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习题课(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10
自由落体运动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多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中的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时间更容易测量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选项A正确,B错误;伽利略的时代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就无法验证v与t成正比,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若物体初速度为零,且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v正比于t,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由于伽利略时代靠滴水计时,不能测量自由落体所用的时间,伽利略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由于沿斜面下滑时加速度减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
这个方法叫“冲淡”重力,选项C正确,D错误。
2.(2021四川乐山高一期末)下图是一张在真空实验室里拍摄的羽毛与苹果同时下落的局部频闪照片。
已知频闪照相机的频闪周期为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1、x2、x3一定满足x1∶x2∶x3=1∶3∶5B.羽毛下落到B点的速度大小为x1+x2TC.苹果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2gTD.羽毛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x3-x12T2,从开始计时起,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x 1∶x 2∶x 3=1∶3∶5,A 点不一定是起点,A 错误;羽毛下落到B 点的速度大小为v=x 1+x22T ,B 错误;如果A 点是起点,苹果在C 点的速度大小为2gT ,题目无此条件,C 错误;羽毛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a=x 3-x 12T 2,D 正确。
3.(2020湖南湘潭高一期中)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 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
自由落体规律的应用(习题课)一、旧知复习: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_________位移时间关系____________速度位移关系____________从开始运动始计时,1s末、2s末、3s末……速度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1s内、2s内、3s内……位移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s末、第2s内、第3s内……位移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Δx=________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2=_______某段位移内中点的瞬时速度V s/2=_______二、例题选讲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C、当空气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D、任何物体在不计阻力的情况下的下落运动完全相同2、甲乙两物体均在同一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甲的重力比乙的重力大,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自由落下,则在它们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大B、下落1s时,它们的速度相等C、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等D、下落的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3、一物体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x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x等于___________。
4、从某电视塔顶附近的平台处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和风的作用,小球自由下落。
若小球在落地前的最后2s内的位移是80m,则该平台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该小球落地时的瞬时速度大小是多少?(g取10m/s2)5、竖直悬挂一根15m长的杆,在杆的正下方距杆下端5m处有一观察点A,让杆自由落下。
求杆全部通过A点需多少秒?(g=10m/s2)6、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7、石块A自塔顶自由落下s1时,石块B自离塔顶s2处自由落下,两石块同时落地.则塔高为 ( )A.s1+s2;B.12214)(sss+C.)(42121sss+D.21221)(ssss-+8、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 m/s2)1.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 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4.9cm、9.8cm、14.7c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2.物体由屋顶自由下落,经过最后2m所用时间是0.15s,则屋顶高度约为:()A. 10mB. 12mC. 14mD. 15m3.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比乙先着地B. 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 甲、乙同时着地D. 无法确定谁先着地4.为了求得楼房的高度,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个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能计算出楼房的高度()A. 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B. 石块落地时的瞬时速度C. 石块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D. 石块通过最后1m位移的时间5.物体从离地面45m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试求:(1)物体经过多长时间落地?(2)物体在下落1.5s时的速度是多大?(3)物体落地速度是多大?(4)第2s内的位移是多大?6、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和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的时间为t,则在这段时间内,后t/2的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是多少?7、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好等于它在最后1s内的位移的一半,g=10m/s2求它下落的高度。
