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 格式:ppt
- 大小:237.00 KB
- 文档页数:25
外新史导论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口头传播:或称为口语的传播,以口语述说来传播思想、消息或态度。
2、标记传播:指借助一定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
3、声光传播:指以声和光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
较之口头传播具有速度快、距离远的优势。
4、图式传播: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图式优干标记和声光之处在于它不仅能表达数量,而目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性质。
5、古罗马《每日纪闻》: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具有原始化的特点。
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凯撒创设《每日新闻》的目的,就是通过公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议事内容,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传播已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6、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官方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7、威尼斯小报: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的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8、富格尔通讯:16世纪,德国富商富格尔家族曾在奥格斯堡开设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辑出版的《富格尔商业通讯》,主要提供业务参考,也有选择地摘抄一些售与外人阅读。
二、简述1、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⑴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其意义在于:①人们不再只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音节,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
人们通过单词、数字及其他代号,加上语言和逻辑规则来交流。
②语言的产生还使人们的分类、抽象、分析、综合及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使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经验得以相传。
③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使人们无须再用如现代人“动作字谜”游戏的方式来传递音讯,减少了编码解码时间。
1. 《每日记闻》:是公告式的官方报纸。
公元前59年,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
用尖笔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记闻》。
凯撒创制《每日记闻》的目的,就是通过公布议事内容,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传播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6世纪,屋大维恢复《每日记闻》,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政事,宗教祭祀,战事消息等,一直到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张,《每日记闻》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
有学者认为,《每日记闻》事关罗马的兴衰存亡。
2. 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
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
3. 皇家特许制度:英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
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
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4. 特许出版制度:封建时代各国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一个重要方法。
其办法是由政府给予那些经过选择的人以独占经营报纸的专利权;只要他服从政府,就可以从这种垄断事业中获利。
5. 知识税:1712年5月,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所有版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
既可为政府增加财源,又能限制报业,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
6. 谷登堡(约14世纪90年代——1468年):德国美因茨的工匠。
1450年前后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传播发展三大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新闻信: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产生和发展于罗马帝国时代。
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
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批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诞生,“新闻信”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新闻商品。
新闻书:16世纪末,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主要报道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
这种印刷品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并因其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
新闻书与报刊相比:形式内容上,虽有刊名,但出版日期不固定、出版间隔很长。
新闻迟缓,时效性不高;受众方面,没有固定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籍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威尼斯小报: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
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
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威尼斯小报。
皇家特许制: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正式颁令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商均须经过皇家许可,否则禁止营业。
知识税:1712年,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对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
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而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为政府增加财源又限制报业。
因此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政府逐步降低了“知识税”。
逐年取消了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英国报业背负了150年的沉重经济包袱彻底解除了。
