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约束的服务化软件测试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338.50 KB
- 文档页数:8
基于模型的软件测试方法与工具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和工具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基于模型的软件测试方法和工具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1. 定义基于模型的软件测试方法和工具是一种使用模型来描述系统行为和属性,通过实例化和执行模型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并进行测试的技术。
它采用形式化模型来对系统进行建模和验证,从而提高测试覆盖率、发现更多的缺陷,并减少测试工作量。
2. 原理基于模型的软件测试方法和工具基于以下原理:2.1 模型驱动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和工具使用形式化模型来描述系统行为和属性,并通过自动化工具实现模型解释和执行。
开发人员可以根据模型的需求规约和约束,自动生成测试用例,使得测试过程更加直观和规范。
2.2 测试用例生成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和工具可以通过模型自动生成测试用例。
测试工程师只需要做好模型的规约和约束,然后通过模型的解释和执行工具,自动生成测试用例。
这样可以节省测试用例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并提高测试覆盖率。
2.3 测试执行和验证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和工具可以自动执行测试用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
通过模型的自动化工具,可以监控系统的行为和属性,发现异常和错误,并生成测试报告。
这样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应用基于模型的软件测试方法和工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3.1 自动化测试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和工具可以实现自动化测试。
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和验证,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并进行自动化测试,从而提高测试的速度和质量。
开发人员只需关注模型的规约和约束,无需手动编写大量的测试用例。
3.2 软件验证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和工具可以进行软件验证。
通过对系统进行形式化建模和验证,可以确保系统满足规定的需求和约束。
开发人员可以基于模型进行形式化证明,发现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和缺陷,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3 缺陷发现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和工具可以发现更多的缺陷。
第1章软件与软件工程的概念1、1 举出您所知道的应用软件的例子。
办公软件、游戏软件、财务软件、银行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工资管理软件、学籍管理软件等。
1、2 认为“软件就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就是编程序。
”这种观点就是否正确?为什么?认为“软件就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就是编程序。
”这种观点就是错误的。
首先,软件就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就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只就是软件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次,在软件开发中,编程只就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阶段。
1、3 如果将软件开发比作高楼大厦的建造,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什么?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建筑设计,软件设计的成果相当于建筑设计的设计图纸。
1、4 什么就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软件危机:软件危机就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典型表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与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就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既跟不上硬件的发展速度,也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除了软件本身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软件开发的经验与有关软件开发数据的积累,使得开发工作计划很难制定。
(2) 软件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存在障碍,使得获取的需求不充分或存在错误。
(3) 软件开发过程不规范。
如,没有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就开始编程序。
(4) 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其复杂性往往会呈指数级升高。
