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大美女画家佳作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13.11 KB
- 文档页数:2
民国时期徽州著名女画家吴淑娟
吴淑娟,生于1853,逝于1930,号杏芬女士,清末著名女画家,歙县人,据说是昌溪乡人,吴淑娟七十大寿时,时任民国总统黎元洪,特地书写“林下风高”四字,制匾祝贺。
吴淑娟出生于艺术世家,她的父亲吴鸿勋本身就是书画名家,曾经任职曾国藩幕僚,也做过湖州的知府,1862年开始到上海,以卖画为生,众人评价他的画“”显现出古雅而又野逸之气”。
不知道是不是生意太好,或者是单纯为了教育孩子,那时候吴淑娟就经常为父亲代笔作画,由此可见吴淑娟绘画的天资,所以乡里称“出蓝”小才女。
养在深闺人未识——民国女画家群体的艺术风格及市场
在民国繁盛的市场氛围下,这些女画家活跃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尤其是以鬻画的形式出现在当时已不足为奇。这表明其时的女性不再甘为封建道德的牺牲品,而是要追求人格上的独立,而经济上的独立是她们能够自立的基础。通过卖画是女画家能被社会所接受的途径之一。如1925年的《申报》曾刊载了顾青瑶初入画坛时的润例,即为当时众多女画家的一个写照:“绿梅诗屋青瑶女士,为吴郡顾若波之孙女……近有李平书、吴昌硕、王一亭诸君重订润例,如山水纨扇二元,屏幅每方尺二元,金银章每字五元。”同时,女画家们也广泛运用报刊书籍等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为自己的商业活动进行广告宣传,如吴青霞、吴杏芬、杨雪玖等频频在期刊中刊登润例以满足上海地区众多的求购者。 同时她们还成立各类画会及社团。如天马会、女子书画会、决澜社等,积极举办各类画展。如天马会每年举行一次会员西画展,先后在上海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环球中国学生会、霞飞路尚贤堂商科大学、上海南市西门林阴路口上海美专二院、赫德路(今常德路)艺术大学、西藏路宁波同乡会等处举行九次会员西画展,展览期间也有售卖的活动记录。当年上海的《申报》《新艺术》半月刊和《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等报刊,均有报道和评述。闺阁画家除参加女子书画展览之外,也会举办女子联展,甚至有独自开办个展的。如在上世纪20年代,先后有杨令茀、吴杏芬、翁元春、潘玉良等女画家在上海举行个人画展。尤其是顾飞,个人举办画展就多达四次,每次展出作品数百种。 此外,由庞薰琹、倪贻德、王济远、周多、张弦、阳太阳、杨秋人、段平右、梁白波(女)、丘堤(女)、刘狮、周真太等组成的西洋画团体“决澜社”,自1932年10月至1937年,先后在上海爱麦虞限路(今绍兴路)中华学艺社、福开森路(今武康路)世界学院等处,共举办四届画展。决澜社亦是颇有学术探索性而甚有影响的团体,当年上海著名的《良友》画报等报刊都有报道和评述。还有如由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陆小曼、顾青瑶、杨雪玖、顾默飞、吴青霞、周炼霞、庞左玉等组成的中国第一个女子美术团体“中国女子书画会”,自1934年6月举行第一届中国女子书画展览后,直至1948年,基本上每年举行一届女子书画展,其展览场所多半是上海西藏路的宁波同乡会大厅。每次女子书画展揭幕,都吸引了广大观赏者和新闻界,各报刊竞相报道和评述。 但女性画家不仅仅满足于卖画为生,担任学校美术教师也是其立足于社会的方式。美术学校毕业的女学生和留学回国的女美术家大都选择在艺术院校或是一般高等院校的艺术科任教,有些人甚至在几所大学兼职。比如潘玉良于1928年接受了刘海粟的邀请,以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导师身份回国;1931年在她回国后第一次画展结束便接受徐悲鸿的邀请,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油画教授等。 当今画价大比拼 关紫兰 关紫兰这位美貌动人的女画家,其艺术曾在20世纪30、40年代轰动了画坛。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中,人们似乎把她遗忘了。如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紫兰的艺术也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再一次引起轰动。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艺术潮流泛滥,中西文化交融,以后印象派、野兽派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画风尤为年轻艺术家青睐,置身于上海的女性画家关紫兰也不例外。关紫兰较早地受到现代主义如野兽派的影响,强调大色块之间的相互对比关系,注重绘画的装饰感,并吸收后印象派的构图与笔触运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绘画面貌。关紫兰在日本留学期间,受日本油画艺术家有岛生马、中川纪元等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艺术家影响,强调自由主观情感的野兽派绘画艺术风格,与关紫兰渴望打破常规、自由发挥的性格相吻合。关紫兰的油画造型简约,用笔豪放,笔触粗犷,色彩明丽,且多采用纯度较高的原色。作品构图平面简洁,擅以浓重强烈的色彩对比强调瞬间印象,却不刻意追求形象的体积感,画风明显带有后印象派、野兽派的特点。其油画作品的笔触在豪放之中又有克制,色彩浓烈之中又很纯净,摆脱了写实油画注重客观质感与明暗表现的方式,而趋向抽象意味的平面表现。关紫兰新颖的画风,给中国尚处在刻板模仿的早期油画界吹进了一股新风。被誉为“远处的一盏明灯”。代表作有《秋水伊人》《慈姑花》《南湖红船》《番瓜弄》等。 其作品很早就进入市场。早在1996年,关紫兰的油画作品《少女》就出现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海上岁月”艺术品珍藏拍卖会上,最终以30万元的价格成交。此后,她的画作不断出现在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艺术品拍卖会上。 