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专项理论课教案共32页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32
田径专项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规则。
2. 使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普及情况和竞技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田径运动的定义、分类(田赛、径赛、全能运动)、竞技田径与业余田径。
2. 田径运动的规则:比赛场地、比赛器材、比赛程序、犯规与判罚。
3. 田径运动的发展:国际田径运动的发展、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田径运动记录的认定。
4. 田径运动的意义:锻炼身体、提高竞技水平、培养道德品质、促进交流与合作。
5. 田径运动的参与:如何观看田径比赛、如何参与田径运动、如何提高田径运动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规则和发展历程。
难点:田径运动规则的理解和应用,田径运动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规则和发展历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田径运动的意义和参与方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田径比赛案例,让学生了解比赛规则和判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田径运动的特点和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3. 规则讲解:详细讲解田径运动的规则,让学生了解比赛场地的要求、器材的使用和比赛的程序。
4. 发展历程:介绍田径运动的国际和我国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和现状。
5. 意义与参与:讲解田径运动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观看比赛、参与运动和提高水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找有关田径运动的资料,加深对田径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田径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田径运动意义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查找的资料,评估学生对田径运动发展情况的了解。
田径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2、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3、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4、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田径运动的分类和项目特点。
田径运动中短跑、中长跑、跳远、跳高等主要项目的基本技术和训练要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田径运动中的技术动作要领,并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如何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长期参与田径运动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点。
2、演示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正确的技术动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田径比赛视频,如奥运会的百米飞人大战、跳高比赛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田径运动概述(20 分钟)1、田径运动的概念田径运动是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田”是指广阔的空地,在跑道所围绕的中央或临近的场地上举行的跳跃、投掷,统称为田赛;“径”是指跑道,在跑道上举行的竞走和各类形式的赛跑都属于径赛。
2、田径运动的分类田赛:包括跳高、撑杆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项目。
径赛:包括短跑(100 米、200 米、400 米)、中长跑(800 米、1500 米、3000 米、5000 米、10000 米)、长跑(马拉松)、跨栏跑(110 米栏、400 米栏)、接力跑(4×100 米接力、4×400 米接力)等项目。
全能比赛:男子十项全能(100 米、跳远、铅球、跳高、400 米、110 米栏、铁饼、撑杆跳高、标枪、1500 米),女子七项全能(100 米栏、跳高、铅球、200 米、跳远、标枪、800 米)。
一、教案名称:田径专项理论课教案二、课时:45分钟三、年级:高中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规则。
2. 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五、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田径运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 田径运动的分类:田赛、径赛和全能赛。
3. 田径运动的规则:比赛场地、参赛资格、比赛程序等。
4. 田径运动的技术要领:起跑、跳跃、投掷等基本技术。
5. 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间歇训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田径运动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规则、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
3. 示范: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技术动作的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技术掌握情况:通过练习和展示,评价学生对田径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价学生对田径运动知识的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田径运动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场地器材:田径场地、起跑器、投掷器材等。
3.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和规则。
2. 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3. 鼓励学生参加田径比赛,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和综合素质。
十、课后作业:1. 复习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规则。
2. 练习田径运动的技术动作,拍摄视频并发给教师进行评价。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和优秀运动员的事迹。
六、教案名称:田径专项理论课教案(续)七、课时:45分钟八、年级:高中九、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田径运动训练方法的理解。
授课对象:大学田径课程学生课时:16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规则。
2. 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2. 田径运动的规则3. 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4. 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5. 田径运动的竞赛组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规则1. 课堂导入:介绍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包括田径运动的分类、比赛项目等。