需要很多人分工协作,不仅涉及技术问题,更重要的就是必须有科学严格的管理。
(5) 缺少有效的软件评测手段,提交给用户的软件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
1、5 什么就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就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学科。
基于模型检测的软件自动化测试与验证研究随着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传统的人工测试方法已经难以满足软件质量需求。
而软件自动化测试与验证成为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基于模型检测的软件自动化测试与验证的研究现状、方法以及应用。
一、研究现状1. 软件自动化测试与验证的意义软件自动化测试与验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进行软件测试和验证的过程。
相比传统的人工测试,软件自动化测试与验证具有高效性、可靠性和覆盖面广的优势。
它能够自动化执行测试用例、发现潜在的缺陷,并提供更详尽的测试报告,从而减少人工测试的工作量,加快软件开发与发布周期。
2. 模型检测的基本原理模型检测是一种形式化的验证方法,它将系统行为形式化为一种模型,然后针对该模型进行自动化的验证。
模型检测的原理是通过遍历模型的状态空间,寻找系统规范不满足的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缺陷。
常用的模型检测工具有SPIN、NuSMV等。
二、研究方法1. 基于模型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基于模型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是一种将软件系统抽象成模型,并根据模型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
模型可以是有限状态机(FSM)、时序逻辑、Petri网等形式。
通过对模型进行覆盖性测试,可以发现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异常行为和缺陷。
2. 模型生成方法模型生成是指根据软件需求规约和系统约束生成系统模型的过程。
模型生成方法有两种:手动建模和自动推导。
手动建模需要人工对系统进行建模,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
自动推导则是根据系统的代码或规约自动生成模型,减少了人工工作量,但需要依赖工具支持。
3. 模型验证方法模型验证是指通过遍历模型状态空间,检查系统规约是否被满足的过程。
常用的模型验证方法有模型检查、定理证明和符号执行等。
模型检查是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的方法,能够全面而有力地发现系统中的错误。
而定理证明方法则是通过数学推理证明系统满足一定规约。
符号执行方法则通过符号计算对系统进行执行检查。
三、应用实例1. 智能交通系统的自动化测试与验证智能交通系统是复杂的软件系统,对其进行自动化测试与验证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智慧城市》考试全题库及答案第一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1.服务支撑平台标准规范体系不包括哪项内容?A服务监督规范服务元数据规范服务分类规范服务管理规范2.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当前城市管理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盲目决策城市管理以部门为中心C城市管理以公众为中心分散管控3.关于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系统建设的目标非常明确系统建设是相对静止的系统建设不会有大的变化D系统建设是动态的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宁波市在2011〜2012年所发布的“智慧城市”指导文件的是?《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宁波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C《“智慧宁波”建设总体规划2012〜2015)»《2012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5.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领域中,为其他领域的智慧应用提供重要支撑的基础核心领域是?智慧公共服务智慧交通C智慧政务智慧教育6.根据调研,就用户(政府、事业单位)而言,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首要重点在于?数据采集与获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C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智能化应用建设7.根据调研,在“智慧城市重点建设方向”中,用户(政府、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关注点差异最大的是?数据采集与获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D智能化应用建设8.下列哪一个项不属于传感技术处理信息的方式?A分解压缩融合识别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以及三网融合的结合点?互联网BIP优化光网络物联网广播电视网10.下列选项中,有关智慧制造系统“深度互连层”的表述,错误的是?降低产品制造成本B对多个工厂实现分散管理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为制造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11.济宁市围绕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核心目标,其基础是?智慧城市应用B智慧产业发展信息资料整合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共享12.