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分享】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目,,,
- 格式:pdf
- 大小:487.38 KB
- 文档页数:7
2016年版: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学》考研重点第五章行政组织育明教育解析:行政组织(第五章)是为了执行“行政职能”(第二章)被赋予行政权力(第三章)的行政领导(第四章)搭建的领导班子。
5.1考点、难点、热点归纳【考点1】行政组织的涵义:(一)含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从狭义上说,则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
静态与动态的理解:从静态上说,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执行政务而依法组建的行政机关体系;从动态上说,则指行政机关作为管理系统发挥领导和管理国家政务职能而产生的各种组织活动。
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理解:从阶级属性上说,行政组织是据构架政治生活主导地位的阶级推行本阶级的意志的组织工具;从社会属性上说,则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目的而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所建立和规定的,有着一定行政目标、人员设置、权责分配、结构形态、财物所有的行政机关体系,其组织行为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二)行政组织与类似词之异同1、行政机关国家行政组织是狭义政府的同义语。
政府是一个大的组织系统。
行政机关则是政府大系统的一个次级系统。
换言之,国家行政组织是综合的、整体的、享有完全行政权的法律和行为的主体,行政机关则是单一的、部分的享有有限行政权的法律和行为主体。
在统属关系上,行政机关必须服从政府,部门首长必须服从政府首脑。
行政机关的有机配合,构成整体的行政组织。
2、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常与行政机关混用,事实上,二者也确实不存在根本的区别。
从管理的角度看,行政机构常偏重于编制的、预算的、组织结构的涵义,行政机关常偏重于主体的、职权的、法规的涵义。
行政机关恒定是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则不一定是行政机关。
【考点2】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一)政治性:1、阶级性2、决策性(二)社会性:1、服务性2、管理性(三)权威性:1、约束性2、强制性(四)法制性:1、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性。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试一、复试人数:(复试名单见附件)我院2015年度硕士复试人员,均依据我校制定的学科门类各科及总分复试基本分数线要求,按复试名额不超过招生名额的150%的基本原则,以上线考生总分排名顺序依次选取。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港澳台地区申请者、外国留学申请者名额单列。
二、专业复试报到时间、地点:请见复试名单三、专业复试规则:1、复试形式:面试2、复试成绩总分:100分,60分为及格。
所有复试人员包括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港澳台、留学生申请者,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3、统考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5 *(70%)+复试成绩*(30%)+ 外语听力成绩(3分)。
四、专业复试流程及内容:1、考生报到进行资格审核。
报到要求如下:A. 参加复试的考生须按要求准时到达复试地点,提交个人资料,接受工作人员的资格审查,并认真填写《研究生复试记录》表格内考生个人信息,复试前将复试记录表交复试秘书。
B. 未按照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的考生,将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C. 资格审核提供材料:(以下资料均需留档备案,请按顺序排列放入文件夹,不用装订)a) 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b) 《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个人陈述》、本科成绩单原件;c) 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生须提交在学证明原件、学生证);d) 可以证明考生本人研究潜能的学术成果等材料;e)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f) 缴纳复试费:100元注:考生必须保证以上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一经发现并查实考生提交的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将取消申请人的复试资格。
D. 请提前准备提交给复试小组老师的材料(一式五份)《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个人陈述》、成绩单、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可以证明考生本人研究潜能的学术成果等材料及考生认为需要提交给复试小组老师的其他有价值的材料。
2、复试开始前,学院研究生负责老师宣布考试规则及程序。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推荐】专业课精华重点讲义--------------育明教育安老师解析【2009年公共管理学】一、简答题1.管理主义模式存在的问题。
【育明考研答案解析】管理主义的保守主义倾向,是披着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
波利特明确地将“新公共管理”看作一种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它以强调将私人部门领域中产生的思想应用于公共部门组织的重要性为特征。
它是右派政府的公共管理哲学,是保守主义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管理主义的经济学基础。
它是滥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是一种经济学的帝国主义。
这种批评有一般和特殊两个层次:一般层次的批评是:经济学是一门有缺点的社会科学,所以将它应用到公共部门以及政府管理上同样有缺点。
