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硕备考知识点之汉语散文的翻译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散文翻译一、散文的特点散文是文学中常见的体裁,它选材广泛,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如叙事!抒情!议论等,主要特点是:体物写志,行散神聚。
“形散“是指散文运笔如风,不拘形式,清淡自然; “神聚”指意旨明确,紧凑集中,既散得开,又收得拢;既有豪放的特色,又有清幽的特征。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里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语)。
优美的散文艺术性在于新颖的构思,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像,简洁精粹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意境"散文也常常被比作小而境界深邃的园林。
作者运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字斟句酌,环环相扣,使读者浮想联翩。
文论家刘勰说道: “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由此可见散文贵在以巧取胜,以巧妙的语言、巧的意境来打动读者,给读者以最大审美愉悦。
既然散文有丰富的艺术魅力,那么它的审美效果又如何在译文中传达呢?俄国著名翻译家吉加切奇拉泽在《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一书中谈到文艺翻译的总的指导原则时认为:“理想的文艺翻译首先是在艺术上,而不是在语言上和原文一致。
即使达不到这一目标,也应全力以求,离目标越近越好”。
在加氏看来,作家的思想表现在文字形象以及一定的语调和节奏结构上,每个句子由若干语调、意群或若干句素组成,它们的意义合构成句子。
因此,他认为文艺翻译的过程也应当根据上面的模式进行。
不过译者不能机械地重复创作过程的所有阶段,译者应努力把通过文字形象表达的原作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当然同时要有兼顾文学文本所特有的语调、节奏和句构特点,作为文学翻译形式之一的散文翻译,自然也要求译者在传译过程中,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语流!节奏和句子结构等语义信息,更应着重传达原文的艺术神韵,以使目标读者在读译文时可以获得和原文读者读原文时同样的语义和美学的双重享受。
页脚内容1二、散文英译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一)句子短小精悍,结构简单从理论上说,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相比,英语句子“常常是环扣相嵌,盘根错节,句中有句”,也就是所谓的“楼房建筑法”(architecture style) 。
翻硕复习资料中国现代散文汉译英许多院校在考试的试卷上都喜欢出一些中国比较经典的现在范文片段,然后让学生进行汉译英的翻译,所以凯程老师整理了经典的现代散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同时在文章后面对于个别字词进行了解析,帮助同学们弄懂文章的意思。
当铺萧红 “你去当吧!你去当吧,我不去!” “好,我去,我就愿意进当铺(1),进当铺我一点也不怕,理直气壮。
” 新做起来的我的棉袍,一次还没有穿,就跟着我进当铺去了!在当铺门口稍微徘徊了一下,想起出门时郎华要的价目(2)——非两元不当。
包袱送到柜台上,我是仰着脸,伸着腰,用脚尖站起来送上去的,真不晓得当铺为什么摆起这么高的柜台(3)! 那戴帽头的人翻着衣裳看,还不等他问,我就说了: “两块钱。
” 他一定觉得我太不合理,不然怎么连看我一眼也没看,就把东西卷起来,他把包袱仿佛要丢在我的头上,他十分不耐烦的样子(4)。
“两块钱不行,那么,多少钱呢?” “多少钱不要。
”他摇摇像长西瓜形的脑袋,小帽头顶尖的红帽球,也跟着摇了摇。
我伸手去接包袱,我一点也不怕,我理直气壮,我明明知道他故意作难(5),正想把包袱接过来就走。
猜得对对的,他并不把包袱真给我(6)。
“五毛钱!这件衣服袖子太瘦,卖不出钱来……”“不当。
”我说。
“那么一块钱,……再可不能多了,就是这个数目。
”他把腰微微向后弯一点,柜台太高,看不出他突出的肚囊……一只大手指,就比在和他太阳穴一般高低的地方。
带着一元票子和一张当票,我怏怏地走,走起路来感到很爽快,默认自己是很有钱的人。
菜市,米店我都去过,臂上抱了很多东西,感到非常愿意抱这些东西,手冻得很痛,觉得这是应该,对于手一点也不感到可惜,本来手就应该给我服务,好像冻掉了也不可惜。
路旁遇见一个老叫花子,又停下来给他一个大铜板,我想我有饭吃, 他也是应该吃啊!然而没有多给,只给一个大铜板,那些我自己还要用呢(7)!又摸一摸当票也没有丢,这才重新走,手痛得什么心思也没有了,快到家吧!快到家吧。
散文翻译一、散文的特点散文是文学中常见的体裁,它选材广泛,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如叙事!抒情!议论等,主要特点是:体物写志,行散神聚。
“形散“是指散文运笔如风,不拘形式,清淡自然; “神聚"指意旨明确,紧凑集中,既散得开,又收得拢;既有豪放的特色,又有清幽的特征。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里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语).优美的散文艺术性在于新颖的构思,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像,简洁精粹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意境”散文也常常被比作小而境界深邃的园林.作者运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字斟句酌,环环相扣,使读者浮想联翩.文论家刘勰说道: “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由此可见散文贵在以巧取胜,以巧妙的语言、巧的意境来打动读者,给读者以最大审美愉悦.既然散文有丰富的艺术魅力,那么它的审美效果又如何在译文中传达呢?俄国著名翻译家吉加切奇拉泽在《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一书中谈到文艺翻译的总的指导原则时认为:“理想的文艺翻译首先是在艺术上,而不是在语言上和原文一致。
