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奇效千年中药方
- 格式:doc
- 大小:396.50 KB
- 文档页数:18
中医治疗喉痒,干咳的方子
中医治疗喉痒、干咳的方子。
喉痒、干咳是常见的症状,常常给人带来不适和困扰。
在中医的治疗中,有许多传统的方子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方子。
1. 梨膏糖水。
将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冰糖,加水煮沸,待梨熟烂后取汁,待温后服用。
梨性味甘凉,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喉痒、干咳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 雪梨百合汤。
取新鲜雪梨1个,百合30克,冰糖适量。
将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块,与百合一同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最后加入冰糖煮至溶化即可。
这款汤品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对于喉痒、干咳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 桔梗石膏汤。
桔梗10克,石膏30克,甘草5克。
将桔梗、石膏洗净,与甘草一同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30分钟,待温后服用。
这款汤品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喉痒、干咳等症状。
以上方子均为中医传统经典方子,对于缓解喉痒、干咳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但在服用中药时,仍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子,并遵医嘱用药。
希望以上方子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祝大家早日康复!。
川贝止咳中药止咳良方川贝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咳嗽症状。
川贝具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被誉为中药界的“神草”。
本文将介绍一些使用川贝的中药止咳良方,供读者参考。
1. 川贝蛤蚧汤川贝蛤蚧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适用于干咳无痰或少痰的咳嗽患者。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 川贝5克- 蛤蚧10克- 淡竹叶10克- 甘草5克制作步骤:1. 将上述材料加入适量清水中,放入砂锅中煎煮30分钟。
2. 过滤药液,分成3次服用,每次服用前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
2. 川贝石膏姜汤川贝石膏姜汤适用于痰多咳嗽、咳嗽有痰涎的患者。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 川贝5克- 石膏30克- 干姜10克- 麦冬10克- 核桃仁10克制作步骤:1. 将上述材料加入适量清水中,放入砂锅中煎煮40分钟。
2. 过滤药液,分成2次服用,每次服用前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
3. 雪梨川贝炖梨雪梨川贝炖梨是一种适用于干咳少痰的止咳良方。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 雪梨1个- 川贝砂1克- 冰糖适量制作步骤:1. 将雪梨洗净,去皮去核,留下一个小口,使内部可以加入药物。
2. 将川贝砂放入雪梨内,加入适量冰糖封口。
3. 放入蒸锅中蒸熟,一般需要约30分钟至40分钟。
4. 取出雪梨,将炖汁倒入碗中,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蜂蜜。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川贝中药止咳良方,不同人的体质和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在使用前咨询中医或中药师的意见。
同时,使用中药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用药,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总结:- 川贝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 川贝蛤蚧汤适用于干咳无痰或少痰的咳嗽患者。
- 川贝石膏姜汤适用于痰多咳嗽、咳嗽有痰涎的患者。
- 雪梨川贝炖梨适用于干咳少痰的止咳良方。
- 在使用中药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并严格按照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用药。
神奇贼方止咳散-咳嗽-中药方大全-偏方-秘方-药方大全我的祖父是本溪县田师傅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生于一八九Ο年,终年九十四岁,一生行医七十余载,经历过多个时代的变迁,在漫长的行医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术精湛,遗著很多。
现结合我临床实践整理如下,供大家研究、参考。
方名:贼方止咳散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喘满不宁。
对肺炎、肺气肿、百日咳、急、慢性支气管炎等,都能起到消炎,止咳,化痰,定喘之功效。
药物:化桔红、沙参、苦楝根皮、川贝母、茯苓各2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均分十包,每日早晚各服一包。
白糖水送服,服药期间忌吃辛辣之物,以上为成人量,儿童减半,孕妇忌服。
咳嗽一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总归起来可分为'外感'和'内伤'。