4 自由落体运动考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加速度1.(多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 .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D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 CD解析 选项A 中,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有可能受到空气阻力或其他力的影响,下落的加速度不等于g ,这样就不是自由落体运动,选项B 中,物体有可能具有初速度,所以选项A 、B 错误;选项C 中,因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由加速度的概念a =Δv Δt可知,Δv =g Δt ,所以若时间相等,则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故选项C 正确;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可判定,选项D 正确.2.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从竖直上升的热气球吊篮中掉下的物体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C .在空气中下落的雪花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D .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必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答案 A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从竖直上升的热气球吊篮中掉下来的物体具有向上的初速度,所以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 错误;在空气中下落的雪花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不计,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C 错误;只在重力作用下但初速度不为零的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D 错误.3.(多选)下列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加速度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B .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g 的大小一般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C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轻石块与重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D .纬度越低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 值越小答案 BCD解析 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地球上不同地方g 的大小一般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纬度越低的地方,g 值越小.故正确答案为B 、C 、D.考点二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4.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 .1.2 mB .3.6 mC .6.0 mD .10.8 m答案 C解析 将该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分成了相等的三段,由其规律知:第T 内、第2T 内、第3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1∶3∶5,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为1.2 m ,则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为x =1.2×5 m =6.0 m ,故选C.5.(多选)一小球从空中足够高的地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2 s 末小球的速度为20 m/sB .前2 s 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20 m/sC .第2 s 内小球的位移为10 mD .前2 s 内小球的位移为20 m答案 AD解析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第2 s 末小球的速度为v =gt =10×2 m/s =20 m/s ,故A 正确;前2 s 内小球的位移为h 2=12gt 2=12×10×4 m =20 m ,前2 s 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 =h 2t= 202 m/s =10 m/s ,故B 错误,D 正确;第1 s 内小球的位移为h 1=12gt 12=12×10×12 m =5 m ,故第2 s 内小球的位移为Δh =h 2-h 1=20 m -5 m =15 m ,故C 错误.6.(多选)从一座塔顶自由落下一石子,忽略空气阻力,如果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再加上下列哪项条件即可求出塔顶高度( )A .最后1 m 内石子下落的时间tB .第1 s 末和第2 s 末的速度C .最初1 s 内石子下落的高度D .最后1 s 内石子下落的高度答案 AD解析 知道最后1 m 内石子下落的时间t ,结合位移公式x =v 0t +12gt 2,速度公式v =v 0+gt ,即可求出石子的末速度,再根据v 2=2gh 可得塔的高度h =v 22g ,故A 正确;知道第1 s 末和第2 s 末的速度无法求解出运动的总时间,也不能求解末速度,故无法求解塔高,故B 错误;知道最初1 s 内的位移,无法求解出运动的总时间,也不能求解末速度,故无法求解塔高,故C 错误;知道最后1 s 内石子的位移,同A 项类似,即可求得塔的高度,故D 正确.7.(多选)甲、乙两物体,m 甲=2m 乙,甲从2H 高处自由落下,1 s 后乙从H (H >1 m)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两物体落地之前,正确的说法是( )A .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B .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C .各自下落1 m 时,两物体速度相同D .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不断增大答案 AC解析 因为甲、乙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甲任意时刻的速度为:v =gt ,乙任意时刻的速度v ′=g (t -1),所以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 正确,B 错误;各自下落1 m 时,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 2=2gh ,故v =2gh =2×10×1 m/s =2 5 m/s ,两物体速度相同,C 正确;1 s 后,相对于乙物体,甲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甲自由下落1 s 时甲在乙的上方,则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差先减小后增大,若甲自由下落1 s 时甲在乙的下方,则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不断增大,由于不知道题目中H 的具体数值,故D 错误.8.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 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长时间才会落地( )A .1 sB .1.5 s C. 2 sD .(2-1) s答案 D解析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所以物体下落后半程的时间为(2-1) s ,故D 正确.9.某校物理兴趣小组为了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将一只鸡蛋从高楼上静止释放,经过4 s 鸡蛋刚好着地.(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g 取10 m/s 2)求:(1)鸡蛋释放时距离地面的高度;(2)鸡蛋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3)鸡蛋下落过程中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答案 (1)80 m (2)20 m/s (3)35 m解析 (1)由h =12gt 2,可得:h =12×10×42 m =80 m. (2)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h t =804 m/s =20 m/s. (3)前3 s 内的位移大小h ′=12gt 32=12×10×32 m =45 m , 故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Δh =h -h ′=35 m.10.(多选)(2018·济宁市期中)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如图1中1、2、3、4、5所示的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2 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 2T答案 BCD解析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而题图中位移之比为2∶3∶4∶5…,故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选项A 错误,B 正确.由a =Δx T 2得a =d T 2,选项C 正确.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v 3=3d +4d 2T =7d 2T,选项D 正确.11.(多选)(2018·太原五中高一期中)如图2所示,在一个水平桌面上方有三个金属小球a 、b 、c ,高度分别为h 1、h 2、h 3,且h 1∶h 2∶h 3=3∶2∶1.