下列选项中,属于智慧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中二级平台的是?政务云平台教育云平台企业云平台D软件开发平台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数据融合类标准的是?A云计算技术数据融合与处理数据汇聚及存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虚拟数据模型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标准的是?数据安全安全管理系统安全D设备安全15.从全国范围看,截至201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8.57%B51.27%54.27%57.27%16.下列选项中,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的是?政绩考核B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资源分配17.智慧政府作为城市信息化新一轮发展的主线,第一步是?产业的智能化智能产业的集聚化城市管理精细化D实现城市管理服务流程的重塑优化18.近几年,智慧交通系统行业的年均投资增速超过?10%15%C20%25%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交通系统在交通管理上转变的是? 粗放向精细被动向主动C互动向单一传统向现代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医疗架构中安全保障体系服务层的是?健康诊疗服务病例查询服务B电子病历药品管理服务21.医疗信息集成与交换平台的创建目的不包括?对基础医疗设施业务信息的集成对基础医疗设施业务数据的交换对基础医疗资源业务信息的集成D对基础医疗资源业务数据的存储22.下列选项中,有关智慧教育对政府决策支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深度分析信息资源内部的各潜在关系实现区域内学校视频安全监控的整合及集成统一实现教育资源分类及时发现负面发展趋势23•将智慧教育基于SOA S念,下列属于智慧教育平台层内容的是? 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物联网D云计算数据中心24.智慧物流应用的多种渠道访问服务体现在?可促进物品在收件、配送、投放等过程中各类感知设备的服务化实现交通、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之间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应用涉及交通、海关、工商、税务、银行、企业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来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D提供物流通、配货通、联盟车库、车管家等基于SOA勺SaaS应用25.在“智慧环保”的总体参考架构中,下列关于服务层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环保专网、运营商网络,结合3G卫星通讯等技术建立面向对象的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门户利用云服务模式为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辐射管理等业务提供“更智慧的决策”26.下列选项中,关于突发应急环境事件的应急目的,说法错误的是?制定重点管理对象及加强管理措施B可在突发环境事件管理中进行应急演练、培训功能可收到及时报警,为事件的及时处理争取时间事件发生后可根据系统仿真模拟了解整个事件发生过程及可能的影响27.污染源普查是以污染源普查管理及应用需求为导向,可以将普查数据与空间信息相结合对普查结果进行管理和展示的技术手段为?GPS系统自动识别技术C GIS系统互联网技术28.目前,我们所建设的智慧社区主要是以什么为核心?政府B居民服务信息化服务平台29. “居民基础信息一次录入,专项信息分类使用”体现的是智慧社区的?A智慧社区的共享性智慧社区的引导性智慧社区的单一性智慧社区的安全性30.智慧园区总体架构中,运营服务平台的应用服务不包含?邮件系统0A办公视频会议D SOA应用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层次要素的有? A物联感知层B网络通信层C数据融合层D服务融合层2.下列选项中,属于“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标准”的有?决策立项B规划与设计C实施管理D测试与评价3.智慧交通系统主要包含?A交通信息采集B交通信息处理C服务支撑交通信息反馈4.下列选项中,属于智慧物流平台系统种,“终端数据采集”主要功能的有?A人员登录、认证发布、汇报工作任务C货单号码扫描设定车辆线路5.济宁市工作的重点体现在?建设统一的网络中枢平台B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C实施信息惠民工程D发展智慧产业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1.从应用的角度来说,SOA作为一种IT系统和软件的体系结构规划和构建方法,贯穿IT系统规划、设计、构建和管理的各个阶段。
软件测试中的模型验证与形式化方法软件测试是一项重要的质量保证活动,它旨在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研究人员和测试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
模型验证和形式化方法是软件测试中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方法,它们能够提供严格的证明和分析,以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模型验证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它利用形式化规范来描述系统的行为和属性,然后使用数学工具来验证这些规范是否被满足。
模型验证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找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形式化的证据来支持这些问题的存在。