因此在临床上的治法也很低多,但总的来看清肺、化痰、止咳是根本大法。
'止咳散'正具备了这个特点。
方中化桔红,燥湿化痰,理气宽中,消痰之主药。
沙参、清肺火、益肺阴、清毒排脓。
川贝母,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茯苓,渗湿利窍,化痰。
苦楝皮,味苦性寒有毒,有杀虫止疼、外用治癣疥等作用,内服较少用。
本品与众止咳化痰药配伍使用能起到清肺、化痰、止咳等作用。
本品有毒,白糖水可解之。
我临床运用多年尚未发现毒副作用,一般一剂即可达到止咳效果。
本方不可连续长期服用,中病即止,再犯再用。
本方有药味少,药价廉,使用方便,疗效快的特点,临床中值得一用。
附:贼人深夜去偷牛,丢失药方犯了愁。
咳嗽不止真难受,讨回药方退还牛。
药用止咳化桔红,沙参楝皮贝茯苓。
每样五钱均十付,白糖送服忌辣物。
一付即止咳嗽病,望君珍藏莫泄露。
'贼方止咳散',是祖父早年从一民间医生得来的方子。
他临床运用多年疗效很好,在一般的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有满意的效果。
近些年来我在几十例肺癌患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对缓解病情,改善呼吸困难,减轻刺激性干咳,及减轻胸痛、发热等症状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一)咳嗽草药单方:1.鲜萝卜500克,洗净,带皮切丝,绞汁内服。
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喉痒咽干。
2.佛耳草五钱,水煎服。
用于治疗咳嗽痰多,不发热。
3.枇杷叶(去毛)一两,老桑叶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每日分两次服。
用于治疗喉痒咳嗽较剧,痰多黏稠。
(二)祛痰及镇咳药:1.氯化铵(10%):口服每次5至10毫升,每日三次;或用片剂,每次0.5至1克,每日三次。
用于咳嗽、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尿毒症患者禁用。
2.复方甘草合剂: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三次。
用于一般咳嗽,若咯痰不畅,可加入氯化铵。
3.咳必清:口服每次12.5至25毫克,每日三次。
用于剧烈咳嗽,对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效果更佳,多痰及心力衰竭病人禁用。
4.磷酸可待因:口服每次15毫克,每日三次。
一般情况下不宜应用;若咳嗽剧烈,影响呼吸、饮食及睡眠,而且痰液不多者,可暂时使用;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者应禁用。
5.敌咳: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三次。
可使痰液变稀,用于一般咳嗽。
(三)中医辨证施治:1.燥火咳嗽:干咳,口唇咽喉干燥,舌边尖色红,宜清燥润肺。
桑叶三钱,杏仁三钱,枇杷叶三钱(去毛),麦冬三钱,北沙参三钱,水煎服,每日分上、下午服,2.风热咳嗽:咯痰不爽快或干咳,口干,咽喉疼痛,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宜清热化痰。
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半,连翘三钱,薄荷一钱(后下),芦根一两(去节),水煎服。
3.风寒咳嗽:头痛、鼻塞或流清涕,咳嗽痰稀,怕冷或有发热,舌苔薄白,宜疏散风寒。
杏仁三钱,紫苏三钱,前胡三钱,制半夏三钱,桔梗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每日分上、下午服。
4.痰湿咳嗽:咳嗽痰吐白沫,喉中漉漉作声,甚至气急不能平卧,宜化痰平喘。
炙麻黄一钱半,光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焦白术三钱,川朴二钱,云茯苓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四)中成药:1.宁嗽露:每次15毫升,每日三至四次。
2.半夏露:每次二食匙,每日服三至四次。
治咳嗽的中药方剂
治咳嗽的中药方剂有很多,不同的方剂对应不同的咳嗽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治咳嗽中药方剂的详细介绍:
1.桑菊饮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等。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热咳嗽,症见咳嗽频繁剧烈,咽喉干燥疼痛,痰粘稠或呈黄色,不易咳出,流黄鼻涕,口渴、头痛、乏力等。
1.止嗽散加减
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等。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咳嗽迁延不愈或愈后复发,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2.桑杏汤加减
组成: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栀子、梨皮等。
功效:润燥生津,止咳化痰。
主治:干咳、呛咳不断、喉痒、咽痛、唇鼻干燥等。
3.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组成:陈皮、半夏、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等。
功效: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痰湿咳嗽,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痰多黏稠或质稀,色白或灰,咳声闷重,胸中憋闷等。
4.桑白皮汤加减
组成:桑白皮、黄芩、贝母、杏仁、半夏等。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痰热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黄黏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等。
以上是常见的治咳嗽的中药方剂,但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人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加减和调整。
