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1(1)
- 格式:doc
- 大小:521.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一章、导言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科学与数据一、市场出清假设市场通常处于均衡状态,因此任何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都位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的假设。
市场要连续地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作出即时调整。
二、黏性与弹性短期内,大部分价格是粘性的(sticky),它们变动缓慢,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
如果价格粘性,需求将不再总是等于供给。
(这有助于解释:失业(超额劳动供给)、厂商偶尔积压商品等现象)长期内,可以认为价格具有弹性,市场能够很快出清。
三、常见经济统计数字1、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和体现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状况的基本概念,它呈现一国的总收入及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总支出。
(1)流量与存量存量是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的量,流量是一段时间内变化的量。
(2)名义GDP与实际GDP(3)支出法衡量GDP消费C (consumption) 投资I (investment)政府购买G (government purchase) 净出口NX (net export)GDP=C+I+G+NX住房购买属于投资、家庭购入股票属于储蓄、原始股抛售属于投资1)投资包括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3)收入法计算GDP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报酬-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报酬▪NNP=GNP-折旧▪国民收入=NNP-统计误差个人收入= 国民收入-间接企业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费-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付2、CPI (consumer price index)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CPI与GDP平减指数(1) CPI衡量价格时所涉及的是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服务。
Final(A)Name:Class:St. No.:Score:Ⅰ.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Q uestion. (2′×30)()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included in GDP?A. The salary paid to a federal judgeB. The value of housing services enjoyed by homeownersC. The value of automobile services enjoyed by car ownersD. The value-added of a shipping company that transports goods from the factory to retail stores()2.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A. measures the price of a fixed basket of goods and services.B. measures the price of a basket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constantly changes as the composition of consumer spending changes.C. measures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it takes to produce a fixed level of utility.D. is one of the many statistics in the National Income Accounts.()3. Suppose that a consumer has a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of 0.8. If this consumer receives and extra $2 of disposable income, her saving would be expected to increase byA. $0.40.B. $0.80.C. $1.20.D. $1.60.()4. Choose the pair of words that best completes this sentence: Investment depends on the ________ interest rate because higher inflation will ________ the value of the dollars with which the firm will repay the loan.A. real, increaseB. nominal, increaseC. real, decreaseD. nominal, decrease()5. Consider an economy where the only goods traded are coconuts and pineapples. Last year, 100 coconuts were sold at $1 a piece, and 200 pineapples were sold at $2.50 a piece. If the money supply was $100, what was velocity?A. 30B. 15C. 6D. 5()6. When the government raises revenue by printing money, it imposes an "inflation tax" because theA. real value of money holdings falls.B. interest rate falls.C. difference between nominal and real interest rates becomes smaller.D. nominal value of money holdings falls.()7.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which interest rate equals the world interest rate?A. The real interest rateB.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C. Both the real and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sD. It depends on whether the exchange rate is fixed or floating.()8. If a country's real exchange rate falls (depreciates), thenA. net exports rise.B. net exports fall.C. exports and imports rise by the same amount.D. exports and imports fall by the same amount.()9. Suppose that 2 percent of the employed lose their jobs each month (s = 0.02) and 38 percent of the unemployed find a job each month (f = 0.38). Then, the steady-state rate of unemployment isA. 2 percent.B. 5 percent.C. 16 percent.D. 36 percent.()10.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results whenA. the minimum wage is set to increase in the near future.B. there is generous unemployment insurance.C. workers are temporarily laid off due to weather conditions.D. the real wage is above its market-clearing level.()11. Suppose that the capital stock is 100, the depreciation rate is 10 percent per year, and output is 25. What must the saving rate be to keep the capital stock constant?A. 2.5 percentB. 10 percentC. 25 percentD. 