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裙结构制图共2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20
文化式女装原型制图方法原型裁剪法可以说是平面化的立体裁剪法,它先把人体的主要部位进行尺寸测量,然后再根据比例构建出符合人体形态的基本样板。
尔后所有的服装样式就可以以这个原型为基础进行制图。
服装原型的流派有很多,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日本的“文化式原型裁剪法”。
获取人体尺寸文化式上装原型只需量取人体的4个重要部位(量的是净体尺寸):胸围——在胸部最丰满处水平量一周背长——在人体的后背正中,从后颈点(第七颈椎点)垂直测量至腰部腰围——在腰部最细处水平量一周袖长——从肩点量至腕关节尺寸齐了,现在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开始绘制原型纸样了。
绘制衣身原型1. 绘制前后衣片总框架。
首先以背长为高,胸围(B)/2+5cm 为宽绘制一个矩形。
所加的5cm为放松量,整个胸围的放松量是10厘米,这里我们将绘制的是半个后衣身加半个前衣身,所以加上5cm:2. 定位胸围线BL。
矩形框的左侧将用来绘制后衣身,所以左边的垂直线我们称之为后中心线,在后中心线从上往下量取胸围B/6+7cm的距离画一条水平线做为胸围线3. 绘制背宽线和胸宽线。
在胸围线上从左到右量取B/6+4.5做为背宽,向上做垂直线和顶边相交;再在胸围线上从右到左量取B/6+3.5做为胸宽做垂直线和顶边相交:4. 绘制侧缝线。
把胸围线分为二等分,在中心点往后中心线方向0.5cm的位置做一条垂直线和底边(腰围线)相交:5. 绘制后领口。
在顶边上,从左往右量取B/20+2.9CM做为后领宽,记住这个后领宽尺寸,然后垂直向上画一条长度为后领宽/3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即为后领深,同样需记住这个后领深,因为后面制图我们需要用到这个数据。
这条垂线的顶点我们称之为后肩颈点,弧线划顺后领口线;6. 绘制后肩斜线。
在背宽线上从上到下量取后领宽/3的距离,向右画一条长度为2cm的水平线,连接肩颈点和这条线的右端,这条连接线即为后肩斜线:7. 绘制前领口。
在矩形框的右上角做一个高度等于后领宽+1cm(前领深)、宽度为后领宽-0.2cm(前领宽)的矩形框;在该矩形框的左侧垂直线从上往下量取0.5cm做为前肩颈点,以前领宽/2-0.3cm长度在对角线上取一点,弧线连接肩颈点和该点,还有矩形框的右下角点,形成前领口弧线;8. 绘制前肩斜线。
202311
服装结构设计
A型裙
202311
款式分析
确定腰线的高低
确定裙长与膝盖的关系
款式分析
确定裙摆的大小
前片育克分割,左右不对B
称,左侧4个顺裥
无腰头低腰型
C
A
有袋盖的圆角贴袋。
前、后育克各两个皮带袢。
B
左侧缝绱隐形拉链。
C
规格设计
部位裙长腰围臀围尺寸456892
拷贝原型
确定腰线
确定裙长
确定育克分割线
调整省量分配
拷贝前后育克
后育克合并省道
拷贝前后裙片
拷贝完成的裙片
合并省道
修顺侧缝线
修顺下摆线
确定后片装饰性分割线
确定后片口袋位置
确定后片袋盖
口袋圆角
确定前片褶裥的位置
褶裥大小
放缝
放缝
放缝
结构图
裁片图。
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男装实用原型结构设计袖窿深制图公式的取舍白嘉良郝爽姚兰如今,人们在保证服装服用功能(包括御寒和保护功能)的同时,还不断追求着视觉上的审美效果。
作为服装结构设计人员,仅仅具备审美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服装结构制图中正确认识各部位之间的相关性,合理安排比例,才能产生舒适、美观的视觉效果。
这就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人员经历充分的理性思维过程。
过去,我国的服装结构制图长期沿用含有修正值的线性公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例裁剪法。
但是,由于传统比例公式过于依赖经验和缺乏变化,使之越发不能适应现代服装造型的需要。
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国外形式直观、变化灵活的原型方法乘虚而入,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一部分人甚至开始迷信原型。
实际上,原型方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部位的调整仍无法摆脱对经验的依赖。