例如,模型验证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发现系统中的死锁、资源争用和安全漏洞等问题,并且能够提供清晰的证明来支持这些问题的存在。
形式化方法是一种利用数学符号和形式化语言来表示和分析软件系统的方法。
通过使用形式化方法,测试人员可以对系统的行为和属性进行精确的描述,并且能够使用数学工具来进行验证和分析。
形式化方法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规约和约束的描述,这样测试人员可以通过实例化和验证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特定的规约和约束。
例如,测试人员可以使用形式化方法来验证系统的数据结构是否满足特定的约束条件,或者验证系统的算法是否满足特定的性质。
模型验证和形式化方法在软件测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提供严格的证明和分析,以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使用模型验证和形式化方法,测试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模型验证和形式化方法还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提高测试的效率,减少测试的时间和成本。
通过使用这些方法,测试人员能够系统地分析系统的行为和属性,并且能够更好地选择测试用例和执行测试活动。
然而,模型验证和形式化方法在软件测试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使用模型验证和形式化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和形式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复杂的系统和大规模的软件,模型验证和形式化方法可能会导致验证问题的爆炸,使得验证变得困难和耗时。
模型验证和形式化方法还可能无法覆盖系统的所有方面,导致无法发现系统中的隐藏错误和缺陷。
2022年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AB卷(带答案)一.综合题(共15题)1.案例题阅读以下关于开放式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的相关描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某公司一直从事宇航系统研制任务,随着宇航产品综合化、网络化技术发展的需要,公司的业务量急剧增加,研制新的软件架构已迫在眉睫。
公司架构师王工广泛调研了多种现代架构的基础,建议采用基于FACE(Future Airborne Capability Environment)的字航系统开放式软件架构,以实现字航系统的跨平台复用,实现字航软件高质量、低成本的开发。
公司领导肯定了王工的提案,并指出公司要全面实施基于FACE的开放式软件架构,应注意每个具体项目在实施中如何有效实现从需求到架构设计的关系,掌握基于软件需求的软件架构设计方法,并做好开放式软件架构中各段间的接口标准化设计工作。
【问题1】(9分)王工指出,软件开发中需求分析是根本,架构设计是核心,不考虑软件需求便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很可能导致架构设计的失败,因此,如何把软件需求映射到软件架构至关重要。
请从描述语言、非功能性需求描述、需求和架构的一致性等三个方面,用3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软件需求到架构的映射存在哪些难点。
【问题2】(10分)图3-1是王工给出的FACE架构布局,包括操作系统、I/O 服务、平台服务、传输服务和可移植组件等5个段;操作系统、I0和传输等3个标准接口。
请分析图3-1给出的FACE架构的相关信息,用30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说明FACE 5个段的含义。
【问题3】(6分)FACE架构的核心能力是可支持应用程序的跨平台执行和可移植性,要达到可移植能力,必须解决应用程序的紧耦合和封装的障碍。
请用20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说明在可移植性上,应用程序的紧耦合和封装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别是什么,并给出解决方案。
【答案】【问题1】(1)需求和架构描述语言存在差异:软件需求是频繁获取的非正规的自然语言,而软件架构常用的是一种正式语言。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9年12月《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9年总目次索引篇名作者姓名页期【控制系统与自动化装置】电射流高频脉冲电源主电路的仿真与研究陈朝大,郭钟宁,温亮,陈晓磊,邓宇基于CC1310的供水管道泄露检测定位系统设计贺帆,李玲,辛云宏分数阶Fourier变换在水声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冷龙龙,肖业伟,胡军一种新型的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崔兆蕾,李长云,徐曦,钱烈江一种新的BP神经网络预测金融相关系数杨兴华,吴伟,王林浩面向电力通信可穿戴多点远程协同运维的视频速率优化方法林密,洪杰,于祝芳,李博最佳负载均流方法在MT-HVDC系统线损最小化的应用林亭君基于EPON通信技术的计量自动化终端的设计与实现邓广昌,杨悦辉,李慧,张捷,陈恺妍基于对率回归的导航信号捕获中的峰值检测方法贾彬彬,刘俊莹基于SIP中继的95598呼叫中心压力测试方案研究张鑫,黄鑫,王艺桦,李文猛,郑王里基于动态故障树的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宛伟健,谢健,葛晓瑜具有适应度选择调整策略的混沌遗传算法及其应用刘奕岑,徐蔚鸿,陈沅涛,马红华考虑先验知识的ICA在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应用仇建华,杨兴园,张亚岐,李创基于Freescale的水质氨氮检测系统的设计麻锐敏基于MATLAB/Simulink的原边反馈反激式变换器的仿真研究孙博海,胡桂明,郭向威基于原位检测技术的无线水质监测系统研究陆萍蓝,