根据雅昌艺术网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关紫兰的作品上拍185件,其中成交145件,成交额2836万元,成交率86.96%。与方君璧一样,2011年是其作品市场快速攀升的时间节点。这一点从其成交作品价格前十名的统计表中可以得到印证。到目前为止,其成交价格超过100万元的作品仅有3件,分别是《瓶花》(2011年协合拍卖秋拍,299万元)《西湖》(2011中国嘉德秋拍,178.25万元)和《江南春晓》(2012上海崇源秋拍,178.25万元),皆成交于2011年之后。而其中的《西湖》早在2006年就在上海国拍春拍中成交,当时的成交价是99万元,但在5年以后该作品再次成交,其成交价较2006年增长了80.05%。 2011年,她的作品开始新一轮的快速攀升,不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价都是如此。这一年上拍28件,成交23件,2件作品逾百万,分别是以299万元在协合拍卖秋拍成交的《瓶花》和以178.25万元在中国嘉德秋拍中成交的《一九二九年西湖》。2012年,其作品上拍13件,成交12件,其中《江南春晓》在上海崇源秋拍中以178.25万元的价格成交。 吴青霞 吴青霞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在她的创作中,山水、花鸟、人物,各类题材都有涉及。她的作品以工笔和写意相间,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明洁秀丽。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鲤鱼和芦雁。她作画或泼墨经丈或设色方寸,皆能挥洒自如,表现出了充分的自信。她长于行楷,挺劲秀丽。刘海粟夸赞她“常州出了个女将军”。 吴青霞很早就介入到艺术市场中,并以鬻画为生。据说在她十四岁那年,画的《芦雁》被一商人看中,用四块银元购去。十八九岁时客居沪上,即在大上海设立画室,靠自己精湛的画艺和敢闯敢创的勇气,在强手如林的“海上画坛”立足,声名鹊起。1929年参加了由郑午昌、陆丹林、张善孖等画家创立的“蜜蜂画社”。1934年她与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周炼霞等一起成立了“中国女子书画会”。同年六月,举办第一届中国女子书画展览,首次就“征得作品千余件,展出作品五百余幅,盛况空前”,而名满沪上。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拍卖兴起,吴青霞的作品频频在拍卖场上亮相。1993年她的《鱼跃图》在首届朵云轩拍卖会上创下4.4万元的好成绩;以后她的作品价格又有所回落。1996年《三鲤图》在朵云轩拍卖会上拍至1.8万元;2000年后行情开始上升,但也只在几万元徘徊。2001年她的力作《罗汉图》和《渔家乐》被上海敬华分别拍至3.08万元和4.18万元。由于其作品雅俗共赏,颇得人们的青睐,价格涨幅很大。2004年,其《打渔图》在上海信仁拍得33万元,同年其大幅力作《鱼跃》在北京荣宝成交价更是达到220万元,刷新了当时个人拍卖的最高纪录。之后,吴青霞的鱼类作品价格行情大幅飙升,精品价格屡屡突破百万元。如2011年她的精心之作《花港观鱼》在上海瑞星拍出了246.4万元,再创市场新高。2012年北京翰海春拍,吴青霞《焦岩渔艇》的成交价为156.8万元,2013年朵云轩拍卖会上,吴青霞的《渔家乐》拍出149.5万元。目前,吴青霞作品很受市场青睐,其画价比关紫兰要低。 陆小曼 陆小曼绘画师承贺天健,精研清代王鉴。她的山水画风苍秀妍丽,轻盈细腻,充满柔情。她能歌善舞,书法俱精,爱好戏剧,曾译著一部《海市蜃楼》,也会京戏、昆曲,是天马剧艺社骨干,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艺坛上的风流人物,也是“中国女子书画会”中的活跃分子。与诗人徐志摩的结合,曾为一时佳话。 陆小曼注重对画面美感的追求,比较讲究色彩之美与意境之美,色彩上不论轻重都能做到清新柔和,格调幽雅。她画面中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一鸟一虫都流淌着温暖祥和的神韵,她的工笔花鸟画在情调、意境及色彩上都达到了较高的统一。陆小曼的花鸟画透出的是无以明状的静谧与轻灵,她的花鸟取材广泛,用笔自由,融入素描理念,增强了对象的立体效果。虽然不是炫丽夺目的色彩,却是生命的返璞归真,弱小顽强的生命都成为她倾心用来表现的对象。 陆小曼的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的艺术市场上并非热门,偶有亮相价格不高。近几年其作品开始频频亮相各大拍卖会,并走红市场。2001年她的《临黄鹤山樵山水》在上海敬华拍卖会上以2.2万元成交。2002年其《柳岸渔归》扇面在敬华拍卖会上以0.44万元拍出;《楷书八言对联》被北京华辰拍至1.32万元;《万花留向故园开》镜心被中贸圣佳拍至2.42万元;《闲亭醉酒图》立轴被上海东方国际拍至5.28万元。2003年她的《秋江晚渡图并草书》成扇被上海崇源拍至2.42万元;同年,其《山水》和《人物》在朵云轩拍卖会上均以无底价起拍,受到各路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出人意料地分别以8.47万元和9.02万元成交。近几年,陆小曼的作品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扬,2010年其《富贵双栖》在深圳联合获价31.36万元;同年,她的《秋江晚渡》成扇在北京传是获价61.6万元。2011年,其《梅屋图》在翰海拍得41.4万元;2012年《仕女四屏》在中国嘉德以46万元成交。2014年,其《寒林图》在香港苏富比获价29.62万元。现其精品的价格基本维持在数十万元,比较理想。陆的成交量和成交价都与俞致贞差不多,但要论精品的话,还是吴青霞略胜一筹。 潘玉良 民国时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女画家受改造旧文化的新思潮的影响,纷纷就读于新式美术学校,学习西画,更有一些女画家不顾世俗的偏见远渡重洋,去欧美日学习西画。民国女性绘画中前所未有地出现了油画的题材,比如人物的肖像、风景、静物等。如潘玉良的《春之歌》《菊花和女人体》《穿红靴子的女人》,这些题材都是在传统绘画中少见甚至是不能想象的。