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苏霍姆林斯基学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380.73 KB
- 文档页数:4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要善于明确: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教育技巧的奥秘:用终生准备自己的每一节课。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书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海洋。
班主任要善于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一是要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理论,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艺术,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以免在实践中迷惘。
二是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班主任的义务和权利,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权限等。
现在的管理是以人为本、依法执教,如果不懂得必要的法律常识,在解决一些班上与家长和社会中的事情就无从着手。
三是向同行学习,要经常向管理有方、管理有道、管理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四是在反思中学习,班主任在处理众多的事务中要多反思,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改善和落实,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在这信息知识时代,如果我们班主任不努力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增加和更新自己的观点、知识、理论结构,班主任将会被时代淘汰,被学生看不起,自然就没有学识魅力了。
二、班主任要关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一切工作都会失去热情。
首先,班主任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交往、前途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爱的博大。
其次,班主任的“爱”不能无限,必须建立在从严管理、从严衡量、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否则,师爱变成了“和稀泥”,班主任会变成“五政府”状态,要照章管理,违章必究。
正确处理好严和爱的关系,管理和教育的关系。
必须做到从严爱出,严而有理,严而有格,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严就是无私的爱,接受教师在爱中的管理。
三、班主任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人都喜欢表扬。
优等生需要表扬,学困生需要表扬。
其实学困生身上有许多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区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
可以想象,一个班上的后进生都在尽力去学习,去维护班上的荣誉,这个班上的班风、学风不可能很差的。
苏霍姆林斯基校长观及其对当代校长专业化的启示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非常多,其中关于做什么样的校长、如何做校长的教育理论更加丰富。
在今天校长专业化的进程中,苏霍姆林斯基的校长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校长观;校长专业化;启示苏联著名的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从事长达33年的教学工作和26年的校长工作,已经把学校管理工作看做是“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工作”。
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通过教育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包括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跟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在这些教育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做一个什么样的校长,怎么样做一个好校长的思想。
众所周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学校的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在今天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日益成为实践的过程中,校长专业化的呼声也与日俱增,校长需要学习怎么去管理好学校,领导好教师去进行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品位。
一、苏霍姆林斯基校长观(一)校长的知识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首先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作为一个校长不仅需要懂得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扎实自己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精通教育科学知识,掌握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艺术,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能手,懂得关于教育艺术的知识、懂得关于如何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意识、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
(二)校长的管理观第一、开展学校校务会议。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学校的校务会议由教师、少先队总辅导员、图书馆管理员、长日班教导员、校医、课外小组辅导员、校长、教导主任、总务副校长、5-7名家长委员会委员以及共青团组织的代表所组成。
校务会议是学校集体处理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解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加强学校管理,成就师生未来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
”办好学校,要靠教师,要靠校长。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校长的办学思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未来发展。
2013年9月,出于工作的需要,上级领导任命我为阿舍乡斗南小学校长,斗南小学位于砚山县阿舍乡东北方向,距乡政府所在地6.5公里,与斗南锰业公司分矿毗连,是一所比较偏远的农村完全小学。
上任之初,我就面临着各种棘手的问题:由于地处偏远,师资严重缺乏,教师频繁调动;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几乎全部是传统的老教学方式,效率极低;由于斗南锰业公司停产,厂区优秀学生流失严重,学校无围墙,人员流动性较大难以管理……如何改变斗南小学的现状呢?斗南小学的未来之路在何方?我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大,但我必须担当起来,为辖区内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和其它地方的孩子们一样沐浴阳光和雨露。
时间一晃,将近三年的时间的过去了,在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和斗南小学的师生们一起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极大改善了校园环境,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在斗南村村民中有了良好的口碑。
现就这几年我们在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讨、交流。
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树立威信,与老师们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更是老师的榜样,校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老师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校长,能够使学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作为一名校长,就需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起威信,与老师们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搞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不能以声势压人,允许老师们发表不同的意见。
听到不同的声音,不能心怀怨恨,更不能打击报复,相反要虚心接受批评,不断改进工作。
当学校有重大决策的时候,不专断独行,主动召集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商量,达成一致。
怎样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宜章八中廖雄云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对学生的教育时说:“在我们的教育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有一条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可见,自我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离开这一环节,任何教育都无法奏效。
所以我们要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强调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重点,也是学生中考能否取胜的关键性因素。
如果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整个班级没有活力,班主任很累却效果不好。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营造和谐、民主、团结的班级文化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听取学生的呼声,经常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多一些主人翁意识,融入班级团队。
魏书生是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的成功典范。
在魏书生的班级里,只要班规中有了一项较重要的规定,便要确定一位同学具体负责,做到无论大事小事,事事均有人负责;无论强者弱者,人人皆承担事务。
他的班级设立了岗位责任制,做到了无论常务班长、团支部委员、班委会委员、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科代表,还是专项任务承包者与公用物品承包者,人人都有明确的职责;班级制定的各种规章皆有人落实。
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一个需要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努力的教育环境中生活,其价值感、责任心与自我控制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另外,团队意识对于学生自主管理也很重要。
我充分还利用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如在上操、班级打扫卫生、运动会等活动中强调集体的力量,让每个人都要对团队负责。
