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八音之乐_音乐_初中六年级_孙帅_博山镇下庄学校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三单元《八音之乐》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让学生要不仅理解音乐作品,还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
教学内容分析: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二胡独奏《光明行》展示了二胡的音色和乐曲果断刚毅的音乐性格;笛子独奏《姑苏行》配以清淡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
设计思路:1.认识听辨乐器2.欣赏乐曲3.民族乐队及其组成乐器4.课外拓展新民乐教学内容:1.了解多样化的民族乐器2.音乐欣赏《十面埋伏》《赛马》《姑苏行》3.拓展知识教学重点:了解乐器音色及外形,能准确听辨琵琶、笛子、二胡等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体会各乐器在表现音乐风格时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目标:1.介绍“八音之乐”,使学生整体上认识中国民族乐器。
2.通过几个民族乐器乐曲的欣赏,帮助学生正确听辨几种常见民族乐器的音色,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学生学习音乐的深度和广度。
3.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面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力,增强学生联合民族自豪感,建立对民族文化的良好态度。
使学生了解多元化的民族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课题《八音之乐》,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引入)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动画片,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的背景音乐运用的是民族音乐还是西洋音乐?(动画片片段)生:(民族音乐)师: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答)师:民乐在听觉上虽然不如西洋音乐恢弘大气,但也有它独特的韵味。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民族音乐,去感受它所蕴涵的无穷魅力。
二.民乐知识1.了解八音(1)介绍八音定义师: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品种繁多、造型独特、音乐优美的多种乐器。
古人为了便于区分,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八大类,统称八音,这八大类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八音之乐》教学设计《八音之乐》是第三单元的课题,什么是八音?本节课通过提前让学生预习搜集资料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老师起到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时,我先用一则《三字经》里的文章引出“八音之乐”的定义,让后和学生一起学习八音的定义,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
后来,人们将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也称为八音。
然后让小组汇报各小组搜集的不同乐器的资料和大家共享。
老师搜集了不同的器乐曲进行深化,让学生对各种乐器更深层次的了解。
最后教师出示了吹打乐、江南丝竹两类风格的音乐让学生分析所运用的乐器及各种音乐的风格,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
最后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寄语中结束本节课。
不足点在于,如果能把各种代表乐器拿到现场让学生真正的接触、演奏各种不同乐器,相信同学们的认识会更加深刻!1、导入教师出示《三字经》,请同学们找关于八音的线索。
集体朗诵,在最后两句揭示“八音”定义。
八音: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
后来,人们将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也称为八音。
2、共享各小组搜集的资料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共享课下搜集的不同乐器的资料,邀请各小组同学对云锣、堂鼓、二胡、竹笛、笙、埙、梆子、磬乐器从产生、音色、作用等范围做介绍。
教师播放这八种乐器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分析各种乐器的特点。
3、吹打乐、江南丝竹两种风格音乐赏析。
教师播放吹打乐《小放驴》,小组分析所用乐器及风格。
教师播放江南丝竹《行街》,小组分析所用乐器及风格。
总结这两种风格音乐的特点。
4、课堂寄语。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音乐艺术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我们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民族音乐,逐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民族心理素质,继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
八音之乐教案设计第一章:八音之乐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八音之乐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认识八音之乐的八个基本音阶掌握八音之乐的基本演奏技巧1.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定义和历史八音之乐的八个基本音阶: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商、变徵八音之乐的演奏技巧:指法、吹奏、拍子等1.3 教学活动引入八音之乐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八音之乐产生兴趣讲解八音之乐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其文化价值教授八音之乐的八个基本音阶,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学习和掌握示范八音之乐的演奏技巧,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第二章:八音之乐的演奏技巧2.1 教学目标掌握八音之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学会正确的指法和吹奏方法熟悉八音之乐的拍子2.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指法:指法的种类和运用八音之乐的吹奏方法:吹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八音之乐的拍子:拍子的种类和节奏感2.3 教学活动讲解八音之乐的指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授八音之乐的吹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吹奏练习介绍八音之乐的拍子,让学生通过拍手活动来感受节奏感第三章:八音之乐的曲谱阅读3.1 教学目标学会阅读八音之乐的曲谱了解八音之乐的曲谱符号和标记能够演奏简单的八音之乐曲目3.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曲谱符号:音符、休止符、附点、连音线等八音之乐的曲谱标记:音高、音长、速度、力度等八音之乐的曲目演奏:简单曲目的学习和演奏3.3 教学活动讲解八音之乐的曲谱符号,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理解教授八音之乐的曲谱标记,让学生能够根据标记进行演奏学习简单的八音之乐曲目,让学生进行演奏练习第四章:八音之乐的曲目学习4.1 教学目标学习八音之乐的经典曲目了解八音之乐曲目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4.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经典曲目: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进行学习八音之乐曲目的风格和特点:分析曲目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提高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通过学习曲目,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4.3 教学活动学习八音之乐的经典曲目,让学生熟悉曲目并进行演奏分析八音之乐曲目的风格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并欣赏八音之乐的音乐美通过学习曲目,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进行演奏练习和音乐分享第五章:八音之乐的演奏展示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自信地进行八音之乐的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展示八音之乐的魅力和美感5.