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张玉良。画家、雕塑家。1895年6月14日,潘玉良出生于江苏扬州。一岁丧父,八岁丧母。十三岁时被好赌的舅父卖给芜湖妓院成为雏妓,1913年芜湖盐督潘赞化为她赎身,并纳为妾室,证婚人是潘的同学陈独秀。潘玉良这时开始改姓潘。1918年,潘赞化将她送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 1921年,潘玉良前往法国深造,先后就读于里昂、巴黎、罗马的美术学校。1929年归国后,先被上海美专刘海粟校长聘为西洋画主任,次年又被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聘请为油画教授,举办过四次个人画展。1937年,由于无法忍受潘赞化正妻的羞辱,再次旅居巴黎,在法国居住长达五十多年,卖画为生,与在巴黎开餐馆的河北籍华侨王守义同居。1977年7月22日,潘玉良逝世于巴黎。潘玉良留下的作品现大部分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从2000年以来,潘玉良画作拍出高价的消息时有传来。到2010年这十年间,潘玉良作品的上拍数量逐步提升,成交额也在一路走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图为林徽因给爱看小说的女儿画的一张漫画,上面是林徽因的笔迹,她写道:喜欢读书的你必需记着同这漫画隔个相当的距离,否则,最低限度,我一定不会有一个女婿的。
(因为女儿太爱看小说,有高度近视的危险。
)张大千与李秋君。
李秋君(1899-1973),名祖云,字秋君,以字行,斋名欧湘馆,别署欧湘馆主。
浙江镇海小港港口李家人。
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初随长兄习书作画,后师从女画家吴淑娟。
因其兄与张大千为至交,遂与之相识,得张指点,画技大进。
1927年后与张辰伯、江小鹣、潘玉良等在沪创办艺苑。
1929年加入蜜蜂画社,后任中国画会理事。
1933年曾在上海合创中国女子书画会任主任。
1937年间随何香凝做抗日后援工作,1962年,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
终生未婚,与丹青作伴。
凌叔华(1900-1990),女小说家、画家。
原名瑞棠。
笔名叔华、素心。
广东番禺人。
1922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并开始在《现代评论》发表小说,是五四女作家群的代表之一,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之一。
凌叔华学养丰厚、文才画禀皆长。
她的才情及艺术实践,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增添了重要的篇章。
浅谈民国女画家关紫兰的绘画艺术发表时间:2018-09-18T10:08:53.063Z 来源:《知识-力量》2中作者:黄燕燕[导读] 关紫兰是第一代民国杰出的著名女油画家,她的作品以大胆的笔触和豪放的色彩来进行创作,大多是以“写意”为主,“写实”为辅。
在20世纪30年代时,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关紫兰是中国画家里最早接受马蒂斯野兽派的绘画,她的作品自由奔放、直接和尖锐,已经走向现代化艺术的趋势,绘画作品呈现漂亮而华丽的风格,放任自由的笔触揭示了画家本人的坚强和温柔,被大家称之为“闺蜜女画家”。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摘要:关紫兰是第一代民国杰出的著名女油画家,她的作品以大胆的笔触和豪放的色彩来进行创作,大多是以“写意”为主,“写实”为辅。
在20世纪30年代时,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关紫兰是中国画家里最早接受马蒂斯野兽派的绘画,她的作品自由奔放、直接和尖锐,已经走向现代化艺术的趋势,绘画作品呈现漂亮而华丽的风格,放任自由的笔触揭示了画家本人的坚强和温柔,被大家称之为“闺蜜女画家”。
关键词:关紫兰;写意;野兽派关紫兰在两位日本名家的认真专业指导下,使得关紫兰受到非常正规的学习。
关紫兰的出现最早出现于陈抱一的一幅早期绘画作品中。
这幅画因为画家是强调一种现实,是对西方野兽派和印象派绘画的完美结合,而不是专门画关紫兰的外形轮廓,所以作品中黑色的头发、耳朵和挂装饰花的女孩,是一位典型的文雅女孩,在现代绘画中,它是一幅令人惊讶的创作,独具一格,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画面中。
但此时此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品质,渴望了解自己的艺术,却难以了解透彻。
关紫兰的美,有一种明亮而美丽的色调,就像明亮的阳光和清澈的湖水,明亮、纯净、自然,带有着不一样的风味。
在她年轻的时候,阮玲玉和胡迪根本无法与她相比。
陈丹青曾经评论过关紫兰的美丽,关紫兰以极其大胆奔放的风格和对色彩极度的敏锐,在她的绘画中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力量和庄严。
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C ALLIGRAPHY 民国女画家陈小翠对传统仕女画的沿革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子书画会成员合影(前排左五为陈小翠)陈小翠(左一)与顾飞求自由而走向迷途,看似批判自由反对解放这种观念并不是出于对传统而是基于对女性发出的劝告。
予女性解放准备好条件,小翠作仕女,过半百,走过半生,时的观念。
,画中龙女和龙女身手指向牧羊用的竹双手作响。
陈小翠年轻时与诗人顾佛影相识,二人情投意合,久生情愫,只是父亲对顾佛影的家境十分不满,从中作阻,陈小翠只得听从父母之命嫁与汤彦耆。
两人志趣不同、心意不通,婚后不久便离婚。
虽未能嫁给顾佛影,但二人鱼雁往还、情意绵绵。