40 percent()12. If two economies are identical except for their rates of population growth, then if both economies are in steady state, the economy with the higher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will have aA. lower rate of growth of total output.B. higher rate of growth of total output.C. lower rate of growth of output per person.D. higher rate of growth of output per person.()13. In the Solow growth model with population growth (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g), the steady-state growth rate of total output isA. 0.B. n.C. g.D. n + g.()14. Advocates of the Y=AK model interpret capital asA. consisting solely of the stock of plants and equipment.B. being inversely related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C. including knowledge.D. being determined by exogenous forces.()15. The model of aggregate supply and aggregate demand that assumes sticky pricesA. does not explain economic fluctuations.B. shows that output depends on demand as well as supply.C. shows that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are always destabilizing influences on the economy.D. shows that monetary policy is neutral.()16. The AS/AD model with sticky prices predicts that, in the long run, a reduction of the money supply results inA. lower prices and lower output.B. lower prices and no change in output.C. no change in prices and lower output.D. no change in prices or output.()17. If investment becomes less sensitive to the interest rate, then theA. LM curve becomes steeper.B. LM curve becomes flatter.C. IS curve becomes steeper.D. IS curve becomes flatter.()18. According to the IS-LM model, if the central bank increases the money supply, then the interest rateA. falls and income falls.B. falls and income rises.C. rises and income falls.D. rises and income rises.()19. The slowdown in the U.S. economy in 2001 can be explained byA. negative shocks to the IS curve resulting in a fall in aggregate demand.B. negative shocks to the LM curve resulting in a fall in aggregate demand.C. negative shocks to the IS curve resulting in a fall in aggregate supply.D. negative shocks to the LM curve resulting in a fall in aggregate supply.()20.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predicts that, in Y - e space, an appreciation of the exchange rate will cause the IS* curve toA. shift to the left.B. shift to the right.C. become steeper.D. remain unchanged.()21. According to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in a small country with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a tax cut will cause the exchange rate toA. rise.B. rise in the same proportion as inflation.C. remain constant.D. fall.()22. In the sticky-wage model, output deviates from the natural rate throughA. unexpected changes in the nominal wage.B. expected changes in the price level.C. unexpected changes in the price level.D. expected changes in the real wage.()23. The Lucas critique is based onA. the inside lag of economic policy.B. the Phillips curve.C. automatic stabilizers.D. the fact that people's expectations are rational.()24. If Ricardian equivalence holds and the government cuts taxes without any plans to reduce government spending, then a forward-looking consumer wouldA. increase consumption by the same amount as the tax cut.B. increase consumption by the tax cut times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C. leave consumption unchanged in order to save for future taxes.D. decrease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save for future taxes.()25. In a two-period consumption model, a rise in the income of the second period would cause consumption in the first period toA. rise because of the income effect.B. fall because of the substitution effect.C. remain constant because the income and substitution effects cancel each other.D. be undetermined withou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izes of the income and substitution effects.()26. Friedman's permanent-income hypothesis asserts that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out of income isA. one.B. zero.C. higher for permanent income than it is for temporary income.D. lower for permanent income than it is for temporary income.()27. The cost of capital does not depend on theA. interest rate.B. rate at which the overall price level is changing.C. depreciation rate.D. rate at which capital prices are changing.()28. If the currency-deposit ratio (cr) is 5 percent and the reserve-deposit ratio (rr) is 30 percent then the money multiplier (m) isA. 1.3.B. 3.C. 4.D. 20.()29. In the Baumol-Tobin model of cash management, if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rises, individuals would be expected to holdA. less money and make fewer trips to the bank.B. less money and make more trips to the bank.C. more money and make fewer trips to the bank.D. more money and make more trips to the bank.