即使达不到这一目标,也应全力以求,离目标越近越好".在加氏看来,作家的思想表现在文字形象以及一定的语调和节奏结构上,每个句子由若干语调、意群或若干句素组成,它们的意义合构成句子。
因此,他认为文艺翻译的过程也应当根据上面的模式进行.不过译者不能机械地重复创作过程的所有阶段,译者应努力把通过文字形象表达的原作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当然同时要有兼顾文学文本所特有的语调、节奏和句构特点,作为文学翻译形式之一的散文翻译,自然也要求译者在传译过程中,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语流!节奏和句子结构等语义信息,更应着重传达原文的艺术神韵,以使目标读者在读译文时可以获得和原文读者读原文时同样的语义和美学的双重享受.二、散文英译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一)句子短小精悍,结构简单从理论上说,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相比,英语句子“常常是环扣相嵌,盘根错节,句中有句”,也就是所谓的“楼房建筑法"(architecture style) .而汉语以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等短句居多[4 ](P48 - 49) 。
考研翻硕:散文翻译技巧汉语散文,特别是名家散文,因其语言诗话,意象繁多,逻辑结构不清晰,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扰。
的确如此,中文散文的翻译足可见一个人的功底。
在翻译硕士的考试中,也有很多学校喜欢以散文形式出题,考查学生语言功底。
因此,在复习时,应当也必须把散文这种文体翻好。
在应有的翻译基本功(达意、连贯、衔接等)基础上,此法可保译文中规中矩且不乏出彩之处。
简单来说,这种方法可以被称作“白话过渡与精修”,意思很明白,就是先用大白话把诗话的散文过一遍,然后以达意为主要目的粗粗翻译一遍,再在原文基础上进行语言精修。
如冰心《笑》中的选段:“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
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原文极尽诗意,不少人看第一眼就头大。
别着急,我们按步骤慢慢来。
1.用白话汉语说一遍别看冰心奶奶写得好看,其实这段话意思很简单。
我给大家说一遍。
“雨停了,有点光从窗帘后面照进来。
我打开窗户一看,呀,云彩没了,树叶上剩下的雨滴,在月光下,闪烁得像萤火虫。
真没想到在这个孤独的夜晚,下完雨之后,我能看见这么美的一幅画!”2.把上面这段白话文翻成英语。
The rain stopped. There wassome light to come into the room through the curtain. I opened the window andlooked out. Ah, the clouds had disappeared. The raindrops on the leaves, underthe moonlight, glistened like thousands of fireflies. I cannot think I couldsee such a beautiful picture after the miserable rain in a lonely night.到这里,该有人说了,你这翻得什么玩意啊,敢拿去考试吗!别着急,可不要小看这一步,最起码,它实现了翻译最基本的功能——达意。
翻硕复习资料中国现代散文汉译英许多院校在考试的试卷上都喜欢出一些中国比较经典的现在范文片段,然后让学生进行汉译英的翻译,所以凯程老师整理了经典的现代散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同时在文章后面对于个别字词进行了解析,帮助同学们弄懂文章的意思。
白杨礼赞茅盾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1);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战胜自然的结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2),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3),而另一种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4)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5)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一种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6);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精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翻硕备考知识点之汉语散文的翻译方法
翻译硕士考研中必考的就是汉英互翻,中国文体中散文语言诗情画意意象繁多,在翻译中会然大家摸不着头脑困扰不已,且中文散文的翻译好坏可见一个人的翻译功底,所以在考试中,很多学校也喜欢以这种问题出题以考察学生功力如何。
跨考小编整理散文翻译的方法,希望大家领悟掌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在应有的翻译基本功(达意、连贯、衔接等)基础上,此法可保译文中规中矩且不乏出彩之处。
简单来说,这种方法可以被称作“白话过渡与精修”,意思很明白,就是先用大白话把诗话的散文过一遍,然后以达意为主要目的粗粗翻译一遍,再在原文基础上进行语言精修。
如冰心《笑》中的选段: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
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原文极尽诗意,不少人看第一眼就头大。
别着急,我们按步骤慢慢来。
1.用白话汉语说一遍
别看冰心奶奶写得好看,其实这段话意思很简单。
我给大家说一遍。
“雨停了,有点光从窗帘后面照进来。
我打开窗户一看,呀,云彩没了,树叶上剩下的雨滴,在月光下,闪烁得像萤火虫。
真没想到在这个孤独的夜晚,下完雨之后,我能看见这么美的一幅画!”
