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51
文言文字词常用解释翻译文言文字作为古代的标志性文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及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言文字的使用逐渐减少,有时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会遇到些许困难。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字,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字词进行解释翻译。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古代的成语,意思是就算妇女再聪明能干,但如果厨房中没有米,她也无法煮出米饭来。
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在某种条件或基础缺乏的情况下,即便再有才能也无法做到某事。
二、虚怀若谷虚怀若谷是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谦虚谨慎。
虚指心胸开阔、不自负,怀指胸襟、心境,若谷则是以谷物仓库的空旷程度来比喻胸怀无私、包容。
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话用来形容表面看起来华丽、高贵,但实际上内部却已经糟糕不堪,毫无价值。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品质。
四、桃李满天下桃李满天下是用来赞美教育者的成语,意为桃李芬芳的果树满天下,比喻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学生遍布全国,也可以形容教育影响深远。
五、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是指只懂得理论,却没有实际经验。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只在纸面上讨论问题,却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人。
六、东施效颦东施效颦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美貌却学别人皱眉的样子,比喻模仿别人却始终无法达到真正的效果。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自知自己的缺点而自以为是。
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尽心尽力工作,甚至牺牲生命,不计个人得失。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赞美有奉献精神的人。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和翻译,通过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并在现代生活中运用这些有趣的成语。
文言文字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更体现在它所传递的智慧和观念中。
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的智慧和文化。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导语:高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译:然而庭前台阶总是静悄悄的,小鸟时常飞下来啄食,即使人来了它也不飞走。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译:项羽军队驻扎在鸿门下,刘邦军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译:刘母对儿女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译: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长安,贬官养病在这浔阳城。
62.劝果行,国人皆劝。
译:伐吴行动坚决地这样做了,国内的人民都相互勉励。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而且宋荣子即使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更加受到鼓励;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感到更加沮丧。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译: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
63.却却坐促弦弦转急。
译:然后回到座位上,将弦调得更紧弹得更急。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人七百多里。
64.如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译: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回忆旧日的这些事情,觉得它们好像发生在昨天,让人忍不住要长声号哭。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译:沛公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是抵挡不住的,怎么办才好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而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65.若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译: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四方的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徐公不如您漂亮啊!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译:你进去上前给他们敬酒祝寿,敬酒祝寿之后,就请求舞剑助兴,趁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译: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样。
经典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注释1.经典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注释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翻译与注释 ⾃相⽭盾 韩⾮〔先秦〕 楚⼈有鬻盾与⽭者,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其⽭⽈:“吾⽭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以⼦之⽭陷⼦之盾,何如?”其⼈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不可同世⽽⽴。
译⽂ 有⼀个楚国⼈,既卖盾⼜卖⽭。
他夸耀⾃⼰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夸耀⾃⼰的⽭,说:“我的⽭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问他:“如果⽤您的⽭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张⼝结⾆,⼀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古代⽤来刺杀敌⼈的长柄兵器,⽭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剑⽤。
誉:赞誉,夸耀。
⽈: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
以:使⽤;⽤。
