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座二离子反应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课时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6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关系
一、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是一种化学反应,它可以用来说明物
质或分子是如何传递电子或吸收电子,从而导致最终产物的产生。
它
从一个叫做“氧化剂”的物质损失电子,另一个叫“还原剂”的物质则获得电子。
氧化反应可提供能量,还原反应则消耗能量。
二、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因素是构建电子的传递,并且它们通常受到离子
或离子复杂的影响。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离子会影响电子的流动,也
会影响反应物或产物的构建,从而改变最终产物。
在大多数离子反应中,多种化合物都参与,这些化合物之间会有离子互换,从而改变氧
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三、离子反应的案例分析
让我们以酸性水溶液中的氯化钠与铝离子反应为例,来看看氧化还原
反应对于离子反应的影响。
在这种反应中,铝离子(Al3+)与氯离子(Cl-)间的反应会导致一种叫做“氯氧化铝”的复合物的生成。
由于铝
离子比氯离子稍微活泼一些,它们更容易被氧化,从而导致反应向氧
化方向发展。
氯离子则会获得铝离子的电子,并且通过电子重新组合,从而导致其被还原成氯化物。
四、总结
总之,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离子反应影响着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使其向一个方向发展,而氧化还原反应又会影响离子反应,从而改变最终反应产物。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氧化还原反应是离子反应发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两种常见的反应类型。
离子反应涉及到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而氧化还原反应则与电子的转移有关。
本文将分别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探讨,并对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它可以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正电荷;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负电荷。
2. 离子反应的特点离子反应通常发生在相溶液中,其中溶解物的离子和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离子反应的主要特点包括:- 离子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力:正离子与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们结合成化合物,而负离子与负离子之间的排斥力使它们分散在溶液中。
- 反应速度快:由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离子反应的速度通常较快。
- 形成物溶解度:离子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溶解在溶液中或沉淀出来,这取决于产物的溶解度。
3. 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例子:- 水的电离:水通过自离子化产生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这是许多其他离子反应的基础。
- 盐的溶解和结晶:将盐溶于水中时,离子会与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溶解成离子。
-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反应涉及到酸离子和碱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盐和水。
二、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过程,其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失去电子,而发生还原的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包含两个基本概念:- 氧化: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数量的过程。
- 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数量的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氧化还原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电子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
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 氧化数的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每个元素的氧化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氧化数是描述原子对电荷状态的数值。
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两个重要的反应类型。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介绍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示例,并探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一、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重组。
离子是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在离子反应中,离子根据其电荷和反应物的种类进行组合和分解。
离子反应可以包括阴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反应、阳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反应,以及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反应。
离子反应的例子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盐的生成反应等。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在这个反应中,硫酸和氢氧化钠分别是酸和碱,生成的硫酸钠则是盐。
二、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物质被氧化剂氧化或还原剂还原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电荷状态发生改变,通常涉及电子的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的反应。
例如,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铁离子,被称为氧化反应:Fe - 2e → Fe2+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的反应。
例如,氯气接受两个电子形成氯离子,被称为还原反应:Cl2 + 2e → 2Cl-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包括燃烧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热和光。
