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氧水制取氧气
- 格式:ppt
- 大小:771.00 KB
- 文档页数:24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纯过氧化氢很不稳定,加热到°c便猛烈的分解为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是一种极弱的酸:h2o2=(可逆)=h++ho2-(ka=2.4×10-12)。
因此金属的过氧化物可以看做
是它的盐。
双氧水的用途分医用、军用和工业用三种,日常消毒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
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双氧水具有氧化
作用,但医用双氧水浓度等于或低于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过3—5分钟就恢复原来的肤色。
化学工业用做生产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氧乙酸、亚氯酸钠、过氧化硫脲等的原料,酒石酸、维生素等的氧化剂。
医药工业用做杀菌剂、消毒剂,以及生产福美双杀虫剂和
40l抗菌剂的氧化剂。
印染工业用做棉织物的漂白剂,还原染料染色后的发色。
用作生产
金属盐类或其他化合物时除去铁及其他重金属。
也用作电镀液,可以除去无机杂质,提升
镀件质量。
还用作羊毛、生丝、象牙、纸浆、脂肪等的染料。
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以用做
火箭动力助燃剂。
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制备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材料和设备:双氧水溶液、玻璃试管、橡皮塞、酒精灯、酒精灯架、钳子、气球。
2. 将一小瓶双氧水溶液倒入试管中,注意不要装满,留有一定空间。
3.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使双氧水溶液加热至沸腾。
加热时应小心,以免溶液溢出。
4. 当试管中溶液沸腾时,立即将试管口用橡皮塞密封,同时将试管倒置。
5. 将试管的一端插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使试管的另一端离开水面。
这样就可以观察到试管内的氧气在水中上升。
6. 将一个气球套在试管的另一端,注意保持气球的口与试管口紧密贴合。
7. 随着试管内的气体的上升,气体会逐渐被气球充满。
直到气球充满氧气为止。
8. 当气球充满氧气后,使用钳子夹住试管,使试管从水中取出。
9. 将气球的口用手指封住,可以将气球中的氧气取出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个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加热试管时要小心,以免溶液溢出或试管破裂。
同时,处理试管时要戴上防护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试管和双氧水溶液。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双氧水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试剂,它的用途十分广泛,近年来被用于实验室制造氧气的领域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见,以双氧水制气所产生的氧气品质较高,十分受欢迎。
双氧水可以分解成氧气和水,并向周围释放氧气,这是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最基本原理,而其制取所需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 + O2,也就是说,,双氧水经过反应便会生成水和氧气两种物质。
双氧水反应所产生的氧气品质十分高,它以液体形式存在,可以向周边环境提供较为纯净、较高浓度的氧气,而此法又是非常安全、反应迅速的,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实验室的青睐。
但在双氧水制气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双氧水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强烈的热量,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反应瓶必须放在水槽内,以免发生意外;其次,双氧水反应本身所产生的氧气浓度较低,因此必须多次反应,才能达到应用标准。
综上所述,双氧水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效方法,可以利用该原理生产出高
品质、较为纯净的氧气,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安全因素。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方程式
过氧化氢的化学式是H2O2,它是一种含有两个氧原子的双氧水。
当它分解时,会释放出氧气并形成水。
H2O2理化性质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反应物:过氧化氢
反应条件:二氧化锰(土豆块,红砖粉末)等——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生成物:氧气和水方程式:2H2O2= 2H2O + O2↑
H2O2物理性质
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溶于水、醇、乙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粘稠液体,熔点-0.43 °C,沸点150.2 °C,纯的过氧化氢其分子构型会改变,所以熔沸点也会发生变化。
凝固点时固体密度为1.71g/cm³,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它的缔合程度比H2O大,所以它的介电常数和沸点比水高。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教学流程材料和设备:1.双氧水溶液(H2O2)2.还原剂(例如碘化钾)3.水槽4.水银汞柱或气体收集瓶5.实验室玻璃器皿(例如烧杯、漏斗、试管)6.水7.镊子或夹子8.导管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双氧水溶液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将适量的双氧水(H2O2)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
步骤2:制备还原剂1.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将适量的还原剂(例如碘化钾)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
步骤3:将双氧水溶液转移到水槽中1.将双氧水溶液缓慢地倒入水槽中。
