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风华绝代的十大民国女子来源:晋行记在风雨飘摇、新旧思想发生强烈碰撞的民国时代,奇人异士轮番闪亮登场,他们或改写历史,或背负骂名。
而那个年代的女性,既有旧时代残留下来的古典气质,又有了独立新颖的世界观。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名有姓的她们,无一不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民国十大享誉盛名的女子。
排名不分先后一、林徽因(1904年-1955年)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宦世家,其祖父林孝恂曾为清末年间的进士,父亲林长民早年曾店铺。
在这样的家庭出生和成长,林徽因可以说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她原名叫徽音,取自诗经《大雅·思齐》里采了“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为美誉、美德。
从五岁开始林徽因便跟着姑姑林泽民学习琴棋书画,早早地为她之后的满腹经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童年时代,受时局的影响林父工作辗转经历过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地,这些城市的文化底蕴,日后也都一一注加到了林徽因身上。
1920年,林父去欧洲讲学,16岁的林徽因一同前往,在游历了巴黎、日内瓦、罗马、柏林等城市之后,林徽因爱上了建筑,并确定了此后的职业方向。
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筑学领域的开拓者,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梁思成。
除此之外,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她是最早一批加入“新月社”的成员,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翻译等方面都有非常瞩目的成就。
怎么说呢,她的才华每一项单拎出来都是王炸了,偏偏她还集于一身了。
当然,在这些才华之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的才貌、气质吸引来的一众追求者。
诗人徐志摩在欧洲初见16岁的林徽因就心生爱慕,当两人一番谈古论今之后,他更是倾心于她无法自拔。
一方面他火速向正怀二胎的发妻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一方面催生了他大量的诗作,《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偶然》等,无一不藏着林徽因的影子。
但林徽因是清醒的,说她对徐志摩动过心也好,没爱过也罢,她终究是连招呼都没打就离开了。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本文荟萃了多幅林徽因珍贵老照片,相当一部分很少流传出来。
群友“窗子内外”提供了不少照片及背景说明,在此深表谢意。
童年林徽因(1912 年,8岁的林徽因与表姐妹们。
右二为林徽因的亲妹妹麟趾,后夭折)少女林徽因1916年,林徽因在培华女子中学开始接受英国贵族式的教育,优裕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使她和一同上学的表姐们个个文雅出众,谈吐得体。
她们身着五四时代女学生的改良装,在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馆拍下合影。
林徽因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治家。
后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
随着父亲升迁的脚步,林徽因一家也有杭州搬到上海,而后迁居北京。
图为1920 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的合照。
1920 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考察。
这次为时一年半的长旅,林长民携女同游,他在给林徽因的信中说道:要汝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近我身领悟我胸怀;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
……”图为林徽因在海轮上与友人在一起)1920 年林徽因在伦敦寓所的壁炉前阅读)在新奇世界里,林徽因敞开心灵取吸收知识,萌生出对未来建筑事业的愿望。
同时她也因远离故土而感到孤独。
此时她结识了徐志摩,两人向彼此敞开心扉,她受到徐志摩迅疾而强烈的追求。
最终十六七岁的林徽因选择郑重珍藏这份感情,报以朋友间的敬重和挚爱。
图为1920 年在伦敦的林徽因。
名媛林徽因(林徽因和她父亲,时任民国司法总长林长民先生,在家一起用餐)(梁启超携梁思庄与林徽因游览长城。
梁思庄是梁启超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左一是梁思成)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后排左一是徐志摩)(1924 年5 月8 日,新月社举行晚会庆祝泰戈尔64 周岁生日,林徽因扮演泰戈尔诗剧中的公主)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期间参加化装舞会)(林徽因留美期间与同学们的合影。
女人公敌林徽因一生经典老照片1907年,这是林3 岁时候的照片,典型闽粤小姑娘样儿。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徽音也就是美德的意思。
后来,林徽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却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就索性改名叫徽因。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是一个新派人物。
许多八林徽因的文章说,说林是小妾所生,且其母至死,都没被扶正。
反正,就是被冷宫了一辈子。
事实是,林的母亲是续弦,是正室,却是个不得宠的正室。
林长民的原配夫人因病去世,没留下子女。
林的母亲生了几个小孩,只有最大的林徽因活了下来。
后来,林长民又娶了姓程的小妾,就长期住在小妾的居所。
这位小妾后来又陆续生了几个儿女。
这种家境下,让一个女孩子保持一颗童心,该有多难。
1916年,12岁,林徽因(右一)在北京培华女中的照片。
1914年起,林长民在北洋政府任职。
林家玩起了搬迁过家家,一会搬到北京,一会搬到天津,最终又搬回了北京。
