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乘数理论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乘数作用的发挥原理乘数作用是指一些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相关变量的变化。
在经济学中,乘数作用是指当一个外部冲击(如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一个变量的变化时,这个变动会进一步引起其他相关变量的变化。
乘数作用的发挥原理解释了为什么宏观经济中的一个小的冲击可以引起更大的经济变化。
1.收入乘数作用:这是乘数作用最基本的形式。
当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时,他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消费支出。
这进一步刺激了销售和生产,从而增加了其他人的收入,形成了一个循环。
因此,一个人的收入增加了,就会导致整个经济的总收入增加。
2.投资乘数作用: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当一个经济体的投资增加时,它会带动其他相关领域的投资增加。
例如,当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时,这会促使工程公司增加投资,进而增加原材料供应商的采购需求,从而影响了其他相关行业的投资。
这种投资乘数作用可以形成正反馈循环,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3.贸易乘数作用:贸易乘数作用指的是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增加时,这会刺激该国的生产和就业。
这进一步增加了国内需求,鼓励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进口也会有乘数效应,它可能会减少国内的生产和就业。
因此,贸易乘数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效应来解释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复杂影响。
4.货币政策乘数作用: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
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这会促使企业和个人增加借贷和投资。
这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从而导致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增加。
货币政策乘数作用的关键在于利率的变化如何传递到整个经济系统中的消费和投资。
乘数作用的发挥原理对于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来说都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帮助政府决策者预测一些政策的经济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如果政府希望促进经济增长,他们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利率来利用乘数作用。
同样地,乘数作用原理也可以帮助经济学家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以及为什么经济增长或衰退可能会加剧。
乘数作用与加速原理
1,投资乘数是指投资支出的变化与其带来的收入变化之间的比率。
投资乘数的大小以及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边际
消费倾向)有关。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就越大,收入增加得越多,乘数就越大。
同样地投资支出的减少会引起收入以数倍减少。
2,加速原理是指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但是消
费品需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会引起资本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引起投资的增加。
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的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于投资变动的影响越大。
因此,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又称为加速系数。
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
希克斯经济理论之投资、乘数与存货希克斯认为,根据凯恩斯《通论》中的论述,收入可以分解为消费与储蓄,又可以分解为消费与投资。
由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稳定的,从而收入与储蓄(即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差额)之间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是稳定的。
这样,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为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的某种程度的增加,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顺利地发挥出来。
但是,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除了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既定外,还必须得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
如果没有可供利用的存货(包括投资品和消费品),那么当投资增加后,由于既缺乏可以利用的投资品,又缺乏为供给新增工人所需的消费品,投资的乘数作用就会受到影响,从而达不到通过投资来增加收入和就业的目的。
在希克斯看来,凯恩斯在论述储蓄、投资和乘数的关系时,不曾把存货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阐述清楚。
他说:“在他(指凯恩斯——引者注)的思想里,对另外一个事实却模糊不清,这就是:存货的状况要保持某种程度的‘宽松’,乃是真正经济扩张的必要条件,甚至是扩大就业的必要条件。
”1在凯恩斯的著作中,把投资引起再投资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
因此仅限于对最初投资进行分析,而忽略了与存货有关的“引致投资”分析。
希克斯指出,要说明投资的乘数作用,必须考虑到存货状况,甚至是最初的存货情况也必须加以考虑。
存货可以区分为实际存货数量和合意存货水平,后者是指厂商预期的存货数量。