若先后由静止依次释放小球a 、b 、c ,三小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2A .三小球到达桌面时的速度大小之比是3∶2∶1B .三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3∶2∶1C .小球b 与a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c 与b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D .小球b 与a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大于c 与b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答案 BC解析 由v 2=2gh ,得v =2gh ,则三小球落到桌面时的速度大小之比v 1∶v 2∶v 3=3∶2∶1,A 错误;又由h =12gt 2,得t =2h g,则三小球运动时间之比t 1∶t 2∶t 3=3∶2∶1,B 正确;设小球b 与a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为Δt 1,小球c 与b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为Δt 2,则由B 选项的分析可得Δt 1∶Δt 2=(3-2)∶(2-1),比值小于1,因此小球b 与a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小球c 与b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C 正确,D 错误.12.(2019·奉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3所示,直杆长l 1=0.5 m ,圆筒高l 2=3.7 m .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H =0.8 m 处.直杆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过圆筒(g 取 10 m/s 2),求:图3(1)直杆下端刚到圆筒上端的时间;(2)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答案 (1)0.4 s (2)0.6 s解析 (1)设直杆下端到达圆筒上端的时间为t 1,上端离开圆筒下端的时间为t 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H =12gt 12,解得t 1=2×0.810s =0.4 s. (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l 1+H +l 2=12gt 22,解得t 2=2×(0.5+0.8+3.7)10 s =1 s , 则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t =t 2-t 1=0.6 s.13.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 m 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大小为14.3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5 m/s ,取g =10 m/s 2.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运动员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305 m (2)9.85 s解析 (1)设运动员自由下落的高度为h 1,打开伞前瞬间的速度为v 1,有v 12=2gh 1① 打开降落伞后做匀减速运动时满足:v 22-v 12=2ah 2② 联立解得h 1=180 m所以总高度为H =h 1+h 2=(180+125) m =305 m(2)设第一过程经过的时间是t 1,有h 1=12gt 12 第二过程经过的时间是t 2=v 2-v 1a所以总时间为t =t 1+t 2≈9.85 s.。
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课后练习题一、单选题1.以v0=4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2 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向上抛出另一个同样的小球,忽略空气阻力,g=10 m/s2。
则两球相遇处离抛出点的高度是()A.60m B.65m C.70m D.75m【答案】D【解析】先判断先竖直上抛的小球到达最高点用的时间为:t=v0g =4010=4s,则另一小球抛出时,第一个球正在向上运动.再经过2s第一个球到达最高点,而第二个球到达第一球的位置,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得,此后两球再经过1s后相遇.故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时间为3s,高度为:Δℎ=12gt2−12g(t−3)2=75m,故选D.2.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它上升到15m高处时,一重物由气球里掉落,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A.重物要经过3s才能落到地面B.重物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5mC.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20m/sD.2s末重物再次回到原抛出点【答案】B【解析】重物由气球里掉落后继续上升,继续上升的高度ℎ1=v22g =1022×10m=5m继续上升的时间:t1=vg =1010s=1s上升的最大高度H=ℎ0+ℎ1=15+5m=20m故B错误。
下降所用时间与最大高度间关系为H=12gt22解得:t2=2s从掉落到落地用时:t=t1+t2=1+2s=3s故A正确。
到达地面时的速度:v2=gt2=10×2m/s=20m/s故C正确。
从掉落处上升与落回掉落处具有对称性,重物再次回到原抛出点的时间为2t1=2s,故D正确。
3.以从塔顶由静止释放小球A的时刻为计时零点,t0时刻又在与小球A等高的位置处,由静止释放小球B。
若两小球都只受重力作用,设小球B下落时间为t,在两小球落地前,两小球间的高度差为Δx,则Δxt -t0图线为A.B.C.D.【答案】B【解析】AB两球释放后都做自由落体运动,B球释放时,t0时刻小球A的速度为gt0,小球B的速度为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两小球下落的高度分别为ℎA=(gt0)t+12gt2和ℎB=12gt2,则Δx=ℎA-ℎB=gt0t,故选项B正确。
自由落体运动(习题课)【学习目标】1.掌握自由落体的特点及规律。
2.能熟练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问题【学习过程】学习任务1: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回顾)问题:自由落体的特点:同一位置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叫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它的方向,地球外表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值略有不同。
问题: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公式:学习任务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应用例题1:物体从距地面高度为1.25m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物体下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为多少?(g取lOm/J)练习1: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通过某一点时的速度为19.6m/s,这时物体下落高度是多少?物体下落了多长时间?(g=9.8根//)7 例题2:一个物体从楼顶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为楼高的一,16 求楼高?(g = lOm/52)练习2:一物体从塔顶自由落下,在到达地面之前的最后Is内通过的位移是343%,求塔的高度和下落的总时间。
例题3:甲球从某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2s后乙球也从同一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A甲球相对于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球相对于乙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甲球相对于乙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甲球相对于乙球静止。
练习3:从一定高度的气球上自由下落两个物体,第一个物体下落1s后,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两个物体用长93.1m的绳连接在一起。
问:第二个物体下落多长时间后绳被拉紧?例题4:长5m的铁链,悬其上端。
假设从悬挂点放开铁链,求铁链经过悬挂点以下25m 处所需的时间。