顾及陈小翠名声,顾佛影临二、陈小翠对传统仕女画的沿革1.题材内容之沿革(1)以典抒情作为一个诗词曲文全能的艺术家,陈小翠作品中不乏对男女婚恋中女性命运的思考,这一定程度上受到她自身悲剧色彩的婚姻影陈小翠、朱文侯 彩鸾写韵 93×57cm 纸本设色 1958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男女之情的态度,以及对女性群体命运的敏感“美人珠玉才仕女画作品着眼,同性群体和自我认知的表达。
教育,才会受诱与人私奔导致不幸。
于女性应读书的观念,多有体现。
一行在梧桐树下观砚、陈小翠 龙女牧羊 78×50cm 纸本设色 1963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陈小翠 长鼓舞 70.5×38cm 纸本设色 1964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逸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所描绘的仕女形象一改脂粉、如观其所绘吴彩鸾眉目坚有巾帼之气;陈小翠 桐阴试砚图 82×31cm 纸本设色 1941年希冀,她将知识女性的形象和日常行为活动加入到仕女画场景的整体框架之中。
这种场景的增设以其内在的、独特的文化寓意和象征内涵为仕女气质神韵的塑造添砖加瓦,展现了女性的进步和独立意识。
这也是在仕女画题材表现上的创新与亮点。
(3)以花喻人花是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容易与女性身份产生联想的事物。
潘玉良绘画研究
民国时期女画家潘玉良的绘画艺术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重
新回到人们的视线,潘玉良以及潘玉良绘画的研究热潮随着“民国热”逐渐兴起。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戏剧化演绎的潘玉良与原型相差较大,对潘玉良的认知也存在欠妥和不实之处,对其艺术成就和绘画水平方面的研究存在或多或少的过誉和拔高。
本文旨在通过对潘玉良作品图像、所处时代背景文献的梳理,对其绘画艺术的成就与价值给予客观的分析,最终确定潘玉良作为女性画家在民国、乃至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本文对以往某些有待商榷的观点予以讨论,对学术界没有关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考察。
归纳并研究其绘画题材,从绘画本体出发,分析其绘画作品的线条、笔触和色彩的技法特点,并对其中最具特点也是为数众多的女人体画进行重点研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说明其在“女人体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文中对潘玉良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有以下三点:一、潘玉良身处二十世纪初期女性解放的潮流中,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意识是其绘画风格形成的基础;二、潘玉良对女人体题材的钟爱和绘画作品反映出的“男性”与“女性”气质共存的局面,是因为潘玉良人生经历导致其对男性权威的认可,但无
法逃避女性身份,其在身份的认同和观看角度上是矛盾的;三、在中、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潮流的影响下,潘玉良绘画作品带有学院派、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烙印,而晚期作品以白描、彩墨画闻名。
在肯定其历史意义与价值的同时,也对其绘画艺术的不足、局限性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将潘玉良现象放置在民国美术的整体环境中进
行研究,重点在于其绘画创作中“东方情调”的表现与启示,在整个民国美术中的积极演化,从而做到对潘玉良绘画艺术的准确定位。
七大画坛巨匠画美女,看看哪家最美?清末民初的中国处于中外交融的特殊时期,仕女画作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题材,也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技法上、题材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对现代海派甚至是整个中国画坛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今天,选录了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这七位大师的部分仕女作品,大家一块看看这些画坛巨匠、一代风流人物都对什么类型的美女情有独钟!1、吴昌硕笔下的美女吴昌硕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的巨匠,他的绘画以大写意花卉为主。
人物作品不多,存世作品的也甚少,而仕女画更是难得一见。
据有关统计,吴昌硕传世之作“花卉三千,山水不过数十,而人物仅存数件”。
吴昌硕先生的人物画所勾衣纹线条直接取自书法,中年多出以篆籀之笔,古拙凝重,晚年系用草篆之笔,粗犷苍劲。
尝题人物画云:“取其神,而不肖其貌,欲求其有我在耳。
”吴昌硕竹林仕女1896年作仕女款识:双髻低亸鬓云凉,剪剪秋波淡淡妆,独倚昏黄悄无语,枣花帘外月如霜,丙申四月吴俊卿。
吴昌硕乙卯(1915年)作仕女题识:无端识面倚枯桐,夏月轩南鹿紫东。
柳下风怀霑亦可,武梁祠里画图中。
乙卯孟春之月,雨窗写寄可人叶娘。
老缶时年七十有二。
2、齐白石笔下的美女齐白石齐白石喜欢以记忆里的人物形象入画,用笔减而富有意趣,形象简而蕴内涵。
他笔下的仕女和其他人物画一样,别具风格,每一个造形无一不反映着自已的生活感受无时无刻都在体现着大俗即大雅的境界,他将八大、石涛和金农的画风融为一体,用笔减省、意趣横生,更不乏善良、朴素、睿智、幽默。
齐白石 1930年作曹大家齐白石 1930年作郑家诗婢齐白石 1953年作红衣仕女齐白石仕女(一件)齐白石仕女镜心齐白石仕女立轴齐白石仕女齐白石天女散花图立轴绢本齐白石献瑞图镜心设色纸本齐白石葬花图镜心设色纸本齐白石戊戌(1898年)作进酒图立轴《进酒图》作于齐白石36岁(1898年,戊戌)。
画一仙女双手托一酒坛,在空中飘飞。
“进酒”这一题材的仕女,在白石作品中不多见。
