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 气象、地质、地震
- 格式:doc
- 大小:730.00 KB
- 文档页数:16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首页>生活常识 >正文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发布日期:2023-04-11 09:02:12 在我国,自然灾害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其他灾害。
常见的山洪、台风、暴雨、地震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七月份的灾害有,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洪涝,台风。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在我国,自然灾害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其他灾害。
常见的山洪、台风、暴雨、地震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下文是关于“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的具体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
自然灾害的分类1、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运孙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2、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
3、洪水灾害: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和祸患,简称洪灾。
4、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过程和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恶化,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给社会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5、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震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旁凯链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6、农作物生物灾害:主要是指由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或流行造成农作物及其产品巨大损失的灾害。
7、森林生物灾害:是指极少数外来或本土的昆虫、病原体、孙知啮齿动物或杂草等林业有害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森林中的木本植物,进而损害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或功能,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损失的灾害。
自然灾害五防包括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火灾五大类自然灾害五防包括:(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调查、监测、预警预报、宣传培训等防治工作,变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为积极主动的减灾防灾,使自然灾害防与治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紧密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总体要求,将防治任务纳入工程开发建设计划。
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同工程建设、村镇建设、山区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结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
(3)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重点抓好易发区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近期主要安排严重威胁工程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点的勘查与治理。
做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局部防治与区域环境治理相结合。
(4)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原则。
坚持群众监测与专业监测相结合,应用新理论研究自然灾害,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监测和治理自然灾害,建立适应工程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体系。
(5)坚持多渠道筹资的原则。
加大自然灾害防治投入力度,按照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其他自然灾害确需治理的,由政府或业主出资的原则,进行自然灾害的治理工作。
防治要求(1)对因施工而产生的弃渣、弃土,应按渣场规划要求进行合理堆弃,防止乱堆乱弃产生泥石流、滑坡造成危害。
(2)对于搬迁的移民点,应按相关要求做好各项工作,防治再产生陡坡耕作等问题,破坏流域内的植被,产生新的自然灾害危害。
(3)由于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阶段及精度限制,在勘察时应查明主要水工建筑物、附属配套场地以及水库区的水文、工程自然条件,特别是各类自然灾害点,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避免产生不良工程自然问题及自然灾害而形成危害。
(4)由于所处自然环境复杂,自然灾害发育,建议对各类自然灾害点进行长期监测,防止自然灾害产生危害。
自然灾害知识:自然灾害统计报告,探究各类灾害的发生率和致灾因素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造成的不可预测、不可抗拒、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突发性、破坏性事件。
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威胁,全球各地都频繁发生,其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已经超过了战争和恐怖主义。
掌握和了解自然灾害,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减轻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发生率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暴雨、冰雹、大雪等。
其中,台风是最为常见的气象灾害。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每年约有80个台风,其中约20个会登陆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暴雨也是气象灾害的一种,它会造成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其发生率也较高。
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等。
其中,地震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
全球每年平均发生1万次地震,其大多数在地球上的板块之间的边界上,也就是“地震带”的区域。
山体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发生率随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3.水文灾害水文灾害主要包括洪水、干旱、海洋灾害等。
其中,洪水是最为常见的水文灾害。
全球每年发生的所有洪水造成的损失约为1000亿美元。
干旱也是水文灾害的一种,它会给农业、畜牧业等带来严重影响。
海洋灾害包括海啸、海平面上升等,这些灾害对沿海地区造成的威胁日益增大。
二、自然灾害的致灾因素1.地球的构造和地质性质地球内部汹涌的构造和地质性质是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其板块运动、地质气候的变化也是引发山体滑坡、土壤侵蚀等的重要因素。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极端气候、自然灾害频发区等也是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3.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等,都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自然灾害防范与减灾1.了解自然灾害知识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知识,对于预测和减轻灾害对人类的影响至关重要。