()30. Interest rat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real-business-cycle theory because theyA. are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B. affect the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of labor.C. affect only real variables.D. link nominal and real variables.II (10′)In U.S.A., the capital share of GDP is about 30 percent; the average growth in output is about 3 percent per year; the depreciation rate is about 4 percent per year; and the capital-output ratio is about 2.5. Suppose that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s CD, so that the capital share in output is constant, an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in a steady state.a. What must the saving rate be in the initial steady state?b. What is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in the initial steady state?c. What will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be at the Golden Rule steady state?d. What will the capital-output ratio be at the Golden Rule steady state?e. What must the saving rate be to reach the Golden Rule steady state?III. (10′) Suppose that investment depends on both income and the interest rate, i.e., the=+-, where a is a constant between 0 and 1 which investment function is I I aY brmeasures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income on investment, and b is a constant greater than 0 which measur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est rate on investment. Use the IS-LM model to consider the short-run impact of a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purchases on national income Y, the interest rate r, consumption C, and investment I. How might this investment function alter the conclusions implied by the basic IS-LM model?IV . (10′) Suppose that an economy has the Phil lips curve 105()n u u ππ--=-. and that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is given by an average of the past two years’ unemployment: 120.5n u u u --=(+). Suppose that the Fed follows a policy to reduce permanently the inflation rate by 1 percentage point. What effect will that policy have on the unemployment rate over time? What is the sacrifice ratio in this economy? What do these equations imply about the short-run and long-run tradeoffs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V . (10′) Suppose that the price level relevant for money demand includes the price of imported goods and that the price of imported goods depends on the exchange rate, i.e., the money market is described by /(,)M P L r Y = where (1)/d f P P P e λλ=+-. The parameter λ is the share domestic goods in the price index P . Assume that the price of domestic goods d P and the price of foreign goods measured in foreign currency f P arefixed. What is the effect of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in this model? Suppose that political instability increases the country risk premium and, thereby, the interest rate. What is the effect on the exchange rate, the price level, and aggregate income in this model?。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部分导论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1 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一国经济波动的根源何在?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什么?一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政府政策能否用来改善一国经济的运行?1.长期经济增长(1)富国与穷国存在差距的原因富国在其历史的某一时点上经历过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而穷国要么从未经历过持续的经济增长,要么其经济增长的成果因随后的经济衰退而损失殆尽。
(2)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①人口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②给定劳动力数量的条件下劳动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
单位劳动投入(如每位工人或每单位工作时间)所生产的产量被称为平均劳动生产率(average labor productivity)。
(3)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①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增加。
②技术进步率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提高机器和工人生产率的因素。
2.经济周期美国产出的增长历程表明:产出的增长路径并不总是平滑的,而是存在谷峰和谷底。
宏观经济学家用经济周期来描绘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与扩张,但一些非常剧烈的收缩与扩张有时并不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为衰退期,在这一时期国民产出可能下降,也可能以极慢的速度增长。
衰退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焦点。
因为对于每个希望再次当选的政治家来说,经济在任期间内处于繁荣期(而不是衰退期)将使其再次当选的把握更大。
3.失业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失业(unemployment)。
失业是指有能力工作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劳动者数目。
失业率是用来衡量失业最常见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力人口,其中总劳动力人口指正在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的总数目。
中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一门认识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学科。
它探讨经济系统总体上的行为,研究经济环境变迁的规律,以及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和稳定运行的政策。
