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
- 格式:pptx
- 大小:17.02 MB
- 文档页数:29
危机干预名词解释心理学
1.危机干预:一种旨在帮助个体透过危机,通过各种方法去减缓
危机中不利因素的影响,进而达到减轻个体心理压力和避免延续性后
果的过程。
危机干预可以采用多种策略,例如心理支持、话术引导等。
2.心理支持:在危机干预中一种提供心理援助的方法,帮助个体
在遭遇困难和痛苦时,借助他人的支持获得更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支
持通常提供给急需帮助的个体,确保他们在危机的过程中不再遭受精
神上的痛苦和不适。
3.话术引导:在危机干预中,根据个体特点、情境进行的有意义
的对话,可帮助个体平复心境并重新审视自身的困境,从而避免不必
要的负面情感和心理问题。
话术引导可以采用情境化的语言、倡导性
建议等多种方式。
4.应急预案:在面临危机情形时启动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应急预
案旨在防止和缓解情况进一步恶化。
根据具体地区和行业,既可以是
针对个人的危机干预计划,也可以是专门制定出来的应急处理方案。
5.风险评估:在危机干预中,对个体危机状况和可能的危险进行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准确了解个体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从而采取相应的危机干预措施,降低不利影响的发生。
风险评估通常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包括医生、心理医生、社工等。
心理委员危机干预措施1. 引言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经常导致他们面临危机和困境。
作为学校中的重要角色,心理委员承担着关注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本文将介绍心理委员应采取的危机干预措施,以帮助学生在面临困难时获得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2. 危机干预的定义危机干预是指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和支持的过程。
在心理健康领域,危机干预主要针对那些面临自杀、自伤、强烈情绪波动等可能危及生命和健康的情况。
心理委员需要快速识别危机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3. 危机干预具体措施3.1 快速反应在发现学生出现可能的危机迹象时,心理委员应迅速做出反应。
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情况并主动表达支持。
同时,应尽快联系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或领导,以组织针对该学生的进一步支持和干预。
3.2 倾听和理解在与学生交流时,心理委员应以倾听和理解的态度对待。
不要急于发表观点或建议,而是耐心聆听学生的诉说。
通过积极倾听,心理委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困惑和需求。
3.3 提供情绪支持当学生面临危机时,情绪通常处于高度紧张和不稳定的状态。
心理委员需要提供情绪支持,帮助学生调整情绪。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情感、采用舒缓的语调和姿态、体现关切等方式来提供情绪支持。
3.4 建立安全环境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心理委员需要创造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确保与学生的交流地点隐私性和安全性,以便学生可以放心地分享他们的困扰和烦恼。
此外,心理委员还应尽力保持自己的冷静和稳定,以稳定学生的情绪。
3.5 寻求专业支持作为心理委员,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范围。
一旦遇到超过自己处理能力的危机,我们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专业咨询师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干预和支持,确保学生得到适当的帮助。
3.6 持续关注和随访危机干预仅仅是开始,持续关注和随访同样重要。
心理委员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持续关注他们的发展和变化。
第二章危机干预技术第一节危机干预六步骤模型一、确定问题二、保证求助者安全三、给予支持四、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五、制定计划六、得到承诺一、确定问题: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
如果工作人员认为的危机并非当事人认同的,那么所有的干预策略会会失去重点,为帮助确定危机问题。
(如家暴。
安全感自我保护,从家暴中摆脱出来。
同样的事件,对不同的人,受文化、价值观、个性影响)推荐在干预开始时使用积极倾听技术:同情、理解、真诚、接纳及尊重,既注意求助者的言语信息,也注意其非言语信息。
二、保证求助者安全:保证求助者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这是危机干预全过程的首要目标。
虽然放在第二步,但在危机干预中应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如家暴、地震、强奸,可能需要相关人员的配合)三、提供支持:全方位的,心理上的支持很重要,陪伴。
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用求助者相信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关心和帮助的人。
工作人员不要去评价求助者的经历或感受是否值得称赞,而是应该提供这样一种机会,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一个人确实很关心你”。
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地以积极的方式接纳所有的求助者,不在乎报答。
能够在危机中真正给予求助者以支持的工作人员,就能够接纳和肯定那些无人愿意接纳的人,表扬那些无人会表扬的人。
除技术稳定安全性外,人格特质建立关系的能力,人格传递出来的可以帮助他们,有熟练的技术和成熟的人格特质,才是当事人需要的陪伴和支持。
四、提出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能会感到无能为力,但有机会。
把隐藏在内心的资源激发出来,工作者要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有许多可供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