林徽因在组织工作中能力出众,而这个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林长民忙于政事,常年无暇顾家。
林徽因的两位母亲也病着,家里上下里外,几个弟妹,都需要十二三岁的林徽因打点照料,她俨然是一个民国的探春,事情逼着,不早熟也得早熟。
这带来的正面效果是,林长民对女儿善于料理家务的能力褒奖有加。
1920年,16岁,其父林长民携她游历欧洲。
1920年春,林长民携女儿林徽因赴英国,身份是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
其时林长民44岁,林徽因16岁。
同年10月,徐志摩从美国来到伦敦,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
林家父女和徐志摩相识,是在国际联盟的一次讲演会上。
“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混了半年,正感到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林宗孟(林长民字宗孟)。
民國有佳人音樂:中國之夜婉容清朝末代皇后,真像梅兰芳。
文绣(左一)末代皇妃,终年43岁,一身未有子女赛金花(中年)其初名为傅钰莲,又名彩云。
曾作为公使夫人出使欧洲四国,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苏州途中,潜逃至上海为妓,改名“曹梦兰”。
后至天津,改名“赛金花”。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居北京石头胡同为妓,曾与部分德国军官有过接触,也曾改换男装到皇家园林西苑(今中南海)游玩。
1903年在北京因涉嫌虐待幼妓致死而入狱,解返苏州后出狱再至上海。
她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囚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段爱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电影。
小鳳仙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秋瑾蝴蝶民国第一影星宋家三姐妹~20年代~左起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照70餘年前的北大校花,鲁迅曾经的暗恋对象。
馬钰人称“世纪老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冰心上海滩最有名的三个女作家之一,另外两个是丁玲与张爱玲。
翻译过高尔基的《海燕》、《邓肯自传》等许多日后廣为人知的优秀作品,面对日寇的侵略,她大声疾呼:“宁为祖国战鬥死,不做民族未亡人!”这样的爱国诗词曾经为她赢得了“民族之妻”的称号。
在接受单线联系打入日伪76号魔窟卧底后,背负了43年漢奸的罵名,在平反后带着一生的疲憊和自由的灵魂仰药自尽。
關露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女演员。
原名秦德和。
上海人。
1938年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去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当时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秦怡金焰梅兰芳与孟小冬~所谓“一时梅孟”。
孟小冬生于上海,著名京剧女老生演员,有老生皇帝(冬皇)之誉。
1927年与梅兰芳结婚,1933年离异。
赏析林徽因那些失传了的旧照片,徐志摩惊为天人(3)
1920年,林徽因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文艺女青年
1920年,林徽因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小家碧玉的感觉
1920年,林徽因与表姐王孟瑜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黑白照片穿越那个时代,美便跃然纸上
1920年,林徽因与未来的公公梁启超还有小姑梁思庄同游长城,后来这张照片在林徽因杭州纪念碑林拍照时喜欢把右手掩在身后
1920年代中期的林徽因在北京家中这打扮风格有点接受不了有点怀疑,请帮助分辨
1920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左一)等在北京西单石虎胡同七号新月社院内才子佳人
1922年,林徽因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若有所思
1922年,林徽因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邻家阿姐。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本文荟萃了多幅林徽因珍贵老照片,相当一部分很少流传出来。
群友“窗子内外”提供了不少照片及背景说明,在此深表谢意。
童年林徽因(1912年,8岁的林徽因与表姐妹们。
右二为林徽因的亲妹妹麟趾,后夭折)少女林徽因1916年,林徽因在培华女子中学开始接受英国贵族式的教育,优裕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使她和一同上学的表姐们个个文雅
出众,谈吐得体。
她们身着五四时代女学生的改良装,在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馆拍下合影。
林徽因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治家。
后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
随着父亲升迁的脚步,林徽因一家也有杭州搬到上海,而后迁居北京。
图为1920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的合照。
1920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考察。
这次为时一年半的长旅,林长民携女同游,他在给林徽因的信中说道:“……要汝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近我身领悟我胸怀;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
……”(图为林徽因在海轮上与友人在一起)(1920年林徽因在伦敦寓所的壁炉前阅读)在新奇世界里,林徽因敞开心灵取吸收知识,萌生出对未来建筑事业的愿望。
同时她也因远离故土而感到孤独。
此时她结识了徐志摩,
两人向彼此敞开心扉,她受到徐志摩迅疾而强烈的追求。
最终十六七岁的林徽因选择郑重珍藏这份感情,报以朋友间的敬重和挚爱。
图为1920年在伦敦的林徽因。
名媛林徽因(林徽因和她父亲,时任民国司法总长林长民先生,在家一起用餐)(梁启超携梁思庄与林徽因游览长城。