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演奏技巧:巩固学生的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水平团队合作和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八音之乐的魅力和美感:展示八音之乐的独特魅力和美感5.3 教学活动进行八音之乐的演奏技巧训练,让学生提高演奏水平组织团队合作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演奏展示情感和美感举办八音之乐的演奏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八音之乐的魅力第六章:八音之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6.1 教学目标了解八音之乐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探索八音之乐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习八音之乐在传统节日和仪式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了解八音之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八音之乐在传统节日和仪式中的应用:学习八音之乐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以及婚礼、祭祀等仪式中的使用探索八音之乐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了解八音之乐在传达情感、表达敬意等方面的作用6.3 教学活动引入八音之乐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引导学生对八音之乐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产生兴趣通过实例讲解八音之乐在传统节日和仪式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八音之乐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演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八音之乐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第七章:八音之乐的创新与发展7.1 教学目标了解八音之乐的创新与发展探索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创作与表演7.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创新与发展:学习八音之乐在历史上的一些创新和发展,如八音之乐与现代乐器的结合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了解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使用,如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鼓励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创作与表演: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自己的八音之乐作品并进行表演7.3 教学活动引入八音之乐的创新与发展,激发学生对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中应用的兴趣通过实例讲解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八音之乐在现代音乐中的独特魅力组织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创作与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才华第八章: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8.1 教学目标了解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对八音之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8.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八音之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学习通过教育、演出、记录等方式对八音之乐进行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对八音之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培养对八音之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8.3 教学活动引入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八音之乐保护的意识通过实例讲解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对八音之乐进行传承与保护组织学生参与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活动,如参与演出、制作纪录片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八音之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第九章:八音之乐的实践与探索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八音之乐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9.2 教学内容八音之乐的实践能力培养:学习通过实际演奏、合作演出等方式提高八音之乐的实践能力八音之乐的探索与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探索与研究,如了解不同地域的八音之乐风格、历史背景等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通过八音之乐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9.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实际演奏和合作演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八音之乐的探索与研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通过八音之乐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实际操作和项目研究第十章:八音之乐的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学生在本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思学生在八音之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成长展望八音之乐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学生的继续重点解析本文重点在于:1. 八音之乐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八个基本音阶及基本演奏技巧。
《八音之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及八音乐器的分类法2、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二胡独奏《二泉映月》3、理解并比较江南丝竹和吹打乐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不同音色,协助学生把握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2、教学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聆听、演奏实践中,亲自参与,从而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面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八音的分类;2、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3、比较比较江南丝竹《行街》和吹打乐《小放驴》(二)难点: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知道哪些民族乐器?(生答,师总结)(二)、新授:课件《八音之乐》教师活动:(1)讲解八音的由来,出示八音代表乐器图片、听辨乐器音乐。
(2)讲解八音中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各类乐器的制作材料和代表乐器的音色。
学生活动:(1)问答法回答古代八音代表乐器的制作材料和乐器名称,同时听辨乐器的音色。