2.确保水槽中的双氧水溶液深度足够容纳后续实验所需的氧气量。
步骤4:开始反应1.将还原剂的溶液缓慢地倒入水槽中的双氧水溶液中。
此时会产生氧气的释放。
2.注意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泡。
步骤5:收集氧气1.将一个试管或气体收集瓶倒置并浸入水池中,以保持试管或瓶口气体收集区域始终处于水中。
2.使用镊子或夹子将试管或气体收集瓶固定在水池中。
步骤6:将氧气收集到试管或气体收集瓶中1.将试管或气体收集瓶的开口对准气泡,并允许气体从水中逸出并进入试管或气体收集瓶中。
2.可以进一步使用水银汞柱来测量气体的收集量。
步骤7:注意安全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氧气和还原剂。
2.当氧气收集到足够的量后,关闭反应并转移到下一步。
步骤8:处理废液1.实验完成后,废液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双氧水溶液和还原剂。
因此,需要将废液处理掉。
需要注意的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
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还原剂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避免直接接触该物质。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需要一个安全通风环境,以防止气体浓度达到可燃或有害水平。
3.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大量的气泡,以防止气体泄漏或封闭的容器破裂。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过氧化知氢制取氧气要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
1、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一种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在常温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水(缓慢分解),在加热或者加入催化剂后能加道快反应,催化剂有:二氧化锰、硫酸铜、碘化氢、二氧化铅专、三氯化铁、氧化铁,及生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等。
2、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公式:
H2O2 + MnO2 +2H+ = Mn2+ + 2H2O + O2
Mn2+ + H2O2 = MnO2 + 2H+
MnO2虽然参与了化应反应,但在属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加快了反应速率,故二氧化锰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总反应为:2H2O2=2H2O+O2。
双氧水制氧气的制取装置
双氧水制氧气的制取装置,也叫作双氧水燃烧装置,是一种利用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的装置。
该装置通常包括一个双氧水储罐、一个加热装置和一个氧气收集器。
制取氧气的过程是双氧水分解的反应,反应式为:2H2O2 ->
2H2O + O2。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将双氧水注入储罐,储罐中加热装置对双氧水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可根据需要调节。
2. 加热后的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氧气从装置的顶部释放出来。
3. 使用氧气收集器收集释放出的氧气。
该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然而,制取的氧气质量可能不够纯净,还需要经过后续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
处理分解后的水也需要注意环境污染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需求和使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制取氧气方法。
双氧水制备氧气及氧气的性质的设计实验一. 实验原理:氧气的制取: 2H 2O 2 2MnO 2H 2O+O 2↑氧气的性质:O 2为无色无谓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O 2的密度比空气的平均密度大。
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波。
他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者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二.实验操作步骤与实验现象:1. O 2的制取与收集H 2O 2分解法在蒸馏烧瓶中装入0.5~1.5gMnO 2,用带有分液漏斗的塞子塞住烧瓶,分液漏斗中装入H 2O 2,其质量分数以10%~15%为宜(与睡得体积比1:1~1:4)。
溶液中H 2O 2过少,反应太慢,过多则因为剧烈而引起喷发事故。
由于H 2O 2易分解,稀释时应当用蒸馏水,并在用前稀释。
实验装置图如下:H 2O 2MnO 22.O 2的性质(1) 硫在O 2中的燃烧取一洁净的燃烧匙,放入少量硫磺粉,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然后将燃着的硫匙由上往下缓缓深入集有O 2的集气瓶中,这时火焰的颜色呈现为明亮的蓝紫色,并伴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气体生成。
为避免污染空气,将燃烧匙取出后及时淬如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
(2)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到发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可看到木炭燃烧的更剧烈并发出白光。
给此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混浊。
(3)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根梗,点燃火柴梗,待火柴梗临近燃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留有少量水).会看到铁丝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的熔融物。
(4)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用小刀截取长约1cm 的长蜡烛一段,放入燃烧匙,点燃后深入集气瓶中,蜡烛的火焰更加白亮,集气瓶中注入少量的石灰水,震荡后变混浊。
三.实验应注意的现象:1.H2O2在PH=4的时候最稳定。