邵力行,张火明,田中仁船载时间统一系统B码终端时间异常问题研究与改进毛江锟,刘洪源面向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故障建模研究王孝彬,尹波,朱姣,李伟500kV同塔双回线路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的仿真分析张瑞继电保护装置整机测试用嵌入式模拟断路器研究王治国,笃峻,于哲,李兴建,宋伟成,刘第38卷第4期《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9年总目次索引基于改进花朵授粉算法的防空部署优化研究陈西成,刘曙基于组合模型的接地网腐蚀速率预测算法黄欢,刘彦辰,高翔,彭敏放一种新型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路由算法张长青,杨春光,梁丽,曹华锋,孙广在线约束性可变尺寸球体三维装箱郭晓雯,杨鼎强基于RRT改进的智能车辆路径规划算法施杨洋,杨家富,布升强,朱林峰模型参数自适应迁移的多源域适应余欢欢,魏文戈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史吏,李先栋,张涛,许强,贾轩情境相关的室内空间群组Top-k查询李敬雯,卢明许,刘彬彬【计算机软件及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协作频谱租借策略研究刘爱民,曾凡仔,陈嘉贝基于IPv6与Z-Wave智能网关的智慧教室系统设计施荣华,彭杨洋,胡超OSSData:面向开源社区的分布式数据采集框架林维,陈曦,王松基于约束的服务化软件测试系统李昌建,钱巨,程浩,周辉静态程序分析过程中形式化验证工具Frama-C的应用崔少轩,喻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9年12月综合航电分区间通信元模型设计研究张晓丽,彭寒,景月娟山地农业中WSN确定节点部署策略司永洁【电力自动化及其应用】面向微电网风力发电的系统充裕性评估研究姚刚,张旭,肖倩宏,宋弦,贺先强基于电站巡检机器人监控系统的设计洪永健,马力,刘国建,赵灿辉,肖学明智能变电站MMS报文传输的时间特性分析王文婷,徐康,赵晓红,赵洋,陈剑飞基于网络分析的高压配电网项目动态优选方法傅光辉,李秋燕,李科,李锰,晏昕童基于动态推送时间优先级的电力通信现场运维信息推送方法张辉,金。
谈谈对软件体系结构的认识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概述: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软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软件体系结构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确保软件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软件体系结构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概念。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作用、组成要素以及设计原则和模式。
第三部分会详细探讨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类型,如分层架构、客户-服务器架构和面向服务架构(SOA)。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强调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性和优势,包括提供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改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以及促进团队合作和开发效率提高等方面。
最后,在总结与展望部分,我们将回顾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概念和应用价值,帮助读者加深对软件体系结构的认识,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指导原则供读者参考。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软件体系结构,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架构类型,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注意事项:文章中将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对每个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和阐述。
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加清晰易懂,将尽量避免使用过多技术术语或专业名词,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同时,在引言部分结束后,将逐步深入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各个方面,使读者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该主题。
2. 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2.1 定义与作用软件体系结构指的是一个软件系统在高层次上的组织方式和结构布局。
它描述了软件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部分如何协同工作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和属性。
软件体系结构主要通过定义元素、组件、连接和约束等来描述系统的架构。
软件体系结构有助于对复杂系统进行抽象和理解,并提供了一种高级别视角来管理软件开发过程。
当前软件测试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软件规模的增长和复杂性的提高,测试的重要性和挑战也随之增加。
为了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和开发新的测试技术和方法。