英国报业的活力大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外国新闻史总论1.口头传播(第一座里程碑:语言)、文字传播、印刷传播(近代报纸的产生标志:定期报纸的出现)、电子传播(1920年广播业诞生,1936年电视事业诞生)、互联网传播2.通讯社【名词】:专门搜集新闻和供应新闻稿件的机构,被称为新闻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3.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通讯社:法国哈瓦斯通讯社4.现代传播业得以在欧洲传播:①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
提供了规模化的需求。
②欧洲地理上正形成或连成一片的文明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
传递信息的障碍减少。
③6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英法),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语言文字。
奠定了语言基础。
④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
新技术的条件。
⑤文艺复兴后,文化从教派的垄断下解放出来。
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5.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阶段:官报时期,党报时期,自由报刊时代。
英国1.首次使用NEWS:1621《新闻周刊》翻译为英语2.首次使用Magazine:《绅士杂志》3.弥尔顿《论出版的自由》:人有知的权利;第一次明确言论出版自由4.英国大众报刊发展三阶段:①初创阶段:《每日电讯报》(仅此一份高级报纸)②形成英国特色的大众化报刊阶段:三每报:《每日邮报》《每日快报》《每日镜报》③当代英国的新型大众化报刊阶段:《太阳报》《世界新闻报》5.英国第一个报团:哈姆斯沃斯报团,北岩报团6.BBC:1922,民营电视台诞生7.1927,将“民营”的改为“公共机构”的广播公司收入来源:收音机附加费,接受执照费,政府津贴8.英国第一家广播公司:英国广播电台9.1982英国报业转折:多数报纸为提高效率,迁出舰队街10.目前格局:1.媒介集团的发展:①英国空中广播公司②NIL公司全英国第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③英国独立电视台④联合商业媒介公司2.报纸的发展:①《泰晤士报》历史最悠久,世界第一大报②《卫报》高级报纸,全彩③《每日电讯报》最早的便士报,欧洲最早的上网报④大众日报:其实就是三每报《每日邮快镜报》⑤《金融时报》⑥《独立报》11.英国新闻对世界的贡献:①言论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发源地。
第1章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l、《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为争取舆论支持,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特制的木板上,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
这种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在罗马时代断断续续存在过数百年,起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2、新闻信指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有官方新闻信和私人新闻信两种。
流行于古罗马到中世纪时期,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
3、谷登堡德国美因茨的工匠,1450年前后研制成功适合西文特点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等书籍。
这种印刷术后来流传到欧美各国,对人类传播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4、威尼斯小报历世纪流行于威尼斯和地中海沿岸的手抄小报,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和灾祸消息,不定期发行,每份一个铜板。
5、新闻书历世纪流行于西欧的新闻印刷品,不定期出版,内容常为某些重大事件的报道,多为书本形式,在书店、集市或街头出售。
第2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1、皇家特许制这是英国封建统治者压制印刷出版的措施。
英王亨利八世1538年正式建立这项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
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时为止。
2、约翰·密尔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家和诗人,一历史上最早正式提出出版自由主张并加以深刻论述的人。
1664年他在国会发表《论出版自由》的演说,全面抨击出版检查制度,强调言论出版自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只有保障言论出版自由才能使真理在争论中战胜谬误。
3、“知识税”这是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当局压制印刷出版的手段。
18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征收印花税,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
这项规定沿用了100多年,经过报界和社会各界的长期斗争,至19世纪中期才陆续取消。
4、初创时的《每日电讯报》1855年创办于伦敦,在著名报人利维经营下,获得很大成功,成为当时著名的廉价报纸。
名词解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流向不合理,内容不公正的现象.为此发展中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斗争.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责成教科文总干事审查当代社会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为此成立了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1980年,该委员会提交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该报告以大量材料论证了世界新闻传播确实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状况,支持建立新的传播秩序,并且提出82条具体建议.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决议,并设立指导机构以促其实现.这些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的不满,反对改变现存的状况,于是历次教科文组织会议总是存在着斗争.香港卫星电视台:这是亚太本地区最早的国际电视台,原为李嘉诚的和记黄埔集团创办,1991年4月开播,设立新闻,音乐,体育,综艺和中文频道,分别用英语,华语日夜开播.1993年观众约1.7亿.后来默多克集团买下该台,增加频道,语种.1996年3月,香港卫视同两家公司合办凤凰卫视中文台,以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和华人为对象,集新闻,娱乐,服务为一体,24小时播送.特莱维萨电视公司:组建于1973年,目前是墨西哥,西班牙语系影响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拥有电视台约300座,广播电台17座,节目制作公司3家,墨西哥最大的有线电视系统一家,报刊若干家,它的电视网都是以娱乐性节目为主的综合频道,节目”回声”日夜报道世界各地新闻,该公司参与拉美空中台的创办,向西班牙开拓业务,它还是节目制作和销售商,公司股份大部分属于阿斯卡拉加家族.互联网:指计算机互联网络,它是由许多台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特定的通讯设备和技术协议相互联结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目前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是因特网,已覆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公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互联网是一种信息传输媒介,更是传播和交易信息的平台.三社四边协定:从19世纪50年代起,欧洲三大通讯社哈瓦斯社,路透社,沃尔夫社就有一些交换股票行情协定,1850年达成协定,相互交换新闻,大致规定以本国为发行新闻的范围,互不侵犯,后来他们业务日益越过国界,同殖民扩张相联系.经过争夺,世界新闻市场基本分割完毕.