民国时期扬州女画家潘玉良油画作品的艺术特色潘玉良,一个非常杰出的中国当代的女画家以及雕塑家。
民国时期从扬州到留学海外的女画家可以说只此一人,潘玉良之所以热爱绘画艺术到后来成为一代杰出的艺术家跟她儿时在扬州对母亲刺绣艺术产生兴趣有着极大的关系。
到后来潘玉良在求学的路途中经历的种种坎坷,由于在当时对女性画家客观的条件和限制。
一位从扬州出来的弱小女子,在青楼卖艺到成为潘赞化妾室,从上海美术学校的学生到旅欧画家,一步步勇敢地摆脱了旧时代的牵绊,摆脱了当时自己作为旧女性的思想和局限。
每一方土地、每一步变化,都是她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点,直到她完成自我的真正释放与表达。
虽然她后来离开了中国,但她在绘画艺术上的研究始终受自己民族文化的影响很深。
在到后来她研究出运用中西绘画融为一体独特创作风格,使她在当时中外绘画艺术史上有了很高的地位,凭借她对西方油画的研究,把国外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很好的结合起来,这种情节反映了国家文化审美的心理。
虽然她的情感一直纠缠在她的创作当中,但是情感本质上是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而且当时绘画概念的长远进步得益于潘玉莲奇特的艺术风,乃至为中国现代艺术的进步以及完善创造了一条宽阔的大道。
所以,与西方的艺术和绘画规定相比较来说,讨论以及探讨中国艺术的进步,被潘玉莲所提出的“中西合一的艺术”就显得极其宝贵了,因为这个更能满足中国当代艺术的进步需求,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潘老师一辈子的创作生涯当中,从事各种有艺术相关的领域,涉及到油画,墨水,印刷,雕塑等相关艺术创作。
油画以及彩色水墨画是最能代表她的作品。
因为,她能在创作西方油画艺术当中将中国独有的传统绘画技艺、意境以及韵法运用到其中,就会产生一种薄而有弹性的美感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东方风格。
可以说,她的创作技艺是中国当代绘画从西方绘画中借鉴的过度时期。
这是中国艺术史必须要提到的一个事件。
从这个角度来看,潘玉良在绘画方面的取得的一系列杰出的贡献在中国艺术史上没有被遗忘,更不会被抹去。
油画人体200张,东方姑娘的极致美!授权转载自:艺术家传播网(ID:ysjcbw)世界各国女人外貌长相不一,中国女人也许不是最美的。
但是她们骨子里独特的东方气质,没有任何国家可以逾越。
不论姿态或者身材她们在油画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信?这8位艺术家带你看过瘾!▼1郭北平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
2郭润文生于1955年,籍贯浙江。
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198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班。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造型学院院长,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郭润文《侧视女裸》100×60cm2015年白色2013年100×73cm半身女人体2009年50×60cm撑着头的女裸2012年80×50cm女人体2009年40×45站立的女裸130×50cm2004年模特儿154×96cm2003年3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
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
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
原中央美院院长。
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作品名称:侧光人体年份:1988年尺寸:60cmx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自然的歌年份:1983年尺寸:72cmx116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梳理年份:1990年尺寸:80cmx74.5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双人体年份:1983年尺寸:102cmx11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青春年份:1978年尺寸:100cmx65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背年份:2000年尺寸:55cm×45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宁静年份:1984年尺寸:60cm×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提篮子的女人体年份:1978年尺寸:80cm×65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长发女人体年份:2008年尺寸:35cm×42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沉思年份:2004年尺寸:60×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光头人体年份:2002年尺寸:65cm×53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坐着的女人体年份:1988年尺寸:100cmx80cm布面油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作品名称:沉思中的女人体年份:2002年尺寸:60cmx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室内年份:1999年尺寸:65cmx