例如,木材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 6O2 → 6CO2 + 6H2O三、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区别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离子反应是指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重组,而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电荷状态发生改变。
离子反应可以涉及不同电荷的离子之间的反应,但不一定涉及电子的转移。
而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涉及电子的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类反应,其基本原理是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会失去电子(被氧化),同时另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会获取这些电子(被还原)。
下面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电子的转移,某些物质被氧化,同时其他物质被还原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而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概念1. 氧化:指物质失去电子,电荷数变大。
氧化剂作为受体接受电子,同时被还原。
2. 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电荷数变小。
还原剂作为给体失去电子,同时被氧化。
3. 氧化数:表示元素在化合物或离子中对电子的获取或失去程度。
氧化数可以为正负数,正数表示失去电子的数量,负数表示获得电子的数量。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以方程式的形式表示,其中化学物质被标记为氧化剂或还原剂。
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如下:氧化剂 + 还原剂→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例如,海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4FeS2(s) + 11O2(g) → 2Fe2O3(s) + 8SO2(g)在这个方程式中,FeS2(黄铁矿)被氧化成Fe2O3(氧化亚铁),同时氧化剂O2(氧气)被还原成SO2(二氧化硫)。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实例1. 金属的腐蚀:金属在接触氧气和水分的情况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氧化物和水。
例如,铁的腐蚀反应方程式如下:4Fe(s) + 3O2(g) + 6H2O(l) → 4Fe(OH)3(s)2. 燃烧反应:燃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反应。
例如,燃烧甲烷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H4(g) + 2O2(g) → CO2(g) + 2H2O(g)3. 高温燃烧:在高温下,金属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例如,铝和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Al(s) + Fe2O3(s) → Al2O3(s) + 2Fe(s)五、氧化还原反应的意义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在许多化学和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两种类型。
虽然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同时也有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一、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述离子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离子的转移过程。
在离子反应中,离子会与其他离子或者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离子或分子。
典型的例子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盐析反应等。
离子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和产物中电荷数目的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涉及到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会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发生氧化或还原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个更为常见的名称,即红ox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会有一个物质氧化为另一个物质还原的过程。
二、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同时发生的。
因为在离子反应中,离子的转移往往伴随着电子转移。
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会发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形成水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氢离子被还原为氢原子,而氢氧根离子被氧化为氧分子。
另外,氧化还原反应有时也会伴随离子的生成或消耗。
在一些金属与酸进行反应的过程中,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氧化为离子形式。
而酸中的原子或分子被还原为氧分子。
三、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离子反应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锂离子电池等领域。
例如,在水处理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去除水中的硬水离子,使水质软化。
氧化还原反应被广泛应用于电池、腐蚀防护等领域。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控制电子的传递来产生电能。
在腐蚀防护中,可以通过控制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减少金属的腐蚀速度。
四、结论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两种类型,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离子反应中离子的转移往往伴随着电子的转移,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有时也伴随离子的生成或消耗。
两种反应都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讲义一、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着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是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它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自身被还原。
而还原剂则是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它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自身被氧化。