同时需要注意中药治疗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疗效,并且要注意饮食和休息等方面的调理。
民间奇方妙药-止咳宣降汤
冬春之季,人们很容易感冒受凉,咳嗽。
在受凉初起,或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刚刚开始时,服止咳宣降汤,止咳效果极好。
方药:荆芥12克,车前草12克,竹叶12克,川朴9克,桔梗12克,枇杷叶15克,百部12克,前胡12克,杏仁10克,胆南星12克,天花粉12克,枳壳9克。
服法:咳嗽初起如若伴有微喘,可加葶苈子15克,鲜竹沥水100毫升,分3次兑服;若痰黄,可加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若大便不通,可用生大黄10克泡开水300毫升,每次取大黄液50毫升,兑服,以大便每日l~2次即可。
上方以每日1剂煎成600毫升,剧者可每日2剂,每4小时服药1次,每次100~200毫升。
连服3天,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主治:感冒咳嗽初起,或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初期,咳嗽,胸闷,气急,有痰,或大便干结等证。
功用:宣肺疏表,止咳化痰。
(阐释: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
咳嗽是肺为风温、风寒所束,故宣散,降气,化痰浊才能使肺气宣降,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
因此本方若用于外感初起,以咳嗽为主证者较为适宜。
若起始发热者,则要服清热解表的方药,或到医院诊治了。
)。
干咳无痰喉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常常让患者感到非常不适。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这一症状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许多名中医医师都拥有一些经典的验方来治疗这一病症。
本文将介绍一些名中医医师常用的验方,希望对患有干咳无痰喉痒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张三教授常用验方1. 杏仁薏苡仁汤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配方:杏仁15克,薏苡仁30克,石膏30克,桔梗10克,天花粉10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煮,分两次服用。
2. 桔梗贝母散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配方:桔梗10克,贝母10克,杏仁10克,糯米30克。
用法:将药物共研末,每次服用3-5克,加蜜制成丸,早晚空腹服用。
二、李四医师常用验方1. 麦门冬汤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配方:麦门冬15克,罗汉果15克,石膏20克,桑白皮10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煮,分两次服用。
2. 杏仁石膏汤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配方:杏仁10克,石膏30克,桔梗10克,麦冬10克,苦杏仁10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煮,分两次服用。
三、王五医师常用验方1. 花粉贝母汤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配方:天花粉15克,贝母15克,罗汉果15克,桑白皮10克。
用法:将药物共研末,每次服用3-5克,加蜜制成丸,早晚空腹服用。
2. 桑白皮麦门冬汤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配方:桑白皮20克,麦门冬20克,杏仁20克,贝母10克。
用法:将药物共研末,每次服用3-5克,加蜜制成丸,早晚空腹服用。
以上是一些名中医医师常用的治疗干咳无痰喉痒的验方,这些验方均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患有此症状的患者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验方进行治疗。
当然,在选择和使用验方时一定要遵医嘱,并结合自身的体质、病情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希望本文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在中医治疗中,干咳无痰喉痒常见的症状往往与外感风寒、肺热咳嗽等病症有关。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情况来选择相应的验方进行治疗。
中药养身养肺清热祛痰止咳的秘方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在保健养生以及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养身养肺清热祛痰止咳是中药的一大特色。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秘方,帮助您养身养肺,清热祛痰止咳。
一、柴胡疏肝散痰方该方是经典的清热疏肝方,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
方剂的组成包括柴胡、半夏、黄芩等药物。
柴胡能疏肝解郁,半夏能降逆止呕,黄芩能清热解毒。
服用该方能平抑肝气,消除痰液,从而达到清热祛痰、止咳的效果。
二、养阴清肺方养阴清肺方是适用于肺阴不足的症状,如慢性干咳、咳血等。
方剂的组成包括天花粉、黄芪、甘草等。
天花粉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黄芪能补气养阴,甘草能调和各药。
服用该方能滋润肺阴,清热化痰,达到养身养肺、清热祛痰的作用。
三、川贝雪梨煲瘦肉汤川贝雪梨煲瘦肉汤是常见的清热祛痰方,适用于肺热咳嗽、痰稠等症状。
其制作方法包括将川贝粉、雪梨、瘦肉等原料煮熟。
川贝能清热化痰,雪梨能润肺止咳,瘦肉能滋阴养血。