思考变通方式的途径:(1)环境支持,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求助者行为或心理上的支持和陪伴,比如妈妈关心、陪伴,让回家来;经济上朋友给的帮助。
(2)应付机制,求助者有哪些行动、行为或环境资源可以帮助自己战胜危机如否定,升华。
有消极的也有建设性的,需要和当事人来讨论。
危机干预六步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危机干预贯穿于整个危机干预过程的六步过程包括:①确定问题;②保证当事人安全;③帮助当事人建立心理支持;④提出并验证有效的应对方式;⑤制定计划;⑥得到承诺。
一、确定问题1、凡事当事人有任何觉得生活每意思等自杀倾向的言语都当严重问题来看。
2、当不确知当事人是否有自杀念头时,应当明确问其有无自杀想法。
这样可以削弱真正自杀的可能性,缓解当事人的心理压力。
3、可以用内含积极暗示的表达。
例:“听了你那么多的困扰,我想你可能很痛苦。
如果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人可能就自杀了,那么你有没有自杀的想法呢”4、说有过自杀念头的当事人不一定比没有说过的当事人严重。
所以要评估当事人的话是否真实。
说有过自杀念头的当事人的危机严重程度上升。
5、为什么会想到死(1)评估自杀原因(2)评估自杀计划:用什么方式,准备何时自杀(3)可以问当事人有没有告诉过他人,其他人给予他什么指导。
让当事人重温当时的状况,引出问题、情绪(4)为什么没有实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二、保证当事人的安全在危机干预中,心理咨询师必须对求助者的生命危险及心理危机降到最小的可能。
使求助者处于尽可能的安全境地。
保证求助者的安全不尽是干预过程的第二步,也必须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主要的方法是将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告知当事人的家人(或者有能力、有责任保证当事人安全的人)。
虽然心理咨询有保密的原则,但在如以下情况都应及时通知当事人的家人,如自杀或严重的肢体伤害、伤人或杀人等可能犯罪行为。
三、帮助当事人建立心理支持与求助者的沟通和交流,并给予关切的心理支持是危机干预的第三步。
可采用的方法如:咨询师的电话应告诉当事人。
让当事人保证不自杀,有自杀念头时先打电话给咨询师。
问当事人有哪些可帮助他的人。
让当事人把这些人的联系方式写下来,排序。
多备几份放在随身的地方,这样可以随时找到支持系统。
危机干预贯穿于整个危机干预过程的六步过程包括:①确定问题;②保证当事人安全;③帮助当事人建立心理支持;④提出并验证有效的应对方式;⑤制定计划;⑥得到承诺。
一、确定问题1、凡事当事人有任何觉得生活每意思等自杀倾向的言语都当严重问题来看。
2、当不确知当事人是否有自杀念头时,应当明确问其有无自杀想法。
这样可以削弱真正自杀的可能性,缓解当事人的心理压力。
3、可以用内含积极暗示的表达。
例:“听了你那么多的困扰,我想你可能很痛苦。
如果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人可能就自杀了,那么你有没有自杀的想法呢?”4、说有过自杀念头的当事人不一定比没有说过的当事人严重。
所以要评估当事人的话是否真实。
说有过自杀念头的当事人的危机严重程度上升。
5、为什么会想到死?(1)评估自杀原因(2)评估自杀计划:用什么方式,准备何时自杀(3)可以问当事人有没有告诉过他人,其他人给予他什么指导。
让当事人重温当时的状况,引出问题、情绪(4)为什么没有实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二、保证当事人的安全在危机干预中,心理咨询师必须对求助者的生命危险及心理危机降到最小的可能。
使求助者处于尽可能的安全境地。
保证求助者的安全不尽是干预过程的第二步,也必须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主要的方法是将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告知当事人的家人(或者有能力、有责任保证当事人安全的人)。
虽然心理咨询有保密的原则,但在如以下情况都应及时通知当事人的家人,如自杀或严重的肢体伤害、伤人或杀人等可能犯罪行为。
三、帮助当事人建立心理支持与求助者的沟通和交流,并给予关切的心理支持是危机干预的第三步。
可采用的方法如:咨询师的电话应告诉当事人。
让当事人保证不自杀,有自杀念头时先打电话给咨询师。
问当事人有哪些可帮助他的人。
让当事人把这些人的联系方式写下来,排序。
多备几份放在随身的地方,这样可以随时找到支持系统。
总之,要努力去让求助者相信:你确实是在关心他,想帮助他。
四、提出并验证变通的应对方式在多数情况下求助者在危机境地的思维往往显得十分局限和僵持,甚至认为已经走入绝境,所以引导他们多一些角度,多一些方式去思考去看待他们的处境有益与帮助他们摆脱局限,对能应对他们的困难增加信心。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与操作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个体遭遇严重的心理创伤或危机时,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手段来缓解、恢复和改善其心理状态的过程。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和操作是指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以下是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和操作的一些重要内容:1.初步评估与观察: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前,需要对个体的症状、危机类型和程度进行初步的评估。
这包括观察个体的表情、行为、言语和情绪表现等,以了解其当前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2.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是有效干预的基础,需要注意与个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尊重其隐私权和自主权。
通过倾听、关心和理解个体的感受和需求,使其感到被重视和支持。
3.提供情感支持:个体在心理危机中容易出现情绪困扰和焦虑,提供情感支持是帮助其舒缓情绪的关键。
可以通过安抚和鼓励的方式,让个体感到被关爱和关怀,减轻其心理负担。
4.有效沟通和倾听:在干预过程中,需要运用有效沟通和倾听的技巧,以促进个体的情感表达和自我探索。
这包括积极倾听、理解和回应个体的言语和情感,以及表达共情和支持。
5.提供信息和教育:个体在心理危机中常常缺乏对情况的了解和有效应对的方法,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教育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危机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这包括向个体介绍相关的资源和支持,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冷静的思考方式等。