当前,软件测试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自动化测试、可靠性测试、移动应用测试和机器学习在测试中的应用。
自动化测试是当前软件测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传统的手动测试方法费时费力,并且容易出错。
自动化测试通过使用脚本和工具来自动化执行测试用例,能够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在自动化测试中,关键问题是如何快速、准确地生成测试用例和设计可靠的自动化测试脚本。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方法和技术,如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符号执行、随机测试和搜索导向的测试等,来解决自动化测试中的挑战。
另一个前沿研究方向是可靠性测试。
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执行所需功能的能力。
软件的可靠性测试旨在发现软件系统在正常或异常条件下的错误和故障。
可靠性测试包括可靠性建模、可靠性评估和可靠性改进等方面。
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如何根据系统的特定要求和约束,设计适当的可靠性测试方法和工具,并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移动应用测试是另一个当前软件测试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的普及,移动应用测试变得越来越重要。
移动应用的特点包括各种不同的设备和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和用户行为的多样性,给测试带来了更多挑战。
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适用于移动应用的测试方法和工具,包括自动化测试、云测试、移动设备模拟器和监测工具等。
还需要研究如何测试移动应用的性能、安全性和兼容性等方面。
机器学习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
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数据和统计分析来让计算机进行学习和预测的方法。
在软件测试中,机器学习可以应用于测试用例生成、错误检测和预测等方面。
通过分析测试数据和软件特征,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自动发现模式和规律,并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软件的行为和性能。
软件测试中的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研究一、引言软件测试是确保计算机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人们开始使用自动化测试来生成测试用例。
本文将探讨在软件测试中的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二、传统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在传统的软件测试中,测试用例通常是由人工编写。
测试人员根据需求和设计文档,设计和编写测试用例,然后执行测试。
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 时间消耗:人工编写测试用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并且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
2. 重复性:测试流程一致的场景,需要编写大量类似的测试用例,浪费时间和精力。
3. 非全面性:人工编写的测试用例可能会忽略一些潜在的错误。
三、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为了解决传统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问题,人们开始使用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基于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通过建立软件系统的模型,利用模型检测和模型推理的方法,自动生成测试用例。
模型可以是形式化的,也可以是使用类似状态图或流程图的图形语言描述的。
2. 基于规则的测试用例生成:通过定义一系列规则和约束条件来生成测试用例。
这些规则可以包括输入数据的范围、边界情况等。
生成测试用例时,系统会自动遵循这些规则。
3. 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用例生成: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
在测试用例生成中,可以将测试用例看作一个个体,将测试过程看作进化过程,利用遗传算法搜索测试用例的最优解。
4. 基于符号执行的测试用例生成:符号执行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可以执行程序的所有路径,并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
通过符号执行,可以发现程序中的潜在错误和异常情况。
5. 基于统计学的测试用例生成:通过分析已有的测试数据和执行信息,利用统计学方法生成新的测试用例。
例如,通过对系统的输入输出进行测试数据采样和分析,可以生成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
四、各种方法的优缺点1. 基于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可以自动化地生成测试用例,提高测试效率。
52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开发• Software Development【关键词】RBT 需求 软件测试1 引言研究表明,软件需求错误、有问题的系统测试覆盖是导致在软件开发项目过程中大量返工、重新设计和编码的主要原因。
在已发现的软件缺陷中,超过50%缺陷的根源是由于错误或不恰当的软件系统需求造成的。
随着现在系统日益庞大复杂,系统功能场景和逻辑分支越来越多,实现完全的测试覆盖率是个巨大挑战。
