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风华绝代的十大民国女子来源:晋行记在风雨飘摇、新旧思想发生强烈碰撞的民国时代,奇人异士轮番闪亮登场,他们或改写历史,或背负骂名。
而那个年代的女性,既有旧时代残留下来的古典气质,又有了独立新颖的世界观。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名有姓的她们,无一不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民国十大享誉盛名的女子。
排名不分先后一、林徽因(1904年-1955年)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宦世家,其祖父林孝恂曾为清末年间的进士,父亲林长民早年曾店铺。
在这样的家庭出生和成长,林徽因可以说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她原名叫徽音,取自诗经《大雅·思齐》里采了“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为美誉、美德。
从五岁开始林徽因便跟着姑姑林泽民学习琴棋书画,早早地为她之后的满腹经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童年时代,受时局的影响林父工作辗转经历过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地,这些城市的文化底蕴,日后也都一一注加到了林徽因身上。
1920年,林父去欧洲讲学,16岁的林徽因一同前往,在游历了巴黎、日内瓦、罗马、柏林等城市之后,林徽因爱上了建筑,并确定了此后的职业方向。
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筑学领域的开拓者,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梁思成。
除此之外,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她是最早一批加入“新月社”的成员,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翻译等方面都有非常瞩目的成就。
怎么说呢,她的才华每一项单拎出来都是王炸了,偏偏她还集于一身了。
当然,在这些才华之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的才貌、气质吸引来的一众追求者。
诗人徐志摩在欧洲初见16岁的林徽因就心生爱慕,当两人一番谈古论今之后,他更是倾心于她无法自拔。
一方面他火速向正怀二胎的发妻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一方面催生了他大量的诗作,《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偶然》等,无一不藏着林徽因的影子。
但林徽因是清醒的,说她对徐志摩动过心也好,没爱过也罢,她终究是连招呼都没打就离开了。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本文荟萃了多幅林徽因珍贵老照片,相当一部分很少流传出来。
群友“窗子内外”提供了不少照片及背景说明,在此深表谢意。
童年林徽因(1912 年,8岁的林徽因与表姐妹们。
右二为林徽因的亲妹妹麟趾,后夭折)少女林徽因1916年,林徽因在培华女子中学开始接受英国贵族式的教育,优裕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使她和一同上学的表姐们个个文雅出众,谈吐得体。
她们身着五四时代女学生的改良装,在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馆拍下合影。
林徽因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治家。
后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
随着父亲升迁的脚步,林徽因一家也有杭州搬到上海,而后迁居北京。
图为1920 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的合照。
1920 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考察。
这次为时一年半的长旅,林长民携女同游,他在给林徽因的信中说道:要汝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近我身领悟我胸怀;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
……”图为林徽因在海轮上与友人在一起)1920 年林徽因在伦敦寓所的壁炉前阅读)在新奇世界里,林徽因敞开心灵取吸收知识,萌生出对未来建筑事业的愿望。
同时她也因远离故土而感到孤独。
此时她结识了徐志摩,两人向彼此敞开心扉,她受到徐志摩迅疾而强烈的追求。
最终十六七岁的林徽因选择郑重珍藏这份感情,报以朋友间的敬重和挚爱。
图为1920 年在伦敦的林徽因。
名媛林徽因(林徽因和她父亲,时任民国司法总长林长民先生,在家一起用餐)(梁启超携梁思庄与林徽因游览长城。
梁思庄是梁启超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左一是梁思成)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后排左一是徐志摩)(1924 年5 月8 日,新月社举行晚会庆祝泰戈尔64 周岁生日,林徽因扮演泰戈尔诗剧中的公主)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期间参加化装舞会)(林徽因留美期间与同学们的合影。
女人公敌林徽因一生经典老照片1907年,这是林3 岁时候的照片,典型闽粤小姑娘样儿。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徽音也就是美德的意思。