梁思庄是梁启超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左一是梁思成)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后排左一是徐志摩)(1924年5月8日,新月社举行晚会庆祝泰戈尔64周岁生日,林徽因扮演泰戈尔诗剧中的公主)
(二十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期间参加化装舞会)(林徽因留美期间与同学们的合影。
左一梁思成。
右一杨廷宝、右二陈植,后来都是我国著名的建筑专家和建筑教育)
(美国留学期间,和冰心在一起野炊)(1927年林徽因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美术学士学位)(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美国友人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在山西避暑)
(1931年6月林徽因与沈从文在北京达园)(1933年3月21日林徽因/左五、梁思成/左一、胡适/右四等知识界名流合影截取片段,下文还有全幅大图)(1935年于北京天坛,左起分别是金岳霖、梁再冰、林徽因、费慰梅、费正清等)(北京总布胡同3号家中的院子里,《大宗师》的感觉)妻
子林徽因(图为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的结婚照,婚纱由林徽因自己设计)
(婚后两人同往欧洲游览,1928年)(在北平总布胡同3号家中)慈母林徽因(1928年,与刚出生的女儿梁再冰)(1935年摄于家中,男童梁从诫,女童梁再冰)(家中陪孩子念书)建筑师林徽因(1933年3月21日林徽因等在李诫诞辰823周年纪念会上)
需要说明一下,李诫是宋代建筑大师,著有《营造法式》一书,梁林古建筑考察事业以此为起点。
(1936年前后,与丈夫梁思成在北平天坛正在修缮的祈年殿屋顶上)(与上图背景相同,与参与修缮工程的技术人员在祈年殿匾前合影)同时期的著名作家李健吾在其专著《林徽因》中这样描述她:“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
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吃苦”。
(1934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陕西考察古建筑)(1936年在山东测绘)
(1937年7月,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发现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大佛光寺)
(实地测量)(1936年林徽因在山西榆次考察宋代建筑雨花宫)(与上图背景相同全幅大图)(1950年林徽因与清华建筑教师高庄共同讨论国徽设计方案)中国现代建筑学开拓者与教育家林徽因(1930年林徽因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期间)(1950年林徽因与清华大学营建系第一届毕业生合影)(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与学生们合影)自由知识分子林徽因民国最有成就的记者,二战欧洲战场唯一的战地记者,报道过纳粹战犯审判的萧乾,在绝笔《才女林徽因》中记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
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
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
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这是1933年11月初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萧乾做客林徽因家中吃茶时发表的感慨,同时,这也是林徽因一生做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1938年抗战期间,(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岳、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梁再冰及梁从诫(两小孩)在昆明西山华亭寺)(1939年,昆明西山,后排右一金岳霖,右二陈岱孙,左一周培源,前排中坐者梁思成)(1940年,全家
迁居四川宜宾南溪县李庄。
林徽因肺病复发,卧床不起)
梁从诫在长文《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中回忆到曾和母亲“谈起一九四四年日军攻占贵州独匀,直逼重庆的危局,我曾问母亲,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她若有所思地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我急了,又问:「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那你们就不管我啦?」病中的母亲深情地握著我的手,彷佛道歉似地小声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听到这个回答,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这不仅是因为感到自己受了「委屈」,更多地,我确是被母亲以最平淡的口吻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凛然之气
震动了”。
1953年5月,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林徽因直斥主张拆迁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当时是1953年,林徽因肺病已经几乎说不出话。
随后,林徽因的病情急剧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
1955年春,林徽因因肺病辞世。
她在一年四月春日的清晨走了,她的生命最终定格于美好的人间四月天。
图为梁思成为林徽因设计的墓体,墓碑是林徽因本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刻样。
上书“这里长眠着林徽因。
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林先生早已离去,但她的美丽与坚强,她的高尚而脱俗的灵魂,
在一篇篇怀念与记叙她的文字和老照片中,始终闪耀着绝代的风华。
林徽因,是永远的林徽因。
亲!喜欢就点赞分享吧
编辑:七海,随遇而安的工程师,会做饭的好男人,现在定居新西兰,我在银河系摆渡,太阳系抛锚,不小心投影到了地球,于是遇到了你,
唯美文摘:最美的文章。
最典雅的图片,最动人心弦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