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本科专业设置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3
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第一部分专业历史沿革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隶属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应用电子学系,是应用电子学系唯一的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来,它是全国最早的电力电子技术学科专业,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外也极具影响力。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既有资深博学的知名教授,如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槱生教授,也有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1.1 专业的发展历史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其前身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它是全国最早的属电力电子技术学科专业。
在1953年,浙江大学电机系创办了“电机与电器”专业,共分为电机制造和电器制造两个学科,本专业前身的专业名称为“电机与电器专业电器专门化”。
在1970年,在世界电力电子期间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电机与电器专业电器专门化”专业联合电机系其他教研室进行了可控硅元件制造和可控硅中频电源研制,生产的100A/800V可控硅在当时国内有一定声誉,研制的100kW/1kHz并联逆变中频电源为国内首创,专业名称更改为“工业电子装置”专业。
进行可控硅新技术应用,在1973年春开办了可控硅中频电源训练班,为工厂培养了一批(约40人)中频电源制造骨干。
从1973年秋开始又以“工业电子技术”专业为名连续四年招收了四届工农兵学员,专业方向扩展为可控硅应用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
在1977年时,专业由“工业电子装置”专业改名为“工业电子技术”专业。
1977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家批准为我国第一个电力电子技术硕士和博士授权点。
1985年根据原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要求,改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专业所对应的二级学科为电力电子技术学科,在198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1989年至今先后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和国内高校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996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浙江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
浙大培养方案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是我国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培养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设置浙大拥有全日制本科专业102个,涵盖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2. 基础教育浙大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培养,开设了大量的基础必修课程,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业教育浙大强调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在选修课方面,学生可以选择专门的专业课程,深入学习相关方向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科研、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全人教育浙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设置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一系列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学科背景和思维广度。
此外,学校还提供了各种校园活动、社团组织、体育运动等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5. 国际交流浙大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学校与多个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申请参加交换生项目、暑期学校、国际会议等,增加国际视野和体验不同的学术环境。
总的来说,浙江大学的培养方案力求全面、个性化和国际化。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提供了多种途径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高校专业点数排行榜这一期我们推出中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数和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等数量的排行(1998~1999学年数据),从中你可以看出高校专业设置的状况。
本科专业数排行本科专业是高校的一项基本设置,如果本科专业数量多,则高校招生的面就宽一些。
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形势下,专业多的高校对考生就显得更有吸引力。
排名大学名称专业数1 浙江大学*1472 四川大学1033 广西大学734 上海大学725 山东大学706 南京大学696 兰州大学698 西北大学629 吉林大学619 厦门大学6111 北京大学5911 南开大学5911 同济大学5914 中山大学5815 扬州大学5715 哈尔滨工业大学5717 沈阳大学5617 西安交通大学5619 山西大学5419 北京联合大学5421 中国人民大学5221 青岛大学5221 南京理工大学5224 河北大学5124 苏州大学5124 中国农业大学5127 云南大学4928 复旦大学4828 辽宁大学4728 延边大学4728 北京理工大学4732 大连理工大学4633 安徽大学4433 南昌大学443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436 新疆大学433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338 湘潭大学42 38 西南交通大学4238 华东师范大学4238 东北财经大学4242 天津大学4142 华东理工大学4144 山西矿业学院3944 哈尔滨工程大学3946 清华大学3846 东南大学3846 青岛海洋大学3846 华南理工大学3846 重庆大学3846 北京师范大学3846 上海师范大学3846 四川音乐学院38*浙江大学本项指标的数据是该校玉泉、西溪、湖滨、华家池四个区数据的总和,下同。
硕士点数排行考研现在越来越热,最近几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连创新高。
公布一下高校的硕士点数量排行,也许可供计划明年考研的同学参考一下。
排名大学名称硕士点数1 浙江大学2272 北京大学1383 清华大学1084 南京大学1065 复旦大学1006 华东师范大学977 中山大学967 四川大学969 南开大学859 吉林大学8511 北京师范大学8412 中国人民大学7513 上海交通大学7414 厦门大学7315 天津大学7215 哈尔滨工业大学7217 东南大学7018 山东大学6519 同济大学6319 西安交通大学6321 兰州大学6222 大连理工大学6023 暨南大学59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724 东北师范大学57博士点数排行博士生是研究生教育的高一阶段,近年来博士研究生人数随着硕士研究生人数的增长也在不断增加。
浙江大学法学专业培养方案时间:2006-09-29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练的应用法律的技能,熟悉国家的法律和相关政策,又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与责任感的,能胜任立法、检察、审判、行政执法工作、律师实务和企业法律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各部门法的专业知识,接受法律应用能力的基本训练,掌握法律分析和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胜任各项法律实务的良好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熟悉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和基本政策;3.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法学理论研究能力;5.具备从事法律工作的调查、逻辑分析、文字和口头表达等基本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总论民法-债权民法-物权刑法总论刑法分论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商法总论与公司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的课程:比较法概论世界贸易组织法比较企业法美国法律概论比较刑事司法研究型课程:法理学专题研究比较行政法法学方法论创业训练课程:法律实务计划学制 4年毕业最低学分 160+4+5授予学位法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2学分(标注“*”号的课程)双专业:51学分(标注“*”与“**”号的课程)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48学分(1)思政类 5门 11.5+2学分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秋冬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春夏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秋冬、春夏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秋冬、春夏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2)军体类 5.5+3学分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认识浙江大学——报考浙江大学的十大理由(一)东方剑桥,江南名校之首浙江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求是书院始建于1897年,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创建初期,浙江大学广延名师、精研学术、彰显文明,成为民国时期最顶尖的四所国立大学之一,被誉为“东方剑桥”。