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侧坐的女人体年份:1981年尺寸:100cm×8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梦年份:1992年尺寸:53cm×65cm布面油画上海美术馆藏作品名称:仰视的女人体年份:2002年尺寸不详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坐在椅子上的女人体年份:1988年尺寸:60cm×5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看书的女人体年份:2008年尺寸:60cm×80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睡眠中的人体年份:2003年尺寸:25cm×34cm布面油画作品名称:凝思年份:1997年尺寸:55×73cm布面油画1992年作女人体休闲与幻想2013年黑白旋律2014年仿蒙克人物2011年仿拉斐尔人物2012年4杨飞云1954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区。
民国女画家陆小曼: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民国女画家的故事不多,但关于陆小曼的故事却很多。
更为后人感兴趣和津津乐道的,是她与徐志摩惊天动地冲破世俗的爱情以及她和前夫王庚、晚年伴侣翁瑞午之间的生活故事,却少有人去留意她极高的才情和艺术天分。
虽然说陆小曼因徐志摩而出名,但她本人在文学、戏剧、绘画上的天资其实早已显露。
陆小曼生于一九○三年农历九月十九日,是家中九个孩子唯一能存活的一个孩子,家境优越,备受父母宠爱。
她的父亲陆定早年留学日本是外交官,母亲吴曼华是江南的名门闺秀,多才多艺,擅长一手工笔画,又有深厚的古文功底。
家学渊源,小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嗜画受其母亲影响至深。
在学生时期,她便以能诗善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著名。
据说有一次法国人到陆小曼当时就读的圣心学堂参观,看到一幅油画,问文 ○ 舒曼百花齐放立轴设色纸本尺寸:19×51cm创作年代:1947年作成交价:RMB172,500拍卖时间:2013-12-06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13秋季拍卖会钤印:陆眉小曼款识:[一] 岁在丁亥年春拟南田笔意,小曼陆眉。
[二] 小曼。
[三] 陆眉。
[四] 小曼陆眉制。
[五] 小曼陆眉题。
是何人所绘,校方告知是学生陆小曼,法国人很欣赏,当即支付二百法郎,作为学校办学经费,将油画买去,引起校内和社会瞩目。
十六七岁的她精通英、法两国文字,已经担任了三年外交翻译,在校园里常常是前呼后拥,外国人称她是“东方美人”,同学叫她“校园皇后”。
认识徐志摩,让她感受到最为美好的爱情,也让她的生活开始改变。
尤其在徐志摩遇难后,大家不由地把徐志摩的英年早逝责难于她,从早年养尊处优、一掷千金的豪门小姐,众星捧月风华绝代的大家闺秀,到备受责难、重叛亲离,她仿佛从云端孤零零的一个人跌到十八层地狱。
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她只得把所有的情感渲泄到了艺术创作上。
她的画作纯任天然,润泽秀丽,晚年则入苍茫之境。
陆小曼20年代初拜刘海粟为师,开始学画很认真,学过一阵子后,时作时辍。
民国美女吕碧城的作品介绍民国美女吕碧城的作品介绍吕碧城提倡女学,是素食主义者和动物保护主义者,20世纪在欧美提出禁止杀害动物的先驱者之一。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民国美女吕碧城的作品介绍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吕碧城的作品吕碧城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女,确实吕碧城的才气热昂很多人为之动容,甚至很多人都用碧城作为自己的笔名。
吕碧城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光绪年间的进士,从小的耳濡目染或许对于吕碧城有一些影响,但更多的还是自身的天赋。
吕碧城作品之中就能感受她的才气与天赋。
吕碧城非常的早慧,12岁之时诗词书画上的造诣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形容吕碧城是自幼即有才藻名,不仅诗词方面擅长,连丹青都很擅长,而且会刻印章,还精通音律,但她最为人陈赞的是她的词,每当有新的词写出就会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争相阅读。
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拍案叫绝,他无法相信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是怎样写出夜雨谈兵,春风说剑这样的词句的。
吕碧城的作品有很多是在大公报上发表的,她在大公报会发表一些关于女学、女权、以及女子教育的文章诗词,这些受到了各方的极大关注和响应,很多文人学士都投稿附和。
但是吕碧城一直坚持用文言文创作,她反对五四运动时期的白话文创作,有很多人说以吕碧城的文学功底如果愿意用白话文创作的话,她的成就一定会是极高的,甚至会超过同一时期的女性作家。
但是吕碧城却是一直坚持文言文创作,这也是这个传奇的女性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的一个原因吧,吕碧城作品越来越难让人想起了。
吕碧城的简介吕碧城1883年出生在安徽旌德县,原名吕贤锡,,字遁夫,号明因,后改为圣因,晚年号宝莲居士。
她算是那个年代的传奇人物了。
不仅是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还是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更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这么多的第一个就足以证明吕碧城的传奇所在,她更是开创了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