为确认既成事实和各自垄断范围,1870年1月7日签订”联环同盟”协定,该协定以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社虽参与,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称为”三社四边协定”媒体寡头:寡头是指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指在私有化过程中聚敛了大量财富的金融资本家,这些人为了制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环境,通过融资投资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传播媒介,形成王国,操纵舆论.发展新闻学: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报业管理宽严不一,总的开说发展中国家重视并提倡报刊的社会责任,强调报纸应该根据国家利益引导舆论,强调报纸在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利益,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反对不受约束的无限制的新闻自由,这种被称为发展新闻学,指导新闻业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新闻界有广泛代表性和重大影响.。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口头传播或称为口语的传播,以口语述说来传播思想、消息或态度。
2、标记传播指借助一定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
3、声光传播指以声和光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
较之口头传播具有速度快、距离远的优势。
4、图式传播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图式优于标记和声光之处在于它不仅能表达数量,而且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性质。
5、《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恺撒在当选为罗马执政官之后,命令在罗马议事厅外大街上立了一块涂上石膏的木板,每天在上面书写报道元老院的议事纪录,后人称其为《每日纪闻》。
6、新闻信新闻信是传递新闻和消息的公私信件。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闻信属于人际传播而不是大众传播。
7、威尼斯手抄小报16世纪,在威尼斯等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专门刊登各种商业信息的手抄小报,内容主要是物价、商品行情、来往船期等。
这些小报不定期出版,没有报头和名字。
8、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通讯社,1835年由法国人查利"哈瓦斯创办,是今天法新社的前身。
9、德国沃尔夫通讯社1849年由德国人伯纳德"沃尔夫在柏林创办。
是德国通讯社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10、英国路透社路透社于1850年由德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在德国亚琛创立,1851年迁址到伦敦。
11、美国联合通讯社1848年墨西哥战争期间,纽约市的6家大报成立了“港口新闻联合社” 。
1892年,成立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
12、“联环同盟”1870年1月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13、“三社四边协定”1870年1月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每日纪闻《每日纪闻》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议事记录,书写在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传播范围很广。
新闻信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古罗马就开始存在。
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
格塞塔格塞塔(Gazette)本意是一枚威尼斯硬币。
15、16世纪,威尼斯手抄小报萌芽、兴起,一个Gazette买一份小报,所以人们就称威尼斯小报为Venice Gazette,以至于这个词后来成为西欧报纸的代名词。
从某种意义上说,格塞塔是现在报纸的鼻祖。
科兰特并非特定的报刊名,而是对那种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印刷出版物的一种通称。
同现在所说的“报纸”、“期刊”的意思相近。
1620年出现了最早的英文报纸“科兰特”(coranto)。
由荷兰人创办、印刷,运往英国销售。
黄色新闻是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注重犯罪、丑闻、离婚、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报道。
来源于《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上的“黄孩子”漫画。
廉价报刊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三社四边”协定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
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
它们的业务日益越过国界,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也加入,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1934年瓦解。
近代政党报刊的特点1.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2.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3.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外国新闻史是研究外国新闻业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的学科领域。
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从印刷业的兴起到全球化的发展,从传统媒介到数字媒介的演变,从政治影响到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及其拓展:1. 新闻业:指新闻行业的组织、运作和商业模式。
新闻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报纸和新闻从业人员。
2. 印刷业:指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印刷品和新闻业的变革。
最早的新闻记录是手写的信件和纸片,后来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逐渐普及。
3. 政治新闻:指与政治相关的新闻,例如政治领袖的选举、政治事件的发展和结果等。
政治新闻往往引起公众的关注和争议,也是政治竞选和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4. 大众新闻:指面向大众发布的新闻,例如新闻报道、电视新闻、广播新闻等。
大众新闻通常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和普遍大众的生活情况,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
5. 媒体:指传播信息的媒介,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媒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不同类型的媒体逐渐出现并发展。
6. 全球化:指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新闻业的变革和创新,例如跨国媒体的建立和发展、社交媒体的应用等。
7. 数字新闻: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新闻传播和研究的新闻行业。
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得新闻业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和收集数据,同时也为新闻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外国新闻史是研究外国新闻业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的学科领域。
