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古诗词-爱国词人辛弃疾共39页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39
高中必背的古诗词及赏析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等豪迈,何等雄壮!这是辛弃疾做不到的。
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
上片“千古江山”,起句伟岸、挺拔,“英雄无觅”却笔锋一转,调子低了下来。
这首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
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2.《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辛弃疾的古诗词辛弃疾的古诗词辛弃疾(1140-1207)宋朝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辛弃疾的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姜夔。
其古诗全文如下: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西江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
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清平乐·村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正剥莲蓬。
【翻译】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辛弃疾描写爱国情怀古诗集《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描写爱国情怀古诗集《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弃疾描写爱国情怀古诗集《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宋代: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怕一作:恨) (无归路一作:迷归路)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创作背景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时年四十岁,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
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
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
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人物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的爱国诗词佳句
1.《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节
选):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节选):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节选):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节选):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青玉案·元夕》(虽非直接抒发爱国情,但意境高远,可感
其志):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虽为抒发愁绪,但隐含忧国之
思):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节选,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节选,虽长,但以下两句可独立
成意):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9.《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节选,抒发忧国忧民及壮志未
酬之感):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0.《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节选,虽非纯粹的七言绝
句,但意境符合):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
月。
关于爱国的古诗词《满江红·写怀》作者:宋·岳飞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靖康耻,犹未雪。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春望》作者:唐·杜甫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过零丁洋》作者:宋·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儿》作者:宋·陆游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宋·辛弃疾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夏日绝句》作者:宋·李清照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石灰吟》作者:明·于谦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此诗虽非直接表达爱国情感,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精神与爱国志士的忠诚、清白相呼应)《己亥杂诗·其五》作者:清·龚自珍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此诗虽未直接言及国家兴亡,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可视为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期许和贡献)。
“词中之龙”辛弃疾的78首绝句,你读过几首?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元日》辛弃疾〔宋代〕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偶题》辛弃疾〔宋代〕逢花眼倦开,见酒手频推。
不恨吾年老,恨他将病来。
《送剑与傅岩叟》辛弃疾〔宋代〕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江山庆云桥》辛弃疾〔宋代〕草梢出水已无多,村路弥漫奈雨何。
水底有桥桥有月,只今平地怕风波。
《鹤鸣亭绝句四首》辛弃疾〔宋代〕饱饭闲游绕小溪,却将往事细寻思。
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阑干人不知。
《重午日戏书》辛弃疾〔宋代〕青山吞吐古今月,绿树低昂朝暮风。
万事有为应有尽,此身无我自无穷。
《书停云壁》辛弃疾〔宋代〕学作尧夫自在诗,何曾因物说天机。
斜阳草舍迷归路,却与牛羊作伴归。
《读书》辛弃疾〔宋代〕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鹤鸣亭绝句四首》辛弃疾〔宋代〕清欢那复笑开口,閒事长令闷破头。
更有不堪萧索处,西风过了菊花秋。
《江郎山和韵》辛弃疾〔宋代〕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题金相寺浄照轩诗》辛弃疾〔宋代〕浄是浄空空即色,照应照物物非心。
请看窗外一轮月,正在碧潭千丈深。
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辛弃疾
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辛弃疾的诗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激昂著称,充满了爱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怀。
以下是几首适合五年级学生背诵的辛弃疾的诗词:
1.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些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深刻的思想感情,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
希望五年级的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诗词中的美和深意。
初中古诗词辛弃疾(精选10篇)整理学校古诗词辛弃疾(精选10篇)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剧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斗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亮而又详细的对策。
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扬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抱负。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古诗词辛弃疾,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学校古诗词辛弃疾(精选篇1)朝代:宋朝|: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学校古诗词辛弃疾(精选篇2)词牌名:霜天晓角|朝代:宋朝|:辛弃疾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
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
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学校古诗词辛弃疾(精选篇3)词牌名:玉楼春|朝代:宋朝|: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
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落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
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很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学校古诗词辛弃疾(精选篇4)词牌名:念奴娇|朝代:宋朝|:辛弃疾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学校古诗词辛弃疾(精选篇5)词牌名:西江月|朝代:宋朝|:辛弃疾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适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照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学校古诗词辛弃疾(精选篇6)词牌名:鹧鸪天|朝代:宋朝|: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顺。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学校古诗词辛弃疾(精选篇7)词牌名:汉宫春|朝代:宋朝|:辛弃疾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
爱国古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能够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持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注释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水平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不过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鉴赏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所以,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不过,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著名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小编在此整理了辛弃疾的诗词全集著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辛弃疾的诗词全集著名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西江月·画栋新垂帘幕》画栋新垂帘幕,华灯未放笙歌。