也就是说,原型方法在服装各部位之间关系方面,依旧没有达到真正的理性认识。
尤其是对于袖窿深变化的问题,原型更是没有很好地解决。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调整。
让我们暂时抛开原型这个思维模式,运用真比例工具来寻找可以使服装结构设计更加简便、灵活和高效,而且可以使服装结构更加合理的方法。
服装制图公式决定着服装的外观形态,代表着服装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反映着影响服装部位的相关因素。
因为服装是立体的,影响其变化的决不仅仅是某一个因素。
但是要研究服装的变化规律,还得排除干扰,把握一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公式的准确、合理。
例如,“袖窿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位(如图),它不象“胸围”、“背宽”等可以直接测量的部位一样直观。
这个部位的公式是根据普遍的测量结果,结合视觉上的美观比例所设定的。
对袖窿深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只有“胸围”和“身高”是主要因素,诸如“面料厚度”、“肩斜角度”等次要的干扰因素可以姑且不做考虑。
为了清楚地理解认识服装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工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袖窿深制图公式加以分析。
各种款式连衣裙的直裁法、原型法与纸样变化合体连衣裙能充分表现女性的婀娜多姿.特别是断腰节连衣裙,千姿百态的下摆与任意款式的上衣连接,组合成变化无穷的新款。
part1连衣裙规格设计裙长L=100cm胸围B= 84cm(净胸围)+6~10cm (放松量,最小为4cm)=90cm腰围W= 68cm(净腰围)+ 6~8cm =74cm背长=38cm肩宽S=39.4cm(净胸宽)- 0.4cm=39cm胸省大=3.5cmpart2合体连衣裙直裁法后片制图步骤:(1).作上平线,衣长线100cm。
(2).作后袖窿深线BL=(1.5/10)B+7CM=20.5cm画水平线。
(3).从上平线量下38cm画一水平线,即背长线WL。
(4).由WL向下量18CM画水平线,即臀围线HL。
(5).画后领圈,后横领=(2/10)=7.2cm,直领=后横领/3。
(6).画后肩斜15:4.5,肩宽=S/2。
(7).作背宽为(1.5/10)B+4~4.5作竖直线。
(8).后片胸围大为B/4,臀围大为H/4。
(9).计算后片吸腰省量=(B-W)2X0.6cm=4.8cm。
(10).画顺后片袖窿弧。
前片制图步骤:(1).各水平线同后片。
(2).前上平线比后片上移胸省量3.5cm-0.5cm=3cm。
(3).画前领圈,前横领=后领-0.3=6.9cm,直领=后横领= 7.2cm。
(4).前肩斜为15:6,前肩线长=后肩线长-0.6cm。
(5).以前胸宽(1.5/10 )+2.5作竖直线。
(6).前片胸围大为B/4,臀围大为H/4。
(7).袖窿抬高量为胸省量3.5cm。
(8).BP点,上平线量下24~26cm,前中量进8~9cm。
(9).计算前片吸腰省量=(B-W)/2X0.4cm=3.2cm。
(10).画顺前片袖窿弧。
(11).下摆起翘0.7cm。
part3刀背缝分割线连衣裙规格同合体连衣裙。
有背吸量,吸腰省量减小1cm。
part4断腰节连衣裙直裁法(喇叭裙)规格设计同前面连衣裙。
服装结构设计——裙子原型研究一、人体腹臀部(躯干下部)的特征及描述1.正面(背面)形态特征两个锥面,锥度不同(上大下小)2.侧面形态特征及臀部凸起程度的描述臀凸度:腰围侧面4等分点与臀围侧面4等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3.水平截面特征、下半身外包围及腹部凸起特征的描述臀围线、腹围线、臀沟位线的外包曲线称为下半身的外包围线,故称外包围下半身外包围>人体臀围普通体型>2-3,腹凸度=下半身外包围-人体臀围二、裙子原型的立体形态1.裙子原型各结构线的空间形态(1)腰围线:正面(背面)水平,侧面前高后低(2)臀围线:位于水平面上(3)摆围线:位于水平面上(4)前中线:正面位于正中失状面上,为铅垂线;侧面中臀围线以上为与腹部贴合曲线,以下为铅垂线(5)后中线:正面位于正中失状面上,为铅垂线;侧面臀围线以上为与腹部贴合曲线,以下为铅垂线(6)侧缝线:正面臀围线以上为与人体腰部贴合曲线,以下为铅垂线;侧面为铅垂线或臀围线以上为向前弯曲的曲线,以下为铅垂线2.裙子原型立体形态与人体体表的关系(1)贴合区域支承面间隙为0(2)靠近区域作用面间隙>0,但很小(3)远离区域设计面间隙>0,但较大3.