基于需求的软件测试主要是对需求进行验证和评定,并确认软件实现是否满足需求的定义,它是软件测试的本质。
Bender-RBT 是一种基于需求的功能测试用例设计系统工具,它通过评价系统需求,发现其中的错误和逻辑矛盾,使系统需求得到验证和明确化,并以需求作为基础实现设计最少的测试用例达到全面的功能覆盖率。
2 基于需求测试(RBT)需求是系统服务以及约束的陈述。
完整、正确和稳定的软件需求是软件开发的基础,同时也是软件验证和确认的基准。
然而在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受到需求分析工作不完善、对系统缺乏完整准确认识、软件开发窗口压缩、需求未完全固化等因素影响,难以在项目开始阶段就获得完整、正确和稳定的需求。
对开发开创性、全新的系统而言,很多时候只有随着项目的进行需求才会越来越清晰。
基于需求的测试是一种最根本的软件测试,主要是对需求进行验证和评定,并确认软件实现是否满足需求的定义,并应遵循两个关键准则:(1)验证软件需求是否正确、完整、无二义性,并且逻辑一致;(2)要从“黑盒”的角度,设计出充分并且必要的测试集对系统需求进行测试覆盖,以保证设计和代码都能完全符合要求。
3 Bender-RBT测试工具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RBT 技术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文/黄志亮 钱锟尽可能地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质量。
基于约束的服务化软件测试系统作者:李昌建钱巨程浩周辉来源:《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9年第01期摘要: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近年来不仅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军用装备软件系统研制。
服务化软件的测试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服务化软件测试工具大多关注于测试流程的自动化,在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等方面,还远不够成熟。
现有测试技术和工具尤其难以表达真实应用中的业务逻辑规则,给生成高质量的测试带来许多困难。
鉴于此,研发了一款针对服务化系统的软件测试原型工具。
该工具运用一阶逻辑公式表达业务逻辑约束,基于23 SMT约束求解器生成测试用例、进行故障注入等,使得测试数据的生成更契合待测软件业务特征,为服务化软件的测试实践提供了更有力支持。
关键词:Web服务;软件测试;测试用例生成;故障注入;SMT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近年来不仅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军用装备软件系统研制。
包括我国在内,许多国家的C4ISR军用信息系统中均已开始应用Web服务技术[1]。
Web服务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服务化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保障可靠性与安全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服务化软件的测试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外的SoapUI[2]、ParasoftSOAtest[3]、SoapSnoar[4]等工具,已为Web服务系统的测试提供了许多支持。
研究者们也广泛探讨了各类Web服务测试技术[5][6]。
然而,现有的服务化软件测试工具大多关注于测试流程的自动化,重在运用工具来完成消息报文的发送和收集等。
在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等方面,还远不够成熟。
现有测试技术和工具尤其难以表达真实应用中的业务逻辑规则,给生成高质量的测试带来许多困难。
比如,在服务单元的测试用例生成方面,大多数工具仅能根据整数、浮点数等接口数据类型,使用随机、边界值等方式生成测试数据。
对于接口数据存在复杂业务逻辑相关约束条件的情况处理能力较为有限,生成的测试数据不贴近待测应用的业务特性,有效性较差。
德国的Heckel等[7]、北京大学的姜瑛等[8]、清华大学的白晓颖等[9]、西北工业大学侯俊等[10]研究了数据存在约束条件情况下的测试用例生成问题。
他们用区间限制、OWL-S等机制表达接口数据上存在的约束。
其中,尽管OWL-S等机制具有较强的约束表达能力,但这些工作在根据约束生成测试用例时,大多只能处理约束施加在单一输入因素上的情况,对于形如a随着SMT求解[11]等技术的发展,约束系统在表达能力和求解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长足进步,也涌现了23[12]等一批成熟的约束求解工具,为构建新型的基于约束求解的测试工具提供了契机。
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约束的服务化软件测试原型工具,该工具使用一阶逻辑作为约束的主要表达方式,利用23 SMT约束求解器来支持复杂约束条件下的测试用例生成。
除了将约束求解技术应用于Web服务单元级的测试用例生成,工具还将约束求解技术应用于服务调用序列的生成、基于符号执行的组合服务测试数据生成、面向业务逻辑的故障注入等方面,拓宽了约束系统在服务化软件测试领域的应用范围。
在测试方法支持的数据类型及类型上的运算方面,借助23工具强大的约束求解能力,工具不仅能够支持一般整数类型上的线性运算,还能夠对浮点数上的测试数据。
生成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甚至支持按位运算等约束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复杂运算公式。
通过对字符串进行整数编码,以及应用基于正则表达式的字符串生成等技术,拓广了测试功能能够支持的Web服务类型范围。
1 系统结构Web服务测试原型工具基本界面如图1所示。
该工具支持Web服务描述的静态检测、服务单元测试、服务调用序列测试、组合服务测试、服务故障注入测试、Web服务性能测试等核心功能,如图2所示。
其中,工具通过独立的约束系统管理模块,来维护待测项目中的各种业务逻约束。
这些约束依赖于待测应用的功能特性,而非测试过程中的某一具体活动,可广泛应用在服务单元的测试用例生成、服务调用序列生成、组合服务测试用例生成、服务故障注入等多个方面。
