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基础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大气动力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对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1.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还包括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其中,水蒸气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2.大气的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
从地球表面向上分别为对流层(0-12公里)、平流层(12-50公里)、中间层(50-80公里)和外层层(80公里以上)。
3.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大气通过对流和平流两种方式进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则是由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驱动的。
4.大气的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能量和物质的不断交换和运动。
其中,全球性的大气循环有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两部分构成,这些循环起到了全球温度和气候的调节作用。
5.大气的辐射:大气与地面和太阳之间发生的辐射交换是大气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大气光学是研究大气层对可见光和红外辐射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特性的学科。
6.大气的热力学:大气的热力学是研究大气中能量和热量传递的学科。
其中,气候系统的热力学过程对了解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报非常重要。
7.大气的化学: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对于大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臭氧层对于过滤太阳紫外线的作用至关重要。
8.大气中的云和降水:云是大气中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水滴或冰晶的集中表现,降水是指水滴或冰晶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云和降水对于气候和水循环有重要影响。
9.大气的天气:天气是大气瞬时状态的表示,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要素。
气象学是研究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10.大气的气候:气候是大气长期统计性质的表示,反映了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情况。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以上就是对大气科学基础知识的梳理,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大气的构成、运动、循环以及与地球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气象气候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7、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8、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9、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0、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1、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2、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1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14、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5、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6、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17、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
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18、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一般地风向的改变角度达180度。
19、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大气基础知识书籍大气是地球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要深入了解大气科学,我们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
在学习大气基础知识时,阅读相关的书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大气基础知识书籍。
1.《大气学基础》这本书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经典教材,适合初学者学习。
它系统地介绍了大气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覆盖了大气的组成、结构、运动、能量传输等方面的知识。
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配有丰富的图表和案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大气科学导论》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气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它涵盖了大气的物理、化学、动力学等方面,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问题的探讨。
书中还包括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领域的介绍,适合对大气科学有一定了解的读者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3.《大气科学与气象学概论》这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大气科学教材,适合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学习。
它系统地介绍了大气学、气象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大气现象、大气环境、天气预报等方面。
书中还涉及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热点问题,帮助读者了解当代大气科学的发展和挑战。
4.《大气科学基础》这本教材是针对地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等专业的学生编写的。
它全面介绍了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包括大气热力学、动力学、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书中融合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并且附有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可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大气科学原理与实践》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大气科学的原理和实践应用,适合对大气学有一定了解的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
它涵盖了大气的结构、环流、边界层等方面内容,还介绍了各种气象观测和气象预报的方法和技术。
书中还有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可帮助读者了解大气科学领域的前沿动态。
以上是一些推荐的大气基础知识书籍。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同时,这些书籍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大气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气科学专业课
大气科学专业课主要有以下几门:
1. 大气科学概论:介绍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包括大气层的结构、动力学、热力学、大气变化等内容。
2. 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包括大气辐射、云物理、大气电学等内容。
3. 大气化学:研究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和物质循环,包括大气中的气态和气溶胶的组成、来源、转化、影响等。
4. 大气动力学:研究大气中的运动和力学过程,包括大气环流、风、涡旋等内容。
5. 大气数值模拟:介绍使用计算机模拟大气运动、能量和物质传输的方法和技术。
6. 气象观测与实验:学习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和仪器设备,包括气象测量、探空、遥感等。
7. 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大气变化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机制、气候模拟、气候适应等。
8. 气象灾害与预警:学习各种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监测与预测方法,以及灾害预警与应急处理措施。
这些课程覆盖了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的基本知识)一、地球大气成分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干洁大气(即干空气)Clean Air【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②水汽(滴) Moisture③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 Impurity二、低层大气的各种主要成分①氮气(N2):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
②氧气(O2):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臭氧(O3):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空间变化:水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
垂直:55~60km,含量极少。
20~25km,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12~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从10km向上,逐渐增加;近地面,含量很少;臭氧的作用:a.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
