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申论关于三农相关精选3篇

申论关于三农相关精选3篇

直播带货让三农火起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考察时,几位村民正在做网上直播卖货的准备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让直播成为新农活,能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立,有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的开展。

由于疫情,各地的农产品的销售成为了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一些好的农产品无法让消费者知晓,而一些消费者也无法购买到高质量的农产品。然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直播带货一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一些县长、网络名人乃至村民个人“直播带货”,运用新技术解决传统的问题,取得可喜的成果。“直播带货”对于我们农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善、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而且保证了疫情期间的菜篮子。

郑秋实是80年代出生的,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开始到长顺县挂职,她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农产品的供销、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她在网上直播为长顺绿壳蛋带货,并且拍摄小视频为为长顺度假旅游品牌代言。同样的48岁的浙江衢州市市长汤飞帆,手上拿着半个剥开的椪柑,在直播间里为衢州农产品“带货”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吆喝站台,探索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互联网和传统农业的跨界融合。其本质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农业发展的之中,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每一点探索积水成渊,势必深刻影响重塑传统产业行业格局。“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对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让互联网和传统农业相结合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着手。

互联网连接现代农业要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与农资商贸流通体系梗阻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痛点。一家一户的传统小农经济无法有效对接城市商贸流通体系,过多的流通环节、过高的交易成本导致农民喊亏、市民喊贵的双输局面。“互联网+”与涉农商贸流通体系的结合,有利于打破

供求信息不对称、解决农产品流通梗塞、及时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分散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普通农户等直接对接市场。

互联网连接现代农业要利用大数据形成品牌。农业品牌建设长期滞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互联网+”为各地的名优特农产品加速品牌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电商平台极大地发挥了口碑营销与网络传播效应,低成本孵化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品牌。一批原本深藏闺阁人未知的地方名特优农产品通过网上地方馆、在线产业带走向千家万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

【背景材料】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部署2020年“三农”工作。

【问题】

农村普遍面临基础设施滞后,整个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相比仍有加大差距,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在民生的重点领域,例如教育、医疗等领域资源拥有率依旧较低,教育、医疗水平落后,有些贫困地区甚至还在为住房、饮水等日常生活问题而发愁。

【方向】

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农”短板要有坚实的基础、明确的目标、有强大的信心。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增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对策建议】

继续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落实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具体来说,可以发挥农村电商平台,统一收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拓宽销路,树立品牌效应;成立农产品合作社,进行农超对接;建设农村书屋、文化大礼堂等,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必须要重视农村的建设,让农业更有前景,让农民更有盼头,让农村发展更加稳定,最终实现真正全面的小康社会。

乡村振兴助力中国复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八大以来,在我国不断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人们更注重精神追求与皈依的当下,模式化的城镇化改造带来的千村一面,让村民的精神家园无处安放。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发展诞生了新的矛盾,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需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协同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特色是基础。“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支花朵都拥有自身的特色,共同铸就了美丽的春天。将此句置于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上,也是如此。每个乡村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倘若在推进乡村振兴之时泯没地方的特色,那么乡村的后续发展便如若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永续进行。中国发展的美丽乡村,必然是要各个村落得到发展的同时,能够实现相互之间的求同存异,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愿景。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引入人才是关键。“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之中,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大力推动的乡村振兴工作之中,更是如此。曾经的木渎仅仅是苏州城外的小乡村,产业的缺失,人才的外流让当地发展滞缓,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木渎将人才引进工作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并给予引进人才干事的平台让其大展拳脚。如今的木渎,人均收入甚至超过了苏州城区,在经济与生态双轮并进之中实现着乡村振兴的要义。木渎的发展只是中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向我们深刻的阐释人才在推进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民为本是保障。“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也是国家的主人,在各项建设中理应位于主体性地位,在当今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亦要如此。曾经的杨家墩,在推进乡村发展过程中,引入企业发展经济,但并未将村民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各项经营活动把村民排除在外,最终致使村民不满,项目不了了之。而今,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地方政府引入企业统筹,将每一位杨家墩的村民作为地方发展农家乐的经营主体,地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让民众真正受益。要牢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把人民作为核心,方能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向前。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只是一个口号,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关注一个结果,而要关注整一个过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我们从抓准乡

村特色优势开始,坚持引入针对性人才,并强调所有的发展都以民为中心,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真正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也方能指日可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