假定期初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增加投资后,乘数发生作用,实际存货数量就会不断减少但只要实际存货数量仍然高于合意存货水平,那么乘数的作用仍会发挥出来,至此,凯恩斯的储蓄、投资与乘数的理论都是有效的。
但是,一旦实际存货数量低于合意存货水平,厂商将会设法增加实际存货,这时就产生了为增加存货而进行的投资,即“引致投资”。
这种“引致投资”的出现会使收入和就业的增加超过凯恩斯提出的正常乘数作用时的收入和就业水平,即出现一种由最初增加的投资和增加合意存货水平的引致投资共同作用的“超级乘数”。
乘数理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一、乘数理论:乘数的定义:乘数亦称倍数,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经济变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是国民收入变动量和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如用△Y 代表国民收入变动量,用△X 代表最初注入变动量,则乘数K 可用下式表示:K= △Y / △X现实经济生活表明,这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最初注入量△X可为投资、税收、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进出口等,各种不同的最初注入量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形成相应的投资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等,货币乘数也属于乘数范畴。
二、乘数理论在财政政策中的应用:国家助学贷款作为面向贫困生的一种信用贷款,通过信贷方式预支远期消费能力,来刺激或满足个人即期消费需求,进而实现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三者的同步增长。
因此,它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
同样,国家助学贷款将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后收人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消费的继续流转,在乘数作用下的投资拉动中,GDP数量还将继续增长。
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理论表示投资变化如何引起收入变化的理论。
即一定量投资在已知边际消费倾向的条件下对收入的影响。
乘数理论认为,乘数指自发性支出增加一倍所导致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而增加的倍数,就是乘数。
如果增加10 元支出,能带来40 元收人,则乘数就是4。
所以,乘数理论增加一笔投资所引起的收入的增加量,并不限于增加的投资量。
乘数的大小,是由边际消费倾向所决定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向联系,用公式可表示为: k= Δy/Δc =1/1- MPC其中K 表示乘数,△Y 表示收入增量,△I 表示投资增量。
凯恩斯认为,乘数的发生是国民经济不同的产业部门连锁反应的结果: 甲部门消费增加必然导致乙部门反应增加的情况,这又将引起乙部门的消费增加。
在连锁影响条件下,各部门、地区的收入都会随之增加。
投资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假定、结论和政策含义乘数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经济理论之一,最早于1931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凯恩斯的学生)提出,后被凯恩斯加以利用和完善,并把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 ,MPC )结合,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被广泛推广应用于税收、对外贸易等研究领域。
1 )投资乘数的推导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量的比率。
如果以△I 代表投资增量,△Y 代表国民收入增量,k 代表投资乘数,则有Y k I ∆=⨯∆(1)直接推演方法 假定国民经济有新增投资量△I ,其中有不变的比例c (0<c <1)用于国民消费(该比例即为边际消费倾向),则随着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连锁效应,国民收入会不断增加:1)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I ,意味着新雇工人的收入增加△I ,形成1Y I ∆=∆2)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工人用收入的c 比例去购买棉布,带动了棉布的生产,使生产棉布的工人的收入增加:2Y I c c I ∆=∆⨯=∆;3)国民收入的第三轮增加:生产棉布的工人用他们收入的c 比例去购买自行车,使生产自行车的工人收入增加:23Y c I c c I∆=∆⨯=∆ ;……4)将以上加总,得到:因为0<c <1,所以当n 因为0<c <1,-1<-c即为投资乘数。
c 是边际消费倾向,(1-c)是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 ,MPS ,常以s 表示):(2)公式推导方法在两部门经济中(国内经济只有消费和储蓄,没有对外贸易等活动,经济封闭)从总供给角度有:Y=C+S (国民收入=消费+储蓄)从总需求角度有:Y=C+I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所以S= I (储蓄=投资)而S=Y-C得△S=△Y-△C设边际消费倾向为c ,即:则:即:投资乘数是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差的倒数,或是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 ,MPS,以s表示)的倒数。
我国投资乘数效应的计算与分析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多方面效应。
它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衡量和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投资乘数效应的计算与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一、计算投资乘数效应的方法1.简单乘数模型法简单乘数模型法是计算投资乘数效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基于简单乘数理论,即一个单位投资额能够刺激并最终扩大总需求。
简单乘数模型法的计算公式如下:乘数效应=1/(1-储蓄率)其中,储蓄率指的是国民收入中被储蓄的部分占比。
2.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投资乘数模型法对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来说,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对乘数效应的影响。