(2)听赏《春江花月夜》A、《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简介B、民族管弦乐队位置图以及组成(3)听赏《二泉映月》A、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作者简介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
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B、《二泉映月》作品赏析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八音之乐》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及应用,建立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良好态度。
2、学会常用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打《冲头》、《急急风》等锣鼓经片段。
3、通过乐器创编演奏,开阔学生的思维及想像,锻炼其创编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小专题研究:各音乐要素在民族打击乐中的体现(音的强弱和音色、节奏、节拍等)教学重点:认识民族打击乐,学打锣鼓经教学难点:为情境编打击乐配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见民族打击乐器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百年的梦想,百年的等待,13亿中国人的期盼,8月8日奥运火炬终于在北京鸟巢点燃。
这一刻,让中国欢呼,让世界铭记。
让我们再次重温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2、播放开幕式倒计时“击缶而歌”的视频。
3、师:缶原本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有盖,肩上有环耳,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古时候人们在席间饮酒时,特别是饮到兴起之时通常会以皮蒙缶、击缶而歌,成为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
以“击缶迎宾”揭开序幕。
不仅表达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开幕式的开篇就传达出对全世界客人的热情欢迎之意。
3、师:我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民族打击乐器,了结打击乐器在悠悠中国民乐历史上独特的地位吧!教学理念:由今年的热点话题引入,学生熟悉、关注且与本课主题结合自然而又紧密。
二、认识民族打击乐器1、作为文明古国,我国打击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请看—————大屏展示古老的打击乐器(编钟、编磬、云锣等)2、师:经过漫长的发展,我顾民族打击乐的种类越来越多,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实物,并请其上来敲打,由此让全体学生认识,并接触它们的持法、打法、了解音色。
对于学生没提到但又常用的打击乐,教师可先展示实物请学生辨认,启发回答后再补充介绍。
3、师:根据刚才的认识与接触,同学们能不能总结出什么样的乐器属于民族打击乐器呢?通过敲打发声的乐器。
《八音之乐》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八音、音乐故事、民族乐器听辨与乐曲欣赏。
2. 音乐知识方面讲解八音和八音代表的乐器,音乐表现上听辨乐器的音色。
“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欣赏笛子独奏《姑苏行》二胡独奏《光明行》。
3. 这一单元与七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民族乐曲而设立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对本课的知识体系比较缺乏,现在学生普遍偏爱流行音乐。
2.七年级下册《华夏古韵》的学习,学生对古代乐器有一些解和认识。
欣赏课学生活动一般比较少,课堂气氛不活跃,因此我变换教学手段,在欣赏中也让学生动起来,以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从直观感官上吸引学生,用问答、讲故事、视频、视唱、竖笛吹奏、律动表演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意图使学生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
3.如何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课的一个困难点。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课是欣赏课,视频播放、听赏的乐曲和展示的乐器图片较多,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八音知识,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古代八音分类及代表乐器。
2.学生能听辨出欣赏曲目中演奏乐器的音色。
3. 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学生能视唱《姑苏行》的主旋律。
能随《光明行》的音乐做律动表演。
4.学生了解现代民族乐器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音乐与视频欣赏的形式,问答、听辨音色让学生了解古代民族乐器八音分类。
2.能听辨出欣赏曲目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听赏、视唱、表演等形式了解《姑苏行》、《光明行》的演奏形式、分析乐曲的风格特征。
3.了解现代的民族乐器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加热爱中华民族,更多关注八音之乐、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是了解古代八音分类及代表乐器。
欣赏《姑苏行》、《光明行》、《春江花月夜》。
姓名:马廷俊临洮县中铺中学初中音乐1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八音之乐》2013.9.19教学内容:1.介绍八音乐器的分类法与中国民间乐器。
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二胡《赛马》、琵琶曲《十面埋伏》、笛子独奏曲《姑苏行》、二胡独奏名曲《二泉映月》、《空山鸟语》、《光明行》。
4、听一听、辩一辩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了解八音及其代表乐器与相应的乐曲。
2、通过几个民族乐器乐曲的欣赏,帮助学生正确听辨几种常见民族乐器的音色,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学生学习音乐的深度和广度。
3、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
4、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面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对民族文化的良好态度。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解决重难点的方法、策略:1通过视听练习使学生认识民族乐队及乐器,能够听辨乐器音色。
2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琵琶、笛子、二胡等乐器的音色,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风格,了解认识不同音乐体裁及特点。
材料分析:1、《赛马》二胡名曲《赛马》是黄海怀先生于1959年根据内蒙民歌《红旗歌》改编而成,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的新作品。
这首乐曲表现了在蒙古族人民传统的赛马盛会上,那紧张激烈的场面。
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
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
同时也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该曲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
《八音之乐》教案一、感受民族音乐导入: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师:希望我今天带来的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也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
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的背景音乐运用的是民族音乐还是西洋音乐?(播放动画片《抬驴》片段)生:民族音乐师: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答)师:民乐在听觉上虽然不如西洋音乐震撼恢弘,却能充分调动心灵,让你融于意境、氛围中,产生最细致、真挚的情感。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民族音乐,去感受它所蕴涵的无穷魅力。