煲汤时,可适量加入一些益肺清热的中药材,如罗汉果、银耳等,增强药效。
四、苏子降气丸苏子降气丸是用于治疗肺燥干咳、咳嗽气喘等症状的中药丸剂。
方剂的主要成分是苏子、黄芩、桑白皮等。
苏子有养阴润肺、降气止咳的功效,黄芩能清热解毒,桑白皮具有润肺生津的作用。
服用该丸剂可缓解肺部症状,达到养身养肺、祛痰止咳的效果。
五、蜂蜜枇杷糖水蜂蜜枇杷糖水是一种常用的养肺止咳方,适用于肺燥、咳嗽、痰少等症状。
其制作方法简单,只需将新鲜枇杷榨汁,与适量的蜂蜜混合制成糖水。
枇杷具有清肺化痰的作用,蜂蜜能润肺止咳。
常饮用该糖水可有效改善肺部不适,提高肺功能。
养身养肺清热祛痰止咳的秘方丰富多样,上述介绍的只是其中几种常见的中药方剂。
在使用时,应根据自身病情、体质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药方,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用药。
此外,在饮食方面,应注意清淡饮食,多摄入具有润肺养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梨等,以加强身体的养护。
“止咳十一味”。
“顽咳方”。
清肺救肺汤。
民间验方“止咳十一味”善后:当归,川芎,法半夏,茯苓,陈皮,生甘草,桑皮,青皮,杏仁,五味子(捣碎),川贝母(轧细吞服)。
2剂,未服完而咳止。
“止咳十一味”后,却不能扫尾,渐渐干咳无痰,夜间加重,舌净无苔。
此时可试用我拟的“顽咳方”:玄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生甘草6g桔梗10g,仙鹤草30g,炙紫菀30g,桃仁10g红花6g 芦根30g,生牡蛎30g。
若个别病人服本方2剂后,干咳减轻而不止者,可与清燥救肺汤交替服用,以收全功。
清肺救肺汤【组成】:桑叶12g,石膏9g,甘草3g,人参3g,胡麻仁3g,阿胶3g,麦冬5g,杏仁3g,炙枇杷叶3g。
【功效】: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属燥热犯肺,气阴两伤者。
]【加减】:若痰多,加川贝、瓜蒌以润燥化痰;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方解】: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轻宣肺燥,透邪外出,为君药。
温燥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干宜润,故臣以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
石膏虽沉寒,但用量轻于桑叶,则不得君药之轻宣;麦冬虽滋润,但用量不及桑叶之半,自不妨君药之外散。
君臣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是为清宣润肺的常用组合。
《难经…十四难》云:“损其肺,益其气”,而土为金之母,故用人参益气生津,合甘草以培土生金;胡麻仁、阿胶助麦冬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素问》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用少量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兼能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使方宣、清、润、降四法并用,气阴双补,且宣散不耗气,清热不伤中,滋润不腻膈,是为本方配伍特点。
止咳十一味(民间)
金沸草散及止咳十一味
江尔逊胡希恕教材二版
金沸草散(旋复花芍药甘草3味要药)
旋复花10g(包煎),白芍12g,生甘草5g,荆芥15g,苏叶10g,前胡10g,法夏10g,杏仁10g,白芥子10g,桔梗10g。
2剂。
止咳十一味(民间)
当归,川芎,法夏,茯苓,陈皮,生甘草,桑皮,青皮,杏仁,五味子(捣碎),川贝母(轧细吞服)。
2剂
杏贝草桑苓知研,二陈,芎归,
金水六君煎(当归熟地+二陈),金沸草。
六安煎(二陈汤+杏仁白芥子)
舒肺汤(桂枝、苏叶、桔梗、甘草、茯苓、天花粉)合六安煎陈士铎桔梗甘草汤
玉屏风
二版教材为金沸草散,五版教材则罗列杏苏散、三拗汤、止嗽散等。
江尔逊查找: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中说,“轻则六安煎,重则金沸草散”。
江老曾秉笔直书道:有一见发热(或体温升高)便断为“风热”或“痰热”,而直用桑菊或银翘辈,或径用清热化痰药及抗生素;有因喉痒或痰少难咯便认作“风燥”或“阴伤”而恣用润燥或养阴方药;有因久咳不止便认作虚咳,而屡进补益药物者。
凡此皆因失于及时疏散、宣肃,而致咳嗽迁延缠绵,甚则转成劳嗽。
“顽咳方”:玄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生甘草6g,桔梗10g,仙鹤草30g,炙紫菀30g,桃仁10g,红花6g,芦根30g,生牡蛎30g。
2剂。
以上有山石神韵摘选“江尔逊老先生的金沸草散治咳专方---------治疗咳嗽”。
止咳奇效千年中药方治咳中草药逐个数一般感冒较易控制,但咳嗽却往往拖得长久。
有权威机构对止咳药市场做了全国性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全国还是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蜜炼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液、复方甘草合剂、等中药止咳化痰药,均位于销量前列。
中药止咳化痰药占领大部分市场,原因在于疗效确切,咳嗽以后吃中药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首选。
人为什么会咳嗽?人体的呼吸系统,尤其是呼吸道,是很脆弱的,因为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容易感受空气里面异物的侵袭,而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
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剧烈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如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哑和呼吸肌痛,则属病理现象。
咳嗽同时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在中医看来,咳嗽乃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
