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1.自我意识正确。
能正确评价、接纳自己。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二、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的含义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心理评估即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里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订的:疾病模式与健康模式。
(三)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1.心理测验2.评估性会谈第二节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一、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中小学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地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印象)1.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里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⑴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地个性品质;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⑷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看)⑴全面推荐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⑵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⑶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考试大纲解读: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
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
3、比较三种知识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重难点提示:1、知识的类型.2、知识学习的类型。
3、三种知识直观的类型。
4、知识的遗忘及原因。
◆重点内容归纳: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由认知心理学家。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4、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6、知识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7、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8、知识直观: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主要有三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一、填空题
1、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与()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3、()指人和动物在无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学习。
4、奥苏贝尔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方式的不同,提出了三种同化方式,分别为()、()和()。
5、加涅把学习条件分为()和(),在他看来,教学设计属于()。
6、奥苏贝尔认为,讲授教学的原则有()、()、序列组织原则和巩固原则。
7、()指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的类别。
8、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9、格式塔和桑代克之间的明显对立在于()和()。
10、加涅认为,在智力技能的子技能中,()是最基本的智力技能。
答案:1、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 2、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3、潜伏学习 4、下为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5、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外部条件
6、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
7、编码系统
8、苛勒
9、顿悟;试误 10、辨别技能
二、单选题
1、学生学完了“胡萝卜”“白菜”这些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概念。
这种学习属于()
A 上位学习
B 下为学习
C 组合学习 D并列学习
2、“北京市中国的首都”这个句子属于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类型中的()
A 表征学习
B 概念学习
C 非概括性命题
D 概括性陈述
3、()主张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A 苛勒
B 布鲁纳
C 桑代克
D 托尔曼
4、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必要性内容。
()
A 利于记忆的保持
B 利于学生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提高与发展
C 懂得基本原理,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D 有利于缩小“高级”知识与“低级”知识间的间隙
5、加涅将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对所学知识进入短时记忆,即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属于()阶段。
A 保持阶段
B 回忆阶段
C 获得阶段
D 概括阶段
答案:1、A 2、C 3、D 4、B 5、C
三、判断题
1、符号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也就是简单机械的运动反应。
()
2、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或改变。
()
3、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顿悟只与当前问题情境有关,与学习者过去经验无关。
()
4、从学科领域来看,发现法适合任何学科知识的教学。
()
5、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同一结构起作用的不同方式。
()
6、有意义学习的产生主要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与学习材料的性质无关。
()
7、命题学习包含表征学习,且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为前提。
()
8、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实质就是新旧知识间的联结。
()
9、布鲁纳认为学科的知识结构包括一般原理,但不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
10、信息加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是: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突出教学的重点。
()
答案:1、× 2、√ 3、× 4、× 5、√ 6、× 7、√ 8、
√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