此时,计算公式可以进行适当修正:乘数效应=(国内需求投资乘数+净出口乘数)/(1-储蓄率-净出口乘数*储蓄率)其中,国内需求投资乘数和净出口乘数分别是国内需求投资增加和净出口增加对总需求的贡献率。
3.加权平均乘数模型法加权平均乘数模型法是简单乘数模型法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投资乘数模型法的综合应用。
它考虑了不同因素对乘数效应的影响,并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乘数效应=(国内需求投资乘数*国内需求投资增加占比+净出口乘数*净出口增加占比+其他因素乘数*其他因素增加占比)/(1-储蓄率-净出口乘数*储蓄率)其中,其他因素乘数和其他因素增加占比表示除国内需求投资和净出口外的其他因素对总需求的贡献。
二、我国投资乘数效应的分析首先,我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外部因素对投资乘数效应的影响较大。
中国的出口贸易依赖度较高,进出口对总需求的贡献不容忽视。
因此,在计算投资乘数效应时需要考虑净出口乘数的影响。
其次,我国经济体量巨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的投资乘数效应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发达地区的投资乘数效应可能相对较小,而欠发达地区的投资乘数效应可能相对较大。
因此,在计算投资乘数效应时需进行地区加权平均处理。
此外,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实施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如铁路、公路和城市建设等。
投资乘数与资本-产出比率是何关系?一、引言二、投资乘数1. 概念及意义2. 影响因素分析三、资本-产出比率1. 概念及意义2. 影响因素分析四、投资乘数与资本-产出比率的关系1. 影响因素与相互关系2. 实证研究证据五、实际案例分析1. 某国经济建设投资实例2. 某企业扩张投资实例3. 地方政府基建投资实例4.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投资实例5. 金融危机后国家稳增长投资实例六、结论引言在当今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投资已经成为各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催化剂。
然而,很多时候投资并不会直接转化为等值的产出,因为投资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投资与产出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分别是投资乘数和资本-产出比率。
投资乘数1. 概念及意义投资乘数是指每个投资单位的加速效应,它描述了每一单位的投资额所带来的总效应。
此处的加速效应是指,每一个单位增加的投资增加了总体GDP增长比原来预期的增长值多出一倍以上。
2. 影响因素分析(1)资本存量的大小(2)政府的财政政策(3)外界条件的不确定性(4)投资者的信心(5)市场规模的状况资本-产出比率1. 概念及意义在一个国民经济的系统中,资本的投入总量与产值的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资本-产出比率。
2. 影响因素分析(1)资本存量(2)劳动力市场情况(3)技术进步(4)市场规模变化(5)行业内的正常价格水平变化投资乘数与资本-产出比率的关系1. 影响因素与相互关系投资乘数是与资本-产出比率紧密相连的。
资本-产出比率效应的起点是投资乘数的值,从而找到投资数量增加时产出的增加的量。
在资本-产出比率较高的情况下,投资的加速效应会更加显著。
资本生产率的提高也能够进一步增强投资乘数。
同时,在高技术时代,投资乘数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强有力的因素以带动制造业的升级。
对于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和聚焦于提供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家来说,投资乘数的作用愈甚。
2. 实证研究证据从较多的研究数据和具体案例的观察及比对中,可以证实投资乘数和资本-产出比率之间确实存在相互影响的关联。
公式推导投资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投资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是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用于衡量经济增长和产出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它们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单位投资增加所能带动的总产出增加。
它的公式可以表示为:1/(1-c),其中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即单位收入的一部分被用于消费。
投资乘数的推导可以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理解。
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决定。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假设其他三个变量保持不变。
如果投资增加,总需求将会增加。
而为了满足增加的总需求,企业将加大生产和投资以提高产能,这将进一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
因此,单位投资的增加将带动总产出的增加。
这就是投资乘数的基本原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对外贸易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单位出口增加所能带动的总产出增加。
它的公式可以表示为:1 / (1 - mpc),其中mpc 代表边际出口倾向,即单位收入的一部分被用于出口。
对外贸易乘数的推导可以从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理解。
通过增加出口,国家可以获得来自国外的收入,这将刺激国内的总需求。
为了满足增加的总需求,企业将加大生产和投资以提高产能,这将进一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
因此,单位出口的增加将带动总产出的增加。
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的基本原理。
投资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都是基于消费倾向和出口倾向来计算的。
消费倾向和出口倾向是经济主体在收入增加时用于消费和出口的比例。
通过控制这些倾向,我们可以预测单位投资和单位出口对总产出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的公式是简化的模型,并且只考虑了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