b.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④二氧化碳(CO2)水平:城市大于农村;垂直:0~20km,含量最高;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少。
作用: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b.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三、水汽①来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海、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
②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③作用:a.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四、大气中的杂质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气溶胶的作用:①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③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④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现代气象观测练习题(出处:《现代气象观测》第一章~第七章)一、填空题1.(大气探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是大气科学的基础。
没有对大气状况(准确、及时、连续、详尽)的了解,就谈不上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掌握,更谈不上预测预报、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
2.大气探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初始阶段)是一系列定量测量地面气象要素仪器的出现,其标志性仪器为1643年托里拆利发明的(水银气压表)。
3.大气探测第三阶段是(大气遥感系统)的发展,从1941-1942年开始应用专门的云雨测量雷达,1960年4月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
4.(直接探测)是将感应元件置放于测量位置上,直接测量大气要素的变化;(遥感探测)是通过大气信号(声、光、电波)传播的信息,反演出大气要素的(时空变化)。
5.遥感探测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
6.仪器性能的首要因素是感应原理,由感应原理决定了它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灵敏度、精确度、惯性)(时间常数)和坚固度(含稳定性)。
7.一个电阻温度表的输出为(mv)指示值,其灵敏度单位则为(mv/1℃)。
8.仪器(精确度)是指(测量值)与(实际(真值))接近的程度,可以通过仪器误差的数值进行衡量。
9.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引入了一个在各个测温范围使用的测温标准元件系列,其中包括(铂丝电阻)温度表,(辐射)温度表和(铂铑)标准热电偶,利用它们进行温标确定的方法称作实用温标。
10.水银的凝固点是()℃,沸点是()℃,在18℃时的热膨胀系数为(×10-4)J/℃,导热系数为()J/cm2s.℃,比热为()J/g.℃。
11.最高温度表的特点是:在玻璃球部焊有一根玻璃针,其顶端伸至毛细管的末端,使与毛细管之间的通道形成一个(极小)的狭缝。
升温时,水银膨胀,进入毛细管;但在降温时,毛细管内的水银不能通过狭缝退到球部,水银柱则在此处中断。
因此水银柱顶可指示出(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大气基础知识书籍推荐大气科学是一门关于地球大气现象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天气、气候、空气污染等多个方面。
对于对大气科学感兴趣或者需要深入了解大气现象的读者来说,选择一些好的大气基础知识书籍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推荐几本经典的大气基础知识书籍,供您参考与阅读。
1.《大气学导论》《大气学导论》是大气科学领域最受欢迎的经典教材之一,由美国著名大气科学家John H. Seinfeld和Spyros N. Pandis合著。
该书详细介绍了大气科学的基本原理、过程和现象,内容全面、深入浅出。
书中还包括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气科学知识。
2.《气候与天气学》《气候与天气学》是英国气象学家John M. Wallace和Peter V. Hobbs合著的经典教材。
该书系统介绍了气候和天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图表和气象数据,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气候与天气的关系。
此外,该书还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3.《大气环境学》《大气环境学》是美国大气科学家Daniel J. Jacob所著的一本权威教材。
该书详细介绍了大气环境的组成、结构、污染物的来源与传输、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内容。
书中还涵盖了大气化学、大气辐射传输等专题,是研究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参考资料。
4.《大气科学基础》《大气科学基础》是中国大气科学家李建华教授编写的一本中文教材。
该书系统讲述了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内容包括大气物理学、大气动力学、大气化学、大气遥感等多个方面,全面且具体。
书中还贴近中国国情,对中国的大气环境和气候特点进行了详细讨论,非常适合国内读者学习和研究。
5.《大气科学导论》《大气科学导论》是中国大气科学家钱进教授编写的教材。
该书以自然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系统介绍了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演变过程。
书中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丰富的插图和实例,将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大气科学基础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过程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系统,以及大气层的构成和运动规律。
本文将从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层次结构、大气的物理性质和大气的运动等方面介绍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
1. 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微量稀有气体和气溶胶组成。
其中,氮气占大气的78%,氧气占21%,水蒸气的含量则相对较小。
稀有气体如氩、氦、氪等含量非常稀少,但对大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2. 大气的层次结构地球大气根据温度和密度等特性可分为若干层次。
最底层是对流层,其上面是平流层和跳转层,最上面则是中间层和热层。
不同层次的大气区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这些层次结构对于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3. 大气的物理性质大气具有质量、压强、温度、湿度和密度等物理性质。
其中,大气质量是指单位体积大气所包含的质量,压强则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气压力。
大气的温度和湿度直接关系到天气现象的产生,而密度则决定了空气的流动性和承载力。
4. 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主要指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这种运动会导致气象现象的发生,如对流云、降水等。
水平运动则包括风和气旋等,它们通过地球自转、地形和气压差异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
综上所述,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大气的学科,它深入探讨了大气的组成、层次结构、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
通过对大气科学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现象,促进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大气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大气科学是一门涉及大气层的多个方面的学科,其中包括气象学、气候学、大气化学、气象观测学、气象预报学等分支学科。
本文将介绍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大气层的结构地球大气层是围绕地球旋转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水蒸气和一些微量气体组成。
据了解,大气层内各层之间的界限状况具有显著的突变特点。
通常可将大气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对流层:地球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约占大气层的75%。
这一层内的气体主要由升温的地表通过对流向上升热流带来,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空气稠度逐渐减小。
2.平流层:这一层气温从-50℃到-80℃左右,主要由臭氧分子组成,高度约18千米。
这一层的空气稠度较低,温度逐步上升。
3.跨越区:高度20-50千米之间的区域,通过还原层与平流层之间的预先预览来实现防护。
这一层的温度逐渐上升。
4.外层大气层:这一层中的物质来自太阳风,主要由氢和氦气体液缀而成。
外层大气层的温度高达100万℃以上。
二、大气层的基本物理性质大气层除了有一个由地表开始向上升温的状态外,还具有一系列其他的基本物理性质:1.压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降低。
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1013.25毫巴,每上升100米,压强就下降约1毫巴。
2.温度:大气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呈现出一个非常复杂的不规则变化。
主要变化方式包括线性、非线性和跳跃式。
3.湿度: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含量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近地面时含量最大,逐步递减。
4.密度:大气层内密度逐渐降低。
近地面时随着高度的升高,空气温度下降,密度逐步增加。
三、应用大气科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例子:1.天气预报: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部分,通过对大气层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进行观测和分析,从而准确预测天气变化,帮助农民决定田间作业,提醒城市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气候变化:通过气象学的观测、记录、分析和预测技术,预测气候变化趋势,帮助人们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推动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