特殊层次的批评是说,虽然经济学对经济系统和私人部门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将它应用于公共部门及政府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例如波利特认为,基于如下两个原因,公共服务区别于一般的“消费者/提供者”市场模式:第一,公共服务中的“提供者/消费者”明显比一般市场中的消费者面临更为复杂的交易;第二,公共服务的消费者不仅仅是消费者,他们更重要的是公民,这对于交易有一些列独特的内涵。
因此,将经济学作为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理由不充分。
管理主义忽视了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间的差别,照搬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原则和方法与模式,是一种“新泰勒主义”。
在公共部门管理实践中,明确、有限的目标,固定和清楚的优先性是少有的,结果往往是难以衡量的。
这就决定了私人部门的管理原则、方法和模式难以在公共部门管理中加以运用。
管理主义是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直接继承者,它所推崇的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结果控制、成本核算一类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只不过是泰勒主义在当代的翻版而已。
管理主义的政治化倾向。
高层文官的政治任命及文官卷入政治事务,破坏了文官制度的文官政治中立传统,容易造成腐败。
管理主义实践模式是建立在市场为基础、公共部门私有化、产出控制、顾客至上等改革措施,说这些改革是以放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逃避市场责任,破坏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背离了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
北大行管考研参考书
北大行管考研参考书:
1. 《行政管理学导论》- 林清山
2.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林博云
3. 《人力资源管理》- 叶永烈、赵一勋
4. 《战略管理原理与实践》- 艾德尔曼、威特·弗里德曼
5. 《营销管理》- 菲利普·科特勒等
6. 《财务管理》- 伯尼·麦迪曼、杰罗姆·凯舍尔梅泽
7. 《市场营销战略与管理》- 夏宝龙
8. 《国际商务管理》- 张世民、雷化东
9. 《创新与创业管理》- 彼得·德鲁克
10. 《运营管理》- 罗威斯、朱晋等
以上是北大行管考研参考书的一些推荐,每本书都涵盖了重要的理论和实操内容,对于考生备考行管考研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阅读时,考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复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切记避免文中出现相同标题的文字,以确保文档的质量和可读性。
北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报考复习指导(6)复试统计、出题导师、专业课真题、新攻略育明教育·斯泰朗考研资料分享系列目录一、北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复试数据统计(2012-2016) (3)二、2016年北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 (4)三、北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专业课出题导师分析 (5)四、2017年育明教育北大行政管理考研集训营开营测评(试题一) (5)五、2017年北大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复习新攻略(一本通)资料 (8)六、北大行政管理考研报考问答 (11)七、北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资料—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笔记节选(5) (13)八、行政管理考研经验谈系列(7)——行管考研专业课答题方法 (17)正文部分一、北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复试数据统计(2012-2016)(育明·斯泰朗考研独家)育明·斯泰朗考研小陈老师解析:1、北大行管复试基本分数线一般是:政治50分、英语50分,专业课90分,总分345分。
2、2016年之前基本遵循不超过1.5:1的复试比例。
但2016年北大行管所有过线的考生均可以进入复试,所以复试人数达到了28人。
3、从2015年开始,北大考研复试中的听力考试不在全校统一组织,而是下放给各学院自主进行。
政管学院把听力合并到“外语表述及问答”环节进行。
所以考生分数普遍比之前年份要高。
4、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三个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专业、发展管理专业初复试共同进行,统一排名录取。
5、2014年是统考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原因是有两个LSE英文项目。
育明教育北京总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
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针对北大政管学院考研开设的专业课课程包括:一对一课程班·状元集训营·考前冲刺班·协议保过班·复试保过班。
【状元郑晗笔记】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政策分析》核心讲义第七讲(II)政策执行为什么要分析政策执行早期政策分析主要关注政策制定。
后来发现许多政策的执行不理想,甚至未被执行实际上,普通公众所看到的政策是实际发挥作用的政策而非停留政策制定者案头文件上的政策。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政策是如何被执行的?什么因素导致被执行的政策与当初制定的政策之间出现差别?如何去分析政策的执行过程?(认为行政执行是中性的,组织扁平化,强调横向,行政机构复杂化,政治行政二分法)一、政策执行者、执行结构和行政决策1、政策执行者行政机构政治、行政两分法: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严格分开。
这种理解并不准确首先,行政机构的两个层次•行政首脑机构(内阁,Executive):无论中外,在制定政策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行政执行机构(官僚机构)(Administrative agencies,Bureaucracy):重在执行政策其次,行政执行机构实际上也会对“政策制定”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策才是实际发挥作用的政策(合法知识最低层次的条件,上层制定的政策与大多数人理解的差距,惯例,被人们承认的程度。