千年中药止咳奇效梧桐叶中医有说“梧桐先知秋气”之说,《贵州民间方药集》亦言:“镇咳祛痰,除风湿,治麻木。
外用止刀伤出血”,因此,此药放在开篇,是旨在告诉大家此药在组方中主要作为药引之用,一般加入药用治疗方中,用量3克,先煎或是同煎即可。
木蝴蝶又名千张纸、兜铃、三百两银药(《滇南本草》),玉蝴蝶(《张聿青医案》),云故纸(《兽医常用中药》),是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云南、广西、贵州。
此外,福建,广东、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亦产少量。
性味苦、寒,入肺、肝经,功用主治润肺,舒肝,和胃,生肌。
治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疮口不敛。
治干咳不止常配夏枯草。
此药在中医界甚为出名,治疗咳嗽的名家皆有钻研,使用此药入方可治疗燥咳及肺气肿。
选方:①治急性气管炎、百日咳等:木蝴蝶一钱,安南子三钱,桔梗一钱五分,甘草一钱,桑白皮三钱,款冬花三钱。
水煎,加冰糖三两,溶化于药液,制成糖浆,一日数回,频频服之。
(《现代实用中药》止咳糖浆)②治肝气痛:木蝴蝶二、三十张,铜铫上焙燥研细,好酒调服。
(《纲目拾遗》百部又名嗽药(陶弘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杨氏经验方》),九丛根(《草木便方》),九虫根(《分类草药性》),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
性味甘苦,微温,入肺经。
功用主治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
选方:①治肺寒壅嗽,微有痰:百部三两(炒),麻黄,杏仁四十个。
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热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大妙。
(《小儿药证直诀》百部丸)②治寒邪侵于皮毛,连及于肺,令人咳:桔梗-钱五分,甘草(炙)五分,白前一钱五分,橘红一钱;百部一钱五分,紫菀一钱五分。
水煎服。
(《医学心悟》止嗽散)③治卒得咳嗽:生姜汁,百部汁。
和同合煎,服二合。
(《补缺肘后方,)④治暴咳嗽:百部根渍酒,每温服一升,日三服。
(张文仲)⑤治久嗽不巳,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脚胁胀满,卧则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连发,甚则喘急,病必危殆:百部、薏苡仁、百合、麦门冬各三钱,桑白皮、白茯苓、沙参、黄耆、地骨皮各-钱五分。
水煎服。
(《本草汇言》百部汤)款冬花异名冬花(《万氏家抄方》),款花(《疮疡经验全书》),看灯花(《本草崇原集说》),为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
性味辛、温,入肺经,功用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嗽。
治咳逆喘息,喉痹。
选方:①治暴发咳嗽:款冬花二两,桑根白皮(锉)、贝母(去心)、五味子、甘草(炙,锉)各半两,知母一分,杏仁(去皮尖,炒,研)三分。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款冬花汤)②治久嗽不止: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
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人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圣惠方》紫菀散)③治喘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蒸,焙)。
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每服一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
(《济生方》百花膏)桔梗异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吴普本草》),房图、荠苨(《别录》),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苦辛、平,入肺、胃经。
功用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选方: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金匮要略》桔梗汤)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
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
(《简要济众方》)杏仁又名杏子(《伤寒论》),木落子(《石药尔雅》),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
性味苦、温,有毒,入肺、大肠经。
功用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
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选方:①治肺寒卒咳嗽:细辛半两(捣为末),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上药,于铛中熔蜡半两,次下酥一分,入细辛、杏仁,丸如羊枣大。
不计时候,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
(《圣惠方》)②治咳逆上气:杏仁三升,熟捣如膏,蜜一升,为三分,以一分内杏仁捣,令强,更内一分捣之如膏,又内一分捣熟止。
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三。
每服不得过半方寸匕,则痢。
(《千金方》杏仁丸)③治久患肺喘,咳嗽不止,睡卧不得者:杏仁(去皮尖,微炒)半两,胡桃肉(去皮)半两。
上件入生蜜少许,同研令极细,每一两作一十丸。
每服一丸,生姜汤嚼下,食后临卧。
(《杨氏家藏方》杏仁煎)④治上气喘急:桃仁、杏仁(并去双仁、皮尖,炒)各半两。
上二味,细研,水调生面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生姜、蜜汤下,微利为度。