二、认识民族音乐1、了解民族乐器及其音色师:我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
师:大家都知道哪些民族乐器?说说看(生答)师:看来同学们对民族乐器的了解还真不少。
你能说出图片中这些乐器的名称吗?(展示、分发图片,生抢答)师:通过刚才的展示,大部分同学都能够依据形状准确的说出乐器名称,不过我们除了要了解乐器的形状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听辨、鉴赏音色的美。
师:下面分成1、2、3、4四个大组,根据我给出的音乐片段进行抢答,看看哪组同学回答的既准确又快速。
(欣赏片段,生抢答、总结成绩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抢答上,而没有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欣赏乐器的音色,为此我特意准备了两首乐曲供大家欣赏,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民族音乐,了解乐器在乐曲演奏中所塑造的各种音乐艺术形象。
2、欣赏乐曲乐曲《十面埋伏》师: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这样四句诗来形容一件乐器的音色之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乐器的音色?生:琵琶师:请欣赏著名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它是根据公元前202年的垓下决战这一历史事实编写的。
描述的是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战争,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开始争霸天下,他们虽然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是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一直是难分高下,后来由于项羽优柔寡断,错失了斩杀刘邦的良机,最终被刘邦的十万大军包围,在乌江边展开了激战,最终项王败阵、拔剑自刎。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
教学内容
1.听辨民族乐器音色,了解“八音”知识。
2.听赏琵琶演奏《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
1.介绍“八音”乐器,听辨乐器音色,了解“八音”和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常识。
2.通过音乐与故事相结合,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欣赏《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两首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讲故事、欣赏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难点:理解民族音乐所表述的历史事件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内涵。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新课教学
1.了解“八音”知识
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大家庭中,人们常常将民族民间乐器用“八音”来统称。
那么,什么是“八音”呢?。
◆在中国古代,“八音”是指用金、石、丝、竹、匏(pao)、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
后来,人们经过长期的改造和完善,又将民族民间乐器的演奏形式也称为“八音”。
2、介绍传统“八音”与民族乐器
传统的八音是根据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八种材料分别为:
八音材料乐器举例(分辨乐器名称;听辨乐器音色)
金(金属)————锣、钹、唢呐、编钟等
石(石头)————石磬
丝(丝绳)————琴弦、琴弓(如二胡、琵琶、古筝、扬琴等)
竹(竹子)————笛、箫等
匏(植物晒干)——芦笙、葫芦丝
土(陶土)————埙
革(皮革)————鼓面、胡琴面
木(木板)————木鱼、木琴、梆子、琴板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地改造和完善乐器的性能,现代的民族乐器在分类上已经打破了“八音”按材料分类的传统模式,变成了按乐器的演奏形式及发音特征来进行分类。
形成了四大类别即“吹、拉、弹、打”。
吹——吹管乐器——梆笛、曲笛、箫、笙、唢呐、管子
拉——拉弦乐器——板胡、高胡、二胡、中胡、革胡
弹——弹拨乐器——柳琴、琵琶、三弦、中阮、大阮、筝、扬琴
打——打击乐器——大鼓、堂鼓、板鼓、排鼓;大锣、小锣、云锣、大钹、小钹(镲);木鱼、拍板、梆子
认识了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了解了乐器的分类和音色特征。
3、介绍民族管弦乐:
民族管弦乐队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下产生的。
综合了传统丝竹乐队和吹打乐队,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交响乐队的编制,民族乐器就有两百多种。
我国的民族乐器中缺少低音乐器,所以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使用西洋乐器中的低音提琴作为补偿,也有使用大提琴的。
一些现代派民乐作品中会出现传统中较为少见的音响要求,可能需要西洋乐器作为辅助。
一般分为
1.拉弦乐器组: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倍革胡
2.弹拨乐器组: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筝
3.吹管乐器组:曲笛梆笛新笛唢呐(高音、中音、低音)笙(高音、中音、低音)
4.打击乐器组:堂鼓排鼓碰铃锣云锣吊镲军鼓木鱼
4、听赏《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很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全曲分为十段,各段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这首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如同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欣赏诗朗诵《春江花月夜》,伴背景音乐。
4、简介琵琶
琵琶:弹拨乐器,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琵琶作了形象的比喻,大家朗读一下:“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白居易(下面介绍一首琵琶曲《十面埋伏》)
5、作品《十面埋伏》简介与欣赏
这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
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
这一历史事件通过音乐技法的渲染,集中表现了楚汉相争的激烈战况,再现出一幅生动感人的古代战争音画。
琵琶曲《十面埋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形式。
全曲共由13个小段落构成,每段都有小标题,分别为:
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6、完整视听乐曲《十面埋伏》
7、思考与交流
(1)乐曲具有哪些音乐情绪特征?(学生讨论与回答)
(紧张激烈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激昂高亢壮丽辉煌)
(2)传统琵琶曲有“文曲”和“武曲”之分,琵琶曲《十面埋伏》属哪种类别?
文曲——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缓,多用左手推拉吟揉等技巧手法,善于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或表达内心细腻感情。
武曲——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富于戏剧性,多用右手凸显力度变化的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
(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具有传统琵琶曲“武曲”的特征。
)
8、听赏《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
9、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1)“八音”乐器是采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乐器?
(金、石、丝、竹、匏(pao)、土、革、木)
10、听赏周杰伦《东风破》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八音”和民族乐器分类的常识,学会辨别部分常见民族器乐的音色,并在音乐故事和欣赏乐曲中体会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多关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欣赏民族音乐的水平,增强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