它不仅涵盖了新闻行业的商业模式、技术变革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还关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新闻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数字新闻的出现,外国新闻史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外国新闻史是一门研究外国新闻发展历史和相应概念和术语的学科。
以下是对一些外国新闻史相关名词的解释。
1. 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指新闻媒体在报道和传播信息时的自由度。
即媒体有权自由地获取信息、发布新闻、批评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而不受干扰或审查。
2. 独立新闻(Independent Journalism):指媒体机构在报道新闻时保持独立,不受任何政治、经济或其他利益集团的操控或控制。
独立新闻的目标是客观、公正地报道真相。
3. 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指以制造恐慌、煽动情绪和夸大事实为目的的新闻报道。
这种报道常常忽视事实真相,而更注重吸引读者的眼球,获取更高的销售量和点击率。
4. 新闻报导(News Coverage):指新闻媒体的报道内容和方式。
新闻报导通常包括报道事件的描述、采访相关人物、展现不同观点和提供背景信息。
5. 独家新闻(Exclusive):指媒体机构独自获取并报道的新闻消息。
一般来说,独家新闻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可以带来较高的读者关注和收益。
6. 新闻记者(Journalist):指从事采访、报道和撰写新闻文章的人员。
新闻记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调查、写作和分析能力,以及客观、公正的态度和职业道德。
7. 新闻机构(News Organization):指从事新闻业务的媒体组织,如报纸、电视台、广播公司和新闻网站等。
新闻机构负责采集、编辑和发布新闻,向公众提供信息。
8. 媒体集团(Media Conglomerate):指拥有多个媒体机构的大型企业。
媒体集团通常涵盖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并在全球范围内运营。
9. 媒体特权(Media Privilege):指媒体在报道和处理信息时所享有的一些特殊权益和优势。
这些特权包括获取信息的权限、采访权、转播权和隐私保护等。
10. 新闻伦理(Journalistic Ethics):指新闻报道中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业规范。
名词解释1.安莎社: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全名为意大利全国报业联合社,简称:ANSA2.福格尔通讯社:该社是意大利50家报社合作组成的公司,但又具有半官性,总社在罗马,其政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独立都重大事件不发表评论,对外注重对发展中国家的报道。
3.富格尔通讯社:富格尔商业通讯是16世纪手抄小报流行期间,德国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辑手抄的商业通讯,用于商业新闻的传递。
福格尔通讯社沟通了业务信息,扩大了该报的影响,一度成为当时较为著名的手抄小报。
4.<每日电讯报>:1855年6月29日创办,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的发展,他果断进行了革新。
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去未向,注意社会新闻病努力采写独家新闻。
其次,改革版面编排,对重大消息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
再次,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
直至19世纪末,该报一直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劳森被尊为“英国报业之父”。
5.手抄小报: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等等。
手抄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分一个铜币。
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成为威尼斯小报。
6.泰晤士报:1785年元旦创刊,从19实际起至今一直是英国最有影响的报纸。
政治上标榜独立,实际上是大资产阶级的舆论工具,在国际上长期充当大英帝国的喉舌。
该报消息灵通,报道严肃,内容广泛,重视言论,对重要文件刊登相详尽。
读者对象主要是正解、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人士。
现为默克多集团控股。
7.世界电视网:1984年11月由美国新闻署建立,是世界上售价官方的国际电视台。
它的任务和宗旨与美国之音相同,也是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工具。
1990年,它与美国之声合并为一个机构。
8.美联社:全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英文缩写为AP,在1892年成立。
,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著称的合作性企业,社务为社员大会产生的董事会主持,董事会任命社长兼总经理领导日常工作,经费由社员以股款形式分担。
皇家特许制度:是英国封建统治者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
1528年,英王亨利⼋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经过特许,否则禁⽌出版。
1557年,玛丽⼥王下令成⽴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王特许的出版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为“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
1586年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切印刷品均需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法出版物和逮捕嫌疑犯的权利等。
星法院的这项法令是封建王朝限制出版⾃由的最完整的体现,对英国出版的影响长达百年之久。
1641年被取消。
知识税:1712年5⽉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律征收印花税,同事对报刊使⽤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告征收⼴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
这是⼤资产阶级政权控制新闻传播的⼀种⼿段,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
1851年取消⼴告税,1855年取消印花税,1861年取消纸张税。
上层报纸:⼯业⾰命过程中出现较早的商业报刊。
它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政治经济上独⽴;业务上提倡客观报道,提供硬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政界、⼯商界或知识界⼈⼠。
廉价报纸:⼯业⾰命后期,在欧美各国先后出现了⾯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纸。
因售价较低,通常称为廉价报纸,⼜因读者均为平民⼤众,也称为“⼤众化报纸”。
这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新闻、社会新闻以及软新闻;形式上⽂字通俗,版⾯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量刊登⼴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发⾏。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每⽇电讯报》:英国取消知识税后,廉价报纸兴起。
该报是其中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
《每⽇电讯报》创办于1855年6⽉29⽇,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果断进⾏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