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zxs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28
小学四年级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原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肖复兴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很好。
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小学四年级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原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肖复兴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您的作文要印成书了,您明白是谁替您修改的不?”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您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认真,您能够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回到家,我认真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如此的修改特别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如何您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如何您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能够认为是书的封面、我尽管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假如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如此亲切自然。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您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特别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很好。
小学四年级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原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肖复兴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举荐,在北京市青年儿童征文竞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明白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认真,你能够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竞赛获奖的20篇作文。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加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认真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赶忙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如此的修改专门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点也许多。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晰:“如何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如何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那个动词,使得句子洁净了也规范了。
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能够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尽管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顺,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假如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如此亲切自然。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难道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专门好。
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看起来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耀着迷离的光点。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许多。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很好。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9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1我家窗前,是一面满是爬山虎的墙。
它是绿的那么耀眼,密的那么紧簇。
放学回家时,每次都会路过那里。
它是那么壮观、魁梧。
绿,但让人看着舒服;密,但一点也不觉得乱。
只见那绿叶,一片接着一片,但却又不挡光,光可以照到每一片叶子上,在阳光下星星闪闪,真的可以说是一件伟大的手工作品。
不,再怎么伟大的作品,也比不上这片爬山虎的。
它生来就这么好吗?它到底用了多少努力?这是一个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夜晚,天没有完全暗下来,风就起来了。
那时,爬山虎只有现在的一半高,而那场雨太大、太大了。
当时的情景,雨打在窗上,只能很勉强的看清一点;路上打伞的人们,被风吹的东倒西歪;鸟儿也都在自己的窝里,蜷缩着身体,为自己保暖。
爬山虎很艰难的抓在墙上,和将被打落的命运进行抗争。
它虽然现在让人觉着摇摇欲坠,但它最后却能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颗坚强的心,所以才不会在风雨中死去的原因吧。
第二天起来,我看到爬山虎的叶子掉了很多,可见它在昨晚的风雨中熬过了多少磨难,但,藤依然紧紧倚在墙上,没有了多少叶子,显得单调,但仔细观察,便会在一些小小的地方发现嫩嫩的绿芽。
对啊,爬山虎在那么的狂风暴雨中都没有低头,我们也不能被一次考试失败而打倒了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2如少女的秀发一样垂下,如瀑布一般流泻,如唯恐走失的孩子紧攥妈妈的手一样攀牢一面墙!一副绿绿的画,——它们便是我在叶圣陶的文字中认识的爬山虎。
爬山虎的绿,绿的那么深沉。
那铺天盖地的绿,让人惊讶得目瞪口呆。
远远望去,就像绿色的绒毯挂在墙上。
人们禁不住这绿的诱惑,纷纷拍照留念。
爬山虎的叶子有轻柔的、有硬邦的,大小不一。
小学四年级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原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肖复兴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很好。
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阅读理解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请读片段,用一句话写出片段的主要内容。
(2)请默读语段,用“”画出具体描写叶老家爬山虎叶子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在下面写出自己的体会。
(3)请联系课文内容,写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答案:
(1)叶老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与“我”谈话,“我们”的交谈很融洽,叶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具体描写叶老家爬山虎叶子的句子: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体会:这里用“余晖染红窗棂”和“虎虎有生气”暗示叶老对青少年的关心和青少年在老一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3)爬山虎因为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作者每当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爬山虎那样,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
这是作者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抒发对叶老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小学四年级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原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肖复兴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很好。
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