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计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5
阜阳师范学院绩效考核试行办法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学校各单位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工作氛围,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2〕7号)文件要求,参照省内外高校的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绩效考核方案。
一、指导思想绩效考核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岗位职责要求为依据,以岗位管理为核心,以客观、公正、公开、规范为原则,以德、能、勤、绩为基本内容。
对学校各单位和受聘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实行分类考核,通过考核提高各单位和教职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成效。
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相结合,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教学科研岗位(主体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发挥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向导作用。
二、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校党[2012]65号)。
下设五个考核工作组,负责有关方面的考核工作。
1.教学考核工作组负责学校教学工作考核方案和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的制定,以及教师教学工作和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业绩的考核。
教学考核工作组由教务处负责组建,考核组成员包含校“两代会”一线教师代表三名。
2.科研考核工作组负责学校科研工作考核方案和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的制定,以及教师科研工作和教学单位的科研管理的业绩考核。
科研考核工作组由科研处负责组建,考核组成员包含校“两代会”一线教师代表三名。
3.管理考核工作组负责学校管理人员考核方案的制定和工作业绩考核的工作。
管理考核工作组由组织部负责组建,考核组成员包含校“两代会”一线代表三名。
4.综合考核工作组负责学校单位考核方案的制定及各单位工作业绩考核,审核有关单位对教辅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结果。
综合考核工作组由人事处负责组建,考核组成员包含校“两代会”一线代表三名。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革新,大学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全面、系统、可操作的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以期为提升通识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通识教育的概念、目的及其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进行阐述,明确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后,文章将综述国内外关于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实践经验,分析现有评价体系的优点与不足,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通识教育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出发,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文章还将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解释,确保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文章将探讨如何有效实施这一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组织实施、数据收集与处理、结果反馈与运用等方面,以期为推动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与特点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其教学质量的内涵与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首先体现在其内容的综合性与多元性上。
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多元的文化视角。
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还体现在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与灵活性上。
通识教育课程通常采用小班研讨、案例分析、跨学科项目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特点,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峡大学文件三峡大学术〔2014〕1号关于发布《三峡大学科研项目与成果分类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校属各单位:《三峡大学科研项目与成果分类评价办法(试行)》,已经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附件:三峡大学科研项目与成果分类评价办法(试行)三峡大学2014年9月5日三峡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4年9月5日印发共印5份附件:三峡大学科研项目与成果分类评价办法(试行)1[1]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科学研究水平,增强学术影响力,规范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学科评价、人才评价等学术评议的质量标准,实施激励绩效机制,坚持质量导引,积极与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接轨,结合我校学科实际,特制订《三峡大学科研项目与成果分类评价办法(试行)》。
本办法具体包括《科研项目分类评价办法》、《学术论文分类评价办法》、《学术成果获奖分类评价办法》、《社会贡献分类评价办法》。
1.科研项目分类评价办法科研项目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与国际合作项目三大类,其中纵向项目、横向项目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层次。
1.1纵向项目1.1.1 A级项目(1)A1类: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及同类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或重大委托及同类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课题)。
(2)A2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及同类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教育部百千万人才计划项目。
(3)A3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面上、青年、后期资助、专项、主任基金等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各部委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
1.1.2 B级项目(1)B1类:国家部委或省级政府下达的重大、重点项目及同类项目。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试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以及《浙江工业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原则(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要求为目标。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记实与评议相结合的方法。
(三)充分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奖、研究生推免和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
二、评价指标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础素质(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体素质)和个人发展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工作能力、文体拓展素质)两个方面。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量化标准,总积分由个人基础素质积分与个人发展素质积分加和组成。
其中个人基础素质积分满分为100分,德、智、体分项得分各占30%、60%、10%;个人发展素质积分由个人分项记实评价实际得分加和组成,最高不超过50分。
学生综合素质个人基础素质 个人发展素质德育素质D智育素质P身体素质T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工作能力文体拓展素质(一)个人基础素质评分(满分100分)个人基础素质分=德育素质分(D)×30%+智育素质分(P)×60%+身体素质分(T)×10%1.德育素质分D(总分100分)德育素质主要评价学生在思想政治品德、组织纪律观念、诚信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日常行为表现。
通过“评议”和“记实”两种方式实施,“评议”为学年结束后进行的定性评价,“记实”为贯穿全学年的量化评价。
学生德育素质分=基本评定分D1(满分64分)+记实加减分D2(满分36分)(1)学生德育素质基本评定分D1(满分64分)学生德育素质基本评定分(D1),由学生个人自我评价、班级成员互评、班主任和班委评价三部分构成,分别占20%、40%、40%。
青岛大学文件青大社科字〔2016〕2号关 于 印 发《青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业绩分类分级评价办法》的通知各学院,医学部,校行政各部门,校直属各单位: 《青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业绩分类分级评价办法》已经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青岛大学 2016年12月1日— 1 —青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业绩分类分级评价办法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特制定本办法。
一、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分为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和其它类别项目三个类别,具体包括:(一)纵向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是指由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公开发布、统一评审的课题,分为国家级、省部级与市厅级三个等级,具体包括:1.国家级A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
B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等。
C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政府间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国家社会科学— 2 —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
2.省部级A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中央各部委(局)设立的重点科研项目(有资)等。
B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项目、全国古籍整理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央其他各部委(局)设立的科研项目(含政府招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
2023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方案
摘要:
1.引言:概述2023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方案的背景和重要性
2.评价对象与范围: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包括高校类型、学科专业等
3.评价指标体系:介绍分类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等方面
4.评价方法与程序:详细说明评价方法(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专家评审等)和评价程序(如申报、初评、公示、终评等)
5.评价结果与应用:阐述评价结果的发布、运用及对高校的激励与引导作用
6.组织实施:阐述评价工作的组织架构、分工及时间安排
7.保障措施:强调评价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如加强监督管理、严守评价纪律等
8.结语:总结2023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方案的意义,展望未来高校发展的美好前景
正文:
校园欺凌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长。
为了提高大家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加强防治工作,本文将对校园欺凌的定义、表现、原因、危害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定义和表现
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学生之间故意实施的身体、心理、财
产等方面的不良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伤害。
其主要表现有:恶意辱骂、诽谤;身体伤害;孤立排斥;敲诈勒索;网络欺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