(《圣济总录》双仁丸)注意本药有小毒,用量宜少。
百合异名白百合(《日华子本草》),蒜脑薯(《纲目》),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细叶百合、麝香百合及其同属多种植物鳞茎的鳞叶。
性味甘微苦、平,入心、肺经。
功用主治】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治肺费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来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
(1)润肺止咳:用于肺燥或阴虚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贝。
(2)清心安神:用于热性病后余热不清、虚烦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黄。
选方: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每服-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
(《济生方》百花膏)梨异名快果(陶弘景),果宗、玉乳、蜜父(《纲目》),主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栽培种的果实。
性味甘微酸、凉,入肺、胃经。
功用主治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便秘。
选方:①治卒咳嗽:㈠梨一颗,刺作五十孔,每孔内置椒一粒,以面裹于热火灰中煨令熟,出,停冷,去椒食之。
㈡梨,去核,纳酥蜜,面裹烧令熟,食之。
㈢梨,捣汁一升,酥一两,蜜一两,地黄汁一升。
缓火煎,细细含咽。
凡治嗽皆须待冷,喘息定后方食,热食之反伤矣,令嗽更极,不可救。
如此者,可作羊肉汤饼饱食之,便卧少时。
(《孟诜方》)②治痰喘气急:梨,剜空,纳小黑豆令满,留盖合住,系定,糠火煨熟,捣作饼,每日食之。
(《摘元方》)③清痰止嗽:梨,捣汁用,熬膏亦良,加姜汁、白蜜。
陈皮又名红橘、大红袍、川橘,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
选方:治咳嗽痰多:陈皮10克,大米50克。
陈皮洗净切细,煎水去渣滤汁;大米淘净入锅,加入陈皮汁和清水适量,煮稀粥服食,每天1次。
或将陈皮研为细末,取3~5克调入煮好的稀粥内服食,早晚各1次。
具有补气健脾、化痰止咳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胸膈满闷等症。
无花果异名阿驲、阿驿、底珍(《酉阳杂俎》),天生子(《滇南本草》),映日果(《便民图纂》),优昙钵(《广州志》),蜜果(《群芳谱》),文仙果(《草木便方》),奶浆果(《湖南野生植物》),品仙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桑科植物无花果的干燥花托。
性味甘、平,入肺、胃经。
功用主治健胃清肠,消肿解毒。
治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喉痛,痈疮疥癣,利咽喉,开胃驱虫。
用于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痔疮便秘,消化不良,痔疮,脱肛,腹泻、乳汁不足,咽喉肿痛,热痢,咳嗽多痰等症。
选方:①治咽喉刺痛:无花果鲜果晒干,研末,吹喉。
(《泉州本草》)②治肺热声嘶:无花果五钱,水煎调冰糖服。
(《福建中草药》)罗汉果异名拉汗果、假苦瓜(《广西药植名录》),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果实。
味甘、性凉、无毒,入肺、脾二经。
功用主治清肺润肠。
治百日咳、痰火咳嗽,血燥便秘。
选方:治百日咳:罗汉果一个,柿饼五钱。
水煎服。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性味苦辛、凉,归经入肺、脾经,功用主治】宣散风热,下气,消痰。
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选方:治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前胡(去芦头)一两半,贝母(去心)、白前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一两,芍药(亦者)、麻黄(去根节)各一两半,大黄(蒸)一两。
上八味,细切,如麻豆。
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
(《圣济总录》前胡饮)川贝异名虻(《诗经》),黄虻(《管子》),苘(《尔稚》),贝母、空草(《本经》),贝父、药实(《广雅》),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
性味苦甘、凉,入肺经。
功用主治润肺散结,止嗽化痰。
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
选方:①治肺热咳嗽多痰,咽喉中干:见母(去心)一两半,甘草(炙)三分,杏仁(汤浸去皮、尖、炒)一两半。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
含化咽津。
(《圣济总录》贝母丸)②治伤风暴得咳嗽:贝母(安心)三分,款冬花、麻黄(去根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圣济总录》贝母汤)③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萎、劳嗽:贝母一两半(煨令微黄)。
桔梗一两(去芦头),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紫菀一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如弹子大,绵襄一丸,含咽亦佳。
(《圣惠力》贝母丸)④治小儿咳嗽喘闷: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炙)一分。
上二味捣罗为散,如二、三岁儿,每一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入牛黄末少许,食后温分二服,更量儿大小加减。
(《圣济总录》贝母散)⑤治百日咳:川贝母五钱,黄郁金、葶苈子、桑白皮、白前、马兜铃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