后来,林徽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却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就索性改名叫徽因。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是一个新派人物。
许多八林徽因的文章说,说林是小妾所生,且其母至死,都没被扶正。
反正,就是被冷宫了一辈子。
事实是,林的母亲是续弦,是正室,却是个不得宠的正室。
林长民的原配夫人因病去世,没留下子女。
林的母亲生了几个小孩,只有最大的林徽因活了下来。
后来,林长民又娶了姓程的小妾,就长期住在小妾的居所。
这位小妾后来又陆续生了几个儿女。
这种家境下,让一个女孩子保持一颗童心,该有多难。
1916年,12岁,林徽因(右一)在北京培华女中的照片。
1914年起,林长民在北洋政府任职。
林家玩起了搬迁过家家,一会搬到北京,一会搬到天津,最终又搬回了北京。
林徽因在组织工作中能力出众,而这个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林长民忙于政事,常年无暇顾家。
林徽因的两位母亲也病着,家里上下里外,几个弟妹,都需要十二三岁的林徽因打点照料,她俨然是一个民国的探春,事情逼着,不早熟也得早熟。
这带来的正面效果是,林长民对女儿善于料理家务的能力褒奖有加。
1920年,16岁,其父林长民携她游历欧洲。
1920年春,林长民携女儿林徽因赴英国,身份是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
其时林长民44岁,林徽因16岁。
同年10月,徐志摩从美国来到伦敦,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
林家父女和徐志摩相识,是在国际联盟的一次讲演会上。
“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混了半年,正感到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林宗孟(林长民字宗孟)。
民國有佳人音樂:中國之夜婉容清朝末代皇后,真像梅兰芳。
文绣(左一)末代皇妃,终年43岁,一身未有子女赛金花(中年)其初名为傅钰莲,又名彩云。
曾作为公使夫人出使欧洲四国,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苏州途中,潜逃至上海为妓,改名“曹梦兰”。
后至天津,改名“赛金花”。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居北京石头胡同为妓,曾与部分德国军官有过接触,也曾改换男装到皇家园林西苑(今中南海)游玩。
1903年在北京因涉嫌虐待幼妓致死而入狱,解返苏州后出狱再至上海。
她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囚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段爱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电影。
小鳳仙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秋瑾蝴蝶民国第一影星宋家三姐妹~20年代~左起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照70餘年前的北大校花,鲁迅曾经的暗恋对象。
馬钰人称“世纪老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冰心上海滩最有名的三个女作家之一,另外两个是丁玲与张爱玲。
翻译过高尔基的《海燕》、《邓肯自传》等许多日后廣为人知的优秀作品,面对日寇的侵略,她大声疾呼:“宁为祖国战鬥死,不做民族未亡人!”这样的爱国诗词曾经为她赢得了“民族之妻”的称号。
在接受单线联系打入日伪76号魔窟卧底后,背负了43年漢奸的罵名,在平反后带着一生的疲憊和自由的灵魂仰药自尽。
關露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女演员。
原名秦德和。
上海人。
1938年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去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当时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秦怡金焰梅兰芳与孟小冬~所谓“一时梅孟”。
孟小冬生于上海,著名京剧女老生演员,有老生皇帝(冬皇)之誉。
1927年与梅兰芳结婚,1933年离异。
赏析林徽因那些失传了的旧照片,徐志摩惊为天人(3)
1920年,林徽因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文艺女青年
1920年,林徽因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小家碧玉的感觉
1920年,林徽因与表姐王孟瑜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黑白照片穿越那个时代,美便跃然纸上
1920年,林徽因与未来的公公梁启超还有小姑梁思庄同游长城,后来这张照片在林徽因杭州纪念碑林拍照时喜欢把右手掩在身后
1920年代中期的林徽因在北京家中这打扮风格有点接受不了有点怀疑,请帮助分辨
1920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左一)等在北京西单石虎胡同七号新月社院内才子佳人
1922年,林徽因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若有所思
1922年,林徽因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家中邻家阿姐。
林徽因究竟有多爱梁思成?五张照片揭露真容,甜腻人间!
林徽因一生,与三个男人有着感情纠葛。
在林徽因生前,无论是丈夫梁思成,还是追求者徐志摩,或是“逐林而居”的金岳霖,似乎都对林徽因情有独钟。
但在林徽因逝世后,似乎有“变数”,金岳霖终身未娶,而梁思成却不顾亲朋好友反对,娶了林徽因的学生兼老乡的林洙。
因此,许多人都怀疑梁思成并不爱林徽因。
可是笔者想,难道再娶就代表不爱林徽因吗?就代表没爱过吗?