灾害科普知识大全灾害是指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的、对人类、物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事件。
灾害的种类多样,有地震、飓风、台风、洪水、干旱、火灾、滑坡、泥石流等等。
本文将全面介绍各类灾害的特点、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知识,以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地震是一种在地壳内发生的地质运动,常常造成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倒塌、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地震的震源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震中是最接近震源的地面位置。
震例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常用的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地震的防范措施包括建筑物抗震设计、地震烈度评定和地震预警系统。
在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迅速躲到安全地带,避免待在高楼和易倒塌的建筑物内。
飓风和台风是指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上空出现的强烈风暴。
它们造成大风、暴雨和风暴潮,常常导致洪涝、山体滑坡和海上事故。
飓风和台风常常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从热带低气压到热带风暴,再到飓风或台风。
人们可以通过气象预警系统和预测模型提前准备,包括撤离危险区域、加固建筑物和储备食物和水等。
洪水是由于降雨量过大,河流或湖泊泛滥而引起的灾害。
洪水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影响很大,造成房屋损毁、农田受灾和人员伤亡。
洪水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如建设水坝和挡水堤坝,加强排水系统和定期排查河道等。
在洪水来临时,人们应该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避免涉水行走。
干旱是指长期缺乏水源的气象现象,造成农作物枯死、水资源匮乏和牲畜死亡。
人们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和开展抗旱工作来缓解干旱的影响。
这包括改善灌溉系统、开展水资源调度和加强农田水土保持。
在干旱期间,人们应节约用水,避免浪费。
火灾是指可燃物着火蔓延的现象,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人们可以通过安装火灾报警器、设置灭火器和进行消防演习来预防火灾。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应立即报警并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使用电梯和进入浓烟区。
滑坡和泥石流是由于地质灾害引起的土壤和岩石的滑动现象。
它们经常导致道路封闭、建筑物损毁和人员伤亡。
地震:阜新市处于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两个一级构造带——松辽沉降带和大兴安岭——太行山隆起带的交接复合部位,区内主干断裂有东西向的赤峰——开原断裂,凌源——阜新断裂,东北向的医巫闾山断裂。
阜新地区大部分位于唐山——锦州地震带上。
这一地震带地震比较频繁而且震级较高,阜新地区比较稳定,属于区域地震烈度Ⅵ度区,清河门区以西位于Ⅶ度区。
气象水文条件:阜新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春季多风,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全年平均气温7.2℃,最高温度37.4℃,最低温度为-30.4℃,平均无霜期156天。
全年最大降水量744.1毫米,最小降水量329.4毫米,年均降水量51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
平均相对湿度61%,最大相对湿度78%,最小相对湿度48%。
平均冻土深度1.11米,最大冻土深度1.48米,最小冻土深度0.68米。
(一)地震灾害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1含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2原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人为活动(核爆炸,修建水库)(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3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烈度相同4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强度注: a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5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①位置:南起南美洲南段,向北经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折向亚洲的勘察加半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过大洋洲中部,止于新西兰西南②国家: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文莱、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东帝汶、萨尔瓦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国、基里巴斯、马来西亚、墨西哥、纽西兰、尼加拉瓜、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秘鲁、菲律宾、俄罗斯、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鲁、美国③特点: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总量80%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①位置:横亘于亚欧大陆南部,大体呈东西方向,西起地中海沿岸,经伊朗高原延至喜马拉雅山脉向东南,然后南折过中南半岛,止于印度尼西亚东部②国家: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塞黑;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
最全
1-5 气象、地质、地震
1-5-1 气象
1-5-1-1 风级表
风级表见表1-89。
风级表表1-89
1-5-1-2 降雨等级
降雨等级见表1-90。
降雨等级表1-90
1-5-1-3 我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我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见表1-91。
我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表1-91
1-5-1-4 我国主要城镇采暖期度日数
我国主要城镇采暖期度日数见表1-92。
我国主要城镇采暖期度日数表1-92
1-5-1-5 世界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世界主要城市气象参数见表1-93。
世界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mm 降水:气温:℃
表1-93
1-5-2 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见表1-94。
地质年代表表1-94
1-5-3 地震
1-5-3-1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它是衡量地震震源释放出总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震级与放出总能量的大小近似地如下式关系:
lgE=11.8+1.5M
式中E——能量(erg),lerg=10-7J;
M——地震震级。
1-5-3-2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就是受震地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烈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每次地震发生时本身放出的能量大小,同时还受到震源深度、受震区距震中的距离、震波传播的介质性质和受震区的表土性质及其他地质条件等的影响。
在一般震源深度(约15~20km)情况下,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大致如表1-95。
震级和震中烈度大致对应关系表1-95
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和物品的震动情况、房屋和构造物遭受破坏情况等定性的描绘。
目前我国使用的是十二度烈度表,对于房屋和结构物在各种烈度下的破坏情况详见表1-96。
地震烈度表表1-96
1-5-3-3 几种地震烈度表的换算
几种地震烈度表的换算见表1-97。
几种地震烈度表的换算表表1-97
注:此表为国际地震和地质工程方面的有关组织于1962~1964年在已有烈度表基础上测定的一种烈
度表,意图逐渐统一烈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