2.把上面这段白话文翻成英语。
The rain stopped. There wassome light to come into the room through the curtain. I opened the window andlooked out. Ah, the clouds had disappeared. The raindrops on the leaves, underthe moonlight, glistened like thousands of fireflies. I cannot think I couldsee such a beautiful picture after the miserable rain in a lonely night.
到这里,该有人说了,你这翻得什么玩意啊,敢拿去考试吗!别着急,可不要小看这一步,最起码,它实现了翻译最基本的功能——达意。
很多人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忽视这一点,以为拽几个大词就是好翻译,请记住,达意是翻译的基础。
3.好的,下面我们来“精修”。
在这一布中主要实现的是表情功能,具体来说有两方面,一是优化语言,二是加强连贯。
一句一句来。
第一句。
“雨声渐渐的住了”请注意,这里是“声”,并不简单的是雨停了。
所以用个拟声词即可达到效果。
The rain gradually stopped to patter。
千万不要翻成什么The sound of the rain stopped。
要牢记中心意思是雨停了。
若果觉得stop没技术含量可以换成cease。
这俩分句我们可以给连起来,把前面半句作伴随状语。
而后面那句的精华在“透”这个字上,应当找一个传神的英语动词,filter滤镜这个词刚好能够传神。
至于“清光”怎么翻就不用在意啦,老外也不懂,而且filter这个词已经能传递这个意思啦。
因此第一句话完整的就是
As the rain gradually ceased topatter, a glimmer of light began to filter into the room through the curtain.
第二句。
原文有点长,可按意思拆成两句。
没啥好说的。
很简单。
I opened the window and looked out.
往下。
“凉云”其实就是乌云的别称,不翻出来也没关系。
The clouds had disappeared/vanished.(注意时态)。
接下来我们在刚才译文的基础上稍加修饰即可。
The remaining(残)raindrops on the leaves glistened beautifully(各种赞美的形容词都可)under the moonlight like thousands (都是虚指,可以换成countless,再文一点可以换成myriads) of fireflies. 这里灵活一点,就不用非得纠结是萤火虫还是萤火虫的光了……
最后一句。
注意这里的感叹语气。
一般来说,像“谁能想到”“哪里想到”“真没想到”这种表达,英文里有对应的,叫To think that……
这句话可以搞成To think that I could see such a beautiful sight afterthe miserable rain in a lonely night!(孤灯其实就是孤独的夜晚,直接翻孤灯反而会显得奇怪。
)
不想用主动语态,还可以搞成物作主语,更形象一点。
To think that there shouldappear before my eyes such a beautiful sight after the miserable rain in alonely night!
完整的译文就是:
As the rain gradually ceased topatter, a glimmer of light began to filter into the room through the curtain. Iopened the window and looked out. Ah,the clouds hadvanished and the remaining raindrops on the leaves glistened beautifully underthe moonlight like myriads of fireflies. To think that there should appearbefore my eyes such a beautiful sight after the miserable rain in a lonelynight!
至此,大功告成,同时兼备了达意和表情功能。
或许会有人问,这么做不会很浪费时间么,前两步有必要么?
熟练了之后真不浪费时间,前面两布都是心里默念的。
这有助于对整体的把握,特别是落很长的时候。
而且就考试来看,达意是最基本的考察点,其次才是拔高点表情。
也不会浪费时间,整个下来也就十分钟。
如果碰到很长的段落,就更要注重主体意思的表达以及各句子之间的衔接啦。
当然,这只是一种练习方式,还是要平时多看英语进行大量积累,方才能够在第三步精修时游刃有余。
此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成语和文言文的翻译,大家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