裙子原型的曲面构成(1)臀围线以上部分可看成两个锥面的复合或多个球面的复合,切曲面(复杂理解)(2)臀围线以下部分为柱面三、裙子原型平面结构的形成1.通过建立简单数学模型来获取平面结构(1)模型1:可展开圆锥曲面(如图示)(2)模型2:近似展开圆球曲面(如图示)2.通过立体裁剪获得平面结构四、腰围放松量的研究1.腰围放松量大小的确定实验:(1)人体运动时腰围的变化:人体腰围会增加,最大值2.9cm(2)人体腰围的可塑性:人体腰围可强制性缩小,最大值3 cm腰围放松量0-1 cm,一般情况下青年人0,中年及以上12.腰围放松量的分布均匀分布于人体腰部五、臀围放松量的研究1.臀围放松量大小的确定实验:人体运动时臀围的增加量,坐立时人体臀围增加4cm人体下半身外包围-人体臀围2-3 cm(标准体)臀围放松量=人体下半身外包围+材料厚度的容量及适量的人体运动材料厚度的容量及人体运动量=1-2,应是均匀分布于人体臀部四周则臀围放松量=2-3+1-2=3-5考虑到人体运动时,臀围增量为4cm,因此臀围放松量取4-5cm,综合考虑最终取4cm 4=2+2或3+12.臀围放松量的分布人体下半身外包围分布于人体腹部,材料厚度容量及运动量则均匀分布于人体腹、臀部位四周4=2+2时前片的臀围放松量=2/2+2/4=1.5 1.5/4*2=75%4=3+1时前片的臀围放松量=3/2+1/4=1.75 1.75/4*2=87.5%前片(2个)的臀围放松量占的比例为75%—87.5%后片(2个)的臀围放松量占的比例为25%—12.5%六、侧缝线及腰围、臀围前后片分配量的研究1.侧缝线的定位通过人体腰围侧面4等分点向后1cm的位置2.腰围的前后片分配量前腰围=(W+放松量)/4+1(前后差)后腰围=(W+放松量)/4-1(前后差)3.臀围的前后片分配量(1)设臀凸度=1.2,则有两种情况①当臀凸度=2时,则前臀围=H/4+臀凸度/2+材料容量及运动量/4-(1.2-1)= H/4+2/2+2/4-0.2= H/4+1.3=(H+4)/4+0.3后臀围=H/4+材料容量及运动量/4+(1.2-1)= H/4+2/4+0.2= H/4+0.7=(H+4)/4-0.30.3为前后差分析:适用体型1‘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1.2,实际腹凸度=2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会向后倾斜(×)2‘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1.2,实际腹凸度>2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会向后倾斜(×)3‘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1.2,实际腹凸度>2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会向后倾斜(×)结论:适用体型为臀部较凸,腹部较平(年轻)②当臀凸度=3时,则(旗袍)前臀围=H/4+臀凸度/2+材料容量及运动量/4-(1.2-1)= H/4+3/2+1/4-0.2= H/4+1.55=(H+4)/4+0.55后臀围=H/4+材料容量及运动量/4+(1.2-1)= H/4+1/4+0.2= H/4+0.45=(H+4)/4-0.55 0.55为前后差分析:适用体型1‘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1.2,实际腹凸度=3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会向后倾斜(×)2‘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1.2,实际腹凸度<3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会向前倾斜(√)3‘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1.2,实际腹凸度<3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可视为铅垂线(可穿)结论:适用体型为臀部较凸,腹部较凸或较平(2)设臀凸度=0.8,则有两种情况①当臀凸度=2时,则前臀围=H/4+臀凸度/2+材料容量及运动量/4+(1-0.8)= H/4+2/2+2/4+0.2= H/4+1.7=(H+4)/4+0.7后臀围=H/4+材料容量及运动量/4-(1-0.8)= H/4+2/4-0.2= H/4+0.3=(H+4)/4-0.70.7为前后差分析:适用体型1‘