吕碧城虽然出生在书香门第但是她的一生并不顺遂,甚至可以用坎坷来形容。
中国时装瓷画先驱洪步余作品赏析洪步余,民国时期著名瓷画家。
在1915年以前,他就用洋彩瓷绘古代人物画瓷器,非常漂亮,是早期成功使用洋彩的画师,其作品质量可以和王琦相媲美。
1915年,洪步余转入时尚洋彩瓷绘,绘制完成了大量丰富精美的作品,确立了他在这一新领域的主导地位。
1916年,他的时尚洋彩瓷绘走向成熟,人物造型鲜活准确,婀娜多姿。
1920年,洪步余的创作达到高峰。
1921年,他大胆创新,将近景描写人物生活时尚改为远景,人物比例缩小,场面增多。
1923年远景时尚洋彩瓷器发展到高峰。
1924至1925年冬月,洪步余的风格没有改变,是其创作的晚期和消失期。
1911年至1928年期间,在江西景德镇有70余人从事绘制民国时装人物画瓷器。
洪步余、潘肇唐、夏鼎臣、周筱松、毛子荣等都是当时卓有成就的名家。
其中洪步余作品最多,且为洋彩时装人物画的创始人,也是借以时装人物而扬名大江南北的瓷画家。
民国以前的瓷器,多绘山水、花鸟和吉祥图案,人物画相对较少,人物画的主角是文人雅士和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很少表现家庭生活,更少画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妇女。
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洪步余为首的古装人物绘瓷师,在瓷器上开始出现用洋彩绘制青年女性的时尚妆容和服饰的绘图。
这些洋瓷瓷器记录了民国初期青年女性追求时尚生活的潮流。
时尚洋彩瓷器融合诗、书、画为一体,工笔兼写意的刻画人物的手法,巧妙使用洋彩着色,再现了时装的华贵和绚丽多彩,开创了中国的写实主义瓷绘。
笔者收藏了洪步余的“美人如玉”和“美色年华”两只时装大瓷瓶和两只时装瓷画冬瓜罐。
他的时装人物构图准确、着色清秀、表情丰富、时代感强,堪称为中国时装瓷画人物先驱。
一、“美人如玉”长颈双耳300件瓷瓶(图一、二)。
图一图二这件时装大瓶创作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期。
洋楼廊下,围墙透出青山绿圃。
六位女子均前垂发丝,后挽发髻,着丽装,携子女,欢聚一堂。
中间一位妇人身着水绿黑花立领上衣,下着黑色花纹中裙,侃侃而谈。
民国画家方君璧从深闺走向世界方君璧是中国近代著名女画家,被誉为“民国一代女画师中的佼佼者”,她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理念不仅体现了民国时期女性知识分子受到的教育、思想与艺术传统,也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与历史环境。
本文将从她的成长经历、艺术创作、时代背景等方面探讨方君璧是如何从深闺走向世界的。
一、成长经历方君璧1903年生于江苏常州一个富有人家,父亲是清朝钦差大臣。
从小就表现出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并受到亲戚家中的画家刘燕华的启蒙。
1916年,方君璧考入上海女子师范学校,接受了更加系统的绘画教育。
1922年,方君璧考入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著名画家徐悲鸿和林风眠。
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对方君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们的指导下,方君璧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25年毕业后,方君璧进入南京大学文理学院美术系教书,从此开始了她的艺术创作之路。
二、艺术创作方君璧的艺术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画风受到宋元绘画的影响。
她的创作涉及人物油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多个方面。
其代表作《鹏图》、《牛图》、《唐山远眺》、《南城寺》、《蓝龙文人图》、《南方黄岩三塔图》等深得广大艺术爱好者喜爱。
她的画作不仅在国内得到认可,也被国外众多艺术家、收藏家收藏。
1926年,方君璧赴日本留学,她的画作得到了日本画坛的认可。
在此期间,她受到了日本京都美术大学的教授橘家治的指导。
三、时代背景方君璧生于中国近代的大背景之下,她成长的年代正是新文化运动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开始反对传统的封建文化,崇尚科学、民主和自由。
方君璧受到了这股思潮的影响,开始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表现出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同时,女性解放运动也正处于兴起期,方君璧在艺术创作中也呈现了女性独立自主的特点。
四、女性艺术家的奋斗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女性的地位与权利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限制,女性艺术家往往需要在更困难的环境下奋斗。
民国谈月色---以画梅名扬四海她是位民国时期的女画家,她和齐白石是同一时期的画家,比齐老小27岁,4岁就出家为尼,但是她画的梅花特别好看。
而这位传奇的女子叫谈月色,光是她的名字就挺特别的,更别说她画的梅,据说还能让人迷失心智,很多后人都拜倒在她的梅花之下。
因为梅花她结识了自己后来的爱人,还为了他还俗,后人将她的画与齐白石的画作对比,虽然齐老的画拍卖出了高价,但是绝大多数还是认为两人的梅花作品这位女画家略胜一些。
大家都知道梅花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比较有寓意的花,很多画家都爱花梅花,画梅的大师在古代比比皆是,每个人画梅花都有自己的特点。
其实她和齐白石的梅花各有风格,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谈月色是广东人,原名古溶,因家中排行老十,又叫谈十娘。
