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篇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鱼我所欲也(孟子)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2.3.《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中点明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6.《鱼我所欲也》中用“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7.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加焉丧耳。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鱼我所欲也》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2.《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孟子以《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来表明态度。
14.《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表明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
15.《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孟子在讲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后,发出的豪言壮语。
(二)曹刿论战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部编版必修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说明:最新普高语文教材,部编版下册,共编排了十二篇古文,其中九篇需要背诵,背诵篇目编辑了理解性默写题目,后附有答案。
古文、古诗词目录: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二、庖丁解牛/《庄子》三、《烛之武退秦师》四、《鸿门宴》司马迁五、谏逐客书/李斯六、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七、*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八、阿房宫赋/杜牧九、*六国论/苏洵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理解性默写:①《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
居则: ,_________,________?”②《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_ , ,加之以师旅,____ 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
”③《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__ __,___ ___,__ ___。
”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
”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默写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且知方也3端章甫愿为小相焉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5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知识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0篇)一、文言文(20篇)(一)必修(10篇)《论语》十二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强化练习】❶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❷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❸在《<论语>十二章》中,“, ”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一生去实践,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❹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❺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阻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文言文(一)《陈涉世家》1、《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陈涉世家》中表现了陈涉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句子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想改变现状,改变贫困命运的句子是:苟富贵,无相忘。
4、重点句子:天下苦秦久矣。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唐雎不辱使命》1、当秦王想要以换地设置骗局时,安陵君就用“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等话加以回绝。
2、《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3、《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勇敢机智地用“士之怒”来跟秦王的“天子之怒”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天下缟素”。
4、文中有两处秦王神态的描写,其一处是“秦王怫然怒”,第二处是“秦王色挠”。
这充分说明唐雎斗争的结果。
(三)《隆中对》1、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隆中对》,有一个比喻句恰当地写出了刘备得到诸葛亮相助的欣喜之情: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四)《出师表》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句子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指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句子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文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6、《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初中语文27篇文言文和古诗易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可直接打印)6.文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六、《送东阳马生序》1.《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在寒冬腊月勤奋学习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作者冋忆“从师”经历时,感叹生活艰辛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表明作者求学时“苦中有乐”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十七、《诗经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十八、《兼葭》(诗经)1.《兼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景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二十、《饮酒》1.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描绘黄昏温馨和谐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喜爱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于还。
二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景物描写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十二、《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抒写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十三、《使至塞上》1.《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洛阳边。
二十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九年级上册古代文学经典理解性默写本文档是九年级上学期古代文学经典理解性默写的完整版本,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古代文学经典作品。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默写内容:第一单元:诗经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4. 《无衣》:维予敦无衣,与予同裳。
于嗟徂何,维予尚香。
第二单元:楚辞1. 《离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 《九歌》:东篱抽笋,绿叶故封。
天雨横波,涉泛愈深。
3. 《九思》:念彼葛蕩,蔓草青青。
出言不说,涉以游行。
4. 《九章》:云兮云兮,何所追逐?青山绿水,今安在哉?第三单元:汉赋1. 《登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 《秋夜将晦》:银汉漫漫,碧海无边。
玉墀露华,长风吹扇。
3. 《长门赋》:皓臂微弱,肤如凝脂。
环珮轻佩,耀金紫玉。
第四单元:唐诗1. 《观书有感二首》: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 《梦李白二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以上是九年级上学期古代文学经典理解性默写的完整内容。
希望同学们通过默写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经典作品。
加油!。
中考备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汇总中考临近,语文的古诗词默写的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理解性默写,不仅仅是给出半句,写出另外半句了,所以理解内容还是非常重要的。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论语十则》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
6.《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桃花源记》10.《桃花源记》中,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1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2.《桃花源记》中,点明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避秦时乱。
13.《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归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5.《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6.《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论语》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桃花源记》(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陋室铭》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论语十二章》孔子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
这正如孔子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如《论语》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孔子强调复习重要性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集中体现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的三句话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桃花源记》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点明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避秦时乱。
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突出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是: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表现"村中人"热情待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表现"村中人"都来关心渔人的语句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3《爱莲说》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全文的纲领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大汇总(含答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大汇总(含答案)九上古诗文目录(一)现代诗1XXX2我爱这土地3乡愁(余光中)(二)文言文10岳阳楼记11醉翁亭记12*湖心亭看雪(三)古诗词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XXX/左迁至蓝关示侄XXX/商山早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行香子/无题/咸阳城东楼(一)现代诗《沁园春·雪》XXX1、主旨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爱这土地》XXX1、写国愁的句子:而目前,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文言文《岳阳楼记》XXX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2、《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XXX,感极而悲者矣。
4、《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XXX,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幻想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画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泅水。
9、《岳阳楼记》中消息联合,描述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0、《岳阳楼记》中XXX赞扬XXX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醉翁亭记》XXX1、《醉翁亭记》中写出XXX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初中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七上(一)《论语》十则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表示经过恶劣环境考验才能看出君子品格的比喻句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体现儒家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中“有一言”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要求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屏弃别人的缺点,向优秀者看齐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古代诗歌四首》14、曹操的《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或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潮涨时水面宽阔、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最能体现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喜悦之情的句子(写动物)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课内文言文重点原文默写汇总《诫子书》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陋室铭》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峡》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记承天寺夜游》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与朱元思书》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富贵不能淫》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桃花源记》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石潭记》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北冥有鱼》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虽有嘉肴》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大道之行也》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一、文言文理解性默写1.《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XXX也”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3.《鱼我所欲也》中,XXX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XXX;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XXX不待XXX疲惫就要出战,被XXX阻止了,XXX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曹刿论战》中,XXX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XXX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曹刿论战》中XXX突破拦阻,保持进见XXX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曹刿论战》中XXX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机遇的句子是: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曹刿论战》中XXX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曹刿论战》中XXX不让XXX追击XXX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XXX。
12.在《出师表》的开头,XXX 向后主指出,先帝XXX过早去世,天下形势危急的句子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13.《出师表》中XXX劝XXX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劝谏XXX治理要“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是一致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1.《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朱元思书》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望》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09篇马说(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10篇陋室铭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11篇小石潭记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第12篇岳阳楼记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13篇醉翁亭记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14篇爱莲说1.莲,花之君子者也。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香远益清。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第15篇记承天寺夜游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主旨句)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第16篇《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 余幼时即嗜学。
《论语》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桃花源记》(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陋室铭》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④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⑦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三峡》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记承天寺夜游》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岳阳楼记》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醉翁亭记》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出师表》(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02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
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三顾茅庐,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