⼦:您,对⼈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
这⾥指那个卖⽭和盾的⼈。
弗能:不能。
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
莫:没有什么。
夫:⽤在句⾸,引起议论。
2.⽂⾔⽂短篇翻译与注释 铁杵成针 祝穆〔宋代〕 磨针溪,在象⽿⼭下。
世传李太⽩读书⼭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媪⽅磨铁杵。
问之,⽈:“欲作针。
”太⽩感其意,还卒业。
译⽂ 磨针溪是在象⽿⼭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在⼭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条⼩溪,遇见⼀位⽼妇⼈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什么,⽼妇⼈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妇⼈⾃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块武⽒岩。
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
(安抚,抚慰)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保存这稿本不忍心废弃,在路途中用收抄录下来(3)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来)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5)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昔者楚庄王好猎,常游于云梦之中。
一日,猎于云梦之野,见一童子,方歌于道旁。
庄王问之曰:“子何歌也?”童子对曰:“歌云:‘云梦之野,鹿鸣于空;楚王猎此,愿言无违。
’”庄王曰:“善哉!子歌何故而违我?”童子曰:“云梦之野,广袤千里,鹿群众多,乃国家之大宝。
王若猎此,必伤其群,是以愿王无违。
”庄王闻之,心中感动,遂罢猎归。
译文:
从前,楚庄王非常喜欢打猎,经常在云梦泽一带游猎。
有一天,他在云梦泽的郊野打猎,看到一位童子在路边唱歌。
庄王问道:“你为什么唱歌?”童子回答说:“我唱的是这样的歌:‘云梦泽的郊野,鹿群在空中鸣叫;楚王在这里打猎,愿您的话不要违背。
’”庄王说:“唱得真好!你为什么唱得违背我呢?”童子说:“云梦泽的郊野,广阔无垠,千里之地,鹿群众多,是国家的大宝藏。
大王如果在这里打猎,必然会伤害到它们,所以我希望大王不要违背。
”庄王听了这话,心中感动,于是放弃了打猎,回到了宫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君主,也应该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
云梦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鹿群的天堂,楚庄王能够听从童子的劝告,停止打猎,展现了他仁爱之心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我们要更加注重环保,保护自然资源,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文言文经典句子及翻译篇一1、一寸山河一寸金。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逐步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8、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9、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0、见侮而不斗,辱也。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篇二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3、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一、文言文中的名词1. 马者,百兽之长也。
——《战国策》翻译:马是百兽中的首领。
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离骚》翻译: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
3. 鹿鸣于嗥,声震山谷。
——《诗经》翻译:鹿在山谷中嗥叫,声音震动了山谷。
二、文言文中的动词1. 骑虎难下,不如归真。
——《左传》翻译:骑在老虎背上难以下来,不如回到本真。
2. 狼烟四起,烽火连天。
——《三国演义》翻译:狼烟四处升起,烽火连成一片。
3.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史记》翻译:胜利者成为王者,失败者成为敌人。
三、文言文中的形容词1. 美轮美奂,富丽堂皇。
——《红楼梦》翻译:非常美丽华丽,富丽堂皇。
2. 风吹草动,草木皆兵。
——《三国演义》翻译:风一吹草一动,大家都以为是敌人来了。
3. 气吞山河,力拔山兮气盖世。
——《史记》翻译:气势如虹,能吞噬山河,力量能拔起高山,气魄盖世。
四、文言文中的副词1. 不亦乐乎?——《论语》翻译:不是也很快乐吗?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红楼梦》翻译:不要虚度光阴,白了自己的少年头,徒然感到悲伤。
3. 不可救药,已至绝境。
——《史记》翻译: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陷入了绝境。
五、文言文中的连词1. 是故,圣人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孟子》翻译:因此,圣人对待天下,没有偏向,没有排斥,只是按照道义行事。
2. 虽然如此,吾仍坚信。
——《论语》翻译:尽管如此,我仍然坚信。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连词的解释和翻译,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的智慧。
在阅读古文时,要注重积累,多读多练,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全短篇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全短篇及翻译:孙权喻吕蒙读书 初,权谓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
卿⾔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以为⼤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惊⽈:“卿今者才略,⾮复吴下阿蒙!”蒙⽈:“⼠别三⽇,即便刮⽬相待,⼤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吗?只要您⼴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觉得有很⼤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道议论军事,⾮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离别三⽇,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篇⼆】经典⽂⾔⽂⼤全短篇及翻译:曾⼦杀猪明不欺 曾⼦之妻之市,其⼦随之⽽泣,其母⽈:“⼥还,顾反为⼥杀彘。
”妻适市来,曾⼦欲捕彘杀之,妻⽌之⽈:“特与婴⼉戏⽿。
”曾⼦⽈:“婴⼉⾮与戏也。
婴⼉⾮有知也,待⽗母⽽学者也,听⽗母之教。
今⼦欺之,是教⼦欺也。
母欺⼦,⼦⽽不信其母,⾮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翻译 曾⼦的妻⼦上街去,他的⼉⼦跟在后⾯哭着要去。
曾⼦的妻⼦没有办法,对⼉⼦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的妻⼦刚从街上回来,曾⼦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说:“⼩孩不可以哄他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