中级宏观经济学是系统地研究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学科,是深入学习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一、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是国民总产出(GDP)、通货膨胀率、政府支出、税收及其他宏观经济变量。
GDP是国家经济总体生产活动表现出来的水平,包括居民开展的消费、投资、出口和政府支出等经济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的实际经济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是一个国家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它反映了政府货币政策的效果,也是许多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政府支出是政府向国民提供的服务的费用,例如公共建设、国防、社会保障、教育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税收是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可以改善政府财政收支状况,调节经济发展水平,控制通货膨胀率。
二、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是研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模型,它在解释了一个国家发展的趋势,及它的原因,以及未来的趋势。
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有:技术进步模型、要素边际生产率下降模型、货币政策模型、投资收益率变动模型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环境的基础。
三、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通过调节政策工具来调节国民经济环境的行为。
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府支出等,都是政府为了稳定国民经济、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措施。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税率、减少或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调节国民经济的行为。
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经济过快增长,改善经济发展状况,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货币政策可以抑制经济过快增长,改善经济发展状况,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政府支出是政府向国民提供的服务的费用,例如公共建设、国防、社会保障、教育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四、宏观经济学的实践宏观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也是一项实践。
作业一:Solow模型一. 选择题1.经济增长的定义是(B)A.投资和资本量的增加B.因要素供给增加或生产率提高使潜在的国民收入有所提高C.名义国民收入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D.人均货币收入的增加2.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源泉是(D)A.过剩的生产能力得到利用B.劳动力的数量和熟练程度C.土地、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等的数量D.技术进步的速率3.在长期实现的最大可能增长率是(B)A.有保证的增长率B.自然增长率C.实际增长率D.以上都不对4.在资料充足的情况下,最有意义而又适用的衡量经济增长的工具是(B)A.GDP的名义值B.实际GDPC.人均货币产出D.人均货币收入5.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B)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6.下列(A)项属于要素供给的增长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7.因为某国人民逐渐受到一种新型文化习惯的影响,突然变的非常节俭,从长期来看,下面哪一项说法不正确?(A)A.人民生活水平将会下降B.人均资本占有率会增加C.人均产出将增加D.总资本存量将增加8.在索洛模型中,当k沿水平轴向右增加时,生产函数y=f(k)的图形的斜率表示(D)。
A.人均产出;B.人均单位资本产出C.劳动的边际产出;D.资本的边际产出。
9. 在索洛模型中的消费函数是假定储蓄与收入的比例是(A)。
A.保持一固定比例;B.随收入增加,比例越来越小;C.随收入增加,比例越来越大;D.随利率上升,比例越来越大。
y Y L=/k=/K L sf k ()nky=()f k O B C图1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9.在图1中,当资本—劳动比率(k )等于OA 时,则AB 表示(C )A.人均投资,且AC 表示人均消费;B.人均消费,且AC 表示人均投资;C.人均投资,且BC 表示人均消费;D.人均消费,且BC 表示人均投资。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第一讲绪论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
核心问题:资源配置设:(1)社会经济资源一定;(2)整个社会只生产X,Y两种产品。
社会生产可能线如图所示:思考:为什么生产可能线斜率递增?相对成本递增。
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其产量为OA;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X,其产量为OB,用一条曲线连接AB,AB线为社会生产可能线。
线上的任意一点如n表明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线内的任意一点如m,则表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依据对这一问题研究角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理论经济学分为三大块:1.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质的问题。
在本课程中,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既定的已知的制度前提。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整个社会的资源已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线)。
讨论的核心问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X,Y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哪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最优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显然在生产可能线上的每一点所利用的资源的总量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资源利用的结构问题。
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可能线上的点的移动只是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
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资源配置点从生产可能线以内调节到生产可能线之上,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所不同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
在资源配置点的移动过程中,社会对资源利用的总量在变化,社会总的产出水平在变化,但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社会产出结构可以不变。
二、宏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宏观经济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表示。
中级宏观经济学引言中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个体或个体市场的行为,而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例如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
本文将介绍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了私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的值。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它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