真正的郎才女貌,人间四月天
看林徽因刚有口头婚姻的时候,两人在林徽因家院里的亲昵照片,你能说这是两个没有爱的人吗?梁思成的手,可还搭在林徽因肩膀边上呢?据说两人第一次见面,就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梁思成对林徽因更是一见钟情
堪称绝配夫妻,恩爱夫妻,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对事业共同投入,夫妻相随,林徽因绘图搁笔,梁思成接过笔绘制完成。
请问世界上还有比这完美而恩爱的夫妻吗?
林徽因与梁思成平时一见面,就会拥抱,甚至亲吻,和西方的情侣无差。
一度会让旁边的一些人士“歆羡”。
林徽因最全相册(71-80)
71.1928年,24岁林徽因回国后补拍的结婚照。
72.1928年,24岁林徽因回国后补拍的结婚照。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73.1928年,24岁林徽因回国后补拍的结婚照,左(林母何雪媛)。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74.1929年8月,25岁初为人母的林徽因在沈阳 .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75.1929年 25岁林徽因深情凝望出生不久的长女梁再冰.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76.1929年,25岁初为人母的林徽因抱着女儿梁再冰.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77.1929年 25岁林徽因在沈阳抱着女儿梁再冰.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78.1929年 25岁林徽因在沈阳抱着女儿梁再冰.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79.1929年 25岁林徽因在沈阳抱着女儿梁再冰.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80.1929年,25岁林徽因在沈阳东北大学宿舍门前逗弄女儿梁再冰.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从袁世凯到林徽因:那些罕见的历史照片欣赏在德国慕尼黑校学习期间的蒋纬国。
民国明星蝴蝶。
蒋经国夫人蒋方良,俄国女子。
图为蒋经国跟蒋方良开玩笑。
19,12岁的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们身穿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合影。
陆小曼:才女、交际花,徐志摩后来的妻子。
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1889年—1931年),字豹岑,别署寒云,中国河南项城人,昆曲名票,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
他曾为了国宝古画不致流落海外,把自己的全部房产典卖,换回国宝。
国第5开赴前线支援19路。
这是参战前,第261旅的全体官兵在“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誓辞上签名。
冰心于1923年8月乘船前往留学。
宋美龄和。
1912月23日袁世凯举行传统的祭天仪式。
芷江驻扎着国的营。
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戊子科(1888年)。
1945年投降传单。
民国时期的结婚证。
民国时期的美女。
民国“女神”孟小冬。
1938年、武昌会谈全文原件的一部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国共决战前夕的广州,1949年3月,珠江边。
民国时期的香车美女。
林徽因12张经典照片,张张惊艳,仿佛一场视觉盛宴近百年来,要说旧照片里的女神,林徽因无疑是最让人眼亮的一个。
无论是文坛才女凌叔华、陈衡哲、张爱玲、苏雪林、冰心,还是艺界名伶孟小冬、刘喜奎、赵燕侠、言慧珠,抑或电影明星周璇、蝴蝶、夏梦、阮玲玉,这些美女之中,虽然长相上有的比林徽因更圆润周正,但从旧照片上看,却没一个能赛过林徽因。
为什么?因为:有她那么美,就没她那么雅;有她那么雅,就没她那么耐看;有的长大了不错,小时却是个丑小鸭;有的小时尚可,大了又十八变。
只有林徽因,从小到大,从少女到少妇,从少妇到中年,都是那么光彩夺目,都是那么高雅端庄,都是那么分外美丽。
我们可以选择一组林徽因从小到大的照片,从她的成长中去观察年龄和容颜的变化,但看后你会发现,林徽因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都有别人永远无法企及的美丽。
1、这是林徽因4岁时。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陆家巷,家人根据《诗经·大雅》里的典故“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取名徽音,因与当时的作家林徽音同名同姓,后改名徽因。
2、林徽因6岁。
林徽因从小随祖父、祖母一起居住在杭州,祖父林孝恂特别重林徽因的教育,她5岁时,祖父即安排她由姑母林泽民给林徽因发蒙授课,传授知识,林徽因后来知识渊博,旧学深厚,原因之一就是童子功扎实。
3、林徽因8岁。
这一年,林徽因随家人迁居上海,居住在虹口区金益里,她和表姐妹们一起,进入爱国小学,入二年级学习,她在这里读书4年。
这是与表姐妹们的合影,林徽因居最左。
4、林徽因12岁。
正是小学毕业前夕,与表姐妹们一起,如名校之花,神态中透露出含蓄的端庄。
随后,因父亲林长民任职于北洋政府,举家迁到北京,林徽因入英国教会办的女子中学就读。
5、林徽因16岁。