6.制定干预计划: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计划。
这包括明确干预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需要根据个体的需要灵活调整干预的方式和内容。
7.导引个体寻求专业帮助:总之,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和操作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在专业素养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它既需要关注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又需要理解心理危机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建立信任、提供情感支持、有效沟通、人际教育和专业引导等方法,来帮助个体渡过心理危机,恢复和改善其心理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目标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是帮助个体或群体应对并缓解心理危机,在遭受心理困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自杀等问题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具体目标包括:
1. 危机干预:及时发现和接触处于危机状态的个体,提供紧急支持和干预,以减少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等的发生。
2.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个体表达情感,宣泄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3. 情绪管理:协助个体学习感知、理解和表达情绪,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技巧,帮助其控制和管理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4. 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在认知层面上调整和改变自己的看法和思维方式。
5. 建立适应性的应对机制:帮助个体学习适应性的应对机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能力,提升个体面对困境时的抗压能力。
6. 提供资源和引导:为个体提供各种资源和适当的引导,包括心理健康知识、专业咨询和治疗资源,以便个体能够获得更全面和有效的帮助。
7. 预防复发: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保持机制,预防心理危机的再次发生,并教育个体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企业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心理危机是指因企业面临重大挫折、突发事件或者内外环境发生剧变等造成的心理状态异常的情况。
企业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是为了帮助企业员工在面对心理危机时能够迅速调整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恢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及减轻企业损失。
以下是一些有指导意义的企业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1. 关心员工的情绪: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举行员工座谈会、匿名调查、直接交流等方式进行。
及时发现员工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支持。
2. 提供心理支持服务:企业可以邀请心理专家来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培训,提高员工自我调适能力。
3.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韧性。
4. 提供适当的空间和时间:在企业发生危机时,给予员工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同时,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空间,让员工能够放松身心。
5. 加强内部沟通: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渠道,以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情况和决策,减少不必要的猜测和焦虑。
6.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企业能够提前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危机,有效减少危机对员工的心理冲击。
7. 坚持价值导向:企业要坚持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文化传播,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8. 建立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避免谣言和不确定性的传播,让员工获得准确、及时的信息,减少心理困扰。
9.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在企业危机期间,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过度负荷和精神压力。
10.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员工相互支持,分享压力和困难,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共同面对心理危机,形成群体力量。
在企业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员工的心理压力,维护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企业应该将员工的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怀和支持工作,提高员工的心理抗压能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一节危机概述一、危机的定义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及时缓解,否则会导致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