在实际经济中,其他变量如政府政策、利率、外部环境等都会对经济增长和产出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投资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时,需要将其作为参考而非绝对的指标来分析经济。
总之,投资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是衡量经济增长和产出与投资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乘数—加速数理论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是最具影响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
这种理论正是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1)乘数原理:投资乘数指投资支出的变化与其带来的收入变化的比率。
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有关。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收入增加得越多,乘数就越大。
同样,投资支出的减少,会引起收入的数倍减少。
加速原理的内容是,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会引起对资本品的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
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
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
可见,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是从不同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
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准确地考察收入、消费与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出经济依靠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不同的是,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投资的增长(下降)导致收入的数倍增长(下降),而投资的加速作用则是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长(下降)导致投资的数倍增长(下降)。
(2)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倍数扩张或收缩,且同方向变化,即乘数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又会反作用于投资,使投资的增长或减少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或减少,这是加速原理。
可见,投资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投资,二者互为因果,不断往复影响,从而导致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
(3)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
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原理”“乘数-加速数原理”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它的特点在于将凯恩斯的“乘数论”和西方经济学中的“加速数原理”结合起来,通过对政府支出、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等重要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分析,来说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和幅度。
先分别介绍乘数论和加速数原理。
1.乘数理论原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于1931年6月在《经济学杂志》发表的“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主要是阐述国家用于公共工程的支出和总就业量之间的关系(“就业乘数”)。
凯恩斯在《通论》一书中沿袭了卡恩的这一观点,并通过引进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概念系统地阐述了乘数理论(也称“乘数论”或“投资乘数论”)。
根据凯恩斯关于收入、投资与消费的定义,三者之间有下述恒等关系:Y=I+C (1.17) 因而 ∆Y=∆I+∆C (1.18) 将上式两边同除以∆Y ,(1.18)可改写成1=(∆I/∆Y)十(∆C /∆Y) (1.19) 移项整理后得:∆Y=∆I ×(1/(1-(∆C /∆Y))) (1.19’) 式中的∆C /∆Y 即边际消费倾向,1-(∆C /∆Y)即为边际储蓄倾向,其倒数1/(1-(∆C /∆Y))就是“乘数”。
如以K 表示乘数,则(1.19’)变为∆Y=K ·∆I (1.20) 以上分析表明,边际消费倾向愈高(即边际储蓄倾向愈低),乘数就愈大,反之亦然。
设边际消费倾向为8/10(表示居民增加10元收入,会将其中8元用于消费支出),则乘数K =1/(1-(8/10))-5。
这表明,若政府增加1亿美元的投资(∆I =1亿),由于乘数的作用,社会总收入将会增加5亿美元。
乘数的作用过程可以由下表反映出来(表1.1):表1.1 生产时期 新增支出 以前时期增加的收入所诱发的消费支出收入总增量 1 100100 2 100 80180 3 100 80 64 244 4 100 8064 51.2295.25 100806451.240.96336.166 100806451.240.9632.777 100806451.240.9632.7726.21368.93 :…………………:…………………395.14 ∞100 864 51.2 40.96 32.77 26.21……500第一时期中,投资增加100(百万元)即1亿,使提供投资所需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增加l00(百万元单位),引起第二时期的消费支出增加80,故第二时期总收入共增加到180;第二时期80消费支出,引起消费品供给者收入增加80,他们将其中8/10=(∆C/∆Y)用于消费支出,即消费64,第三时期总收入共增加到244;……经过许多时期后,总收入增加量将为原投资量的5倍,即500。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之投资乘数及其作用以及经济实践意义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K=Δy/Δi,其中K表示投资乘数,Δy表示收入的变化,Δi表示投资支出的变化。
投资乘数最早是由凯恩斯提出来的,所以又叫凯恩斯乘数。
根据投资乘数公式可得:Δy=KΔi,这就是乘数原理,即说明投资的变动如何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的理论。