这一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林长民去英国讲学,林徽因以美丽、聪明、懂事、勤学而深得父亲珍爱,视为掌上明珠,父亲因此带着她远赴英国,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圣玛利学院学习。
同时,林携还携爱她游历了法国巴黎、瑞士日内瓦、意大利罗马、德国法兰克福、柏林、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让林徽因眼界大开。
民国名媛珍贵老照片!倾国倾城,风华绝代!张伯驹先生的夫人潘素,是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嫁与张先生之后二人一生相偕,在乱世之中倾家荡产抢救国宝,为中华传统艺术的保留和发扬作出卓越贡献。
光华之年的唐瑛。
陆小曼,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交际场上的名媛。
她的美貌连胡适都要赞叹说: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宋庆龄在1918年,也被公认为是她一生中最美的一个镜头。
宋氏一门三姐妹,皆是王佐之才。
蒋英,钱学森夫人,音乐家,蒋百里将军的女儿。
夏梦,原名杨濛。
金庸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她还是2届金像奖得主。
上官云珠,民国绝代美女。
与鲁迅爱徒姚克也是一段才子佳人。
“一代玉女”尤敏。
她不仅是首届金马奖的影后得主、两届亚洲影展的最佳女主角,还是第一位成功打入国际影坛的华人演员。
“远东最美丽的珍珠”黄蕙兰。
Vogue杂志评选“最佳着装”中国女性,她压过宋美龄一头,得了第一。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令当时三大顶级才子动心的女子,她的真实身份是一位建筑学家,是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
即使是梁思成的续弦林洙,也敬称她为“先生”。
上海滩的绝色美人严仁美,生于显赫家族。
这曾经一度为西方世界惊为天人的东方美女,中国娃娃的经典造型,就是黄柳霜首创。
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几乎早已被人们遗忘。
丁玲,年轻时也是个美人胚子。
晚年宋美龄。
蒋介石的情书是这样写的,“曩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
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
”郭婉莹,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有人说她是“最后的贵族”。
孟小冬,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
与梅兰芳以及杜月笙均有一段传说的爱情。
马珏,鲁迅喜欢过的北大校花。
张爱玲。
这张照片是《良友》杂志的创刊号,封面的那个女子叫胡蝶,民国著名演员。
沉樱,“继冰心、丁玲之后,而为人所瞩目的,以文字的秀丽与富有诗意的风格为特点的女作家”。
林家有女初长成,看完这些照片,才发现徐志摩果真配不上林徽因![28P]▲ 【林徽因与佛的对望】1934年夏天,林徽因和梁思成应费正清夫妇邀请,到山西考察汾阳、文水等地的古建筑。
在汾阳小相村灵岩寺遗址上,一尊铁佛“低头前伛,现悯恻垂注之情”,与正在仰望的林徽因恰好形成一种超越时空的交流。
凝眸瞬间,一眼千年。
▲ 1907年,3岁的林徽因留影于出生地杭州。
说起林徽因,很多人会想到她和徐志摩的恋情。
其实没有徐志摩,我们才能掀开浮华的表面,看到一个真实到让人心生无限敬佩之情的诗人、美术师和建筑家。
▲ 1916年,12岁的林徽因在北京留影,小小年纪已有女神风采。
林徽因出生于杭州,父亲是留过学的民主人士林长民,她5岁时接受启蒙教育,8岁入上海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2岁时因父亲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进入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中读书。
▲ 14岁的林徽因(右)穿着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与表姐妹们合影。
辛亥革命后,西式学校出现,为有钱和思想开放家庭的女孩子们读书提供了机会,当时男女都是不同校的,男女同校是到1919年五四运动后了。
▲ 踩高跷的林徽因,展现了女神活泼好动的另一面,图片摄于19 20年欧洲游学期间。
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考入了伦敦圣玛丽学院。
当时她的房东是一位女建筑师,她常常帮助绘图,受房东影响她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 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在游历欧洲期间的合影。
在欧洲时,林徽因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徐志摩,徐志摩就是在此时对17岁少女林徽因产生了深深的爱慕和迷恋之情,受徐志摩影响,林徽因也爱上了写诗。
1921年,林徽因从欧洲回国,继续在培华女中读书。
▲ 1924年,64岁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与林徽因等人合影,当时年仅20岁的林徽因,可以说是意气风发,无比靓丽。
泰戈尔访华时,受徐志摩请求,曾极力撮合两人,但徐志摩毕竟只是性情中人,与理性而有远大志向的林徽因不同,两人终于有缘无分。
▲ 在美国留学时,林徽因(后)和冰心的珍贵合影,当时两人还没有翻脸。