当时著名的英国牛津大学承认中国七所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升入牛津大学研究生院,给浙江大学的名额排在第一位。
建国以来,浙江大学励精图治、统一壮大、创新体制,始终站在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大潮的最前沿,是全国发展最为迅速的高等学府,成为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211工程”、首批进入“985工程”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
在1995年国家教委直属高校综合办学水平评估中,浙江大学高居第三。
在近年来众多官方、民间的排行榜上,浙江大学也都雄踞全国高校三甲之列,是当之无愧的“江南名校之首”。
(二)海纳百川,综合实力超群浙江大学位于经济体制发展最彻底、市场发育最成熟、社会富有程度最高的浙江省,具有全国高校中最大的物理发展空间,在“985工程”层次的38所大学中覆盖了最大的区域GDP体量,在全国少有的若干所文、理、工、农、医综合性大学中具有最好的学科融合度,是全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劲的高校之一。
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31个一级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排名前10的学科数量列全国高校首位,排名前3和前5的学科数量均列第三位,充分展示了其全面而强大的综合实力。
浙江大学有全国高校最齐全的115个本科专业设置和312个硕士点,还有最多的4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39个博士后流动站。
浙江大学现有24个国家重点学科;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还有4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都位于全国高校前列。
浙江大学具有最精致的中华文明传统和深厚广博的科学人文底蕴。
浙大法学培养方案一、引言浙江大学法学专业是一所具有深厚学术底蕴和丰富教学资源的法学专业。
本文将介绍浙江大学法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培养目标等方面。
二、专业设置浙江大学法学专业设有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的培养。
本科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法律实务能力。
硕士研究生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研究生阶段培养学生具备深入研究法律理论和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法律基础•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2. 专业课程•政治学•法理学•税法学•环境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3. 实践课程•实习•案例分析•辩论赛•司法考试辅导四、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浙江大学法学专业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生在校期间将参与以下实践活动:1. 实习学生将在校外法律机构或律师事务所进行实习,亲身接触法律实务,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2. 案例分析学生将参与案例分析活动,在模拟的法律案例中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辩论赛学生将组队参加辩论赛,提高口头表达和辩论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
4. 司法考试辅导学生将接受针对司法考试的辅导,帮助他们全面复习法学知识,提高通过率和竞争力。
五、培养目标浙江大学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培养学生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具备法律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法学研究人员。
3.培养学生敏锐的法律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法律实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4.培养学生的法律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法律职业道德。
六、总结浙江大学法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法学基础、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法学人才,并通过实践环节和培养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应变能力,为法律实务工作做出贡献。
如果您对浙江大学法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内容,可以参考学校官网或咨询学校相关部门。
浙大非全日制15个专业浙江大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拥有着丰富多样的专业设置。
除了全日制专业之外,浙大还开设了非全日制专业,为那些工作学习时间紧张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
以下是浙大非全日制开设的15个专业:1. 工程管理:该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工程领域中担任管理职务的能力和知识。
2. 软件工程:该专业旨在培养高水平的软件工程师,掌握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的核心技能。
3. 信息安全: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能,成为专业的信息安全专家。
4. 人力资源管理: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在企业中担任人力资源管理职务的能力和知识。
5. 金融工程:该专业培养学生成为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掌握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和金融工具创新的核心技能。
6. 行政管理:该专业培养学生担任政府和公共机构行政管理职务的能力和知识。
7. 医学影像技术:该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人才,熟练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和操作。
8. 建筑学: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在建筑领域中担任管理职务的能力和知识。
9. 应用心理学:该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心理学的专业人才,能够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应用和操作。
10. 教育技术学: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教育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掌握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操作。
11. 制药工程:该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制药领域的专业人才,掌握制药工程的核心技能。
12. 医学工程: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医学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掌握医学工程的应用和操作。
13. 教育管理:该专业培养学生在教育领域中担任管理职务的能力和知识。
14. 污染控制工程:该专业培养学生成为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专业人才,掌握污染控制工程的核心技能。
15. 食品科学与工程: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应用和操作。
浙大非全日制专业设置丰富多样,覆盖了各个领域,为那些工作学习时间紧张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
如果您有志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可以考虑报考其中的一个专业,开启新的职业发展之路。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与控制、研制开发、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工作的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研发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设两个模块课程,学生可任选其一修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良好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方法、工程电磁场与波、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器原理与应用模块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发电厂电气系统、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电力技术经济基础、电力信息技术模块2:电气装备CAD技术、电气装备建模与分析、机电运动控制系统、电气装备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驱动技术、自动控制元件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DSP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直流输电、电力系统运行于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Matlab与机电系统仿真、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原版外文教材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型课程:直流输电、直线电机理论与应用、电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讨论型课程:自动控制元件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学分,其中必修20.5学分标“**”号的课程,选修9.5学分,在标注“*”号和模块课程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