炭粉以及尘埃都能使H2O2分解,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最快。
双氧水制取氧气采用排水法
说起用双氧水来整氧气,咱四川人常用个法子,那就是排水法。
这法子简单又直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首先嘞,你得有瓶双氧水,浓度要适中,太高了反应太猛,低了又没得啥子效果。
再找个容器,最好是那种透明的玻璃瓶,方便看里头的情况。
然后,加点催化剂进去,一般是二氧化锰,它能让双氧水更快地分解出氧气来。
接下来,就是关键步骤了——排水法。
找个装满水的盆子,把玻璃瓶倒扣进去,只留个口子在水上头,好让产生的氧气能冒出来。
这时候,你把双氧水和催化剂的混合物倒进玻璃瓶里头,不一会儿,就能看到有气泡咕咕地往上冒,那就是氧气在往外跑了。
这些氧气会把玻璃瓶里的水往外挤,你看着水位一点点往下降,心里头就晓得氧气在不停地生成。
等到水排得差不多了,氧气也就收集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你小心地把玻璃瓶拿出来,里头就是满满的氧气了。
这法子好处多得很,一来是氧气纯净,二来是操作简单,不需要啥子复杂的设备。
不过嘞,也得注意点儿安全,毕竟双氧水也是个化学品,操作不当可能会有危险。
所以嘞,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戴好防护眼镜和手套,免得伤到自己。
总之,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排水法是个不错的选择,既实用又方便,咱四川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中,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安全、便捷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可以在实验室中很容易地获得。
它在接触到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氧气。
常用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MnO2)或优异催化剂。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H2O2 → 2 H2O + O2↑这个方程式表明,2分子过氧化氢水解后生成2分子水和1分子氧气。
氧气以气态的形式升腾而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收集和利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到装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随着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接触,反应迅速进行。
我们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氧气的逐渐生成,看到气泡从液面冒出并上升。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得到了氧气,还能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氧气升腾的速度会受到催化剂的质量和反应温度的影响。
催化剂质量越大,反应速度越快;温度升高,反应速度也会增加。
此外,我们还能通过称量过氧化氢的初始重量,并计算出所得氧气的体积,从而得到化学反应的产物比例。
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方法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反应原理,还能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与此同时,由于氧气是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过程所必需的,这种制氧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之,通过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我们不仅能获得氧气这一重要化学气体,而且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并探索反应规律。
这个实验方法的简便性和实用性使得它在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常见的制氧方法。
制取氧气的几种方法
制取氧气的几种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分解过氧化氢(又称为双氧水):将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这是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分解过氧化铅:过氧化铅加热分解,可产生氧气和金属氧化物。
3. 分子筛吸附法:利用特定的分子筛材料,将氧气从空气中吸附出来,然后再用适当的方法脱附,如加热等,得到纯净的氧气。
4. 电解水:通过电解水,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在电解过程中,由于氧气的氧化性较强,通常需要采取措施将产生的氢气与氧气分离开。
5. 空气分离法:利用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沸点差异,通过低温冷凝和分离操作,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求。
在工业生产和医疗等领域,常使用空气分离法和分子筛吸附法来制取氧气。
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以双氧水制取氧气双氧水(H2O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在常温下,双氧水呈无色液体,可以溶于水,具有强氧化性。
双氧水的分解反应可以产生氧气,这使得它在实验室中常被用来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准备好所需的实验装置。
这包括一个双氧水溶液瓶、一个集气瓶、一个导管和一个水槽。
然后,将双氧水溶液倒入集气瓶中。
集气瓶应该填满双氧水溶液,但不要让溶液溢出。
接下来,将导管的一端插入集气瓶的瓶口,并将另一端放入水槽中。
确保导管在水槽中的一端完全浸入水中,以便产生更好的密封效果。
现在,可以开始分解双氧水了。
轻轻地倾斜集气瓶,使双氧水溶液缓慢流入导管,进入水槽中。
可以看到,随着双氧水的流入,气泡开始从导管的另一端冒出。
这些气泡是由于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产生的。
双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根据这个方程式,每分解一个双氧水分子,会产生两个水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
因此,通过分解双氧水,我们可以制取氧气。
继续倾斜集气瓶,使双氧水溶液持续流入导管。
随着双氧水的分解,氧气会积聚在导管的上部,逐渐充满整个集气瓶。