一杯潋滟泛金波。
先向太夫人贺。
富贵吾应自有,功名不用渠多。
只将绿鬓抵羲娥。
金印须教斗大。
5《西江月·风月亭危致爽》风月亭危致爽,管弦声脆休催。
主人只是旧时怀。
锦瑟旁边须醉。
玉殿何须侬去,沙堤只要公来。
看看红药又翻阶。
趁取西湖春会。
6《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贪数明朝重九。
不知过了中秋。
人生有得许多愁。
惟有黄花如旧。
万象亭中殢酒。
九江阁上扶头。
城鸦唤我醉归休。
细雨斜风时候。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著名21《西江月·金粟如来出世》金粟如来出世,蕊宫仙子乘风。
清香一袖意无穷。
洗尽尘缘千种。
长为西风作主,更居明月光中。
十分秋意与玲珑。
拚却今宵无梦。
2《西江月·八万四千偈後》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
纫兰结佩有同心。
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辛弃疾经典诗词十首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21岁起义抗金,不久归宋。
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地方官职。
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
虽曾两度被起用,但一直未被重用。
68岁病逝。
一生力主抗战北伐,提出许多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存词六百多首,词风慷慨悲壮,有不可一世之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辛弃疾经典诗词十首,欢迎大家阅读!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①。
挥羽扇,正纶巾,少年鞍马尘②。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③。
【注释】①故人:老朋友,此指张处父。
②鞍马尘:指军事生涯。
③误身:害了自己。
这首词大约作于淳熙六年或七年,时辛弃疾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
此词主要表现作者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无法施展抱负的哀愁。
上片写作者在凄凉的旅途中遇到老朋友的时间和地点,下片写作者与老朋友回忆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倾吐自己目前远离前线,不能亲临抗金战场的苦闷。
这首词的特点是写景与心理状态密切关合,用典自然巧妙,语调低沉,感情凄怆。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①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②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③?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④,忧愁风雨⑤,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①遥岑:远山,指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它“献愁供恨”)。
②断鸿:失了群的孤雁。
③归未:用提问语表示未归。
④流年:年光如流。
⑤忧愁风雨:忧愁国势飘摇于风雨中。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片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点明报国无路的苦闷。
下片说自己不只是怀念乡土,更不愿意作个人身家打算,忧愁的是国势飘摇和年光虚度。
词中深刻地表现出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申、抑郁悲愤的心情。
摸鱼儿更能消①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有关辛弃疾的古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衍生注释: 1. “破阵子”:词牌名。 2.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3. “八百里”:牛的代称。 4. “麾下”:指部下。 5. “炙”:烤肉。 6. “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军中乐器。 7. “翻”:演奏。 8. “的卢”:良马名。 9. “霹雳”:特别响的雷声,这里形容弓弦响声之大。
二、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战斗场景。开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在醉酒时还不忘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了军营。这展现出他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怀念。“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写了军队里的生活,士兵们分食牛肉,演奏军乐,在秋天的沙场上阅兵,画面雄伟壮阔。下阕“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生动地写出了战场上骏马奔腾、弓箭飞驰的激烈战斗场面。最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面写的都是辛弃疾的理想,他想要为君王完成统一大业,获得功名,可是突然笔锋一转,“可怜白发生”,现实是他已经年老,理想还未实现,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三、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可是却遭受主和派的排斥,多次被贬。他的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四、运用片段: 我有一个朋友,他曾经豪情万丈地想要创业,想要打造一个商业帝国。他就像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写的那样,心中充满了理想。他每天都在计划着如何拓展业务,如何让自己的公司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样,在商场这个“沙场”上征战。他想象着自己的产品像“马作的卢飞快”一样迅速占领市场,品牌知名度像“弓如霹雳弦惊”一样迅速打响。可是啊,现实总是残酷的,资金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接踵而来,就像辛弃疾最后面对的“可怜白发生”的无奈一样,他的创业梦想渐渐变得遥不可及。这时候我就感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解析:这首词是辛弃疾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孙权和刘裕等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他对北伐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同时也借古讽今,对当时南宋朝廷的偏安一隅和冒进北伐提出了批评与担忧,词风豪壮悲凉。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析:此词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如东风吹开繁花、宝马香车穿梭等,然而在这繁华之中,作者却着意刻画了一位在灯火阑珊处的孤独美人,以美人自喻,寄寓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解析:词中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军旅生活画面,从醉酒看剑、梦中回营,到沙场点兵、征战杀敌,展现了作者渴望驰骋沙场、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但结尾“可怜白发生”一句,陡然从梦境回到现实,抒发了其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析: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写了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等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以及作者在雨中寻找旧时茅店的有趣经历,展现了一幅农村生活的优美画面,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破阵子》辛弃疾古诗全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牌名:破阵子|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一、古诗简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二、翻译/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三、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回到,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俗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指烤熟的肉,这里指烤肉吃。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辛弃疾50首必背古诗辛弃疾50首必背古诗:1《满江红·汉水东流》[宋代] 辛弃疾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2《鹧鸪天·戏题村舍》[宋代] 辛弃疾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
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
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余家一作:金家)3《虞美人》[宋代] 辛弃疾夜深困倚屏风后。
试请毛延寿。
宝钗小立白翻香。
旋唱新词犹误、笑持觞。
四更山月寒侵席。
歌舞催时日。
问他何处最情浓。
却道小梅摇落、不禁风。
4《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宋代] 辛弃疾莫避春阴上马迟。
春来未有不阴时。
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
试听别语慰相思。
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5《摸鱼儿(两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名山鬼谣)》[宋代] 辛弃疾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
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
6《西江月(春晚)》[宋代] 辛弃疾胜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
听风听雨小窗眠。
过了春光太半。
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
流莺不肯入西园。
唤起画梁飞燕。
7《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宋代] 辛弃疾花向今朝粉面匀。
柳因何事翠眉颦。
东风吹雨细於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8《满江红·山居即事》[宋代] 辛弃疾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
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9《满江红》[宋代] 辛弃疾涂堂上,三鼓方醒。
国华赋词留别,席上和韵。
青涂,端仁堂名也宿酒醒时,算只有、清愁而已。
[查看全诗翻译赏析]10《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宋代] 辛弃疾听我尊前醉后歌。
人生亡奈别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