3. 讲解田径运动的规则,让学生了解比赛中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
第二课时: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1. 讲解和示范短跑技术,包括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等。
2. 讲解和示范跳远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
3. 讲解和示范投掷技术,包括助跑、出手、跟进等。
第三课时: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1. 讲解田径运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2. 讲解如何制定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强度、时间等。
3. 讲解如何进行科学的恢复训练,提高运动成绩。
第四课时:田径运动的竞赛组织1. 讲解田径运动的竞赛规则和组织形式。
2. 讲解如何参加田径比赛,包括报名、参赛资格等。
3. 讲解如何观看和欣赏田径比赛。
第五课时:短跑技术实践1. 学生进行短跑技术练习,教师指导。
2. 学生进行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等技术的实践。
第六课时:跳远技术实践1. 学生进行跳远技术练习,教师指导。
2. 学生进行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的实践。
第七课时:投掷技术实践1. 学生进行投掷技术练习,教师指导。
2. 学生进行助跑、出手、跟进等技术的实践。
第八课时:身体素质训练1. 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关注学生的训练效果。
第九课时:田径运动竞赛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田径比赛,让学生了解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2. 学生参与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初中田径理论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
2. 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和项目分类2. 田径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方法3. 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田径运动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提问:同学们对田径运动有哪些了解?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基本概念和项目分类(10分钟)1. 教师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如:田径运动的定义、特点等。
2. 介绍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如:径赛、田赛、全能赛等。
3.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田径项目?它们有什么特点?三、田径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田径比赛的基本规则,如:比赛程序、犯规行为等。
2. 介绍裁判方法,如:如何判断犯规、如何计算成绩等。
3. 提问:同学们是否能理解田径比赛的规则?有没有什么疑问?四、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如:跑步姿势、跳跃技巧等。
2. 介绍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如:有氧训练、无氧训练等。
3. 提问:同学们知道如何进行田径运动的训练吗?有没有什么疑问?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了解一个田径运动员的成长故事,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了解田径运动员成长故事的情况,评估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知识测试: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田径运动基本概念、项目分类、比赛规则和训练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知识和技能水平。
一、教案名称:田径理论课教案章节一:田径运动概述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田径运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
3. 培养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认识。
四、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定义:田径运动是指在规定的场地和器材上,以跑步、跳跃、投掷等方式进行的体育项目。
2. 田径运动的起源:田径运动起源于古代奥运会,是古希腊祭祀宙斯的一项仪式。
3. 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田径运动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奥运会的主要项目之一。
4. 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田径运动分为径赛、田赛和全能赛三大类。
5. 田径比赛规则:田径比赛按照国际田联的规定进行,包括起跑、赛程、犯规等方面的规则。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田径运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问答法:提问学生关于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 图片展示法:展示田径运动的项目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田径运动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田径运动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田径运动理论教材。
2. 图片:田径运动项目图片。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引出田径运动的话题。
2. 讲解:讲解田径运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3. 展示:展示田径运动的项目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项目的外观特点。
4. 讲解:讲解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
5. 问答:提问学生关于田径运动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田径运动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田径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问答环节,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发现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和比赛规则还不够清晰,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巩固。
