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鲍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自交和杂交子一代的育苗及工厂化养殖
- 格式:pdf
- 大小:437.82 KB
- 文档页数:6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鲍鱼养殖专题】鲍鱼人工育苗及病害防控技术【村村通动植物医院小编语】鲍是名贵的海珍品,其肉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海味之冠”的美称,自古就被列为“海产八珍”之首。
伴随鲍高密度立体式养殖模式的推广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其病害也接踵而至,并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到鲍养殖业的发展。
鲍的生物性病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相关研究表明,人工养殖条件下,细菌和病毒是引起鲍鱼大规模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致病原,并具有季节性等特点。
【人工养育】国内人工养殖取得成果鲍鱼是海产贝类,其肉是海珍品,壳是中药石决明。
长期以来靠自然生长,产量少。
为了增加产量,扩大供应,从1971年开始进行人工育苗和养殖的研究试验,获得成果如下:(1)在1971年培育出杂色鲍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鲍鱼的繁殖规律、幼体和幼鲍的生活习性以及人工繁殖技术的改进,使人工繁殖的数量稳定与每立方米水体出苗13 000只左右,基本完成了鲍鱼人工育苗的中间试验。
(2)将产于辽宁省的绉纹盘鲍南移到福建暖水区,成活率达到96%,并于1974年培育出绉纹盘鲍苗,至1977年繁殖至第三代。
(3)1973年大面积培养了鲍鱼的幼体饵料--底栖硅藻,并掌握了培养的技术程序。
同时对成鲍的人工合成饵料进行了研究,获得一定效果。
(4)进行福建东山自然海区鲍鱼的资源调查和保护。
通过标志鲍鱼的自然放养,观察了它的生态分布、移动范围、摄食对象和生长速度以及敌害生物的种类【育苗技术】培藻催产授精1.底栖硅藻培育底栖藻类(卵形藻、舟形藻、菱形藻等)可从水池或自然海区中取得,用500目筛绢过滤两次,将滤液均匀泼洒水池。
培育池进水口套上500目筛绢过滤袋加水,投入藻种,水池中浓度达到2000个/毫升~3000个/毫升,初期每天补入少量海水,中后期保持微流水状态。
2.光照强度和营养盐光照强度为2000~5000照度。
接入藻种前应投放营养盐,按氮:20 毫克/升、磷:2 毫克/升、硅:2 毫克/升、铁:0.2 毫克/升浓度投放。
M I广东讪头市南弘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丨优质鲍苗供应粤闽■广东汕头市南弘海珍养殖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被评为省 级鲍良种场。
经过25年的科技创新与不懈努力,该场在鲍的品种改良、杂交选育、良种育苗等方面走在同行业前列,先后攻克了杂色鲍低温球状病毒疾病、鲍苗“掉板”症、杂色鲍萎缩病毒疾病等技术难题,初步建立了鲍杂交育种技术体系,近年来合作培育出高产抗逆的国家新品种杂色鲍东优1号、西盘鲍等,并在南方海区推广养殖。
■年均育苗超500万粒杂交亲本核心群,形成完善的基础种质资源库。
在确定杂交目标种群之后,对 目标种群进行多代群体系统选育,获 取标准性状的纯种,建立杂交亲本配 套系。
对每个亲本配套系严格隔离管 理,保证种质纯正。
亲本配套系继代 繁育保种时采用保种育苗技术进行育 苗,尽可能的降低近交系数,防止种 质退化;受精卵及幼体严格隔离培养,防止种质污染。
为使各群体保持优良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各杂交配套系苗种在育苗 池经多轮挑选,再移至福建古雷半岛 进行海区吊养野化培育,至合适规格 再运回育苗场进行选育,并强化促进 亲鲍性腺成熟,进行扩繁保种和开展 杂交育苗生产。
致力培育杂交鲍新品种该场长期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鲍遗传育种课题组和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等为技术依托,有专门鲍品种改良研究与开发团队。
先后获得了 《南方海区高产、抗逆杂交鲍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应用》等部省市科技奖7项,制订了《杂交鲍育苗技术规范》DB44/T 1271-2013等省、市农业地方标准5项。
