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光学物理学史
- 格式:ppt
- 大小:507.00 KB
- 文档页数:36
高中物理学史与物理学思想方法全集:光学
1.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认为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是简单地的正比关系,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这就是折射定律。
2.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3、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4、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5、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
6、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广义相对性原理——在任何参考系中,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等效原理——一个均匀引力场与一个加速运动的参考系等价。
7、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
9.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科学。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人类对光学的研究与应用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过程。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光学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里程碑,带您一起了解光学的演变过程。
古代光学: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
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理论。
他认为光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在直线上运动,形成了我们所见的光线。
此外,毕达哥拉斯还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提出了反射定律。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光学理论。
他认为光是由眼睛发出的,通过视线与物体相交,然后再反射回眼睛。
亚里士多德的光学理论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光学研究的基础。
中世纪光学:光的折射和几何光学在中世纪,光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塔姆在10世纪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发现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并提出了著名的折射定律。
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和荷兰科学家威廉·斯内尔分别进行了光的研究。
伽利略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提出了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斯内尔则发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并研究了它们对光的折射和聚焦效应。
17世纪,法国科学家勒内·笛卡尔和英国科学家伊萨克·牛顿进一步发展了光学理论。
笛卡尔提出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用几何方法进行描述。
牛顿则通过实验研究了光的分光现象,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并提出了著名的白光由多种颜色组成的理论。
现代光学: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18世纪末,光学进入了波动理论的时代。
法国科学家奥古斯丁·菲涅耳通过实验和数学分析,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
他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并成功解决了当时无法解释的一系列光学难题。
19世纪,苏格兰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通过电磁理论将光与电磁波联系起来,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西方古代对光学的认识和研究(一)牛顿在光学上的杰出成就,就可以使他成为科学界的头等人物,跻身于科学伟人的行列。
当牛顿只有21 岁的时候,他已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对光学问题的研究,又是牛顿全部科学研究、创造生活的开端。
1666年牛顿得到了用三棱镜把白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的实验结果,并于1672年发表论文描述了这一色散实验;1704 年出版了《光学》一书,为光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这本书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是牛顿的两部基本著作。
1666 年,牛顿正在磨制一些非球面形的光学透镜,同时做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棱镜,以便重复观察包括意大利物理学家格里马耳迪(F.M.Grimaldi,1618—1663)在内的所做的那些著名实验。
牛顿想办法把自己的房间弄暗,在窗板上开了一个小孔,让适度的太阳光进入室内,然后把他自已磨制的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使光线由此折射到对面的墙上。
起初牛顿对墙上产生的那些鲜艳、浓烈的颜色,很感兴趣。
但是经过周密考虑后,他惊异地发现它们是长条形的,而根据公认的折射定律,它们的形状应该是圆形的。
为什么会这样?经过反复思考与实验,牛顿悟出了一个道理,并决心做一个判决性的实验。
牛顿取两块板,把其中的一块放在靠近窗户的棱镜的后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光线可以通过这个小孔并落到另一块板上。
他把另一块板放在相距约12 英尺的地方,板上也开有一个小孔,并使光线的一部分通过它,然后再把第二块棱镜放在第二块板的后面。
当第一块棱镜绕它的轴转动时,落在第二块板上的像也跟着移动,同时使全部光线都相继通过板上的小孔,射到它后面的棱镜上,记下光线落在墙上的位置。
牛顿发现,在第一块棱镜上被折射得最厉害的蓝光,在第二个棱镜上受到的折射也最大,而红光在这两个棱镜上都被折射得很少。
牛顿便领悟到长条形的像形成的真实原因:光不是同类的和均匀的,它是由不同类型的光线组成的,其中一些比另一些更能被折射。
1672 年2 月6 日,牛顿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题为“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的论文,详细地描述了上述实验,并提出了对颜色的新见解。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控制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自古以来,人们对光的性质和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光学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1. 古代光学研究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和古印度人都对光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光是由眼睛发出的理论,而古印度的《Charaka Samhita》中也包含了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描述。
2. 光的折射与反射在17世纪初,荷兰科学家斯涅尔斯发现了光的折射现象,并提出了著名的斯涅尔斯定律。
此后,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和伽利略也对光的折射进行了研究。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末发现了光的分光现象,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光的组成。
他还提出了光的粒子理论,即光由微粒组成并以直线传播。
3. 光的波动理论18世纪末,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
他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可以通过干涉和衍射来解释光的行为。
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英国科学家杨盖尔在19世纪进一步发展了光的波动理论,并提出了著名的菲涅尔衍射和杨盖尔干涉实验。
4. 光的偏振与旋光在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马尔斯提出了光的偏振理论。
他发现,光可以具有特定的偏振状态,并通过偏振片的实验进行了验证。
同时,法国化学家普朗克发现了光的旋光现象,并提出了旋光的份子结构理论。
5. 光的量子性质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
他认为,光以离散的能量量子形式存在,这一理论对解释光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爱因斯坦的量子理论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6. 光的激光与光纤20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
激光器的发明引起了光学科学和技术的一场革命。
激光具有高亮度、单色性和相干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通信、材料加工等领域。
同时,光纤的发明和应用也极大地推动了光学的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更加快速和可靠。
7. 光学成像与光学仪器随着光学的发展,各种光学成像技术和光学仪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以光学发展的历史为主线,详细介绍光学的起源、重要里程碑以及现代光学的应用。
