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境中解释词语(刘)
- 格式:ppt
- 大小:568.00 KB
- 文档页数:21
《刘氏善举》阅读附答案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怨言。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遗(wèi):赠送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了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2分)①昼则耕于田间()②竟年如是()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小题3:“乡里咸称其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小题4: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参考答案:小题1:(1)白天(2)这样小题2:偶然有没有衣服的人,刘氏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
小题3: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小题4:要善待他人,要乐于助人,善有善报,与人为善。
小题1:试题分析:“昼”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一致。
“是”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字,一般为代词用法,放到语境中解释为“这样”。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此句中的关键词有“遗”等。
“遗”放到语境中译为“给,送给”。
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找到此句“乡里咸称其善”出现的位置,分析其前后文章,此题很容易确定原因在“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如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小学的每个年段都提出了“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要求:低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中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高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词语教学,关于“解释词语”也总结出了很多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如结合图画,来了解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查字典,查阅重点字,通过重点字义来解释整个词语一般情况下的意思;查字典,查词语中的几个字,通过字义串联组合的方式;联系已有积累,尝试用“设想中的近义词”来“更换”理解(近义词互换解释词语的方法,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试悟”的过程。
)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与一般情况下的解释词语不完全相同,阅读的理解词语,不单单是为了完成词语意思的解释,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解词语,来实现对文章内容、情感表达的理解,促进词语积累与运用。
阅读中的词语理解目标有五种类型。
第一种,理解所有生词的意义。
阅读过程中,所有的生词,都需要通过解释来读懂文字。
也就是说,学生需要一边读书,一边经历对词语字面意思进行解释的过程。
遇到一个生词,这个词语不理解,就得想一想,查一查,顺一顺,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解释明白,从而能够读懂句子,知道作者这个词、这个句子在写什么。
第二种,体会词语意思的“具体性”“唯一性”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有些词语,仅仅读懂词语的一般意义、字面意思还不够,还需要读懂一些词语所写事物的具体特征,也就是这个词语与作者所描写的特征进行对照,体会出这个词语在语境中的独特意义。
如《木兰从军》中有一个词语“挎”,这里,除了一般意义外,还得体会到这里的“挎”,不是“挎篮子”的动作,而是“斜背着”,不是用手臂“挎”而是用肩背来“挎”。
语⽂阅读分析常⽤名词语⽂阅读分析常⽤名词⼀、表达⽅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法:⽐喻、拟⼈、排⽐、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对⽐常见写作⽅法、表现⼿法联想、想像、象征、⽐较、对⽐、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见⼤、托物⾔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句特⾊评价⽤词:准确、严密、⽣动、形象、深⼊浅出、通俗易懂、语⾔简练、简洁明了、⾔简意赅、富有感染⼒、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语句在表情达意⽅⾯的作⽤:渲染⽓氛、烘托⼈物形象(或⼈物感情)、点明中⼼(揭⽰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语句在⽂章篇章结构上的作⽤:总起全⽂、引起下⽂、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尾呼应、总结全⽂、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记叙⽂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探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记叙⽂,⾸先要整体感知⽂章的⼤概内容。
这⾥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章的基本内容和⾯貌有⼀个⼤致的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的内容和思路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阅读记叙⽂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章内容和主旨,从⽽体会作者对⽣活、⼈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
整体感知⽂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上靠的,尽量往中⼼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如《藤野先⽣》。
2、整体感知的⽅法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法(1)写⼈的记叙⽂——⼀般侧重分析⼈物的思想性格。
(2)记事的记叙⼈——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语境义)第一篇:1. “纷纷腾腾”:这个词语用来形容大量的人、物或活动同时、快速地出现或进行。
例如在一个市场上,可以说“人们纷纷腾腾地来到市场购物”。
2. “来者不拒”: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接受一切到来的人或事物,没有选择或拒绝的意思。
例如一个企业表示“我们公司来者不拒,欢迎所有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的人”。
3. “络绎不绝”: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人、车辆或其他行动的持续而不间断的流动。
例如在旅游景点,可以说“游客络绎不绝,大家都希望能够一睹这个美丽的景色”。
4. “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用来形容色彩鲜艳多样的事物。
例如一个花坛里有各种颜色的花朵,可以说“花坛里的花五彩缤纷,非常美丽”。
5. “热闹非凡”: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充满了活力、热情和欢乐的场面。
例如在一个庆祝活动中,可以说“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人们尽情地欢笑和庆祝”。
6. “声嘶力竭”: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大声叫喊或者唱歌,声音非常高亢且力量消耗殆尽的状态。
例如在演唱会上,歌手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会使自己“声嘶力竭”地唱出每一首歌曲。
7. “态度恶劣”: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举止、言辞或行为不友善、不礼貌或者具有敌意。
例如一个店员对顾客态度恶劣,可能会使顾客感到不满或愤怒。
8. “机会渺茫”:这个词语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的成功或获得某个目标的可能性非常小。
例如一位参加考试的学生没有做好准备,可以说他的“机会渺茫”去取得好成绩。
9. “困惑不解”: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问题、情况或行为感到困惑、不明白。
例如听了一段复杂的讲解后,听众可能会感到“困惑不解”。