3.失业率:失业率表示劳动力市场上未就业人口的比例。
它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活力和劳动力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工具。
中级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我们常见的模型有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克里斯蒂娜·罗默模型等。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它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而克里斯蒂娜·罗默模型则强调创新和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货币与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影响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调整基准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
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对消费、投资和资金分配产生影响。
以往的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案例,如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时期,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失业与经济政策失业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类型、原因和影响。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力利用率和经济活力。
经济政策对失业的影响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中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学科领域,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表现和宏观经济现象,如国民生产总值、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宏观经济模型、政策工具以及对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其中,GD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
失业率则是衡量劳动力市场闲置资源的比例。
通货膨胀率衡量了物价水平的变化速度。
宏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如供给与需求、价格水平、产出水平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它认为在衰退和失业时期,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凯恩斯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需求决定供给。
新古典经济学是受到亚当·斯密思想启发的经济学派别,它认为个体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自由市场的交换来实现最大化效用和利润。
新古典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供给决定需求。
新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它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通过控制通货膨胀可以实现经济的稳定。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一种平衡,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维持这种平衡。
三、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可以利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来制定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例如,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提高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而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采取相反的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中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
它以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为对象,探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现象,对国家经济运行提供了有益的宏观视角。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整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家经济的总体现象和总量指标,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等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控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经济思想家凯恩斯。
凯恩斯是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引发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热潮。
20世纪以来,宏观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形成了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等不同流派的理论体系。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总量均衡原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经济总量的均衡,包括国民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均衡、货币供求之间的均衡等。
只有在各个经济总量指标之间实现均衡,经济才能稳定运行。
2.需求决定供给:宏观经济学强调总需求的决定地位,即总需求决定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3.经济波动和调控: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波动和调控。
经济运行中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
宏观经济学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四、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现代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
同时,企业和个人在进行决策时也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以适应经济的变化。
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绝对趋同:具有相同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相同技术的不同国家的产出水平和增长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相互接近,并且其稳态值将达到相同的趋势。
2.自动稳定器:不要求进行具体的干预,就能减少经济冲击的影响的政策。
如比例所得税和失业救济金。
3.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参见“李嘉图等价”4.条件趋同:具有不同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的不同国家的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稳态收入会不同,但增长率最终将相等。
5.挤出: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引起的总需求中某些部分(通常是投资)的减少。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失业,又称总需求不足的失业。
7.需求冲击:能引起AD曲线移动的冲击。
8.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应该被设定得高于市场出清情况下的工资,以便给予工人激励的理论。
对于工资刚性、劳动市场非均衡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9.摩擦性失业:在一个“标准的”时间内,伴随着工人找到工作和失去工作的变动的失业。
10.GDP紧缩(平减)指数:以名义GDP除以实际GDP所得到的对价格水平的衡量。
11.增长核算:对经济增长源泉进行衡量的理论。