二、危机的特征(1)危险与机遇并存(2)复杂的症状(3)成长和变化的机缘(4)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5)选择的必要性(6)普遍性与特殊性三、危机转移状态转危机点(transcrisis points)是危机转移状态的一个常见部分,他常以求助者发展到新的阶段或出现问题的其他维度为标志。
第二节危机干预者的特征一、有成就的危机干预者的特征(1)生活经验(2)专业技巧(3)镇静(4)创造性与灵活性(5)精力(6)快速的心理反应二、其他特征坚韧、知足、勇气、乐观、现实、客观、冷静、自信和对人类战胜危机的信心。
第三节危机干预的理论一、危机干预中多元的文化观点(一)受文化偏见影响的假设(二)基于文化的有效帮助二、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理论(一)基本危机理论林德曼和卡普兰提出的基本危机将危机看成是境遇性的或发展的,而不是病理性的. (二)扩展危机理论扩展危机理论通过将一般系统论、精神分析理论、适应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成分整合并加入基本危机理论,增强了基本危机理论。
(三)应用危机理论应用危机理论将发展性的、境遇性的和存在主义的危机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论的理论结构。
为我们将基本和扩展危机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了理论构架.(四)生态系统理论是一种正在发展的理论,它将发生危机的境遇放在整体的生态系统中进行考虑。
将个人、事件、环境和整体生态相互联系在一起.三、危机干预模式(一)平衡模式该模式将平衡定义为一种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情绪是稳定的、受控制的,心理活动是灵活的。
不平衡则是一种表现为不稳定、失去控制或心理活动受限制的情绪状态。
(二)认知模式认为危机来源于对生活困难和创伤的错误思维和信念。
(三)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和环境学习交互作用的产物,危机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
危机干预基本理论试题答案题目一:什么是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指在个人或组织面临危机或紧急情况时,通过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方法进行干预和管理,以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并促进个人或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危机干预的目标是尽早发现、迅速处理和有效应对危机,防止其扩大和恶化,帮助个人或组织从危机中恢复,促进其积极发展。
题目二: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包括:1.及早介入:即在危机出现初期就进行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机,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
2.系统性干预: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进行干预,包括对危机的全面评估、目标的明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以确保干预的有效性。
3.个体化服务:根据个体或组织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服务和支持,针对性地解决不同个体或组织的危机问题。
4.专业性干预:危机干预需要由专业的干预者进行,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类型的危机。
5.积极干预:在危机干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干预和管理,采取措施减少危机的损失,并促进个体或组织的积极发展。
6.合作性干预:危机干预需要与个体或组织进行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危机问题,并增强个体或组织的应对能力。
题目三:危机干预的主要策略有哪些?危机干预的主要策略包括:1.评估策略:对危机的性质、程度和影响进行评估,了解危机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应对策略:根据危机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采取适当的行动来控制危机、减少损失,并促进个体或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3.沟通策略: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加强与个体或组织的沟通,提供信息和支持,增强个体或组织的情感上和认知上的应对能力。
4.支持策略:危机干预过程中,提供情感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帮助个体或组织渡过危机期,增强其积极应对危机的信心。
5.教育策略: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体或组织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使其具备预防和处理危机的知识和技能。
6.预防策略: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注重预防和避免危机的发生,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减少危机对个体或组织的影响。
危机干预模式策划书3篇篇一《危机干预模式策划书》一、背景在当今社会,各种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无论是个人面临的心理危机,还是组织、社区遭遇的突发事件危机,都需要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处理。
危机干预模式旨在通过系统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或群体恢复心理平衡,降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其健康发展和适应。
二、目标1. 提供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服务,帮助当事人缓解危机状态。