为保证灵活性,测试工具采用了如图3所示的物理结构。
整个系统由测试用例设计器TestDe-signer、测试任务执行器ServiceExecutor、服务部署容器SvcHost、以及代理转发网关RedirectProxy四大基本模块构成。
测试用例设计器TestDesigner负责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结果的收集等任务,提供一个用户界面,以便于用户编辑和查阅测试用例及其执行信息。
测试任务执行器ServiceExecutor从测试用例设计器接收测试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展开实际测试动作,该模块也可脱离用户界面,通过脚本驱动。
服务部署容器SvcHost用于发布待测服务和安装、控制虚拟服务。
代理转发网关RedirectProxy用于监控不同服务之间的消息流。
可在代理网关上设定故障注入或性能控制要求,以控制目标服务的功能和性能表现。
2 约束系统管理原型工具采用集中管理方式维护待测应用中的业务逻辑约束。
图4展示了工具中的约束管理界面。
系统支持23约束求解工具能够处理的大部分一阶逻辑约束公式。
为便于结合Web服务的特点来表达约束关系,测试工具定义了自己的约束表达语言,该语言将被翻译为23约束求解工具接受的约束语言以进行约束求解,所得的约束满足或不满足解将被翻译映射回Web 服务上的相关数据,以进行测试。
2.1 约束变量约束公式建立的基础是约束变量,系统支持两种类型的约束变量。
1)值约束变量。
其表达形式为value( svc/operation/message_path),其中value是变量类型名,用以区分其它类型的约束变量。
svc是服务标识,用以区分不同的服务,可通过宏定义方式预先定义出svc名称的具体含义。
operation是Web服务的操作的名称,mes-sage_path是由操作到基本元素参数的路径。
例如“svc=http:///axis2/services/Add”表达add服务的服务地址,可通过svc值找到服务。
“value( svc/add/a)”表达svc服务中的add操作的a参数的取值。
2)时间约束变量。
其形式为startTime( svc/operation)其中startTime是约束变量的类型名称,整个约束变量表达了某一服务某一操作在服务调用过程中的启动时间。
2.2 约束公式工具中的约束公式本质上是23求解器支持的一阶逻辑公式,可以建立在单个服务操作的不同参数之间。
包括输入参数之间,用以表达输入数据上的限制;也包括输入和输出参数之间,用以描述一个服务操作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
约束公式还可以建立在不同服务之间,主要用于描述服务调用在时序上应该存在的关系。
典型的约束公式示例如下。
1)值约束。
形如value( svc/add/a)< value( svc/add/b),表达svc服务中add操作的a参数取值应小于b参数取值。
2)时序约束。
形如startTime( svc/add)表达svc服务add操作的调用应该在multiple操作之前。
约束用AND、OR、NOT关系构成的树进行组织。
树的叶节点是基本约束,每个约束含有一条约束公式。
基本约束通过AND、OR、NOT关系构成更复杂的约束系统。
每个约束节点可以命名,以直观表达约束的含义。
例如value (svc/add/a)>0 and value (svc/add/a)表达svc服务中add操作包含两个基本约束,并通过AND关系组合成一个复杂约束。
3 基于约束的服务单元测试用例生成原型工具支持基于约束来生成有效和无效测试数据。
针对每个待测服务操作,可以生成满足约束的有效测试数据或者不满足约束的无效測试数据。
测试用例的具体生成流程如图5所示。
首先从待测项目的整个约束树中提取目前所关注的服务操作相关的约束,例如“value( svc/add/a)+10”.第二步,建立从服务操作输入数据到各个约束变量之间的关联,约束变量的求解结果即这些参数将要设定的取值。
然后,利用23求解引擎进行约束求解,目前系统支持线性不等式约束、布尔约束、按位运算约束、字符串枚举类型上的判定等约束类型。
下一步,根据求解所获得的约束变量取值导出服务操作的参数取值设定。
最后,根据参数取值构造服务操作测试时所需的完整SOAP数据包,以发起服务调用。
例如,对于Add服务规定add操作规定参数值α小于参数值b,生成满足约束的测试数据的操作如下。
首先提取约束到约束配置界面,给出约束标识svc的值“svc=http:///axis2/services/Add”及约束表达式的具体形式其次,“value( svc/add/a)测试用例生成中,基于约束生成无效测试数据的过程与生成有效测试数据的过程非常接近。
主要差别在于获得所有约束后,需要对约束取反,从而求解获得违反约束的不合理取值。
在Web服务中,经常需要使用字符串类型,字符串常以枚举常量形式出现,以作为状态标识等。
为支持字符串类型上的测试生成,我们用整数对所有出现的字符串常量进行编码,如此,字符串在某一枚举集中取值、字符串相等、字符串不等等问题,可以转化为整数上的判等问题,同样可采用23工具进行约束求解。
获得相应的解后,我们将整数编码重新映射回字符串,可以获得满足或不满足约束要求的字符串。
一些字符上常存在正则表达式表示的模式限制,比如要求密码字符串的模式为[0-9][0—9][0—9],表示密码是三个数字构成的串。
对此,原型工具使用Xeger程序库[13],借助基于正则表达式的字符串生成技术来生成相应的满足或不满足约束的串。
4 基于约束的服务调用序列测试生成服务调用序列可用于检测服务内部是否正确实现了无状态特性,不会因历史上的其它调用而影响后续的服务执行,也可检测数据是否能够在相关服务操作间有效流转,对于服务系统整体的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在服务调用序列测试中,我们首先需要根据服务操作间输入输出参数的匹配情况、多维组合覆盖要求等,生成用于测试的候选服务操作调用序列。
然而,并非上述每一序列对于实际测试均有意义。
一个服务化应用的功能特性可能决定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A服务操作的调用永远发生在B服务操作之前,这时测试A操作发生于B操作之后的服务调用序列显然意义不大,需要将此类序列进行排除。
另一类情况下,服务实现人员可能认为用户一定先调用A操作,然后再调用B操作,而实际情况中,用户可能按相反的顺序使用。
这时,为测试服务系统的健壮性,反而需要测试B先A后的情况。
为支持上述测试,本测试工具支持对服务操作间的合理调用时序进行约束建模,然后根据时序约束的满足与不满足性来生成用于测试的服务调用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