根据乘数原理,当投资量增加时,所得的收入的增量将是投资增量的K倍,又因为K≥1,所以投资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一般要比投资的变动大。
乘数原理就是投资乘数在投资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但投资乘数发生作用有一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1)投资乘数发挥作用是在一国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进行的。
如果一国经济已经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没有闲置劳动力或闲置资源,社会就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投资就不能发挥作用,此时增加投资就不能增加总产出,只会引起通货膨胀。
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往往比较有效,在经济繁荣时增加投资容易引起国民经济过热。
(2)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大小与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有关。
因为Δi=Δy-ΔC,所以投资乘数K=Δy/(Δy-ΔC)=1/(1-MPC),其中MPC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小。
(3)投资乘数发挥作用要求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适应投资支出的增加。
如果货币供给量受到限制,当投资增加造成货币需求量的增加时,往往会引起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又会对投资意愿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投资乘数作用。
(4)不考虑对外贸易的影响。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中总有一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这就会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起到推动作用;相反,扩大进口,则会减少国内总需求的作用,从而会影响国内收入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投资的增长,而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即投资率一度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也表明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的作用绝对占主要地位。
凯恩思的乘数效应理论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
财政政策乘数是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一、乘数效应的概念乘数(Multiplier)又可译作倍数,是现代经济学中用于分析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导致其他经济量相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一次发生,而是一次又一次连续发生并发展。
如一笔原始花费进入某一经济领域系统后,会流通再流通,经过多次循环,使原来那笔货币基数发挥若干倍的作用。
这种多次变化所产生的最终总效应,就称为乘数效应。
经济活动中之所以会产生乘数效应,是因为各个经济部门在经济活动中是互相关联的。
某一经济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引起连带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总量成倍地增加。
由此可见,某一行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一系列同该行业相关的间接部门的生产,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打个比方:你我是一群穷光蛋,突然有人给了我五块钱(别人投资),那我就可以去消费,买了你(生产)的东西,这样你也有五快钱了,你又去买别人的东西,这样不就穷光但们都有过并花过五块钱了吗,加起来就是 5n 块钱了。
这就是联动效应。
当然人们并不会把钱都用光,所一花到后面钱就没了(极限),再比如说,我花费1000元购买了一套衣服,服装加工者和布料生产者因此增加了1000元收入。
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为0.75(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为0.25)他们会支出750元购买他们需要的消费品。
这些消费品的生产者也会增加750元的收入,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0.75,他们又会支出750*0.75=625.50元。
如此继续下去,每一轮新支出都是上一轮收入的3/4(即0.75)。
这样,最初的1000元消费就导致了一系列次一轮的再消费支出。
投资乘数理论简介
投资乘数理论,普遍理解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的情况下,投入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国民收入变化关系的理论。
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
凯思斯提出的消费倾向=消费量/收入量,这是平均消费倾向。
其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收入增量=△C/△Y,它是按照越来越小的规律变化的。
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是: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下,新增加的一定量的投资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导致收入与就业量数倍的增加,或导致数倍于投资量的GDP。
这个理论可用下面的公式概括:△GDP=△I·K (1)
K=1/(1-△C/△Y)=1/(1-消费增量/收入增量) (2)
式中△I为新增投资,K为投资乘数。
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是在社会总收入与总消费的基础上,基于边际消费倾向而产生的宏观投资理论,它没有专门分析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中投资拉动问题。
(1)产销率
产品的产销率一般指售出的产品和产出的产品之间的数量之比,用S/P表示。
当新增投资△I发生时,会产生新增产品△P和新增销售产品△S。
由新增投资引起的产销率为△S/△P,用m表示,即:
m=△S/△P (3)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产销率包含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即包含了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成品率、销售率和回款率的影响。
如果产品生产过程的损耗为2%,成品率为95%,销售率为96%,回款率为100%,则产销率为m=(100-2)%×95%×96%×100%=89%。
由于生产过程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成品率也不可能保持100%,所以,产销率m永远小于1。
即:m<1。
m随着连续的产销过程遵从递减规律。
(2)新投资乘数
设投资产销率为80%,新增投资量为1000万元,有甲、乙、丙、丁等若干个相关工厂,由于生产与销售的连续进行,每个工厂以同等的产销率销售自己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产销过程之后,累计总额达到初始投资的5倍,即5000万元。
用图1表示:设初始投资为△I,相应的产品为X。
,产销率为m=△S/△P,新增销售量△GSP,连续产销次数为n,则经过n次产销之后,新增累计销售量为:
△GSP=X0 + X0m + X0m2 + ... + X0mn = X0(1 + m + m2 + ... + mn)
设k为累计销售量与初始投资之比,称投资乘数即:
k=△GSP/△I 或△GSP=△I·K (4)
由于:△I=X0,则:
K=△GSP/△I=X0(X0(1 + m + m2 + ... + mn)) / X
K = 1 + m + m2 + ... + mn (5)
当m<1,n→∞时,取(5)式的极限,则K=limk=1/(1-m)
因此,极限情况下,
K=1/(1-m)=1/(1-△S/△P) (6)
式(6)获得了与凯恩斯投资乘数同样的形式,适用于宏观经济投资分析。
式(5)适用于产业投资分析,n为产业链节数。
投资乘数论假定
一切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定之上的,因此理论的运用也必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为分析建立在投资乘数理论之上的财政投资政策的有效性,我们有必要探讨投资乘数的理论假定。
1.一国经济是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运行的。
如果没有闲置劳动力,投资不能实际发挥作用,随着投资不断支出,货币收入成倍增加,会引起通货膨胀。
2.必须有一定的存货可以利用。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如果某些产品存货不足,只能用劳动替代资本或抽调其它生产部门的存贷。
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是有限的。
用劳动替代资本仅限于生产设备不足的情况,只要最重要的物资供应不足,乘数的作用就会发生障碍。
如果从消费品部门抽调存货,投资的增加则会引起消费的缩减,从而使就业的增加发生困难。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在增加投资后,如果发现物资供给不足,便可从国外进口,或减少出口。
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设有把握从国外取得足够的信贷,也无法影响世界市场价格,那么增加投资以后,既不能增加进口,叉不能靠
减少出口来弥补国内的产品短缺,投资的乘数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
3.收入要既分解为储蓄,又分解为消费。
如果将收入全部用于消费,边际消费倾向为1,投资乘数为无穷大;相反,如果将收入全部用于储蓄,边际消费倾向为零,投资乘数为零。
4.投资的决定和储蓄的决定互为独立。
如果储蓄决定不独立于投资决定,投资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促使储蓄增加,消费减少,会部分抵消投资增加收入的作用;相反,投资减少引起利率下降,促使储蓄减少,消费增加,则会部分抵消投资减少收入的作用。
5.货币供应能适应其需求的变化。
在投资运动以货币为媒介的现代经济中,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以适应投资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时,投资和消费的增加就会使货币需求上升,从而促使利率提高。
利率的提高又会对以后的投资意愿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投资乘数作用。
6.消费和储蓄水平完全由收入水平决定。
如果消费储蓄所依赖的不只是一年的收入,乘数分析就不会很准确。
例如消费有时不仅受作用于本年和上年的收入水平,还受作用于预期平均收入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收入的增加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就不会很大,乘数也会降低。
7.不考虑对外贸易的影响。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中总有一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这样就会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起连锁的推动作用。
相反,扩大进口,则起减少国内总需求的作用,影响国内收入增加。
8.投资数量和当时的收入水平以及资本存量的规模无关。
意义
按照对投资乘数理论的一般理解,以为扩大消费就能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
这是极为有害的,它只能导致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将人们引向重消费、轻生产,盲目提倡高消费的歧途。
事实上,消费的对象——消费品是靠生产提供的,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创造出国民收入,消费是不能直接生产出哪怕是微小的国民收入来;消费只能为国民收入的创造提供适当的经济环境,影响国民收入的创造。
提高国民收入的主要视野,应该放在生产建设领域。
如仅把目光投向消费领域,那是本末倒置,结果只能使国民经济蒙受损失。
当投资前供需平衡时,社会存货是由本期投资带来,投资引起的销售收入△Y与投资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关系有三种可能,只有在投资引起的销售收入Y与投资通过生产活动创造出价值为△Y的国民收入在时间上同步时,可以用投资引起的销售收入代表投资带来的国民收入,但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期性,△I创造出△Y的国民收入时间要比△I引起△Y的销售收入时间长,第三种可能性一般不会发生,第一种可能性也只是努力的目标,通常只发生第二种可能。
那么,要使第二种可能向第一种可能转化,使国民收入按照投资乘数增长。
唯一的办法是缩短△I投资通过生产性活动创造出价值为△Y的国民收入的时间,即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投资前供需平衡,社会存货靠新投资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