出生的日期因为不吉利,说是会克死身边的人,在她幼时就被父母狠心将她送到尼姑庵。
从此开始过起了独居自立的生活,8岁开始朗读抄写经文,学习诗词歌赋。
后来尼姑庵里来了位有名的画家,她跟随画家师傅学习书画上面的知识。
15岁她正式剃发,开始真正的尼姑生活,日常还是练习绘画学习佛理,11年后她梅花画的好海内海外都知道。
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广东声名远播的蔡守,这位风度翩翩博学多才的男子想一睹她画梅的风采,于是和友人相约来庵中赏画。
她带着他们游寺庙观看她画画。
这位男子被她的画迷住了,以致于在交谈中多次提到她画的梅花。
她将自己绘画的过程和想法和大家交流,很多人被她丰富的学识和气定神闲的谈吐所震撼,而这位男子也被她的气质吸引,告别之际男子提出要再看一次梅花图。
从此结下两人的缘份,以后多次造访于她,让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
四年后她还了俗,他们就在一起了。
这件事情成了画坛中的美谈,婚后两人白首偕老相守一生,从未辜负彼此。
齐白石画《红梅图》的这一年,正好是两人相识的一年。
齐白石画梅花,除了喜爱它的美之外,还有对家乡种满梅花房子的思恋,在画法上他并不注重梅花的傲气,主要画出梅花红色的喜庆,喜欢用西洋红的颜色,将画面衬托的明亮至极。
传奇女性潘玉良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3期在巴黎一座安眠着许多杰出艺术家的墓地,一块宏伟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镶嵌着一位长眠者的白色大理石浮雕像。
雕像的下方,悬挂着几十枚造型各异而又美观的奖章:右边是一行用中文镌刻的碑文:世界艺术家潘玉良之墓(1895~ 1977)。
从脂粉到油彩的传奇潘玉良,原名杨秀清,又名张玉良。
1895 年出生于江苏扬州。
她出生那年,父亲病故,8 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
13 岁时她被赌棍的舅父骗到芜湖,卖给了妓院当烧火丫头。
在妓院4 年之中,因拒绝接客,逃跑10 次,毁容上吊数回。
正当她走投无路之时,一位改变了其一生命运的男人——潘赞化先生走进了她的生活之中。
潘赞化时任芜湖海关监督,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
他将玉良救出火坑,并与之结为伉俪。
玉良为表感激之情,遂将潘字冠以名前,改名潘玉良。
1913 年和张玉良结成伉俪,张改姓潘,证婚人是陈独秀。
1920 年,潘玉良考取上海美术学校西洋画系,成为该校第一批男女同校生。
一年后,考取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先后在法国里昂、巴黎和意大利罗马等地的美术学院学习西画和雕塑。
八年国外求学生涯,潘玉良先后结识了徐悲鸿、常玉、张道藩、郭有守、苏雪林等一批有识青年,并创作了《白菊》《黑女》《酒徒》等油画,为后来立足国内画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28 年,潘玉良回国,次年被刘海粟聘为上海美专西画系主任、教授,并参加首届全国美展,被誉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的第一流人物”。
1937 年,潘玉良为参加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和举办自己的画展,再次赴欧,此后就客居巴黎40多年。
越是暮年,玉良思乡之心越切,尤其到了最后的岁月,自知来日不多。
女画家的枕头下面,总是留有一张字条,下面写着:“这是我的家信,如果我死了,烦朋友们将这封信寄给小孙潘忠玉留作纪念。
中国,安庆市,郭家桥41 号。
”1977 年7 月22 日,潘玉良在病贫之中离开了人间。
1984 年,潘玉良4000 余件遗作回国,被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民国三大美女画家佳作欣赏
民国三大美女画家佳作欣赏
民国时期的画坛上有三位绝色才女,风流才女陆小曼,娟秀清丽的吴青霞,高贵优雅的周炼霞。
新中国成立后,她们又都是首批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活跃在海上画坛。
今天,三位昔日美女画家的书画作品仍旧受到不少藏家的青睐和追捧。
她们的才华与风姿时常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下面我们就欣赏下三位才女的佳作。
(本文转自人民网-艺术收藏频道《组图:民国三大美女画家的艺术作品欣赏》)风流才女陆小曼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
世所传扬的才女,以与民国诗人徐志摩结合而被世人广泛认知。
陆小曼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除此之外她还是个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
陆小曼作品欣赏:“龙城女史”
吴青霞吴青霞(1910--2008),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
江苏常州人。
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
1934年与李秋君、周练霞、陆小曼等组成中国女子书画会。
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作品《万紫千红》入选日本《世界名画集》。
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
出版有《吴青霞画集》。
吴青霞作品欣赏:“金闺国士”周炼霞周炼霞(1908-2000),著名国画家,擅长仕女人物和花鸟,工诗词,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书画院首批女画师之一。
周炼霞品貌双全,高雅风致,人称“金闺国士”。
周炼霞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