基层机构也许真正掌握制定政策的权力。
)•从国外实践看,立法机构有将政策制定得更加详细的趋势(这可以看作对行政执行机构参与政策制定功能的部分剥夺,也可看作立法机构参与政策执行过程)•但无论多么详细,都会有自由裁量的空间存在。
实际上,立法机构所制定的政策在许多时候都表现出目标上的模糊性和内容上的宽泛性(强调行政机构下层的主动性)•导致上述模糊性和宽泛性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没有足够的时间、信息、专业知识或能力不足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妥协面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将一定的决策权力委托给执行机构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从而可以使政策获得一定灵活性立法机构制定更加详细的政策是立法机构使自己的影响向政策的执行过程延伸的手段之一听证和调查:•事前:用于政策制定•事后:监督政策的执行。
2016年版: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核心重点第十九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19.1考点、难点、热点归纳【考点1】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出现“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现象的原因第一,由于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特征相适应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所以,已经精简的机构很快又恢复起来,出现了并形成了一种精简—膨胀—越精简—越膨胀的恶性循环的行政现象。
第二,实行开放式的改革,总分利用外脑,较为广泛的吸收政府体制外的专家学者参与改革的全过程是必要的。
应当说,缺乏关于行政改革的系统的理论阐释,是导致我国历次行政改革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建国以来历次行政改革的成果,主要的通过政策宣示的方式予以总结、政策规定的方式予以确定的,而任何政策都有一定的随意性、不确定性、灵活性、调改性甚至随意性。
着是造成我国历次行政改革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只讲转变职能而不讲改变行政权力关系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行政改革,在理论上至少是不全面,在实践上则难以取得持久稳定的效果。
第五,要转变政府职能首先就必须重新界定政府行政权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职能与政府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是外在形式与实质问题的关系。
不首先调整或改变行政权力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就缺乏深厚的背景,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缺乏足够的合法性,缺乏切实有效的可行性,其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小改大不改、明改暗不改、形改实不改、短改长不改。
建国后我国历次行政改革恶性循环的怪圈现象,不能不说与此有相当的内在联系。
【考点2】行政改革广义行政改革实际上包括了一切与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归属及其行使相联系的改革。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广义的行政改革在范畴上接近广义的政府改革,在实施操作方法上,则要求政治、经济、行政三大体制改革几乎同时启动并以其他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为自身顺利发展的充足条件。
狭义行政改革特指以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公共行政系统的改革。
一)基础理论经典原著1、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
2、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7、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9、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48年版。
10、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1、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2、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3、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出版社1980版。
14、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5、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6、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
17、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8、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沙夫里茨、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
2004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课真题简答:1评述深圳特区“行政三分制”。
2评述亚当斯”公平理论”。
3考任、选任、委任的适用条件和局限。
4全球化和信息化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影响。
论述:1评述新公共管理。
2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1简述行政机关推动的政策评估的主要内容。
2政策的有效执行的条件。
3西蒙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提出的批评及其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主要内容。
4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关系论述:1评析新制度主义学派。
2结合中国抗击萨斯,论述当前应当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问题的能力。