1. 光学的起源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们就开始使用凸透镜来放大物体。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光的本质进行了一些探讨。
公元10世纪的阿拉伯学者艾本·海森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了研究,奠定了光学的基础。
2. 光的传播和反射公元11世纪的波尔图和公元13世纪的伽利略分别对光的传播和反射进行了研究。
波尔图提出了光线传播的直线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
伽利略则通过实验观察了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了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和干涉公元17世纪的斯涅尔和亨利克·赫歇尔分别对光的折射和干涉进行了研究。
斯涅尔提出了折射定律,即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赫歇尔则通过实验观察了光的干涉现象,并提出了干涉定律。
4. 光的色散和偏振公元17世纪的牛顿对光的色散现象进行了研究。
他通过实验发现,光线在通过一个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即不同波长的光会被分散成不同的颜色。
公元19世纪的马尔斯·马尔斯特和艾尔斯特·菲涅耳则对光的偏振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偏振定律。
5. 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粒子性公元17世纪的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然而,公元19世纪的麦克斯韦和亨利·赫兹的实验结果表明,光在一些现象中表现出粒子性。
这一矛盾使得光的本质问题成为了科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
6. 量子光学和激光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统一理论,即光量子论。
这一理论奠定了量子光学的基础,对光的微观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此后,激光的发明和应用成为光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激光具有高度的单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广泛应用于医学、通信、材料加工等领域。
重要知识点手册:光学与物理学史美国迈克耳逊用旋转棱镜法较准确的测出了光速,反射定律(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由偏折程度直接判断各色光的n折射定律介空介λλγ====sinC90sinsinsinnovCi光学中的一个现象一串结论全反射的条件:光密到光疏;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全反射现象: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一部分光线反射回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会看到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C临时,折射角达到900,即是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回玻璃中的光线.这种现象叫全反射现象.折射角变为90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应用:光纤通信(玻璃sio2) 内窥镜海市蜃楼沙膜蜃景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很亮.理解:同种材料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率不同。
几个结论:1紧靠点光源向对面墙平抛的物体,在对面墙上的影子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2、两相互正交的平面镜构成反射器,任何方向射入某一镜面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一定与原入射方向平行反向。
3、光线由真空射入折射率为n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θ满足tgθ=n,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垂直。
4、由水面上看水下光源时,视深ndd/'=;若由水面下看水上物体时,视高ndd='。
5、光线以入射角i斜射入一块两面平行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h的玻璃砖后,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但存在侧移量△)sincos1(dsinx22inii-+=两反射光间距ii22'sin-ndsin2x=∆双缝干涉: 条件f 相同,相位差恒定(即是两光的振动步调完全一致) 亮条纹位置: ΔS =n λ; 暗条纹位置: λ21)(2n S +=∆(n =0,1,2,3,、、、);条纹间距 :1)-L(n da L x d 1-n a d L X =∆=⇒==∆λλ(ΔS :路程差(光程差);d 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 :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测出n 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薄膜干涉:由膜的前后两表面反射的两列光叠加,实例:肥皂膜、空气膜、油膜、牛顿环、光器件增透膜(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 =λ/4)衍射:现象,条件 单缝 圆孔 柏松亮斑(来历) 任何物体都能使光发生衍射致使轮廓模糊三种圆环区别:单孔衍射(泊松亮斑) 中间明而亮,周围对称排列亮度减弱,条纹宽变窄的条纹空气膜干涉环 间隔间距等亮度的干涉条纹 牛顿环 内疏外密的干涉条纹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太阳光谱红移⇒宇宙在膨胀)、偏振都是波的特有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衍射表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只有一种近似规律;说明任何物理规律都受一定的条件限制的.光的电磁说⑴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提出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是光的电磁说,赫兹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以及光的性质和应用的学科。
它是自古以来人类认识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门科学。
本文将为您介绍光学发展的历史,从古代的光学思想到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
1. 古代光学思想在古代,人们对光的性质和传播方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光的传播方式的理论。
柏拉图认为光是由眼睛发出的细小颗粒,这些颗粒通过空气传播。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光是由物体发出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眼睛。
2. 光的折射和反射公元10世纪,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塔姆开始研究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他通过实验观察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并提出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这些定律为后来的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光的波动理论17世纪,荷兰科学家胡克和英国科学家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
他们认为光是一种波动,通过介质传播。
这一理论解释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为后来的光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 光的粒子性质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粒子性质。
他们认为光由一些微粒组成,这些微粒被称为光子。
光的粒子性质解释了光的能量传递和光电效应等现象。
5. 光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光学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通信、医学、军事等。
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输更加快速和稳定。
激光技术的发展使得激光器在医学、制造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6. 现代光学研究现代光学研究涉及到许多领域,如光学材料、光学器件、光学成像等。
光学材料的研究致力于寻找新的材料,以改善光学器件的性能。
光学器件的研究包括光学透镜、光学棱镜、光学滤波器等的设计和制造。
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观测到微观世界的细节。
总结:光学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从古代的光学思想到现代的光学技术,人类对光的认识和应用不断推进。
光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的传播、发射、操控和检测的学科,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光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从基础理论到应用技术,带您了解光学的演进和影响。