增长核算方程(假定规模报酬不变):12.高能货币:联储的通货(钞票和硬币)和银行存款,也叫基础货币。
13.呆滞:当一个变量的暂时波动对另一个变量产生持久影响时的情况。
见失业呆滞:持续的高失业率时期抬高了自然失业率。
14.通货膨胀税:也称铸币税,政府因为通货膨胀造成的持有的货币贬值而获得的收入。
15.生命周期假说:强调消费者的消费和储蓄基于其一生的收入,并为其退休做好提供收入的计划的消费理论。
16.LM曲线:所有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的一种表达,在该曲线上,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
这是给定价格水平时的均势。
17.菜单成本:当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被更换时所发生的小额成本。
例如,当餐馆提高或降低其价格时,重新印制菜单的成本。
18.痛苦指数:由政治分析家使用的指数,用来衡量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双重问题所带给消费者的不愉快。
中级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经济社会的运行过程,或经济变量的决定过程。
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变量(如个别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等)的决定过程。
3.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探讨宏观经济变量(如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和通货膨胀等)是如何被决定的。
4.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在经济学研究中,人们对经济人行为特征有一个基本的定义,即“自私”和“理性”。
所谓“自私”是指经济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总是追逐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所谓“理性”是指经济人是明智的,他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达到最优的结果。
5.经济资源: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如江河、山川、树林和矿产等),同时更应包括人类自身经济活动所创造和积累的各种有形(如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等)和无形(如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资源。
6.经济体制: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基本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进行甄别;第一是它的经济运行机制,即所谓的资源配置机制;第二是企业制度。
就经济运行机制而言,我们主要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划分;就企业制度而已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有制形式,从而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
7.本书的目标:本书的目标是在全面介绍西方目前所流行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上,引入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元素,并严格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学术规范,研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下的经济增长和波动,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过程进行解释。
8.宏观经济学中的均衡:宏观经济学中的均衡通常是指动态系统中的不动点或稳定状态。
9.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月,一季度或一年)经济社会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10.名义GDP:名义GDP是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11.实际GDP:实际GDP是按固定价格(如某一基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12.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一月,一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的公民实际所获得的收入。
第一章引言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几个重要总量指标(总产出、总就业和物价水平等)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
本章阐述宏观经济的问题、度量、分析方法。
第一节介绍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几个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及其度量,以及全书所采纳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首先把所有的交易对象综合为几个复合商品,并把所有经济主体划分为代表性的家庭、厂商和政府;然后对这些经济主体的行为关系进行假设,并在假设的前提下分析他们在商品、劳动、生息资本和货币市场中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定义一,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首要问题是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水平。
核算产出总量最常用的是国民生产总值。
由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与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资本)投入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工人的就业和失业水平、劳动力分配、资本的形成和利用,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总量的变化情况,也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综合物价指数,如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都是衡量国民生产总值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价格的。
宏观经济学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解释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率。
有关金融市场的分析集中在该市场上的交易量是如何与经济领域内其他方面的活动水平相互作用的。
其研究的重心放在利息率和生息资产(股票、债券)价格的决定理论上。
国际收支往来包括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水平、收支水平,以及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
政府应如何采取行动,尤其是如何利用政府支出、税收,以及货币和债券的发行来影响经济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有关经济周期的分析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分析表明时间序列中一系列相关的经济变量是密切联系的,尤其是产出、就业、消费、投资、价格、实际工资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给经济周期现象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和逻辑上一致的解释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宏观经济学还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研究阻碍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的整体市场失灵的潜在根源。
市场失灵的潜在根源可能在于价格体系无法包含所有互利的交换行为和各个经济主体缺乏能使交易优化的完备信息。
由于货币作为流通中介是典型的政府负债,所以也应考虑政府负债的管理、政府含息债券的发行和政府负债结构是否影响资源配置。
二是资源最优跨时配置问题。
最后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执行问题:假如认为宏观经济状况不很理想,这是否意味着政府行为能从某种程度上改善这一经济状况呢?如果政府的政策是有益的,那么什么样的政策又是最优的呢?有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可能是完全无效率甚至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呢?二,宏观经济的度量:收入和产出账户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一种复合商品的生产水平进行分析,而这一复合商品在向家庭提供效用的同时也可能被用作未来生产的一种投入。
