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试题10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专题10 古诗词鉴赏(一)【2020·浙江金华、丽水一模】古诗阅读(4分)蝶恋花·密州上元①[宋]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②。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元宵节;此时诗人刚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词中“山城”即密州。
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词中两处写“霜”,上阕用“霜”写________,下阕用“霜”写________。
(2分)2.本词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寂寞”,请作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
(2分)(二)【2020·浙江嘉兴、舟山一模】古诗阅读(5分)南乡子·四川道中作曹伯启蜀道古来难,数日驱驰兴已阑①。
石栈②天梯三百尺,危栏;应被旁人画里看。
两握不曾干③,俯瞰飞流过石滩。
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
孤馆④青灯夜更寒。
(注)①阑:尽。
②石栈:山壁上凿出的栈道。
③“两握”句:两手紧张时掌中多汗。
④孤馆:指简陋的驿站或客店。
1.结合词的内容,说说词人登蜀道的复杂情感。
(2分)2.本词用了什么手法来凸显“蜀道难”的?请结合有关内容分析。
(3分)(三)【2020·浙江衢州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5分)菩萨蛮①宋▪陈克绿芜②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烘帘③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④杨花转。
几处簸钱⑤声,绿窗春睡轻。
[注]①菩萨蛮:词牌名。
②芜:丛生之草。
③烘帘:暖帘,用以挡风的布帘。
④宝甃:华美的井、池。
⑤簸钱:唐、宋间流行的一种赌博游戏。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的画面。
(2分)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一句的妙处。
(3分)(四)【2020·浙江绍兴一模】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6分)蝶恋花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
专题10《夜雨寄北》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一个秋天的夜晚,秋雨绵绵,雨水涨满了池塘。
一位身在异乡的男子独坐窗前,望着外面绵绵的秋雨,思念起远在北方的妻子,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家书”式的诗歌——《夜雨寄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感受一下羁旅游子的“苦与乐”。
二、目标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2、有节奏地诵读诗歌,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感知诗歌意蕴;3、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4、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准确把握本诗所流露的羁旅之愁和思归之苦的情思。
三、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注释《夜雨寄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何时将要。
却话:回头说,追述。
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五、诗意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
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何时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再叙我独居巴山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六、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越发绵绵深重。
“秋”字点明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9篇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______________【答案】(一)1、C2、《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3.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并指出它是哪种字体()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答案】B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答案】(1)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评分: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评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2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一)丰乐亭游春①(其一)(4分)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古代诗词鉴赏一、唐宋诗词欣赏1.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2. 下面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登高》b) 《春晓》c) 《静夜思》d) 《望岳》3.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鬼”?a) 苏轼b) 李商隐c) 杜牧d) 白居易4. 下列哪首诗是王之涣的作品?a) 《登鹳雀楼》b) 《将进酒》c) 《月下独酌》d) 《静夜思》5. 下列哪首诗讴歌的是自然景色?a) 《月下独酌》b) 《九思》c) 《饮中八仙歌》d) 《登高》二、古诗填空请根据古诗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题。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答:《登鹳雀楼》。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首诗的开头?答:《静夜思》。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在表达什么意境?答: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追求和对人生奋发上进的寄托。
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的是什么景色?答:描绘了壮丽的山水风景。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答:春天。
三、宋词鉴赏请根据给出的词意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李清照。
2. “寒食上巳闲寻处,却到杨花酒舍。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苏轼。
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周邦彦。
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元好问。
5. “金沙水拍云垂落,暮禽吟春影动摇。
”这是哪位词人的作品?答:辛弃疾。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中的古代诗词鉴赏部分。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唐宋诗词,可以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欣赏,培养对诗词的审美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入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1、(四川卷)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1)【答案】请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述,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资料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答案】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资料来分析。
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十五、14.(1)①“湿”字,描述出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情绪。
②“迷”字,描述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惘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述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应对国事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古诗词试题及答案古诗词鉴赏在语文科目占有很大的分量,因此在语文竞赛中古诗词也是重头戏。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试题及答案(通用11篇),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试题及答案篇11.黑云翻()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3.等闲识得东风雨,万()千()总是春。
——朱熹《春日》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贺知章《咏柳》5.()毛浮()水,()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6.()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橘()时。
——苏轼《赠刘景文》8.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古诗词试题及答案篇2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4.借问()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孟浩然《过故人庄》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杜牧《清明》答案:墨、白青紫、红绿白、绿、红白、黄黄、绿黄、白杏花荷花桂花梅花梨花桃花菊花杏花古诗词试题及答案篇31.春()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泥融飞(),沙暖睡()。
——杜甫《绝句》4.西塞山前(),桃花流水()肥。