行政管理一、名词解释1.帕累托最优2.交易成本分析3.社会资本4.绩效管理5.工作设计二、简答题1.简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2.考任制、委任制、选任制的运用条件和局限3.评析深圳“行政三分制”4.全球化和信息化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影响三、论述题1.试论人力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2.评析新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一、名词解释1.事先的公共政策分析2.公共政策合法化3.政府失效4.阿曼定律5.成本效益分析二、简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关系2.简述由行政机关推动的政策评估内容3.简述西蒙对完全理性模型的批判,并阐述其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内容4.阐述政策有效执行的基本条件三、论述题1.评述新制度主义学派2.评述抗击SARS案件,应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问题的能力2005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行政管理试卷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开发2.领导方格模式4.行政国家5.标杆管理6.行政生态学二、简答题1.试析职业资格的特点2.简述后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3.简要评析公共选择理论的理性济济人假设三、论述1.2003年12月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认为,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显然,这里提出了人人可以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大众人才观”,试结合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分析“大众人才观”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郑晗笔记】2016年北大行管综合二《行政法学》复习指导笔记第一讲宪法与行政法的基础概念一、分权与制衡(checks&balances)分权与制衡是宪政的经典原理,它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指立法、行政和司法分立与制衡,后者包括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的分权与制衡。
分权与制衡原理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系统阐述的宪政原理: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同一个机关,即是法律执行者,又享有立法者的全部权力。
它可以用它的“一般的意志”去蹂躏全国;因为它还有司法权,它又可以用它的“个别的意志”去毁灭每一个公民。
[参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3,156页]在这个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了自由和“以权制权”的经典定理:在一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我们可以有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不强制他做的事,也不禁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许可的事。
[参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54页]二、法治(rule of law)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的概念,区别两者的标志是:当一个国家或政府的决策面临分歧的时候,是由某个人说了算还是依法定程序解决。
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法治。
法治的标志是存在一个法律之下的政府。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经典定义: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199页]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了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意义: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即是说要求由神祗和理智来统治;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便无异于引狼入室。
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
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
[Aristotle,The Politics,BookⅢ,Ch,16.夏勇译,参见《法治是什么?》,《公法》第2卷2000]戴西(A.V.Dicey)在《宪法研究导论》里,对法治作出了三项界定:构成宪法基本原则的所谓“法治”有三层涵义,或者说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看。
首先,法治意味着,与专横权力的影响相对,正规的法律至高无上或居于主导,并且排除政府方面的专擅、特权乃至宽泛的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其次,法治意味着法律面前的平等,或者,意味着所有的阶层平等地服从由普通的法院执掌的国土上的普通的法律;此一意义上的“法治”排除这样的观念,即官员或另类人可以不承担服从管治着其他公民的法律的义务,或者说可以不受普通审判机构的管辖。
……作为其他一些国家所谓“行政法”之底蕴的观念是,涉及政府或其雇员的事务或讼争是超越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的,并且必须由特殊的和或多或少官方的机构来处理。
这样的观念的确与我们的传统和习惯根本相忤。
最后,法治可以用作一种表达事实的语式,这种事实是,作为在外国自然地构成一部宪法典的规则,我们已有的宪法性法律不是个人权利的来源,而是其结果,并且是由法院来界定和实施的;要言之,通过法院和议会的行动,我们已有的司法原则得以延伸从而决定王室及其官吏的地位;因此,宪法乃国内普通法律之结果。