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0.8,实际腹凸度=2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会向前倾斜(√)2‘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0.8,实际腹凸度>2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会向后倾斜(×)3‘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0.8,实际腹凸度>2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可视为铅垂线结论:适用体型为臀部较平,腹部较平;臀部较凸,腹部较平;臀部较凸,腹部较凸②当臀凸度=3时,则前臀围=H/4+臀凸度/2+材料容量及运动量/4+(1-0.8)= H/4+3/2+1/4+0.2= H/4+1.95=(H+4)/4+0.95后臀围=H/4+材料容量及运动量/4-(1-0.8)= H/4+1/4-0.2= H/4+0.05=(H+4)/4-0.95 0.95为前后差分析:适用体型1‘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0.8,实际腹凸度=3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会向前倾斜(√)2‘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0.8,实际腹凸度<3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会向前倾斜(√)3‘当穿着者的实际臀凸度>0.8,实际腹凸度<3时,臀围线以上的侧缝线会向前倾斜(√)结论:适用于所有正常体型前后差选1好,故原型前后差定为1,裙子原型的前臀围=(H+4)/4+1;裙子原型的后臀围=(H+4)/4-14.侧缝线的平面结构形状臀围线以上为向前(后)弯曲的弧线;臀围线以下为铅垂的直线七、腰省的研究1.腰省的形成从立裁的角度看,为消除腰臀差,以达到符合人体的目的;从建立数学模型的角度看,在保持平面展开图形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重新整合衣片,使臀围线成为直线而形成的。
服装打版之二半紧身裙结构制图不知大家的原型裙练习了几遍呢?学习的过程其实是枯燥的,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不孤单,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我会抽空第一时间给大家答复的,不要掉队哦。
今天我们学习半紧身裙,也可以看做是小A字裙,是带有一定量的裙摆的,同样我们按照标准规格来学习:本次实际取值W'=67、H'=95、WL=18、L'=57(W、H、WL、L分别是什么意思都要记牢了,'是什么意思,如果还不知道,去上节课找)作图步骤:1、作裙长572、作半身宽H’/2=47.53、作腰长184、作侧缝线(臀腹宽差0.5~1cm,本次取0.5,前片大于后片)臀宽H’/4-0.5=23.25腹宽H’/4 0.5=24.255、作侧缝摆臀围线下取10cm,前后分别作1cm线外垂直线(10:1大约6°,微A版)6、连接AB、AC并延长至腰口线、底摆线7、作底摆线将后摆线平分4等份,取1/4点作侧缝线的垂线,画顺底摆线;前底摆线按后摆起翘垂直画顺8、作后腰W’/4-1=15.75,作前腰W’/4 1=17.759、作侧缝线:前后侧缝各取2.3cm省大(区间2.1~2.5,本次参考原型裙取2.3),侧缝起翘1.2cm(区间1.2~1.5),画顺侧缝线10、作腰口线:后中下落1cm,画顺后腰口线;画顺前腰口线11、作后片省确定省量(省量<3.5作1个省,>=3.5作2个省,需实际测量,本次为3.4cm)取AB的中点C,以C为中点左右各取1.7cm(3.4/2)C点向臀围线作垂线,垂线上抬5cm,省尖向侧缝偏0.7cm12、作前片省确定省量2.4cm(需实际测量)取ab的中点c,以c为中点左右各取1.7cm(3.4/2)以c点作省长11cm,省尖向侧缝偏0.5cm13、拉链止口:臀围线上抬3cm作上拉链止口14、纱向标注:后片*1/M;前片*1/M15、做腰头长:腰长67 叠门3 =70cm宽:腰头宽3 腰里宽3=6cm对位标记,按前后腰公式定,上下各打3个刀口(斜刀剪0.3cm)纱向标注:腰头*1/M本节课相比原型裙其实还更加简单了,原型裙是将最原始的裙型、数据、作图法交给大家,其他裙型在此基础上变化或找到更为简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