1. 古代光学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公元前3000年摆布,埃及人就开始研究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他们利用太阳光的折射现象,设计了日晷,用于测量时间。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也对光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提出了“光线是由眼睛发出的”这一错误观点,而亚里士多德则正确地解释了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2. 光的波动理论17世纪,荷兰科学家胡克和赫维留斯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
他们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可以通过干涉和衍射来解释光的行为。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著名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末提出了光的粒子理论,认为光是由弱小的粒子组成的。
这一理论在一段时间内占领主导地位,但在19世纪被波动理论所取代。
3. 光的电磁理论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杨-菲涅耳和法拉第提出了光的电磁理论。
他们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通过振动的电场和磁场来描述。
这一理论得到了实验证据的支持,并成为了现代光学的基础。
随后,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进一步发展了光的电磁理论,并将其与电磁场的统一理论相结合,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
这一方程组成为了电磁学和光学的基础,并奠定了光的波动性质和电磁波的统一理论。
4. 光的量子理论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用于解释光和其他物质的微观行为。
他认为光的能量是以离散的方式传播的,称为光子。
这一理论解释了光的粒子性质,并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随后,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光电效应理论,进一步支持了光的量子性质。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光的相互作用和应用于光电子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5. 光学的应用光学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应用领域。
经典光学发展历程光学,作为研究光的现象和性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里程碑:1. 古代光学: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和欧多克索斯(Euclid)就对光进行了一些基础的研究和探索。
他们首次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2. 历史学派光学:在古代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和托勒密(Ptolemy)的研究中,光学被认为是通过眼睛发出的特殊粒子所引起的。
他们的模型被认为是光学研究的基础。
3. 玻利热光学:17世纪的法国科学家玻利热(Pierre de Fermat)和亨不尔特(Christiaan Huygens)对光传播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费马原理和亨氏原理。
4. 光的波动性证明: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进行了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作为波动的性质。
5. 光的粒子性证明: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关于光粒子性的假设,并通过解释光电效应等现象,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6. 光的偏振性发现:19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布拉赫(Étienne-Louis Malus)发现了光的偏振性,即光的振动方向与光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
7. 光的电磁波描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的光的电磁波理论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揭示了光与电磁波的本质联系。
8. 激光的发明:20世纪60年代,激光(LASER)的发明者塔尔(Theodore Maiman)成功地发明了第一台工作在红外波段的激光器,标志着激光技术的诞生。
9. 引入光学器件:通过对光学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发展出了许多重要的光学器件,如透镜、棱镜、偏振器、光纤等,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领域。
总的来说,光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基础研究逐渐推动到了现代科学的前沿,涵盖了光的传播性质、波粒二象性、偏振性、电磁波理论以及光学器件的创新与应用等方面。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发射、操控和检测的科学领域,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详细介绍光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光学发展古代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希腊。
古埃及人和古希腊人通过观察太阳和星星的运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提出了光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粒子理论,这为后来的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光的传播理论的发展17世纪,荷兰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等人提出了光的传播是以粒子的形式进行的粒子理论。
然而,法国科学家奥古斯丁·让·菲涅耳在19世纪初提出了波动理论,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菲涅耳的波动理论解释了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为光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光的电磁理论19世纪中叶,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了光是电磁波的电磁理论。
他的理论将光学与电磁学联系在一起,为后来的光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为后来的光的偏振和光的速度等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光的偏振理论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横波,并且可以通过偏振器进行偏振。
这一发现为光的偏振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后,瑞士物理学家阿尔贝·爱因斯坦通过研究光的光电效应,提出了光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光的光电效应现象。
5. 光的速度测量19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通过实验证明了光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并且与光的波长和频率无关。
这一发现为光的速度测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后,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和爱德华·莫雷利利用干涉仪测量了光的速度,得到了非常精确的结果,为光的速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6. 光学仪器的发展随着光学理论的发展,各种光学仪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发展。
例如,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使得人类能够观测到更远的天体;显微镜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物体和细胞结构。
光学
22、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
周期是2s的单摆
叫秒摆。
23、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
斯原理。
24、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
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25、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
射定律。
26、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27、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
—泊松亮斑。
28、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
论奠定了基础。
29、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
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30、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
电通信的新篇章。
31、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
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32、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