田径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规则;2.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
二、教学内容1.田径运动的概述;2.田径运动的基本规则;3.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跑步、跳远、跳高、投掷、接力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2.教学难点:田径运动的技术细节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规则,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3.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4.互动法:通过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田径运动的概述,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
2. 讲授田径运动的基本规则(10分钟)教师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规则,包括比赛项目、比赛规则等。
3. 示范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2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包括跑步、跳远、跳高、投掷、接力等。
4. 练习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规则;2.学生能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3.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良好。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参与度高,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下节课需要调整。
同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技术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技能。
田径理论教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知道快速跑的基本技术。
2、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养成良好的跑动姿态,并学会欣赏体育动作。
学习内容:快速跑的基本技术一、学习与导入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角色。
二、探讨与分析跑的基本技术分析(一)儿童、少年运动员跑的技术规范化的重要性儿童、少年期必须重视跑的技术规范化。
跑的动作比较简单,因而往往易为人们所忽视。
有的少年运动员,转入成年不能进一步提高成绩,这与从小忽视跑的技术有密切关系。
所以我们必须从小抓好跑的规范技术,从儿童、少年时期就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使他们在进入成年后能发挥更高的运动水平。
(二)跑的规范化技术跑的技术必须轻快、协调、富有弹性。
要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过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在高速度跑进中控制自己动作的能力。
跑得放松就是在完成动作时对抗肌群能够充分放松,使参加收缩的主动肌群和协同肌群能够集中用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快速而协调配合地放松和收缩,能增加动作的频率与幅度。
在训练和比赛中往往可以从运动员的面部表情、颈部、肩部以及躯干姿势来判断跑的动作是否过分紧张。
有经验的教练员还可以从运动员下肢三个关节,特别是膝关节的动作中发现动作是否过分紧张。
过分紧张严重影响步频与步幅的提高,所以在技术训练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放松能力的培养。
1、跑的技术分析:跑时,头部位置正直,上体稍前倾,前倾角为8—12度。
后蹬时上体前倾角稍减小;着地时稍增大。
两臂前后摆动。
臂的摆动可以增大腿的动作速度,维持身体平衡。
摆臂技术要求,两臂屈肘成90度,手指成半握拳或自然伸掌。
前摆时屈肘角减小,后摆至体侧时屈肘角增大,由体侧至后摆最高点逐渐缩小约至90度。
摆臂动作应自然、有力,前摆稍超过下颌,后摆稍向外。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单腿一个复步中的动作,分为后蹬、大小腿折叠前摆,着地缓冲三个阶段。
(1)后蹬当身体重心移过人体支点的垂直面时,即进入后蹬阶段。
这时摆动腿在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等肌肉的协同收缩下,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并且带动同侧骨盆前送,使大腿摆至水平或略低于水平位置。
田径理论课教案
田径理论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田径运动常识。
2、让学生了解学院田径运动会相关内容。
3、结合学院田径运动会熟悉比赛规则。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田径运动常识
田径运动是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常从事田径运动,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与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
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以及飞禽走兽的斗争中,需要有快速的奔跑,敏的跳跃和准确的投掷等本领。
由于在劳动实践中经常地重复这些动作,便逐渐形成了走、跑、跳、投等各种技能。
为了提高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人们又有意识地进行走、跑、跳、投的练习,以至逐渐形成了这些项目的比赛形式。
据记载,最早的田径比赛,是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进行的,项目只有一个--短距离赛跑,跑道是一条直道,长192.27米。
到公元前648年,又增加了跳跃、投标枪、掷铁饼、摔跤等比赛项目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
它能全面地、有效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作用。
因此,各项体育运动都把田径运动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手段。
实践证明,许多优秀运动员,特别是球类运动员,都有较高的田径运动能力和素质水平。
可见,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是。
初中田径理论教案课程名称:初中田径理论课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包括田径运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比赛规则等。
2. 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包括跑步、跳远、投掷等方面的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2. 田径运动的分类和比赛规则3. 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田径运动有哪些了解?田径运动有哪些项目?二、基本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田径运动的分类,包括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等项目。
2. 讲解田径比赛的基本规则,包括比赛场地、比赛方式、犯规等方面的内容。
三、基本技巧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跑步的基本技巧,包括起跑、摆臂、步频、步幅等方面的内容。
2. 讲解跳远的基本技巧,包括起跳、腾空、落地等方面的内容。
3. 讲解投掷的基本技巧,包括姿势、用力、角度等方面的内容。