2. 增强当事人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心理韧性。
3. 促进当事人的心理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
三、实施步骤1. 危机评估迅速对危机事件和当事人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当事人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系统等。
2. 建立关系与当事人建立信任、支持的关系,让其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
3. 制定干预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危机干预计划,明确干预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4. 实施干预(1)提供情感支持,稳定当事人情绪。
(2)帮助当事人认识和理解危机,纠正不合理认知。
(3)教授应对技巧和策略,如放松训练、情绪管理等。
(4)协助当事人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5. 跟踪评估四、资源需求1. 专业的危机干预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社工等。
2. 培训资源,用于团队成员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
3. 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心理测评工具等。
4. 场地和办公设施。
五、质量控制1. 建立严格的干预流程和规范,确保干预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 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专业水平。
六、宣传推广1.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危机干预模式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公众认知度。
2. 与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推广危机干预服务。
七、预算1. 人员费用:[具体金额]2. 培训费用:[具体金额]3. 设备和工具采购费用:[具体金额]4. 其他费用:[具体金额]八、通过实施危机干预模式,我们有信心能够帮助更多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和群体走出困境,重建生活信心,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我们将不断完善和优化该模式,以适应不同类型危机的需求。
心理危机干预名词解释
心理危机干预:
1. 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期的、针对特定危机情况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技术,主要用于在个体及其社会环境的关系中,弥补个体在危机期间缺乏的心理力量,以促进个体的调整与心理健康。
2. 诊断性评估:在进行危机干预之前,心理咨询师需要先对病人进行诊断性评估,以确定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病人的表现为其量身定制有效的治疗方案。
3. 紧急服务:在个体遭遇突发的危机的情况下,心理卫生机构可以提供紧急服务,以缩短危机周期,提高个体对危机的调适能力,以及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后期介入:当个体的危机状况得到妥善控制之后,可以通过后期介入的方式对个体进行长期性的心理治疗,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逐步改善。
什么是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导读: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危机干预这一名词又一次出现在了大众眼前。
自08年汶川地震以来,危机干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但是关于危机干预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大众对于危机干预的认识还有哪些误区呢?燕园博思心理咨询师中心专家老师为你答疑。
1、什么是危机干预?它和心理咨询的关系?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
危机干预在早期只是一群有过相似经历的志愿者,怀揣着一种助人的美好愿望发起的。
但是很快人们发现危机干预需要的是更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的参与。
而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样的专业队伍。
危机干预属于广义的心理治疗,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
危机干预则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干预的对象不一定是“来访者”,干预的最低目标应是保护当事人,预防各种意外,所以更需要社会的资源和支持。
2、什么样的人需要危机干预介入?坚强的人是否在遇到危机事件后能自我修复,不需要外界的危机干预?答:简单地说我们承受的心理压力已经超出了我们对它的应对能力,就需要危机干预。
表现在征兆上一般有以下几点中的一点或多点出现:1、直接或间接表露出痛苦、抑郁、无望、绝望甚至有自杀的征兆或倾向。
2、直接或间接的表露出愤怒、易激惹,敌对意识明显。
3、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
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
有脱离社会的倾向。
4、酒精或毒品的使用量增加。
行为混乱或古怪。
.睡眠、饮食和体重明显增减。
并不是没有这些征兆出现的人就是完全不需要危机干预的。
有些人在经历危机时过度压抑自己的痛苦和情绪,表现的“很坚强”,这样的人可能更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的服务,才能让他把自己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
3、危机干预什么时间介入最合适?是否越快越好?针对此次MH370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多长时间适合危机干预介入?答:简单来说危机干预介入的越早越好,实际上危机干预介入的黄金时间是事发后的24~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