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训练:专题16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12
专题十六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训练一 特殊句式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予本非文人画士 B .刘备天下枭雄C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D .夫病者所见非鬼也2.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 B .古之人不余欺也 C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3.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D.⎩⎪⎨⎪⎧不拘于时,学于余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B.⎩⎪⎨⎪⎧夫晋,何厌之有 子何恃而往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5.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7.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8.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9.下列句子中,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D.(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10.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学案【考点阐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这一考点知识面较广,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通过对近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来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没有就句式单独设题,而是将这一知识点设置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中,通过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来检查考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考生在做文言文翻译时必须注意其中是否有特殊句式这一知识点。
【答题方法】一、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
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是”来表判断。
主要结构形式有下列几种:(1)用“者……也”表判断。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如: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二)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
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固定句式等。
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不单独命题,都在文言翻译中考查,因为是文言文的特殊的语法形式,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会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障碍,直接的影响是译错句子,间接的会造成曲解文意,影响其他题目作答,复习的方式是根据课本中的典型例句抽取规律,然后迁移应用,因此基础还是熟悉课本。
本部分将细致讲解各种句式特点及相关辨析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熟悉的例句帮助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类型1:判断句【知识点拨】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主要格式见下表: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
【辨析技法】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中的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直接对主语做出判断。
那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究竟有哪些特征呢?1.名词性成分做谓语。
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主要特征,也是一个句子要成为判断句必不可少的条件。
2.“……者,……也”“……者”“……也”“ ……者也”的结构形式。
如《鸿门宴》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等。
3.“是”做主语。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用判断动词“为”“乃”等表示判断。
如《鸿门宴》中的“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陈涉世家》中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等。
【即练即悟】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刘备,天下枭雄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汝是大家子解析A项,“……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B项,无标志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是”表判断的判断句。
高考语文考前指导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解析引言高考语文考试是每位学生投身多年学习的重要考试之一。
在考试中,理解和运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本文档旨在通过对高考语文考前指导课件的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为高考做好准备。
一、句式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并列主语、并列谓语或并列宾语构成的句子。
与现代汉语相比,高考语文中的并列句常常采用结构紧凑、简练的形式,具有较高的修辞效果。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首古诗中的并列句,通过并列的方式表达了春风和明月的美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2. 省略句高考语文中常见的省略句是省略主语或者谓语的句子,常用于修辞或节省空间。
例如: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和谓语,通过简洁的句式表达出作者思念舍弟的深情。
3. 独立主格结构独立主格结构是高考语文中较为常见的句式,常用于描绘事物的状态、描述动作的方式或原因结果的关系。
例如:雨过天晴,万物都显得格外清新。
这是一句独立主格结构的句子,通过“雨过天晴”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二、用法1. 成语的运用在高考语文中,正确地运用成语可以提升文章的文采和表达能力。
考生要熟悉常见的成语用法及其搭配,避免使用错误的成语。
例如:无风不起浪。
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发生之前总会有一些先兆。
2. 修辞手法高考语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月亮宛如一面银盘悬挂在天空中。
这是一个使用比喻的例子,通过将月亮比喻为银盘,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3. 语态和时态的运用在高考语文中,准确地运用正确的语态和时态是关键。
特别是虚拟语气、倒装句等用法要灵活运用,避免句子结构和用法上的错误。
例如:要是当初没有那次交通事故,我现在可能成为一名医生了。
这是一个使用虚拟语气的句子,通过虚拟假设表达出与事实相反的情况。
专题十六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训练一 特殊句式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予本非文人画士 B .刘备天下枭雄C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D .夫病者所见非鬼也2.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 B .古之人不余欺也 C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3.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D.⎩⎪⎨⎪⎧不拘于时,学于余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B.⎩⎪⎨⎪⎧夫晋,何厌之有 子何恃而往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5.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7.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8.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9.下列句子中,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D.(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10.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C.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A .人皆得以隶.使之 B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D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管仲贤佐也 B .桓公霸君也C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D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13.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项是( ) A .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 .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14.下列句子中,补充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 .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B .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C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D .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1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恐年岁之不吾与我无尔诈,尔无我虞B.⎩⎪⎨⎪⎧乃入见,曰:“何以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心无杂虑,唯鱼之念16.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惟弈秋之为听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 ④甚矣,汝之不惠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 ⑥牛何之 ⑦乐夫天命复奚疑 ⑧王尝语庄子以好乐A .②③⑥⑧ B.①③⑥⑦ C .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⑥17.下列句子中,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是寡人之过也③唯君图之④微斯人,吾谁与归⑤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⑧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A.②⑥⑧ B.②③⑤C.①③④ D.④⑥⑦18.下列句子中,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舆薪之不见B.求人可使报秦者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B.夫子之谓也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0.下列句子中,和“教以慎于接物”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④此三者,吾遗恨也⑤而今安在哉⑥此世所以不传也⑦亦将有感于斯文A.①③⑤ B.①④⑦C.②⑥⑦ D.②③⑦2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2.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乃尔是过矣②不患人之不己知③游于赤壁之下④而君幸于赵王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训练二词类活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的“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
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沛公军.霸上C.刑.人如恐不胜D.侣鱼虾而友.麋鹿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B.骊山北.构而西折C.天下云.集响应D.道芷阳间.行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C.序八州而朝.同列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左右欲刃.相如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则其至.又加少矣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吾得兄.事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既来.之,则安之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以愚.黔首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D.有泉侧.出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外连衡而斗.诸侯D.以弱.天下之民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C.将军身被坚.执锐.D.寿.毕,请以剑舞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范增数目.项王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B.孔子登山而小.鲁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择善.而从之C.多可喜.,亦多可悲.D.隧.而相见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惧谗邪..B.何必劳.神苦思C.人君当神器之重.D.不念居安.思危.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B.六王毕,四海一.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D.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18.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安居乐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毛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百废待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蚕食鲸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好高骛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抱残守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抱头鼠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取长补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车载斗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扶老携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风驰电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狼奔豕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耳提面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气象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三知能演练一、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