[Albert.V.Diecy,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Law of the Constitution(1885), 1960,pp.202-203.夏勇译,参见《法治是什么?》,《公法》第2卷2000]三、民主(Democracy)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的概念,它的核心意义是指公民在自治权的基础上根据多数决策规则,决定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民主=个人自治+法治民主与自由(freedom)民主与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先定约束与民主的悖论民主的决策规则:A、一致同意(最高形式为公民公决)B、绝对多数规则C、过半数规则D、相对多数规则③有限多数规则:民主与对少数人的保护阿克顿指出:“我们判断某个国家是否是个自由国家,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检验一下少数派享有安全的程度。
”[The History of Freedom in Antiquity,1877年]费雷罗也指出:“在民主制度中,反对派像政府一样,是对人民主权生死攸关的机制。
压制反对派就是压制人民主权。
”[G.Ferrero,The Principles of Power,1942年]萨托利进一步指出:“每个人的自由也是全体人的自由,当我们属于少数时,这一点得到了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
抱歉得很,民主就是多数统治这一口号是不正确的,只有尊重和保护少数的权利,才能维护民主的力量和机制。
总之,少数的权利是民主过程本身的必要条件。
如果我们信奉这一过程,我们也必须信奉受少数的权利限制的多数统治。
使民主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存在下去,要求我们保证全体公民(多数加上少数)拥有权利,这是民主运行方式所必需的。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37页]④宪法改革与民主的最新发展趋势。
⑤民主与行政法的关系:现代行政法是民主的产物,行政法必须体现民主。
行政法以保障人权为目标,要充分体现公民参与和政府的公开、公平、公正。
现代行政程序法,如美国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体现民主的集中反映。
四、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①分权理论与公共行政在宪法上的界定。
②行政法上公共行政的范畴:形式意义的公共行政和实质意义的公共行政。
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
准政府组织的行政。
政党(如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性社团(如工会、青年团、妇联)。
被授权的组织,尤其是事业性单位(如公立大学中的北京大学)。
各种自治组织和行业协会,如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律师协会、注册会计会协会、进出口商会、足球协会等。
被授权的国营企业,尤其是民航、电讯、石化等垄断性国营企业,如中国电信、中国石化集团。
私人组织行使行政权,如美国在放松管制和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兴起的私人监狱。
五、行政法(administrative law)理解行政法的几个视角,“关于行政的法律”。
关于公共行政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原则的总称,它的核心是调整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语其它国家机关和公民的权力(利)义务关系。
行政法的渊源(一):成文法渊源A、国际公约、条约、协定B、宪法C、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D、行政法规(国务院)E、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省府市所在地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经济特区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F、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G、部门规章(国务院的部委、行、署、直属机构)H、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省府市所在地的政府,较大市的政府,经济特区的政府)②行政法的渊源(二):不成文法渊源I、习惯法J、判例法K、行政法的一般原则(如自然公正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公平负担原则)③中国行政法中的潜规则L、行政法与政策M、行政法与意识形态N、行政法与乡土社会的伦理规则O、行政法与“批示”的法律意义P、宗族主义、单位制与内部规则④行政法的三种理论传统,或关于法律与行政的三种理论传统功能主义传统(管理论)规范主义传统(控权论)法社会学传统(平衡论)六、法治政府(government of the law)法治政府:是指一个具有合法性基础,建立在良法的基础上,遵守正当程序,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并对它的行为承担公平法律责任的政府。
法治政府的制度基础是:行政权具有合法性基础依法行政与“良法之治”程序正义,诚实信用原则和对信赖利益的保护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行使基本人权保障与责任政府存在独立和公正的司法审查制度[进一步思考]1.准确理解本讲10个基础概念的涵义及其法理意义;2.理解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分析现代宪政的制度基础;3.理解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分析行政法的宪法基础;4.理解民主与保护少数人权利的关系,分析行政法如何体现和保障民主;5.理解法治与行政法的关系,分析法治政府的制度基础。
[进一步阅读][英]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治出版社,2001,第85-113、227-247、421-437页。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8,第23-42、65-96页。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基础理论部分。
夏勇:“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公法》第2卷2000年。
包万超:“儒教与新教:百年宪政建设的本土情结与文化抵抗”,《北大法律评论》(1998),第1卷·第2辑。
【备注】2015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郑晗寄语:各位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北大是一个梦,一个永远不会醒的梦!要考北大,必须坚韧不拔,同时海纳百川,想尽办法把有利与考试的所有资源都要调动起来。
书本知识要扎实,框架要烂熟于心;另外心态很重要。
此外,非常感谢育明教育对我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