练习4:在高为15m的大楼上方5m处由静止释放一小球,求小球通过该高楼的时间。
(g 取10m/s2 )o例题5:在一矿井深为125m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
当第11个小球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刚好到达井底,那么相邻小球开始的时间间隔为s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 mo(gIX10/nA2 )练习5: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出重力加速度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习题课)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自由落体的特点及规律.2.能熟练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问题【学习过程】学习任务1: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回顾)问题: 自由落体的特点:同一位置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叫 加速度,通常用g 表示,它的方向 ,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值略有不同.问题: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公式:学习任务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应用例题1: 物体从距地面高度为1.25m 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到地面时的 速度大小为多少?物体下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为多少?(g 取)练习1: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通过某一点时的速度为19.6m/s ,这时物体下落 高度是多少?物体下落了多长时间?(28.9s m g )例题2: 一个物体从楼顶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 内下落的高度为楼高的167, 求楼高?(210s m g )练习2: 一物体从塔顶自由落下,在到达地面之前的最后s 1内通过的位移是m 3.34, 求塔的高度和下落的总时间.例题3: 甲球从某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2s 后乙球也从同一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 动,那么( )A 甲球相对于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球相对于乙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甲球相对于乙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甲球相对于乙球静止.练习3: 从一定高度的气球上自由下落两个物体,第一个物体下落1s 后,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两个物体用长93.1m 的绳连接在一起.问:第二个物体下落多长时间后绳被拉紧?例题4:长5m的铁链,悬其上端.若从悬挂点放开铁链,求铁链经过悬挂点以下25m处所需的时间.练习4:在高为15m的大楼上方5m处由静止释放一小球,求小球通过该高楼的时间.(g取102sm).例题5:在一矿井深为125m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刚好到达井底,则相邻小球开始的时间间隔为s 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m.(g取102sm)练习5: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出重力加速度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盒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滴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一滴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间距离h.再用秒表测时间,从第一个水滴离开水龙头开始计时,到第N个水滴落至盘中,共用时间为T.第一个水滴碰到盘子时,第二个水滴距离水龙头的距离________,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课后作业】( )1.石块自高为h 处的楼房顶自由落下,落地前的速度为v ,当石块下落h/4距离时的速度为A .v/4B .v/3C .v/2D .2/2 v( )2.自由下落的物体,自起点开始依次下落三段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 .1∶3∶5B .1∶4∶9C .1∶2∶ 3D .1∶(2-1)∶(3-2)( )3.一物体从H 高处自由下落,经t s 落地,则当下落t /3 时,离地高度为A .H /3B .H /9 C.3H /4 D.8H /9( )4.一石块从地面上方高H 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着地时速度的一半时,石块下落的高度是A 、4H B 、83H C 、2H D 、43H( )5.如图所示是小球自由下落过程的相片,每两次闪光时间间隔为1/30s,a 、b 、c 、d 是四个相邻位置(图中所标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由此实验结果可得知,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是A. 9.85m/s 2B. 9.78m/s 2C. 9.70m/s 2D. 9.92m/s 2( )6.从某建筑物顶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1s 内下落的高度为建筑物高的43,则物体落到地面的瞬间速度为(g 取102s m ) A 10s m B 15s m C 20s m D 25sm( )7.从塔顶释放一个小球A ,1s 后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个小球B,设两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落地前A 、B 两球之间的距离A .保持不变B .不断增大C .不断减小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8.一根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绳的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个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 .如果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会A 不变B 变大C 变小D 由于层高不知,无法比较( )9.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之比为A 1:3B 1:5C 1:8D 1:9( )10.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 : 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 : 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2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 : 1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 : 2 D.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 : 111.一座高16m的建筑物屋檐处,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滴水落下,当第五滴水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时,此时第三滴水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g取102sm).12. 甲乙两物体从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已知甲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为3s,乙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为1s,那么当乙物体开始下落时甲物体距离m)地面的高度是多少?(g取102sm,求:13. 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取102s(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一秒内的位移,最后一秒内的位移. (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