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0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展示目标:将课文第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三、先学后教:
研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方法: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预设: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②形貌昳丽(光艳)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④臣之妻私臣(偏爱)
⑤朝服衣冠⑥孰视之
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翻译重点句子。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朝服衣冠,窥镜。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
④臣之妻私臣。
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⑥孰视之
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⑧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⑨暮寝而思之。
学生展示时,其他同学注意要点评,要明确翻译是否准确,是否体现逐字逐句。
四、当堂检测: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先解词,后译句)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余:译句:
②朝服衣冠,窥镜。
服:窥:译句: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译句:
④臣之妻私臣。
私:译句:
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译句:。
第二课时●重点:1.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学习文章善于通过细节与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示例: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
2.对下列句中所省略的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C)A.( )朝服衣冠(邹忌,承前省主语)B.窥镜而自视,又( )弗如远甚(认为,省谓语)C.忌不自信( ) (比徐公美,省宾语)D.( )孰视之(邹忌,省主语)3.文章开篇不惜重墨,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
对此,有人认为与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相距甚远,似乎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之嫌。
《古文观止》对此的评语则是:“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勘查,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千古臣诌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对此,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示例:写邹忌比美,看似与主题无关,实际上正是为突出主题所做的极有力的铺垫。
先有比美,后才能以此设喻进谏;这个“比美”正是紧扣题目中的“讽”字落笔,若去“直谏”,齐王可能不但不会纳谏,反而会治罪于邹忌。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这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示例: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问题一:深入探究,鉴赏劝说技巧。
1.邹忌劝谏技巧之高,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分析。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从家事到国事,由小及大。
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
邹忌谙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品读对话,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2.体味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名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课堂学习任务一、知识回顾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情节,概括课文内容。
(1)比读邹忌与妻、妾、客人的对话,分析“三问”“三答”有什么异同。
(朗读课文,比读第1段的对话描写,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把握人物微妙的感情差异,读出人物的心理。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易受蒙蔽的?(朗读第2段,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回答。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奖励进谏者意味着什么?(这三等奖赏分别是什么?区别的标准是什么?设立这样的奖赏反映了什么问题?)(4)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朗读第3段,找出相应句子回答。
)(5)课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进谏者人数,这是为了说明什么?(思考:人数逐渐减少说明什么呢?对刻画人物有什么意义?)2.具体分析邹忌巧妙的讽喻艺术,把握人物形象。
(1)说说邹忌是怎么说服齐威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根据对课文第2段内容的概括,梳理出邹忌进谏内容的层次,体会邹忌的劝谏艺术。
)(2)课文在结构上有何特色?(思考与“三”有关的情节,并体会其妙处。
)(3)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邹忌、齐威王的形象。
(结合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总结人物形象。
)3.探究课文的写法。
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可以从邹忌、齐威王、妻、妾、客、进谏者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