大气科学专业课-回复"大气科学专业课":了解我们的大气层——深入探索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引言: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大气和大气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天气预报、气候变化、气候调控等各个方面,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大气科学专业课"为主题,介绍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标,帮助读者了解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大气科学?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系统及其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以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支撑,通过观测、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探索大气的组成、结构、演化和运动规律。
二、大气科学专业课的基本内容1.气象学基础知识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核心学科,它研究的是大气现象及其规律。
在大气科学专业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气象观测、天气系统、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2.大气物理学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包括辐射、湍流、传热等。
学生将学习大气中的辐射平衡、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了解大气中的能量交换和运动规律。
3.大气化学大气化学研究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和组成变化。
学生将学习大气中的气体、气溶胶和云雾等的形成、变化和影响因素,了解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气候变化的关系。
4.大气动力学大气动力学研究大气中的运动规律和风场形成机制。
学生将学习大气中的地转风、水平和垂直运动等,了解大气中的风、气旋、锋面等现象,并学会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预测与分析。
三、大气科学专业课的学习目标1.掌握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通过大气科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大气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懂得大气化学、物理学、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观测和实验技能大气科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观测和实验数据支持。
在专业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各种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进行实地观测和实验操作,培养观测和实验技能。
大气科学的基础和应用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结构、运动、成分、变化规律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
大气科学的基础研究可以解答一些根本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应用研究则直接涉及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国家发展。
本文从基础和应用两方面来探讨大气科学的重要性。
一、大气科学的基础大气是地球表面以外的最外层,是自然界中最为广阔和复杂的系统之一。
大气科学的基础研究包括对大气的起源、演变、组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问题的探讨。
大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地球形成的早期,它是由原始大气演变而来。
大气的演变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气组成,其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汽等成分的变化对地球能量平衡和气候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大气成分的浓度分布、温度分布、高度分布等方面,决定了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大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大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主要研究大气各种运动规律和物理过程,如大气水平和垂直运动、辐射传输、湍流等,这些过程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深入研究,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结论,如气压和风力的变化规律、气象灾害的成因等。
二、大气科学的应用大气科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多个领域,如农业、工业、航空、交通、旅游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气象现象及其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应用很广泛,它为农业生产、医疗防病、海洋渔业、交通运输等提供了参考。
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气科学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大气物理化学性质,掌握污染物传输和扩散规律,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航空和航天是大气科学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
航空、火箭等载具的运行都直接涉及到大气动力学、气象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
结语:大气科学是综合性学科,它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为人类探究和利用大气系统提供了依据。
874大气科学专业基础与数理化学基础大气科学专业基础与数理化学基础引言:大气科学专业是一门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学科,涉及大气物理、气象学、气候变化、气溶胶、大气化学等多个领域。
而数理化学作为大气科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大气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主要内容和应用展望等方面,对大气科学专业基础与数理化学基础进行详细探讨。
一、大气科学专业基础(a) 基础概念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学科,主要包括大气物理学、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环境科学、遥感和数值模拟等多个领域。
它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结构、物理性质、运动规律、发展演化以及与其他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等问题,旨在揭示大气环境的演变规律、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机理和影响,为人类社会的气候、环境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b) 主要内容大气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 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的物理性质、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技术、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等。
2. 气象学:研究大气的动力学、热力学和能量平衡等基本原理,以及天气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和预测技术对天气系统进行研究和预报。
3. 气候学:研究气候系统的构成、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机制,以及气候系统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4. 大气环境科学:研究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变化和影响,以及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和改善技术等。
5. 遥感:利用卫星和航空器观测手段,获取大气的遥感信息,如气象卫星观测云的形态和分布,遥感图像辨识与解译等。
6. 数值模拟:通过建立复杂的数值模型,模拟和预测大气的各种物理过程和复杂相互作用,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c) 应用展望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大气科学专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大气科学研究的成果可应用于天气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的评估和应对、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农业生产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同时,大气科学专业还能为能源、交通、建筑等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关于气象的问题和简单解答
气象,也称为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也是研究气候
变化的学科,它的基础是大气温度、湿度、压力、风向和风力的变化。
Q: 什么是气象学?
A: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它的基础是大气温度、
湿度、压力、风向和风力的变化。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气候变化、
降水形式和量、风暴对大气及陆地过程等等。
Q:气象预报为什么会错?
A:气象预报虽然基于由许多有关变量来计算和分析,但它仍然
是一种概率预测,它是依靠大气模式来分析气象数据,由于大气环境
经常会发生变化,因此气象预报并不总是100%准确。
Q:天气是否会对生活有影响?
A:是的,天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开车时,需要注意天气形势,特别是风力和能见度,以便及时出行,以免发生
危险。
此外,还需要注意气温变化,以便采取适当衣物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