林徽因:一生建筑,半世情缘!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曾有一组“AI修复16岁林徽因”的旧照爆红于网络,甚至一度让这位已经辞世几十年的民国才女美炸热搜。
想来也是感叹,时至今日,林徽因依然能引起大家关注,但她不应该被网红化,被人们关注的也不该只有她的美貌。
林徽因身上有很多标签:民国第一才女、建筑大师、诗人、作家等,一个绝美的姑娘,有着显赫出身,再配上无与伦比的才华,这三种元素同时汇聚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便足以令人津津乐道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有人提起林徽因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乐此不疲地谈起风月无边的民国旧事,谈起徐志摩如何为她抛妻弃子,谈起金岳霖如何为她终生不娶,谈起梁思成如何为她神魂颠倒。
但如果你只从这些多半杜撰的风月事中了解林徽因的话,那便是对林先生最大的侮辱。
而若扫去这些桃色旧事,拨开历史烟尘,你会看到一位睿智理性的才女、一位难以世出的建筑大家、一位足堪民国风骨的林先生。
01.1904年,民国大才子林长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他苦心孤诣地从《诗经·大雅》中挑了一句:“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为孩子取名:林徽音。
由于当时还有位男作家与之同名,故而林长民又将孩子的名字又改为:林徽因。
虽然接受过新式教育,但林长民也仍然绕不过“生儿子”的执念,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第二任妻子,担任着为林家延续香火的使命。
但遗憾的是,何雪媛虽然在林徽因之后,又产下一子一女,但均幼年夭折,这也导致本就没有什么夫妻感情的林长民彻底冷落了何雪媛,并迅速迎娶了第三人。
幼年的林徽因并不幸福,多疑的母亲不允许她去前院找林长民,用林徽因的话来说:“我的妈妈把我赶进了地狱,这搞得我精疲力尽并深受伤害,我恨不得自己从来没有出生在这么个家庭。
”虽然对何雪媛不感冒,但林长民却非常疼爱女儿林徽因,从小博闻强识的林徽因经常会在父亲会客的时候被叫来见世面,林长民更在1920年去欧洲考察时带上了林徽因。
这次的欧洲游学之行,不仅让林徽因坚定了学习建筑的念头,更重要的是,她遇到了同样来伦敦求学的徐志摩。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本文荟萃了多幅林徽因珍贵老照片,相当一部分很少流传出来。
群友“窗子内外”提供了不少照片及背景说明,在此深表谢意。
童年林徽因(1912年,8岁的林徽因与表姐妹们。
右二为林徽因的亲妹妹麟趾,后夭折)少女林徽因1916年,林徽因在培华女子中学开始接受英国贵族式的教育,优裕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使她和一同上学的表姐们个个文雅
出众,谈吐得体。
她们身着五四时代女学生的改良装,在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馆拍下合影。
林徽因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治家。
后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
随着父亲升迁的脚步,林徽因一家也有杭州搬到上海,而后迁居北京。
图为1920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的合照。
1920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考察。
这次为时一年半的长旅,林长民携女同游,他在给林徽因的信中说道:“……要汝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近我身领悟我胸怀;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
……”(图为林徽因在海轮上与友人在一起)(1920年林徽因在伦敦寓所的壁炉前阅读)在新奇世界里,林徽因敞开心灵取吸收知识,萌生出对未来建筑事业的愿望。
同时她也因远离故土而感到孤独。
此时她结识了徐志摩,
两人向彼此敞开心扉,她受到徐志摩迅疾而强烈的追求。
最终十六七岁的林徽因选择郑重珍藏这份感情,报以朋友间的敬重和挚爱。
图为1920年在伦敦的林徽因。
名媛林徽因(林徽因和她父亲,时任民国司法总长林长民先生,在家一起用餐)(梁启超携梁思庄与林徽因游览长城。
梁思庄是梁启超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左一是梁思成)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后排左一是徐志摩)(1924年5月8日,新月社举行晚会庆祝泰戈尔64周岁生日,林徽因扮演泰戈尔诗剧中的公主)
(二十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期间参加化装舞会)(林徽因留美期间与同学们的合影。
左一梁思成。
右一杨廷宝、右二陈植,后来都是我国著名的建筑专家和建筑教育)
(美国留学期间,和冰心在一起野炊)(1927年林徽因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美术学士学位)(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美国友人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在山西避暑)
(1931年6月林徽因与沈从文在北京达园)(1933年3月21日林徽因/左五、梁思成/左一、胡适/右四等知识界名流合影截取片段,下文还有全幅大图)(1935年于北京天坛,左起分别是金岳霖、梁再冰、林徽因、费慰梅、费正清等)(北京总布胡同3号家中的院子里,《大宗师》的感觉)妻