国民生产总值(GNP)表示每单位时间这一复合商品生产的名义价值或货币价值。
国民收入账户的研究就是要对生产复合商品的各组成部分进行有价值的分类。
产出账户通过度量不同最终购买者所购买的产出数量来划分产出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这些购买者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
若用消费(C)表示家庭支出,投资(I)表示厂商指出,(G)表示政府支出,则有:GNP=C+I+G=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家庭支出+厂商支出+政府支出(1-1)根据式(1—1),所有经济主体的收入正好耗尽全部产出。
由于厂商业主和政府官员只是家庭中的一部分,所以所有的收入最终应计入家庭。
家庭的收入可能被用于最终产出(即消费C)或付给政府(税收T)。
储蓄(S)是总收入减去消费和税收的余额。
收入账户为:GNP=C+S+T=消费+储蓄+税收(1-2) 这种分类除了在统计上具有实用性之外,还提供了经济分析的自然出发点。
而且,家庭收入跨时配置和消费——储蓄决策所隐含的选择过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永恒主题。
以上收入和产出账户的定义保证了C+I+G=C+S+T或I+G=S+T。
如不考虑政府行为,这一关系就是投资——储蓄的恒等式:I=S。
这是因为实际投资和储蓄只是同一概念的两个不同名称,投资包括厂商用于扩大生产的费用和增加的存货,因而投资也就包括了未被家庭购买的所有产品。
三,宏观经济的度量:价格和通货膨胀国民生产总值账户度量的是名义的或货币的产品(收入)数量,而人们更关心的是实际的产品数量。
由于总产出(y)乘以价格(P)等于货币形式的国民总产值,所以有:GNP=y·P (1-3) 要得到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需要通过价格指数进行调整,故:y=gnp=GNP/P=C/P+I/P+G/P=c+i+g (1-4) gnp,c,i,g分别表示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
为了度量综合国民生产总值的价格,可使用一个综合指数---GNP折算数。
GNP折算数是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即:P=GNP/gnp (1-5) 除了价格水平,也对物价的变化率(尤其是通货膨胀率π)进行分析:π≡(1/p) dp/dt (1-6)四,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分析现代化经济那样庞杂的事物时,对生产和交换的大量的细节进行抽象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考察典型经济行为来代表或模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行为。
当然,这个典型经济是对现实的最优简化。
考察的目的是尽可能分析市场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去模仿这些结果发生的过程。
这样的模型将是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工具。
它们能用几种等价的表示法来表达。
这些表示法包括图表法、数学模型和文字描述,其中最常用的是数学模型。
在这些模型中,将尽可能考虑外部因素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的改变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这些模型将帮助我们弄清不同市场类型以及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阐明不同经济时序之间的关联形式,并能推导出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
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恒等式、定义式、假设的行为关系和均衡条件。
恒等式和定义式是模型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机械联系,它们与经济主体的行为无关;行为假设则是市场主体活动与相关价格和其他约束条件之间的假设关系,这种行为关系包括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均衡条件使价格和其他经济变量与主体的行为协调一致,而主体行为的协调隐含在主体行为关系的相互作用中,这些相互作用又表现为竞争性市场的供求均衡。
变量是一些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经济分析中经常使用的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恒定值和参数。
内生变量是指一个经济模型中所要加以说明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指那些可以影响内生变量,但其本身是由经济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即用于解释内生变量但本身不被解释的变量。
恒定值和参数是已知的,包括技术参数、行为参数和制度参数。
技术参数包括生产函数参数或交易技术参数;行为参数是指隐含在供给和需求行为之中的那些要素,包括效用函数系数、折现率和厌恶风险的程度;制度参数包括像税率那样法律上确定的数值。
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问题是将内生变量的时间路径与外生变量及相关参数的时间路径相互联系起来,并求解这些方程。
经济学是一门用一种统一的方法、统一的程序去分析问题的学科。
所以,宏观经济学在注重经济总量确定的同时,应尽可能使经济行为与经济主体的约束最优化相一致,并突出偏好和自然因素的重要地位以及生产和交换技术的重要性。
虽然长期以来宏观经济学将研究重心置于总产出和总价格水平的分析上,但现在也对相对价格的决定给予了重新关注。
古典经济理论认为,生产和交换的均衡水平是追求最优化的主体对相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的结果。
在单一商品的经济模型中,必须指出总价格水平不是任何东西的相对价格。
在这种模型中基本的相对价格是不同时点上的货物进行交易的条件,所以,对这样的跨时相对价格比率的决定机制的分析也应给予关注。
第二节 代表性主体和复合商品第一节把经济主体划分为家庭、厂商和政府。
现假设存在大量相同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和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厂商,所有的政府经济活动综合为一个单一的政府实体的活动,厂商和家庭都以竞争的态度支配自己的行为;同时假设所有的家庭具有一致的偏好和智能,所有的厂商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和原始资本数量,那么就可以将厂商看作为一个单一的综合厂商,将家庭看作为一个单一的综合家庭,将政府的行为视为外生的因素。
把各种商品综合为复合商品。
这样就可以通过规定市场扫清条件使模型具有一般均衡的特征,即在复合商品市场中有代表性的主体的供给和需求相等。
本节分析独立的复合商品市场的特征,并对每一个市场上厂商、家庭和政府的行为假设进行详细说明。
一,复合商品市场宏观经济学以复合市场的相互作用为研究重心。
为简化分析,假设四种复合商品:①劳动;②商品;③生息资产;④货币。
劳动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商品。
它属于家庭,并由家庭出售给厂商。
劳动由每单位时间的工作小时数来确定。
这里,用t 表示劳动就业水平,用W 表示每单位时间付给工人的名义工资率。
商品由厂商生产,或被家庭消费,或由厂商用来扩大资本积累,或作为公共商品由政府购买。
显然,这一多种用途的商品的假设不符合现实情况,但它大大简化了分析。
这里,用y 表示每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用P 表示每单位时间产出的价格。
生息资产是所有能获取收益的金融债权的综合。
为简化分析,假设只存在两种类型的生息资产:由政府发行的债券和由厂商发行的股票,即不考虑厂商负债经营的可能性。
假设政府债券是每年支付一元的永续年金。
政府向家庭发行债券以换回货币,债券的持有者所获得的利息是一个连续流量,用P b 表示债券名义价格,用r b 表示债券收益率,则:P b =⎰∞-=001bt r r dt e b (1-7)(1-7)的推导:设有一元钱,年利率为r ,若按照复利计算,t 年后本息之和为(1+r )t 。
把一年分为n 期,则(1+r )t =(1+r/n )n t =(1+r/n )n/r t r =[(1+r/n )n/r ] t r 。
则:e n r tr r trn n =+∞→)/1(/lim设有x 元钱,年利率为r ,若按照复利计算,t 年后本息之和为1元,即1=xetr 则: e x tr =-即未来第t 年1元钱的现值。
e tr -可称之为贴现因子。
债券的实际价格是指按总价格水平折算后的债券价格,所以:债券的实际价格=pr b 1 (1-8) 假如政府发行的债券数量为B ,那么总的债券供给的实际价格就为p r B b 。
B 既代表债券的数量,又代表每年支付的债息,因为按照假设,每份债券年息一元。
厂商发行股票以筹集新资本。
假设厂商所有前期资本也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股东是厂商的唯一所有人,有权获得所有厂商利润;进一步假设一旦利润实现,那么这些利润都作为红利以连续流量的形式支付给股东,即不考虑公司保留利润。
用E 表示厂商发行的股票数量,用P e 表示每股的名义价格,用P π表示付给股东的名义红利。
这里,π表示厂商的实际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