——张志和《渔歌子》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古诗词试题及答案篇41.人间()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月花。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题集》中考试题——诗词鉴赏题集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全诗鉴赏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白鹤一飞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4、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搏击长空的气势,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愈挫愈奋、锐意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019年湖南省13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10--古诗词鉴赏10.古诗鉴赏。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上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上片:望月下片:怀人【解析】(1)这首词上片重点写“望月”。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下片重点表达“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2)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答案】(2)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露”写出中秋月夜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问,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合理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乡之情的?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边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________。
诗中的“轮台”在这里代指________。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阅读古诗题春晚①(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②数点傍林飞。
吟③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①春晚:暮春傍晚。
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③吟:诵读诗文。
(1)诗中“”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诗人笔下的村野有着的特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_______。
专题10:古诗词鉴赏(原卷版)【一、2023-2024学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首联以对偶写自己泛舟于绿水上、青山前,“客路”点明作者人在旅途的境况。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为颈联“江春”作了铺垫。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强调美好事物的消逝,有一种无奈和惆怅蕴含其中。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尾联诗人自问自答,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
2. “校园诗词大会”中,“文字线索题”的环节扣人心弦。
而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也颇费心思。
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
(1)这两句出自唐代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诗人在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又名《江南意》。
(2)诗人于唐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前人说他“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
(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指出,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它形容中国和巴西未来发展的前景。
最后一条线索:____________【二、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观沧海》和《望洞庭》,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 《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志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古诗鉴赏高考真题特训(2008—2017)三、古诗鉴赏(8分)2008年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古诗词鉴赏(10分)2009年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2010年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2011年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古典诗词鉴赏考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其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
3.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此事古难全。
4.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
6.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更吹落、星如雨。
7.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 王安石的《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春风送暖入屠苏。
9. 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东风无力百花残。
10. 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轻罗小扇扑流萤。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杜甫《春望》一诗的创作背景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答:《春望》是杜甫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所作。
诗中描绘了战乱后长安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和平时光的怀念。
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分崩离析的悲痛,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离散的哀伤。
2. 分析李白《静夜思》一诗的艺术特色。
答:《静夜思》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著称。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0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秋涨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主题】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写法】三、四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考点】一、理解性默写1.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2.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3.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4.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快场景的语句是:。
5.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6.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7.《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中学生古诗词默写大赛
一、填空
1、水何澹澹,。
《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3、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6、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
7
8、荡胸生层云,。
《望岳》
9、白头搔更短,。
《春望》
10、征蓬出汉塞,。
《使至塞上》
1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12、,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14、,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
15、水调歌头:,月有阴晴圆缺。
16、此中有真意,。
《饮酒》
17、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18、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9、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21、海内存知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
23、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
24、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
25、持节云中,。
《江城子密州出猎》
26、,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
27 ,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
28、,在河之洲。
《关雎》
29、,白露未晞。
《蒹葭》
30、报君黄金台上意,。
《雁门太守行》
31、妇姑荷箪食,。
《观刈麦》
32、,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
33、,枳花明驿墙。
《商山早行》
34、已是黄昏独自愁,。
《卜算子》
35、,采桑径里逢迎。
《破阵子》
36、,村南村北响缫车。
《浣溪沙》
37、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
38、,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9、宁为百夫长,。
《从军行》
40、醒时相交欢,。
《月下独酌》
二、选择
4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B )。
A张养浩B马致远C元好问
4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A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4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A )。
A万重山B千重山C万愁眠
4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A )”。
A阴山B边关C阴关
45.《C》的作者是曹植,告诉人们不要手足相残的道理。
A几步诗B五步诗C七步诗
46. 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B )。
A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 C 似曾相识燕归来
47.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B )。
A花重绵阳城 B 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
4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A)。
A 《游园不值》B《春望》C《春夜喜雨》
4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A )的诗句。
A王勃B李白C白居易
50.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A)。
A因为B坐下C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