例如,在反应 2H₂+ O₂= 2H₂O 中,氧气(O₂)是氧化剂,因为它得到了氢气(H₂)失去的电子,自身被还原成了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氢气则是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成了水分子中的氢原子。
氧化产物是还原剂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则是氧化剂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
还是以上面的反应为例,水(H₂O)中的氧元素来自氧气,所以水对于氧气来说是还原产物;水(H₂O)中的氢元素来自氢气,所以水对于氢气来说是氧化产物。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电子对的偏移。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时,要分别从反应物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相应的元素,桥上标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总数。
例如,对于反应 2KClO₃= 2KCl + 3O₂↑,双线桥法的表示为:“从 Cl 指向 Cl,桥上标明‘得到 6e⁻’;从 O 指向 O,桥上标明‘失去6e⁻’。
”2、单线桥法单线桥法是从还原剂中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到电子的元素,桥上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
比如,上述反应用单线桥法表示为:“从 Cl 指向 O,桥上标明‘6e⁻’。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氯气、浓硫酸、硝酸、高锰酸钾等。
这些物质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常见的还原剂有金属单质(如钠、铁等)、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离子反应方程式与离子共存(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HCO3-、S2-、HS-、SO32-、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Al3+、Cu2+、Fe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SiO32-、AlO2-、S2O32-等不能与H+大量共存(重要方程式S2O32-+2H+=S↓+SO2↑+H2O)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lO-、F-、CH3COO-、HCOO-、PO43-、HPO42-、H2PO4-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及NH4+不能与OH-大量共存。
(二)、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I-、S2-、HS-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NO3-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存在情况下不能共存;SO32- 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不能共存。
ClO-与S2-不论是在酸性条件下还是在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共存。
(三)、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和SCN-,由于Fe3++SCN-[Fe(SCN)]2+而不能大量共存。
(四)“双水解” Al3+和HCO3-,Al3+和CO32-,Al3+和S2-,Al3+和HS-,Al3+和AlO2-,Fe3+和AlO2-,Fe3+和HCO3-,Fe3+和CO32-,NH4+和AlO2-等。
特别注意:NH4+和CO32-、NH4+和HCO3-、NH4+和CH3COO-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五)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如: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性气体的溶液(注意有NO3-时产生的不是氢气而是氮氧化物)、由水电离出的H+或OH-浓度为1×10-10mol/L的溶液等。
课时作业(七) 离子反应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一、选择题1.(2015年武汉质检)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铜片中滴加浓硫酸并加热,有刺激性气体产生:Cu +4H ++SO 2-4=====△Cu 2++SO 2↑+2H 2OB .向Ca(HCO 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Ca 2++HCO -3+OH -===CaCO 3↓+H 2OC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蓝:4H ++4I -+O 2===2I 2+2H 2OD .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2H ++2Cl -=====电解Cl 2↑+H 2↑解析:A 项浓H 2SO 4不能写成H +和SO 2-4;B 项产物中还应有CO 2-3;D 项应为2H 2O +2Cl -=====电解Cl 2↑+H 2↑+2OH -。
答案:C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H 4HCO 3溶液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NH +4+OH -===NH 3↑+H 2O B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2H 2O===H 2↑+Cl 2↑+2OH -C .向Fe(NO 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 溶液:2Fe 3++2I -===2Fe 2++I 2D .Na 2SO 3溶液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5SO 2-3+6H ++2MnO -4===5SO 2-4+2Mn 2++3H 2O 解析:A 项HCO -3也参与反应;B 项没写“电解”;C 项NO -3、H +会氧化Fe 2+,产物中应有NO 。
答案:D3.Na 2O 2、HCl 、Al 2O 3三种物质在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含有Na +、H +、Cl -、OH -,且溶液呈中性,则Na 2O 2、HCl 、Al 2O 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 .3∶2∶1B .2∶4∶1C .2∶3∶1D .4∶2∶1答案:B4.(2014年武汉模拟)在离子浓度都为0.1 mol·L -1的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质后,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在含Fe 3+、Cu 2+、H +的溶液中加入锌粉:Cu 2+、Fe 3、H +B .在含I -、SO 2-3、Br -的溶液中不断通入氯气:I -、Br -、SO 2-3C .在含AlO -2、SO 2-3、OH -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氢钠溶液:OH -、AlO -2、SO 2-3D.在含Fe3+、H+、NH+4的溶液中逐渐加入烧碱溶液:Fe3+、NH+4、H+解析:A项应为Fe3+、Cu2+、H+;B项应为SO2-3、I-、Br-;D项应为H+、Fe3+、NH+4。