当集气瓶中的氧气充满后,可以停止分解双氧水。
此时,可以用橡皮塞或其他合适的方法将集气瓶密封起来,以防止氧气泄漏。
现在,我们成功地制取了氧气。
集气瓶中的氧气可以用于各种实验或化学反应中,也可以用于供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个实验过程时,要注意安全。
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能对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
因此,在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和眼镜。
双氧水的分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因此,在分解双氧水时,应避免过量倾斜集气瓶,以防止溢出和热量积聚。
通过分解双氧水可以制取氧气。
这个过程简单而有效,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化学实践中。
通过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我们可以安全地制取所需的氧气,以满足各种需求。
以双氧水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双氧水(化学式为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消毒剂、漂白剂和氧气供应剂。
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其中氧原子以双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强的化学键。
双氧水可以通过分解产生氧气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这个方程式表示了双氧水分子分解为水和氧气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每个双氧水分子分解为两个水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也就是说,反应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双氧水的分解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催化或加速。
常见的催化剂包括铁离子(Fe2+)、铁离子和碘化钾(KI)等。
这些催化剂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使分解反应更容易发生。
双氧水的分解产生的氧气可以用于多种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作为氧气供应剂。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额外的氧气供应,例如高海拔地区、潜水、高强度运动等。
双氧水可以通过分解产生氧气,提供额外的氧气供应,以满足需求。
双氧水的分解产生的氧气还可以用作燃烧的氧化剂。
在一些实验室和工业应用中,需要氧气作为燃烧的辅助剂,提供更高的燃烧效率。
双氧水的分解产生的氧气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除了氧气,双氧水的分解还会产生水。
这使得双氧水成为一种可再生的水源。
在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但又需要大量的水供应,例如沙漠地区或太空飞行任务中。
通过分解双氧水,可以得到水,满足这种需求。
双氧水的分解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产生氧气供应,还可以作为燃烧的氧化剂和水源。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其中双氧水分解为水和氧气。
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可以加速这个反应的进行。
这个反应对于氧气供应和其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双氧水制氧气的制取装置
双氧水制氧气的制取装置通常被称为双氧水分解器。
该装置通过分解双氧水(H2O2)来制取纯氧气。
基本构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反应器:通常是一个密封的容器,容器内部有分解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是银、铜、铁、锰或钴等金属。
2. 进料管道:用于将双氧水引入反应器内。
3. 出气管道:用于排出生成的氧气。
4. 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反应器内的温度,以优化反应速率和反应产物纯度。
运行原理:
当双氧水进入反应器后,催化剂会加速其分解反应,将双氧水分解为水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 2H2O + O2
反应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催化剂能够提供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增加。
分解后,生成的氧气会通过出气管道排出,而水则会留在反应器内。
为了保持较高的纯度,通常需要将之前由于分解反应产
生的氧气冷却和净化。
双氧水制氧气的制取装置具有制氧速度快、操作方便、设备结构简单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验室、工业等领域。
过氧化氢加热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纯过氧化氢很不稳定,加热到°c便猛烈的分解为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是一种极弱的酸:h2o2=(可逆)=h++ho2-(ka=2.4×10-12)。
因此金属的过氧化物可以看做
是它的盐。
双氧水的用途分医用、军用和工业用三种,日常消毒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
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双氧水具有氧化
作用,但医用双氧水浓度等于或低于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过3—5分钟就恢复原来的肤色。
化学工业用做生产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氧乙酸、亚氯酸钠、过氧化硫脲等的原料,酒石酸、维生素等的氧化剂。
医药工业用做杀菌剂、消毒剂,以及生产福美双杀虫剂和
40l抗菌剂的氧化剂。
印染工业用做棉织物的漂白剂,还原染料染色后的发色。
用作生产
金属盐类或其他化合物时除去铁及其他重金属。
也用作电镀液,可以除去无机杂质,提升
镀件质量。
还用作羊毛、生丝、象牙、纸浆、脂肪等的染料。
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以用做
火箭动力助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