子林徽因(图为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的结婚照,婚纱由林徽因自己设计)
(婚后两人同往欧洲游览,1928年)(在北平总布胡同3号家中)慈母林徽因(1928年,与刚出生的女儿梁再冰)(1935年摄于家中,男童梁从诫,女童梁再冰)(家中陪孩子念书)建筑师林徽因(1933年3月21日林徽因等在李诫诞辰823周年纪念会上)
需要说明一下,李诫是宋代建筑大师,著有《营造法式》一书,梁林古建筑考察事业以此为起点。
(1936年前后,与丈夫梁思成在北平天坛正在修缮的祈年殿屋顶上)(与上图背景相同,与参与修缮工程的技术人员在祈年殿匾前合影)同时期的著名作家李健吾在其专著《林徽因》中这样描述她:“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
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吃苦”。
(1934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陕西考察古建筑)(1936年在山东测绘)
(1937年7月,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发现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大佛光寺)
(实地测量)(1936年林徽因在山西榆次考察宋代建筑雨花宫)(与上图背景相同全幅大图)(1950年林徽因与清华建筑教师高庄共同讨论国徽设计方案)中国现代建筑学开拓者与教育家林徽因(1930年林徽因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期间)(1950年林徽因与清华大学营建系第一届毕业生合影)(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与学生们合影)自由知识分子林徽因民国最有成就的记者,二战欧洲战场唯一的战地记者,报道过纳粹战犯审判的萧乾,在绝笔《才女林徽因》中记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
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
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
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这是1933年11月初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萧乾做客林徽因家中吃茶时发表的感慨,同时,这也是林徽因一生做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1938年抗战期间,(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岳、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梁再冰及梁从诫(两小孩)在昆明西山华亭寺)(1939年,昆明西山,后排右一金岳霖,右二陈岱孙,左一周培源,前排中坐者梁思成)(1940年,全家
迁居四川宜宾南溪县李庄。
林徽因肺病复发,卧床不起)
梁从诫在长文《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中回忆到曾和母亲“谈起一九四四年日军攻占贵州独匀,直逼重庆的危局,我曾问母亲,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她若有所思地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我急了,又问:「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那你们就不管我啦?」病中的母亲深情地握著我的手,彷佛道歉似地小声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听到这个回答,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这不仅是因为感到自己受了「委屈」,更多地,我确是被母亲以最平淡的口吻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凛然之气
震动了”。
1953年5月,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林徽因直斥主张拆迁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当时是1953年,林徽因肺病已经几乎说不出话。
随后,林徽因的病情急剧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
1955年春,林徽因因肺病辞世。
她在一年四月春日的清晨走了,她的生命最终定格于美好的人间四月天。
图为梁思成为林徽因设计的墓体,墓碑是林徽因本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刻样。
上书“这里长眠着林徽因。
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林先生早已离去,但她的美丽与坚强,她的高尚而脱俗的灵魂,
在一篇篇怀念与记叙她的文字和老照片中,始终闪耀着绝代的风华。
林徽因,是永远的林徽因。
亲!喜欢就点赞分享吧
编辑:七海,随遇而安的工程师,会做饭的好男人,现在定居新西兰,我在银河系摆渡,太阳系抛锚,不小心投影到了地球,于是遇到了你,
唯美文摘:最美的文章。
最典雅的图片,最动人心弦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