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具体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目标。
这目标包括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
目标给人的心理效应是:“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
”因此,在设立目标时宜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合理目标,这样的目标易于实现。
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能使学生产生自信心、成就感,激发其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第4期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许多人认为,教师只要能够胜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教好其他孩子,也一定能够教好自己的孩子,因此教师的孩子一般也是优秀的。
这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教师能教出成百上千的优秀学生,却不一定能教好自己的孩子;许多校长能够管理好几百几千名学生,却不一定能够管好自己的孩子。
个别教师教育别人的孩子时方法和经验很多,但教育起自己的孩子来却束手无策,甚至极端失败。
有这样一则消息让我震惊:2018年3月18日下午,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的高中学生罗珊,因周末校外补课与当教师的父亲罗中光发生争执,遭到罗中光打骂。
随后罗中光因子女教育问题殴打妻子曾华春,罗珊见状情绪失控,持水果刀将罗中光刺伤,罗中光经抢救无效死亡。
47岁的罗中光是一名初中老师,据说在当地小有名气;而女儿罗珊,也是班里的尖子生。
负责任的父亲,争气的女儿,当地人眼里最好的家庭,却出现了这样一场家庭悲剧。
在这个事件里,我们似乎窥视到了普通家庭承受的巨大升学压力与焦虑。
特别是作为父亲的罗中光,虽然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教师,可是在教育孩子和处理家庭关系时,却成了一个失败者……由此,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我们做教育的,为什么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专门向教师朋友提出了这方面的建议,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在《关于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家长不要把家庭变成小型学校,不要把学校的气氛带到家里。
教师要十分明确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身份:首先是父亲或母亲,其次才是教师。
父母的首要责任是努力维护好和谐的家庭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说,教师的手里拿着一把强有力而又不无危险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管人”的权力。
教师只应在学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的五条建议■山东省寿光市文家教育学区郑建业27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第4期校里明智地、小心翼翼地使用这件工具,切不可把它带回家去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或者不顾孩子感受随意发号施令。
苏霍姆林斯基论校长工作张正江(西南师范大学张正江)一、从中学校务会议看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下称苏氏)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职务长达二十六年之久。
以他的资历,他的威望,他的名气,他完全可以实行“人治”,个人决定一切,个人说了算。
但他不是这样。
他创导了一种会议制——校务会议,这是全校“最高的权力机关”,它决定一切,包括校长和教导主任的选举,教师的任用去留,为教师们分配教学科目和班级,确定班主任,审批师生作息时间表,审批课程表和课外活动计划,等等。
总之,学校内的各种大小事情,都须由校务会议集体决定。
校务会议是一个非常民主的会议。
它的成员极其广泛,包括教师、图书管理员、校医、校长、教导主任、总务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等等几乎所有教职工以及共青团代表和五至七名学生家长。
校务会议每年进行一次校长、教导主任和秘书的选举。
选出的校长即为该届校务会议的主席,而副主席则须从教师中选出。
既然全校一切问题,事无巨细,都须由校务会议决定,那么,校长是不是“无权”,被“架空”了呢?不是,由于校长同时又是校务会议主席,校务会议所做出的各种决定,正是校长个人思想与教师集体们讨论后,变成了集体的信念,并由校务会议通过,而且又由校长执行,落实。
这种领导机制,似应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
二、校长的第一品质:热爱学生,深深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一个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不具备这个品质,就不能当校长,就象不是任何人都能当教师一样)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
”苏氏还认为,热爱孩子的这种品质是不可能在任何学府中或任何书本中学到的。
这种品质是在长期地也孩子们生活,与孩子们的相互交往中培养出来的。
热爱孩子,就应该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孩子们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或潜能。
“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
向苏霍姆林斯基学管理|苏霍姆林斯基管理思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素养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如何将素养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成为学校管理者主要思索的问题。
近日,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细细体会苏氏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述,如同醍醐灌顶。
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非常丰富,但因篇幅所限,现将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作些粗浅的探讨,权作引玉之砖。
一、只有成为老师的老师,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受到人们的信任和爱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的校长,必需首先是一个好的老师。
他指出,教学教育过程包括科学、技巧和艺术三个要素。
而且这个过程的现象具有深刻的独特性:“某一种教育原理,用在第一种状况下是正确的,用在其次种状况下就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状况下甚至是荒唐……要领导它,首先必需本身不断地丰富和更新,使自己的头脑今日必须要比昨天更充溢。
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每天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学和教育技巧,只有把学校工作的最本质的东西――教学和教育、老师和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老师的老师’。
假如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那首先你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的老师、好的教学论专家和好的教育者。
”他认为,学校中的大量问题,不是靠开会、发指示、作决议所能解决的,校长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深化课堂,到老师中去,到学生中去,探究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性,依靠科学来领导和管理学校工作。
基于这种思想,他在长达23年的校长工作岗位上,从不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行政领导和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上,而是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在学校的每一个领域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将他的思想变为全体老师的思想,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的运行。
他说:“假如你占着一个校长的职务,认为只要自己有一些特别的行政工作实力,就可以取得胜利,那你还是放弃想当一个好校长的念头吧。
”在他看来,所谓校长,决不是习惯认为的“行政干部”,而应当是教育思想家和教育理论探究专家。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管理艺术分析及其启示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他提出了“情感管理艺术”的理论,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管理艺术理论,分析了它的基本原理,并探讨了它为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19021994)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也是心理社会学、家庭关系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情感管理艺术”的理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持续的交流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在社会关系和沟通过程中获得有益的情感。
他认为,个体必须控制自身的情感,以适应和调节外部的社会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管理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四:首先,他认为,要想有效地管理情感,就必须先了解自己的情感,了解自己的思想;其次,他提到,要想有效地管理情感,就必须熟悉社会习俗和文化,尊重他人;第三,他认为,要想有效地管理情感,必须运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他认为,要想有效地管理情感,就必须学会正确地面对情感,并能够表达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管理艺术理论为社会心理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理解自身的情感,才能有效地管理自身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最终实现自我实现。
他的情感管理艺术理论也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加深了对人类情感管理能力的认识,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管理艺术理论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管理艺术理论十分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探索人类情感,为我们理解情感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希望未来的研究者能够进一步探索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管理艺术理论,并为我们理解人类情感提供更加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