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力学基本原理学习钢筋《平法》
- 格式:doc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9
钢筋平法教学
钢筋平法是建筑中必备的技能之一,它是将钢筋在平面上按照设计要
求进行铺设的过程。
下面是钢筋平法教学步骤:
1.准备工具:测量尺、钳子、扳手、打包机、撬棒、张力机等。
2.绘制钢筋平法图:根据设计图纸,采用钢笔或者其他绘图工具绘制
出钢筋平法图。
3.制作平分网格:在绘制好的钢筋平法图上,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划分,制作平分网格。
4.切断钢筋:使用钳子和扳手将要使用的钢筋按照平分网格进行切断。
5.编织钢筋:按照行列顺序进行编织,先将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交叉
编织,然后再将对角线钢筋和直角钢筋编织。
6.进行拉升:使用打包机和张力机对编织好的钢筋进行拉升,保持钢
筋之间的张力均衡。
7.完成钢筋平法:当钢筋被拉升到位后,使用撬棒进行微调,使其平
正无误,完成钢筋平法。
以上就是钢筋平法教学的步骤,需要注意的是,钢筋平法的过程需要
保证每一道工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牢固,安全可靠。
钢筋翻样中《平法》要领总结第一篇:钢筋翻样中《平法》要领总结钢筋翻样中《平法》要领总结该帖被浏览了1426次 | 回复了61次钢筋翻样之《平法》要领(之一)有些钢筋工同行新手应用《平法》时常发懵,晕头转向,不得要领。
本人从另一视角提取分类内容加以浅释,以帮助大家深入理解使用《平法》。
因水平所限,必然有不当之处,希望同道加以补充或指正。
钢筋的锚固长度为此构件中的纵筋伸入彼构件内的长度,以彼构件的完整边线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础中;墙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锚固长度”应成为钢筋工的第一概念。
锚固长度是图集中的固定值。
在《平法》各本图集中均有列表。
锚固长度在101-1.3.4图集中总分两种:非抗震与抗震,内容是不同的。
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非框架梁包括: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蓬阳台梁;但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另有规定。
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直角钩。
当柱墙插筋的竖直锚固长度小于规定值时,需按照101-3图集32页右下角的表或45页右上角的表加弯直角钩。
框架梁上下纵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加15d直角钩。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是以锚固长度为先决条件,再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给出3个修正系数来计算。
在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各类构件各有具体要求。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保护层厚度在图纸的结构说明页中均有详细规定。
一般情况下,无垫层基础是70mm;有垫层基础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图纸中均有具体规定。
钢筋平法总结1. 引言钢筋平法是钢筋混凝土构造中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
它主要应用于板、墙、柱等构件的钢筋布置。
通过钢筋平法的施工,可以确保钢筋的正确布置和牢固连接,提高构件的抗弯、抗剪及抗震性能。
本文将总结钢筋平法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和掌握该施工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正确应用。
2. 钢筋平法的基本原理钢筋平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和控制钢筋的几何位置和数量,使其在构件内合理、均匀地分布。
具体原理如下:•几何位置调整:通过调整钢筋横、纵向的位置,使其满足设计要求的覆盖层和间距要求。
钢筋平法要求钢筋在构件内的平行线之间保持垂直,以保证构件的受力性能。
•数量控制:钢筋平法还要求控制钢筋的数量,确保布置的钢筋满足设计要求的受力和承载能力。
3. 钢筋平法的施工方法钢筋平法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钢筋加工和预制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将钢筋进行加工和预制。
加工时要保证钢筋的尺寸和形状准确无误,并按照构件的要求进行标记,以便后续布置工作的进行。
3.2 模板安装和调整在施工现场,按照设计图纸和要求安装好相应的模板。
模板的安装应保证其位置准确、牢固可靠,并且满足施工的平整度和尺寸要求。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模板的调整,以保证钢筋的平正布置。
3.3 钢筋布置在模板安装好后,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按照钢筋的布置计划进行钢筋的布置。
在布置过程中,要注意将钢筋与模板紧密接触,确保钢筋的平直和水平度。
3.4 固定和连接完成钢筋布置后,需要进行固定和连接。
固定可以使用钢筋扎带、铁丝等辅助材料,将钢筋牢固地固定在模板上。
连接可以采用焊接、绑扎等方式,确保钢筋的连续性和牢固性。
3.5 检查和修正完成全部的钢筋布置后,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钢筋的位置、数量、尺寸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存在错位、交叉等问题。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确保钢筋平法的质量和效果。