四、实践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跑步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2. 学生分组进行跳远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学生分组进行投掷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练习中的收获和感受,提出自己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在实践练习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田径理论课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训练方法和比赛规则。
3.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运动素质和竞技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2. 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3. 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4. 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5. 田径比赛规则简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基本概念,基本技术,训练方法,比赛规则。
2. 教学难点:田径运动的技术动作要领,训练方法的应用,比赛规则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田径运动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技术动作、训练方法和比赛规则。
2. 演示法:展示田径运动的技术动作和训练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田径运动,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技术动作、训练方法和比赛规则。
3. 演示:展示田径运动的技术动作和训练方法。
4. 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田径运动,指导并纠正错误动作。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田径运动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田径运动起源、发展、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田径运动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田径运动训练方法的运用能力。
4. 学生对田径比赛规则的熟悉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田径运动理论教材。
2. 课件:田径运动图片、视频等教学课件。
3. 场地器材:田径运动场地、器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田径运动起源与发展、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田径运动基本技术。
3. 第三课时:田径运动训练方法。
4. 第四课时:田径比赛规则简介。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田径运动的相关知识。
初中体育田径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项目分类和规则。
2.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3. 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技巧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田径运动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 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田赛、径赛、全能赛等。
3. 田径运动的规则:比赛场地、比赛方式、犯规判罚等。
4. 田径运动的技巧:起跑、起跳、投掷、跑步姿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项目分类、规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田径运动的规则理解和技巧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项目分类、规则和技巧。
2. 演示法:展示田径运动的技巧和动作。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田径运动,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项目分类、规则和技巧。
3. 展示:播放田径运动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运动技巧。
4. 实践:分组进行田径运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了解一位田径运动员,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田径运动基本概念、项目分类、规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田径运动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1. 田径运动相关书籍和资料。
2. 田径运动视频资料。
3. 田径运动场地和器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发展。
2. 第二周:讲解田径运动的项目分类和规则。
3. 第三周:讲解田径运动的技巧和动作。
4. 第四周:进行田径运动的实践和总结。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田径理论课教案【篇一:田径理论课教学教案】田径理论课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场地,具备基本的田径理论知识。
2、通过结合实例讲解田径比赛通则,让学生初步学会各规则。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扩宽知识面。
教学内容:1、简介田径运动场地(基本常识。
相关知识内容)2、简介田径竞赛规则重点:场地介绍难点:田径竞赛规则的理解与运用一、田径运动场地的介绍2、田径运动场地的弯道半径最好的是36.5米。
3,运动场地一般有8-10道分道,弯道有8道,分道宽1.22-1.25米,所以分道线宽均为5厘米。
4、田径运动场地除竞赛场地外还应在跑道外地空地上,合理安排跳跃和投掷的场地。
(推铅球、掷链球和掷铁饼三个项目的落地有效区均为40度角;跳远、三级跳远场地沙坑至少宽2.75米,跳远沙坑远端至起跳线距离至少10米,一般沙坑长在6-9米,坑宽2.75-4.00米;跳高用的沙坑或海绵包至少长5米、宽3米,。
半圆形助跑道德半径至少20米;撑杆跳高场地的助跑道宽至少1.22米,长至少40米。
)二、田径运动比赛介绍田径分为田赛、径赛,全能三大类1、径赛有:短跑、中长跑、长跑、马拉松(42.195)、竞走。
其中400米及400米以下的项目,如100米、200米、400米、110米栏、4x100接力为短跑。
采用蹲踞式起跑,使用全自动电子计时。
800米及其以上距离项目为中长跑、长跑。
此外,还有2000米障碍,3000米障碍,5000米竞走,10000—20000米竞走。
等等2、田赛主要有:跳跃类和投掷类(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链球、标枪、撑杆跳高)3、全能主要有七项全能和十项全能。
三、田径竞赛规则介绍1、田径比赛的跑进方向一般为逆时针跑向。
2、起跑犯规:运动员在做好最后预备姿势后,只能在接收到发令枪或批准的发令装置信号后开始起跑。
(2次犯规是指同一组非同一个人,只要同组已有一人犯规,你再次犯规就判犯规)3、运动员挤撞或阻挡别人从而妨碍其他运动员走或跑进时,应取消该项目的比赛资格4、分道跑到比赛中,运动员应自自始至终在自己的分道内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