答案:C5.下列所述事实与化学(离子)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A.能说明盐酸是强酸:2HCl+CaCO3===CaCl2+CO2↑+H2OB.能说明氧化性H2O2>Fe3+:2Fe2++H2O2+2H+===2Fe3++2H2OC.能说明NH3结合H+能力比H2O强:NH3+H3O+===NH+4+H2OD.能说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CH3COO-+H23COOH+OH-解析:A项只能证明盐酸酸性比H2CO3强,不能证明盐酸是强酸。
答案:A6.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B.Z2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4>Z2>B2>A3+D.X2-是XO-4的还原产物解析:关于氧化性:由①得XO-4>Z2,由②得B2>A3+,由③得Z2>B2,综上知C对,可推得A对;由XO-4―→X2+,化合价降低,X2+是还原产物,D对;①中Z2为氧化产物,③中Z2作氧化剂,B错。
答案:B7.在下述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I-、MnO-4B.含有大量NO-3的水溶液中:NH+4、Fe2+、SO2-4、H+C.c(HCO-3)=0.1 mol·L-1的溶液中:Na+、K+、CO2-3、Br-D.强碱性溶液中:ClO-、S2-、HSO-3、Na+解析:无色透明的水溶液说明不存在有色离子,MnO-4呈紫红色,A错误;由于酸性条件下的NO-3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可发生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B错误;ClO-具有氧化性,S2-和HSO-3具有还原性,ClO-能将S2-、HSO-3氧化,且HSO-3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C8.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加入铝粉有氢气生成的溶液中:Mg2+、Cu2+、SO2-4、K+B.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Fe2+、I-、NO-3、Cl-C.常温下,c(H+)=10-14mol·L-1的溶液中:Na+、AlO-2、S2-、SO2-3D.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与c(OH-)乘积为10-28的溶液中:K+、Na+、HCO-3、Ca2+答案:C9.(2013年高考上海卷)已知氧化性Br2>Fe3+。
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Fe2++b Br-+c Cl2―→d Fe3++e Br2+f Cl-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A.2 4 3 2 2 6 B.0 2 1 0 1 2C.2 0 1 2 0 2 D.2 2 2 2 1 4解析:排除法,由氧化性强弱可知,Fe2+先于Cl2反应,所以Fe2+的计量数一定不能为0,B选项错误。
答案:B10.向100 mL 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适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并将所得固体灼烧至恒重,得到m g固体。
m与通入Cl2的体积[V(Cl2),标准状况]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V=0.224B.混合溶液中:c(Na+)=2 mol·L-1C.m2=25.3D.m1=18.55解析:m=11.7时,固体为NaCl,则V(Cl2)=12n(NaCl)×22.4 L·mol-1=12×11.7 g58.5 g·mol-1×22.4 L·mol-1=2.24 L=10V L,则V=0.224,A对;混合溶液中c(Na+)=11.7 g58.5 g·mol-10.1 L=2 mol·L-1,B对;由于两段反应消耗等量的氯气,则该溶液中NaBr 和NaI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m2=0.1 mol×103 g·mol-1+0.1 mol×150 g·mol-1=25.3 g,C对;由于还原性:NaI>NaBr,0~5V段发生NaI与氯气的反应,故m1为0.1 mol NaCl 和0.1 mol NaBr的总质量,m1=0.1 mol×58.5 g·mol-1+0.1 mol×103 g·mol-1=16.15 g,D错。
答案:D二、非选择题11.(2014年衡阳模拟)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
根据下列反应回答问题:A.Na2O2+2HCl===2NaCl+H2O2B.Ag2O+H2O2===2Ag+O2↑+H2OC.2H2O2===2H2O+O2↑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1)上述反应中,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
(2)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酸性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一个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微粒:O2、MnO-4、H2O、Mn2+、H2O2、H+。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H2O2→O2。
①反应体系选择的酸是:________(填序号)。
A.盐酸B.浓硫酸C.稀硫酸D.醋酸②如果上述反应中有6.72 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4)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KCN+H2O2+H2O===A+NH3↑,试指出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1)H2O2在B反应中做还原剂,体现还原性,在C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在D反应中做氧化剂体现氧化性。
(2)B反应说明氧化性Ag2O>H2O2,D反应说明氧化性H2O2>K2CrO4,所以H2O2、Ag2O、K2CrO4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g2O>H2O2>K2CrO4。
(3)根据题意可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①由于Cl-能够被MnO-4氧化,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醋酸是弱酸,所以反应体系应选择稀硫酸。
②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有1 mol O2生成时,转移2 mol电子,如果反应中有6.72 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即生成0.3 mol 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
(4)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可表示为KCN +H 2O 2+H 2O===KHCO 3+NH 3↑,所以生成物A 的化学式为KHCO 3。
答案:(1)D C (2)Ag 2O>H 2O 2>K 2CrO 4 (3)①C ②0.6 (4)KHCO 312.Ⅰ.在一定条件下,RO n -3与I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RO n -3+6I -+6H +===R -+3I 2+3H 2O ,RO n -3中的n 为________。
Ⅱ.下列微粒在溶液中的还原性和氧化性强弱如下:还原性HSO -3>I -,氧化性IO -3>I 2>SO 2-4。
向含有x mol NaHSO 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 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