在生产管理方面,该场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并制订了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良种的选育遵循严格、科学、规范的程序,经过引种、驯化、强化 培育成亲鲍,繁殖出子代,再经过定向群体选育,选择出性状优良的亲鲍,建 立品系,由不同品系进行杂交育种技术研究,最后才筛选确定杂交鲍组合与高 产、抗逆杂交优势的利用,并推广应用。
良种场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生产总体保持稳定,经营良性发展,年均 育苗500多万粒,年均产值300多万元,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杂交鲍“大连1号”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第07期品种来源:利用皱纹盘鲍日本岩手群体和大连群体杂交形成的杂交种。
审定情况:2004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GS-02-003-2004。
特征特性:“大连1号”杂交鲍杂种优势明显,性状稳定,具有适应性广、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生长快和品质好等特点:适宜水温0~29℃。
最适水温15~25℃,适温上限提高4~5℃,使杂交鲍养殖区从黄海北部向南扩展。
产量表现:与父本和母本比较。
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0%以上,养成周期编短1/4~1/3,成活率提高1.8~2.3倍。
养殖要点:采用陆基工厂化、潮间带生态系、平台沉箱式和南北跨区养殖等杂交鲍多元化养殖新模式。
以稳定提高苗种出苗率、鲍鱼成活率及生长速度。
1筏式养殖选择低潮时水深在5~6米以上,透明度大,水流交换好,水质不被污染,海水盐度较高,附近无淡水流入或受淡水影响较小的海区。
使用高度为95厘米、直径或边长约50厘米的阳层聚乙烯方形或圆形盘组成的养殖网笼,在北方一般每笼放养壳长2.0厘米左右的个体200只,每层50只比较适宜。
做好投饵、安全检查、清除敌害和洗刷笼子等日常工作。
2岩礁潮间带沉箱养鲍选择无泥沙淤积,不易受自然灾害袭击,海区未受污染,海水交换条件好,易于采收、移植供鲍摄食的海藻的岩礁带。
正常年份海区的最高水温在26~27℃,最低1℃,经筑坝稍微改造后最低潮时的水深可达1.0米以上,满潮时水深保持在3.0米以上,网箱多为田字形,边长为2米,高0.5米左右,每个网箱表面中央留一拉链口(长50~60厘米),供投饵和观察用。
网箱设置在低潮时网箱干露不超过1/3的位置为最佳,在网箱内投放些不规则的石块,以供鲍附着和固定网箱之用。
放苗规格春天不小于2厘米,秋天不小于3厘米,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50~250只比较适宜。
3底播放流增殖选择底质结构为岩礁,无泥沙淤积,无大量淡水与工业污水流入。
杂色鲍半自动工厂化养殖技术1杂色鲍生物学特性杂色鲍属软体动物门,喜栖息于海水盐度高且稳定,水透明度高,水流通,海藻丰富的岩礁海底;主要生活在潮间带上区至6m水深海区。
鲍是“夜行”性动物,通常白天匍匐于栖息海底,到夜间才活动搜索食物,活动时间一般为日落后的2~3h,与日出前的2~3h内。
幼鲍、稚鲍主要摄食附着性硅藻,单细胞藻,小型底栖生物及微小有机质,柔软的海带、浒苔、裙带菜和江蓠等的幼芽。
壳大于1.0cm时,可摄食各类海藻;成鲍食物主要以褐藻为主,兼食红藻、硅藻等大型藻类。
杂色鲍的生存温度9~32℃,生长温度18~28℃,最适生长温度26~27℃,最适盐度32~34,pH7.8~8.4,海水中的溶解氧量大于5mg/L;其生活史主要经过受精卵孵化成担轮幼体,匍匐幼体,上足分化幼体,经变态发育成幼鲍,稚鲍至成鲍。
2半自动工厂化养成技术养殖场选择的海域应没有污染源,海水密度终年不低于1.016kg/L,并经常保持在1.020kg/L以上,水质清澈,潮流通畅,砂质或岩礁底质,方便构筑提水工程,避风防潮条件好。
2.1养殖设备主要有养成池,养殖笼,饵料清洗池,吊机等设备。
养成池:池的长宽8.4m*3.2m,深度为1.8~2.0m,池底向排水口倾斜,池内设有进排水口和散气管,池底布有17~20条充气管,每条长2.5~3.0m。
养殖笼:养殖笼为附着基,一般用黑硬塑料制作,规格为0.4m*0.3m*0.1m,四面具小孔,并设有活动门,笼内设5片隔板,养殖笼层叠成捆,每捆为13层笼,并用木板、钢条等将8~10捆绑成一组,每池有17~20组,每组养殖笼下装有一条充气管;每捆笼的叠放高度比养殖池高度低20~30cm,底层养殖笼离池底约30~40cm。
饵料洗理池:主要用于清洗饵料用,池深1~1.2m,离池底20~30cm 铺上胶丝网,池内设有散气管,排水孔。
吊机:主要用来吊动养殖笼组,一般安装高于养殖池3~4m,功率0.8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