人XXX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有龙则灵”。
综合性研究(4分)本学期的名著导读向我们推荐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本书。
年级: 学号: 考号: 座位号:封 线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练习 试题卷考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全册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基础知识积累。
【共30分】1、阅读“卷首语”,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卷首语旅行可走马观花,可驻足深思;阅读可xì jiáo màn yàn (1) ,可浅尝辄止。
无论是旅行还是阅读都会使人受益匪.(2) (A .fēi B .fěi )浅,为此学校开展了“学而行”研学活动,旨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亲近自然,kāi tuò(3) 视野,用脚步丈量坚毅的距离,用意志pǔ xiě(4) 成长的篇章,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携起手一起参加活动吧!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7分)此地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当数市集中心的广场,与其他相比,这里是罗腾堡古建筑最集中的地方。
市政厅建于中世纪,难得的是,后人扩建时完整保留了当初的哥特式部分,新修缮.的文艺复兴式部分与之相得益彰,化丽又不失庄严,与毗.邻的市议会饮酒厅yáo 相呼应。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修缮.( ) 毗.邻( ) yáo( )相呼应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
3、诗文默写。
(15分)(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3)半卷红旗临易水,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在《钱塘湖春行》中鸟儿争春来描绘初春景象的句子是: , 。
(5)郦道元在《三峡》中,从正面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6)花中寄寓着作者无尽的情感。
“ , ”(《浣溪沙》),晏殊以花的逝去、燕的归来,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本试卷共 8 页,分三部分,共 20 小题,附加题 1 题,满分为 120 分。
考试用时为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8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试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共 24 分)A.窒.息/炽.热桅.杆/正襟危.坐 B.踌.躇/田畴.料峭./惟妙惟肖.C.娴熟./私塾.彰.显/重峦叠嶂.D.虬.枝/遒.劲折.皱/百折.不挠A.城郭燥热赋闲屏息敛声B.倦怠落第胆祛为富不仁C.狼籍繁殖菲红长途跋涉D.遗嘱暄嚣妄图旁溢斜出....B.这场演讲激情澎湃,他铿锵有力的话语声入木三分,赢得莘莘学子满堂喝彩。
....D.江西的庐山三面环水,烟云弥漫,千岩万壑,气象万千,终年游客络绎不绝。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语文科组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A.从战火中走过来的中国人民白手起家,创造着自己新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C.妈妈突然间给我买了很多吃的,还和颜悦色地问我想要什么,让我受宠若惊。
....B.语文科组举办与策划的经典古诗文朗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更方便人们走进、了解、研究诗词。
D.“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班级:姓名:学号: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9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悠.闲yoū地窖.jiàoB、荒谬.miǜ诘.问jíC、瓦砾.lì制裁.cáiD、尴.尬gàn 琐屑.xiāo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寒噤鞠躬触目伤怀B、肃穆惶急情郁于中C、狼籍蹒跚鸡零狗碎D、噩耗焦灼月明风清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物理老师大概是三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进。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诎右臂支船C荡胸生曾云 D是故谋闭而不兴5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渔人甚异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引妻异C春冬之.时大道之.行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哀转久绝.6.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A “黄发垂髫”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B 第二三段着重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C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D 说明桃花源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填空题(共10分)7.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8.根据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题填写)(4分)予独爱,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霜落熊升树,------------------(梅尧臣《鲁山山行》)--------------,芳草凄凄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9.根据下面的语境或提示填空(任选一题填写)(2分)最能表现杜甫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崔颢的《黄鹤楼》诗中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十到十四题(共12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0.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2分)11.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请根据内容具体说明(3分)12.举例说明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13.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一句中“不仅”的表达效果。
(4分)五、写作(60分)14、我们总抱怨生活的平淡,平淡让我们缺少了情趣,失去了激情,没有了感觉,我们以不会感动,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悉心体会,生活有许多人、许多事,都会让我们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请你以“------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章不得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化名代替。
15、按下面的要求作文。
(其中卷面和书写占5分)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多许多:幸福、青春、理想、机遇、成功、失败、友谊……有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恋,使你懂得了珍惜。
要求:(1)根据提示,请以“珍惜”为话题,根据自己的生活,选取某一个角度,或写自己想讲的与话题相关的故事,或写想表述的与话题相关的感受,或写想陈述的写话题相关的见解。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B卷(共50分)一、诗歌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完成1-2题(总4分)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2分)答:2.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愿”字的含义。
(2分)答: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3-6题。
(共12分)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有狱.久不决:(2)一讯立.辨:(3)有囚法.不当死:(4)众莫.敢争:4.上文叙述了周敦颐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分)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译文:(2)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译文:6.请你结合此文段,对周敦颐做一个简短而概括的评价(2分)三、现代文阅读(22分)(一)名著导读(5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都流了汗。
可是,见了廖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喝。
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1)上面这个片段出自小说《》,选文所写的是内容(简要概括)(2分)(2)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请简要介绍一下选文中的“他”。
(3分)答:(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7至11题(17分)父亲的那座山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
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呵,便将一座座小土屋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悠悠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
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读山,便是读父亲。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梦是关于山的梦。
父亲说,我牙牙学语的时候,便悄悄溜出父亲的臂弯,磕磕绊绊地蹒跚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从来没有走出父亲的那双眼睛。
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走过来,双手抱着我,亲昵地吻我。
这时,我会温顺地偎依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爸爸,那是什么?”“是山。
”“山那边是什么?”“是天空。
”“天空下面又是什么?”“是山。
”“大吗?”“大哩。
”……我用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着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着大山说:“大——哩——”。
读山,便是读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是呆板而平淡的,是很苦的。
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风景。
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锹磕磁硬土块的声音溅出了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银白色的弯钩犁铧走向村庄。
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
读山,便是读父亲。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
我长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广阔的天空,更丰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
送我启程那天,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去吧,我等你干大事业……”走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
当我转身向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铸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
读山,便是读父亲。
山的希望是容易满足的,父亲的希望也是容易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