10. “充满温情”:这个词语用来形容某个场景或行为具有温暖、关心、体贴的品质。
例如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为他人提供帮助,可以说他的行为“充满温情”。
第二篇:11. “转身离去”: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后,背过身离开。
例如一个人在商店中购物完毕后,可以说他“转身离去”。
【2023-2024秋统编八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11 文言文课外阅读(附解析) 专题11 课外阅读(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各题。
①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
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
②及庚申,辛酉间,大乱臶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
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
光绪二年,为毗陵②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
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容觞咏其中,都人士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③方伯求余文为之记,曰:“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余叹曰:“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留园记》,有删改)【注】①臶(jiàn)至:相继而至。
②毗(pī)陵:今江苏常州市。
1.用“∕"标出文中划线句的朗读节奏(限两处)方伯求余文为之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盖是园也___(2)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3)嘉树荣而佳卉茁(4)迤逦相属3.与例句“泉石之胜”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方伯求余文为之记B.菊之爱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山川之美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5.请结合文段,说说“留园”一名的含义有哪些。
(2022秋·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极乐寺纪游袁宗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现代文阅读中词语含义理解方法举要现代文阅读,十分强调准确而迅速地从阅读材料中获取知识信息。
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如果对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尤其是重要、关键词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就不能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文章内容。
因而在现代文阅读中,能否正确把握重要、关键词语的含义,就成了现代文阅读最重要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
把握重要、关键词语的含义,顾名思义就是词语在文章中有其特殊意义或重要作用;或是该词语对全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是其内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容易误解或混淆;或是出现了活用、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等现象;或则因为多义词的内涵丰富,义项较多,而特定的语言环境赋予了它特定的内涵,等等。
只有对重要词语含义理解了我们才有对文章理解的可能。
能否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确认语句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乃至对概括段落意思、理解文章内容,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正确理解词语是阅读的基础。
如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这句话:“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要透彻地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必须搞清楚句中加点的三个词所指代的内容。
结合上下文及本文的写作时代,我们可以确认:“它们”指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这”指的是“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非人间”指的是当时的黑暗社会。
一、现代文阅读中对重要词语含义理解的具体方法1.运用语法知识进行推断。
方法是运用不同的语法知识通过对字词在词语中的位置推敲其意义。
比如对于并列短语“党同伐异”的“党”该作何解呢?我们可以观察这个并列短语的结构,发现它可以分为相等的两个部分,即“党同”“伐异”,“党同”跟“伐异”两部分都为动宾式结构,我们从比较容易理解的“同”和“异”字上考虑,发现它们相反,由此可推敲“党”和“伐”字义也应相反,“伐异”是讨伐、攻击异己,据此,我们可推断出“党”义与“讨伐、攻击异己”相反,即“偏袒”的意思。
小升初小古文考试中常见的词语意思解释(具体语境义)
以下是小升初小古文考试中常见的词语意思解释,以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解释:
1.之:
用作代词,表示“它”、“他”或“她”。
用作助词,表示修饰关系,意为“的”。
用作助词,表示宾语前置,无实际意义。
2.乃:
表示顺承关系,意为“于是”、“才”。
表示转折关系,意为“但是”、“却”。
3.其:
用作代词,表示“其中”、“其中之一”。
用作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
4.然则:
表示顺承关系,意为“既然这样,那么”。
5.虽:
用作副词,表示假设关系,意为“即使”。
6.顾:
表示转折关系,意为“但是”、“却”。
7.焉:
用作代词,表示“哪里”、“怎么”。
用作助词,表示语气或停顿。
8.若:
用作代词,表示“你”、“你们”、“他”、“他们”。
用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9.乎:
用作助词,表示疑问或反问。
10.何:
用作疑问代词,表示“什么”、“哪里”。
用作副词,表示程度或语气。
11.乎尔:
表示感叹或反问等语气。
12.乃尔:
表示强调或确认等语气。
13.然:
表示肯定或顺承等语气。
14.则:
用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15.以:
用作介词,表示工具、方式、目的等关系。
16.于:
用作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对象等关系。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默写。
(9分)(1)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 。
(郦道元《三峡》)(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 。
(3)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 , 。
(4)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5)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他脸庞黝黑,酷似著名画家罗中立笔下那位一脸zhòu纹的父亲,看他外表,你会觉得他就是劳lù的农民。
不,他是一位①、阅历丰富的基层干部,他一生历经坎坷,起起落落,但他始终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因为这些,让他最近被授予“基层优秀公务员”称号。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yòu shìB.yǒu sìC.yǒu shiD.yòu sì(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zhòu 纹劳lù (3)依次填入语段第①②处空格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①任劳任怨②无动于衷B.①无怨无悔②无动于衷C.①任劳任怨②不折不挠D.①无怨无悔②不折不挠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
(“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B.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
(删去“通过”或“使”)C.2021年2月17日,在日本东京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召开联合记者会。
(把“召开”改为“举行”)D.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