4. 钢筋平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钢筋平法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图纸的解析:在施工之前,要认真研读施工图纸,理解设计要求和构件尺寸,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钢筋布置正确无误。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一、“平法”基本原理“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
如(图1)(图1)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注: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
用力学基本原理学习钢筋《平法》
梁的上下部钢筋搭接位置原理
梁最基本的一种破坏形式
一根梁,两端都有支座(等于在柱子上),我们在中间施加压力,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很明显,梁的下部会最先出现裂缝。
力学实验证明,下部钢筋会断,上部钢筋会在中部被挤压成灯笼。
请看下面的力学示意图。
可以想象,假如梁的下部钢筋在跨中处搭接,结果会是怎么样?结果一定是在跨中搭接,受到梁内部最大的拉力,容易断裂了!
可以引出《平法》中那些经验做法:
①梁上部要有支座负筋,并且通常伸入支座三分之一跨长
②梁的上部钢筋要在跨中搭接;下部钢筋要在支座两边三分之一跨长处搭接
③支座的两端往往需要箍筋加密(抗震加密)
2.锚固、搭接的力学原理。
快速上手算钢筋—通过学习平法了解常见钢筋计算原理摘要:钢筋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在造价工作中具有相当大的工作量。
通过学习平法图集,了解构件中钢筋的组成和钢筋计算的原理,合理的对软件进行设置,对提高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准确度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图集11G101前言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造价是对这个项目的基本研究方向之一,也是评价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阶段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决策。
自从实行工程量清单以后,清单工程量的准确性对日后结算、审计影响非常大,要得到准确的造价,首先要对一个项目的工程数量进行精确的计算。
而在各个清单项目中,钢筋量的计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计算较为麻烦的。
钢筋量的计算由以往的粗略估计逐步发展到目前的逐根计算,计算工作的强度大大增加,如房建工程的钢筋计算工作往往占到整个工程量计算工作的50%甚至以上。
虽说目前出现了众多的算量软件,通过图形的输入,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但前提是要对软件的计算规则进行合理的设置,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实际上往往会出现可以操作软件,但对比结算结果时却有很大的差距的情况,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对钢筋的构成和计算原理了解不够,导致软件的计算规则设置不合理、漏算图纸中没有标注出来但实际发生了的钢筋量等情况,这样最后计算结果必然是不准确的。
在算量软件飞速发展、计算效率不断提高的今天,若想更好的运用软件,对钢筋算法深入理解的作用远远大于手算练习。
下面就我个人对11G101系列图集的学习,对常见框架结构构件的钢筋计算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框架柱1.1框架柱的平法标注柱在框架结构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用来支承上部结构并将荷载传至基础。
是整个结构中最基础的构件之一。
要准确计算柱中的钢筋,首先要了解柱中要计算哪些钢筋。
目前图纸常用的标注方式有截面注解和列表注解两种方式截面注解是对同一编号柱的界面进行放大,直接注解上柱的名称、截面尺寸、配筋数据、箍筋类型等,这种注解方式表达的信息比较形象。
钢筋平法识图的认识总结本学期了解一些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并发现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法图解的了解学习,进一步知晓了建筑构件中一些钢筋的配置以及布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建筑识图的知识。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这种所谓”平法"的表达方式,是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表示方法。
学习平法图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进行分析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平法的真正内涵.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一、梁平法两种标注:1。
集中标注(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
当为等截面梁时, 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 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2、原位标注(1)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 下一排纵筋为2φ25.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 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2)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